庆云五中八年级语文学案
课题 桃花源记 主备人 张燕 学生姓名
课型 新授 时间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学习关键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学习过程 学生感悟
课前预习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黄发垂髫 ( ) 便要还家( ) 刘 子 骥( ) 诣 太 守( ) 三、朗读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2.同学齐读课文。 第一课时一. 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补充注释如下) 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鲜美:鲜艳美丽。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 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间隔:断绝了往来。 皆:都。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告: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 既:已经。 志:做记号。 诣:拜见, 如此:像这样。 欣然:高兴地样子。 二.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缘 古义:沿 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三.一词多义 舍:舍弃 便舍船 房子 屋舍俨然 志: 做标记 处处志之 向: 以前 标记 寻向所志 对着 (3).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四、作业 1.查字典,弄清下列成语的意思。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恰然自乐 世外桃源 无人问津 2.背诵课文。 第 二 课 时一、检查作业。 1.抽查第一、二自然段的背诵情况。2.学生口头解释所查成语的意思。 二、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2.齐读第1段,思考: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3.请一位同学们朗读第2段,思考:渔人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见到了怎样的景致? 4.请一位同学朗读第3段,思考: ①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 ②“皆叹惋”说明了什么? 5.默读课文最后两段,思考: ①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处处志之”,目的是想今后再访桃花源,可人们再去寻找时,却“迷”、“未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②最后两段与前又哪句话相呼应? 三、齐读全文,讨论总结以下内容。 1.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理想社会? 四、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要求:①设想你是渔人,写你进入桃花源后的见闻,不与课文雷 同。②400字左右。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