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乐音同步练习(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2乐音同步练习(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19 17:2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乐音同步练习(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的实验现象是(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走一些以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2.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唱红歌”比赛。同学们正在认真排练,校园里传出阵阵“洪亮”的歌声,这里的“洪亮”主要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频率 D.音调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声源做有规则在振动时,它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B.敲击足够长的空钢管的一端,在另一端先听到的敲击声是钢传来的
C.月球表面不能传播声音是因为在月球表面传播声音的效果差
D.在模仿秀节目中,演员模仿名歌手的歌声惟妙惟肖,是因为声音的三要素完全相同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5.图示的四个实验情景中,描述正确的是 (  )
A.音叉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越远
B.正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C.钢尺伸出长度变短,音调变低
D.停止抽气后打开气阀,铃声逐渐变小
6.许多诗句中涉及的关于声现象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说话的响度未变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客人听到钟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7.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控制噪声只有消声一个环节
C.响度由振动的频率决定 D.正常人耳能听到10Hz的声音
8.小锐同学用复读机播放英语磁带学习英语,他想让播放的速度慢一点,便按下慢速的按键,听到复读机传出老师朗读的声音由“女声”变成了“男声”,导致声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振幅不同
9.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
A.音色不变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
10.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低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波形是图中的哪一幅(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在刚刚举办过的百日宣誓活动中,同学们的铮铮誓词霸气有力,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声音的____ .活动中同学们通过扩音器听到了校长的讲话,我们是通过声音的________ 区分出校长声音的,扩音器工作时,将_______ 转化为声能.
12.动画片配音通过“慢录快放”,将成年人声音变成小孩声音,从而使声音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______(选填“大”、“小”、“高”或“低”)。
13.调节琴弦的松紧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用力击鼓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
14.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许多电视台经常播出模仿秀节目,其中声音模仿秀模仿的是声音的______,他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
15.如图所示是学校上音乐课时几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___;音色相同的是___________。学校周围禁止鸣笛,其目的是想在___________处控制噪声。
三、简答题
16.在一次郊游中,同学们没有携带乐器,小红利用同学们带去的汽水瓶设计出了汽水瓶打击乐器,敲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请问:
(1)小红除了用汽水瓶外,还需要什么辅助器材?
(2)在设计中,低音瓶和高音瓶有什么不同?
17.蜜蜂带着花蜜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振动频率是300Hz,而不带花蜜飞的时候,翅膀平均振动频率是440Hz,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蜂房.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18.用复读机录下自己读书的声音,听一听,听起来不像自己的声音,可别人听起来与直接听自己说话没有多大差别,这是为什么?你能找到其中的原因吗?
19.小明正在向暖瓶里倒水,这时“妈妈说快要满了,小心!”,请你先回答小明的妈妈是通过听什么听出水要满了的?并说理由。
20.向暖瓶灌开水时,根据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水快要满了,为什么?
21.如图所示,在音乐会上,小明拿出装有不一样多水的瓶子,并从左向右敲打瓶子,瓶子发出“1,7, 6,5,4,3,2,1”的声音;小明把嘴贴在瓶口吹气,瓶子发出的是“1,2,3,4,5,6,7,1”的声音。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两种情况?
(
2
)
(
1
)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符合题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发声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说明声音的音调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
A.“洪亮”主要是指声音的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强弱,即响度,故A符合题意;
B.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频率是指声源在1s内振动的次数,故C不符合题意;
D.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
A.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当声源做有规则在振动时发出的是乐音,但如果影响了人们休息或学习时,也属于噪声,故A错误;
B.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会听到两次敲击声,故B正确;
C.月球表面不能传播声音是因为在月球表面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故C错误;
D.不同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电视模仿秀节目中,演员们模仿别人的声音,惟妙惟肖,他们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音色,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且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响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
A.音叉响度越大,振幅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越远,故A错误;
B.正在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音叉振动可以溅起水花,故B正确;
C.钢尺伸出的长度越短,钢尺越容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C错误;
D.逐渐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差,铃声越来越小,反之,停止抽气后打开气阀,铃声逐渐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家乡的口音,其意思更接近于音色不变,而不是音调,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不敢大声说话,是指响度大,故B错误;
C.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钟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
A.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控制噪声有消声、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三个环节,故B错误;
C.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故C错误;
D.正常人耳能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不能听到10Hz的声音,故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
想让播放的速度慢一点,便按下慢速的按键,听到复读机传出老师朗读的声音由“女声”变成了“男声”,当慢速播放时,放音的速度变慢,即声音的频率慢了,则音调改变了,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
AB.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的剪短,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其材料没有变,由于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音色发生变化,故A错误、B正确;
C.据A分析可知,此时的发声是空气柱的振动,不是声带的振动,故C错误;
D.后排同学距离老师比较远,故听到响度会变小,而前排同学听到的声音相对较大,故D错误。
故选B。
10.A
【分析】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详解】
由题意,乙的声音音调比甲低,因此乙的频率要小于甲的频率,响度相同,振幅相同,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波形图是A。故选A。
11.响度 音色 电能
【解析】
【详解】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同学们的铮铮誓词霸气有力,从物理学角度看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所以,我们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区分出校长声音的;扬声器是将变化的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通过扬声器的线圈,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所以使线圈在磁场中受力来回振动,带动纸盆也来回振动,这样扬声器就能够发声了,所以,是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12.音调 高
【详解】
[1][2]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加快了声音的频率,而频率影响到的是声音的音调,频率变大,说明声音的音调变高。
13.音调 响度 音色
【解析】
【分析】
注意区分乐音的三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可以区分发声体。
【详解】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琴弦绷得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音调;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用力击鼓,振幅增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即改变响度;
不同的人的声音音色不同,我们靠音色来辨别不同人的声音.
14.振动 音色 空气(气体)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每个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声音模仿秀模仿的是声音的音色。
[3]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模仿秀节目中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
15.甲、乙、丁 甲、丙、丁 声源
【详解】
[1]声音的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決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从甲、乙、丙、丁四幅图可以看出,甲、乙、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乙丁的音调是相同的。
[2]音色有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来决定,甲、丙、丁三种波的波形相同,因此他们的音色是相同的。
[3] 学校周围禁止鸣笛,是控制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6.(1)还需要木棍和水;(2)低音瓶装水较满,高音瓶装水较浅.
【详解】
(1)因为要制造打击乐器,所以需要木棍敲打汽水瓶,还需要向汽水瓶中灌入不同深度的水,可以使不同的汽水瓶振动快慢不同;
(2)敲击瓶子时,瓶子和其中的水振动发声,当瓶子中的水较少时,瓶子振动就会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越高;
当瓶子中的水较多时,瓶子振动就会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越低.
所以低音瓶装水较满,高音瓶装水较浅.
17.蜜蜂带着花蜜飞的时候,它的翅膀振动频率是300Hz,频率低音调低;不带花蜜飞的时候,翅膀振动频率是440Hz,频率高,音调高;所以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音调的高低,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蜂房.
【详解】
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据此解答.
由于蜜蜂翅膀振动频率不同,它发出音调高低也不同,蜜蜂带着花蜜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振动频率是300Hz,频率低音调低;不带花蜜飞的时候,翅膀平均振动频率是440Hz,频率高,音调高;
所以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音调的高低,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蜂房.
18.听到复读机录下自己读书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别人听到自己的声音也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听起来没有多大区别;而平时说话听到自己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的方式来传递的,两种情况声音传递介质不同;传递介质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听到的声音不同。
【解析】
【详解】
因为听到用录音机录下的是说话人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别人平时直接听到的说话人的声音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没有什么差别;
而我们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的方式来传递的,即两种情况传递声音的介质不同,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听起来感觉也就不一样了。
19.妈妈是通过听音调“听出”水要满了,因为水快倒满时空气柱的长度最短,振动频率最快,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详解】
往暖瓶里倒水时,激起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声音;随着不断倒水,空气柱的长度变短,振动频率变快,音调变高,凭着对音调变化的感觉,可知道是否快倒满水了。
20.因为随着暖瓶中水位的升高,空气柱变短; 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音调也越来越高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音调的高低判断水快要满了.
向暖瓶灌开水时,暖水瓶上方的水柱越来越短,空气柱的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所以音调变高,根据音调的变化可以判断水要满了.
答案:因为随着暖瓶中水位的升高,空气柱变短; 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音调也越来越高
21.见解析
【详解】
敲击瓶子时,声音主要是瓶身和水柱振动发出的,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因此从左向右敲打瓶子,瓶子发出“1,7,6,5,4,3,2,1”的声音;
把嘴贴在瓶口吹气,声音主要是由瓶内水上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出的,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因此从左往右把嘴贴在瓶口吹气,瓶子发出的是“1,2,3,4,5,6,7,1”的声音。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