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气象特征与主要气候灾害
一、选择题
1.2019年10月12日超强台风“海贝思”登录日本,成为了有史以来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下列有关台风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台风眼里狂风暴雨 B.台风能驱散当地热量
C.台风能缓解旱情 D.台风能为人们带来丰富的降水
2.台州地处东南沿海,时常遭受台风袭击。下列不属于台风天气特征的是( )
A.乌云密布 B.倾盆大雨 C.风力强劲 D.四季多发
3.下列灾害在绍兴市发生频率最高是( )
A.台风 B.冰雹 C.沙尘暴 D.地震
4.台州地区经常遭遇台风天气,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登录时伴随狂风、暴雨,如图示意1981—201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台风属于水循环过程中的水汽输送 B.台风只有坏处没有益处
C.我国冬季仍有台风登陆 D.夏季生成多,但登陆少
5.下列关于寒潮灾害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南方远离寒潮的发源地,因此不会受到寒潮影响
B.寒潮能够引发多种灾害
C.寒潮是强冷空气人侵造成的剧烈降温活动,在我国全年皆可发生
D.冬季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秦岭——淮河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
D.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地球没有自转,就没有昼夜交替
B.如果将端午节往后延迟十天,月相是满月
C.如果没有地壳运动,黄土高原就不会千沟万壑
D.如果形容杭州的气候,可以用四季如春
8.今年10月2日至今已经连续20天杭州降雨极少,降雨直接影响水资源,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匀,但在时间上分配均匀
B.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
C.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D.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
9.杭州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东经约120°,北纬约30°,你认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杭州某几天内被高气压所控制时,往往是阴雨天气
B.杭州一般冬季最低气温可达℃,一般每年一月份是最冷月份
C.如果台风中心刚好处于杭州,此时将会狂风大作,暴雨倾盆
D.杭州属于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湿润多雨,夏季盛行东南风
10.下列关于气象灾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寒潮往往会带来降温、霜冻、大风、扬尘天气
B.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处是狂风暴雨区
C.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渗透,因此破坏植被会使洪水危害增加
D.城市热岛现象会使城市的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低于郊区的冷空气团
11.以下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气候特征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12.11月19日,记者从省气象局获悉,浙江全省正面临“区域性较严重干旱”。江山、常山两地达“重旱”,另有42个县(市、区)达“中旱”,22个县(市、区)达“轻旱”。全省气象干旱面积约9.7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90%以上。10月3日至11月18日,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八成,这让浙江很“受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浙江今年夏秋季节盛行西北风,所以没下雨
B.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珠后一定会降水
C.人们可以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缓解局部干旱问题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13.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燕子低飞要下雨”,因为雨前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大
B.“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描述的是冷风过境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海陆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D.“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描述的气象灾害是寒潮
14.下列天气符号的判读与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搭配均正确的是( )
A.﹣﹣台风﹣出海捕渔 B.﹣﹣晴天﹣学校举办运动会
C.﹣﹣霜冻﹣播种水稻 D.﹣﹣暴雨﹣公路上高速行驶汽车
15.下列省区与经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鲁——旱灾 B.藏——水灾 C.琼——寒潮 D.新——台风
16.下列关于季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东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大陆气压低于海洋
B.西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海洋气压低于陆地
C.季风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D.季风的特点是风向随季节的转换而显著变化
17.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很大. 如图是上海和乌鲁木齐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多
B.东南季风不能到达我国西部地区,那里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区
C.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大
D.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并不减少
18.下列地理现象,与西北地区干旱特征无关的是( )
A.风蚀城堡 B.天山牧场
C.居民点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D.矿产丰富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台风中心为台风眼,垂直方向上气流做下沉运动,风力小,故A错误。
B、台风带来大风大雨,能驱散当地热量,故B正确。
C、台风带来大量雨水,能缓解旱情,故C正确。
D、台风能为人们带来丰富的降水,故D正确。
故选A。
2.D
【详解】
台风过境时,乌云密布,带来的狂风、暴雨,但是并不是四季多发,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故选D。
3.A
【详解】
我国的北方地区,容易发生寒潮、伏旱、沙尘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气候灾害是台风,故选A。
4.A
【详解】
A.台风将海上的大量水汽带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所以台风属于水循环过程中的水汽输送,故A正确。
B.台风能缓解高温以及带来大量降水,但是因为台风风力太大,也会造成自然灾害,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我国冬季没有台风登陆,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夏季台风生成多,登陆也多,故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
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寒潮会导致结冰,暴风雪对交通受阻,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能够引发多种灾害;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秋季和春季;我国夏季普遍高温,不会发生寒潮,南方虽然远离寒潮的源地,但是也会受到寒潮的影响。故选B。
6.C
【详解】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故C正确。
故选C。
7.B
【详解】
如果地球没有自转,只要地球有公转,就有昼夜交替,只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年,A选项错误。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再过十天,是农历五月十五,月相是满月,B选项正确。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由于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不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C选项错误。杭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不能用四季如春来形容,D选项错误。故选B。
8.D
【详解】
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分配也不均匀,一般夏秋多,冬春少,A选项错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B选项错误。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冰川水,C选项错误。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D选项正确。故选D。
9.D
【分析】
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地面上高气压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气压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它的中心气压很低,低层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气流,顶部气流主要向外辐散。如果从水平方向把台风切开,可以看到有明显不同的三个区域,从中心向外依次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
【详解】
A、一般地说,地面上高气压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气压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故A错误;
B、杭州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属亚热带,其一月最低气温高于0℃,故B错误;
C、结合所学可知,台风中心风力很小,天气晴朗,故C错误;
D、杭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湿润多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气压与天气,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台风的结构等知识,要求学生掌握。
10.D
【分析】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自然灾害会造成几百万元到几百亿元的损失,同时也会造成灾害区内不计其数的伤亡人数。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风、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
【详解】
A、寒潮往往会带来降温、霜冻、大风、扬尘天气,A正确;
B、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处是狂风暴雨区,B正确;
C、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渗透,因此破坏植被会使洪水危害增加,C正确;
D、城市热岛现象会使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热气团,这些热量主要是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业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常见的气象灾害,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11.D
【详解】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主要指的是我国西北地区,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A选项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是因为随海拔上升,气温降低,形象地反映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B选项错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短时间、多变的天气,C选项错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D选项正确。故选D。
12.C
【详解】
浙江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A选项错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珠,还要有足够的凝结核才会降水,B选项错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缓解局部干旱问题,C正确。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D错误。故选C。
13.C
【分析】
该题要求学生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且注重相关诗歌谚语的积累和理解。
【详解】
A、当要下雨时,空气湿度变大,空气中有许多我们看不见的小水珠,这些水珠在小虫子飞行时,会在虫子翅膀上凝结,从而使虫子负重,飞不高。燕子低飞是因为它要吃虫子。故A正确;
B、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天气转晴与“天雨新晴,北风寒彻”相符,故B正确;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故C错误;
D、“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描述的是寒潮过境,造成农作物的冻害,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诗歌谚语中反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
14.B
【详解】
-台风-不适合出海捕鱼,故A错误;
-晴天-适合学校举办运动会,故B正确;
-雾-不影响播种水稻,故C错误;
-霜冻-不适合公路上高速行驶汽车,故D错误;
故选:B。
15.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旱灾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春旱出现在北方广大地区和华南沿海、西南地区,以华北地区尤为严重。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寒潮影响我国除青藏高原及海南外的大部分地区。台风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故选A。
16.B
【分析】
根据季风的形成原因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重要原因),例如东亚季风(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区,原因是东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海洋 太平洋和最大的大陆 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季风的成因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例如南亚季风的夏季风 西南季风.南亚季风的原因是两个: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季风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季风的特点是风向随季节转移而显著变化;东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大陆气压低于海洋气压;冬季,大陆气温低(气压高),太平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大陆吹向太平洋,形成西北季风;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该题考查季风的形成。
17.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季风气候。
【详解】
夏季我国主要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根据图可知气温高,降水多,所以A正确;我国西部地区距海遥远,中间有有高大山脉的阻隔,东南季风难以到达,根据图可知降水稀少,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所以B正确;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海陆差异大,根据图可知东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小,西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所以C正确;冬季我国盛行西北风,气温低,降水少,所以D错误。故选D
【点睛】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受高纬度来的偏北季风控制,气候干冷、风大,夏季主要受来自海洋的偏南气流影响,气候湿热、多雨;雨季起讫规律性明显,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雨季结束,北方早,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由于受季风影响,东部近海多雨,西部干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中国北部冬干冷、夏湿热,温度年变化与日变化比南方大,中国南北各地温度和湿度相差大,冬季比夏季相差更大。
18.D
【解析】
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这种气候导致该地区农业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居民点受水源的影响,呈点状或带状分布;还有风蚀城堡等景观,故选D。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