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活动一【练习】课前预习
1、查找《论语》及孔子的相关资料
2、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尝试读准节奏。
3、借助工具书自译,标疑难点
学生交流资料,介绍孔子和《论语》的相关知识,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孔子和《论语》的相关介绍,进一步明确知识、点燃学习激情。
活动二【导入】激趣导入
“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道理,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他们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哥白尼、、培根、牛顿、伏尔泰、康德、达尔文,但位居首位竟是中国古代的千古圣人,
他是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的政治思想核心是“礼”和“仁”;他首开私塾讲学,首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千古圣人”。后世尊称他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hé)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qí)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是万世师表的大教育家,他的思想精髓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闪烁着夺目的光芒。这节课,让我们认识教育家孔子,诵读《论语》,探寻其深邃的思想,感受古代典籍的魅力。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十二章
读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
活动三【活动】诵读课文
1、 初读---读准字音:把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学生先在小组中朗读,其他成员注意倾听同学有无读音上的错误,并进行纠正,一轮进行完成之后,小组成员选出组内读得好的同学,参加班内的朗读展示,如果有错,再在全班范围内纠正。在此期间,不断肯定小组朗读的成果,并对读音完全正确的学生和小组进行表扬,激发孩子们的好胜心和小组合作的自信心。
(1)读准字音
不亦说(yuè)乎 曾(zēng)子 传(chuán)不习乎 一箪(dān)食 逾(yú)矩 三省(xǐng) 殆(dài) 笃(dǔ)志 罔(wǎng) 曲肱(gōng) 愠(yùn) 好(hào)之者
(2)找出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 再读——读出停顿和重音:多媒体显示:请个别学生朗读,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倾听他有无停顿和重音上的错误,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教师逐条进行订正,逐句教读、齐读。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三读---读出语气语调。学生想象置身于古代学堂中,眼前有位老者手拿书卷在给学生们上课,老者的神态怎样?语气怎样?和学生交流时又是怎样?然后配上古乐让学生模仿朗读。
活动四 【活动】疏通文意
1、疏通文意时,学生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且以小组中成绩较好的同学为核心,充分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疏通文意,熟记课下注释和掌握重点句子的大意,扎实积累文言知识,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做好标记,待全班交流时解决。
2、学习小组间相互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可以纠正或补充。在此期间,对大胆质疑的同学或者是作出精彩回答的小组代表进行表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订正,以求知识的落实。
3、全班交流一起记录落实以下知识点:
子曰:“学 而 时 习之,不亦 说乎?
连词,表承接
也是
同“悦”,愉快
按时
名词用作状语
温习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的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恼怒,不也是一个有才德的人吗 ”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指有才德的人
连词,却,表转折
生气,恼怒
不亦……乎
不也是……吗?
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传 不习乎?”
我
每天
名词作状语
多次
替
谋划
却,表转折
老师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自己
自我检查,反省
竭尽自己的心力
却,表转折
诚实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表承接
迷惑,疑惑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上天的旨意
越过
法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顺从意愿
命令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做,成为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旧的知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却,表示转折
就
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有害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重点字词:罔、殆
学习
辨正统一
停殆
迷惘
思考
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 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 ”
指孔子的弟子颜回
别人,人家
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忍受
子 曰:“知 之 者 不如
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的人
喜欢,爱好
以……为乐趣
子曰:“饭 疏食 饮 水,
曲 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 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
云。”
吃,名词当动词
粗粮
冷水
胳膊
(用)不正当的(手段)
对于
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
师 焉 ;择 其 善者 而 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虚指,泛指多个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选择
优点,长处
学习
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河
流逝
这
舍弃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
并列
仁德
活动五【精讲】探究悟理
疏通文意后,你认为前三章孔子所讲的内容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用“从——---这句中,我读出了孔子————的主张”的句式发言。小组讨论,明确:《论语》中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
孔子认为“学习的三境界”:
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等,这是学习基础。
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道合者讨论、交流、论辩,使自己的思想进入新境界。第三境界是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人,才能在学习上达到最高境界。在孔子看来,治学和修身的结合为最高境界。圣人如此,我们更应如此!
探究悟理
第1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第2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3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讲学习方法
讲学习乐趣
讲个人修养
齐背第三章 ,思考讨论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学习了以后一定要花时间进行巩固。
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一定要学思结合。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
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古人治学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兼备”,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功课。
学习的乐趣。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并且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富贵,就像虚幻的浮云一样。
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背诵比赛,《<论语>十二章》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三方面进行阐述,请你设计一个思维导图,文中请找出相对应的语句加以分类。
课堂总结
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态度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修身做人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活动六 【活动】拓展提升
铭记圣贤之道:改进学习方法、重视修身做人。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示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学习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非常重要,我们要培养学习兴趣,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就会乐在其中,并学有所获。
除了课本中的章节,你还知道那些《论语》中的句子或者有关孔子的小故事,课外观看CCTV 《百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