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细菌和真菌 学生版
1.通过探究发现,霉菌适宜生活在有机物丰富、温暖、潮湿的地方。为了防止食品长霉,你认为食品最好保存在下列哪种环境中?( )
A.低温、潮湿 B.低温、干燥
C.温暖、干燥 D.温暖、潮湿
2.我们常常发现葡萄皮上有一层白霜,经研究后发现上面有一种微生物,利用它可以在家里自酿葡萄酒,这种微生物其实是( )
A.乳酸菌 B.野生酵母菌
C.枯草杆菌 D.葡萄皮上的霉菌
3.下列有关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生物个体小,结构简单,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都是单细胞生物
B.食用蘑菇不属于微生物
C.细菌和真菌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D.动植物的体表、体内是微生物主要的活动场所
4.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常常长毛发霉,而干燥的粮食、衣物和皮鞋上不易长霉,原因是霉菌的生活环境中需要( )
A.较大的湿度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氧气 D.丰富的有机物
5.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酒味的主要原因是( )
A.乳酸菌引起的 B.霉菌引起的
C.醋酸杆菌引起的 D.酵母菌引起的
6.下列各食物的制作过程中,利用微生物发酵获得的是( )
①碘盐、食用油 ②酸醋、葡萄酒 ③酱油、甜面酱
④花椒、大茴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的原因是( )
A.密封严,细菌没有机会侵入
B.密封严,细菌无法呼吸而死亡
C.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细菌无法进入
D.空间有限,细菌不能大量繁殖
8.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
B.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
C.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
D.细菌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9.在“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条件”的实验中,李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编号 温度/℃ 酵母菌 含量 发酵前 面团体积/cm3 发酵3 h后 面团体积/cm3
A. 4 适量 100 100
B. 10 适量 100 105
C. 28 适量 100 175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设计该实验的原理是在控制发酵前面团体积、发酵时间和 保持相同的条件下,通过控制 来观察酵母菌的发酵效果。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该实验存在不足之处,请你写出一条改进意见:
。
10.自然界中若无细菌和真菌存在,则会( )
A.人类免于疾病感染,人口会急剧增加
B.生物体尸体和排泄物将堆积如山
C.人类将获得更多的食物
D.植物欣欣向荣,动物也可大量繁殖
11.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C.细菌和真菌体内都不含叶绿素,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D.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12.若将下列四支试管放置在37 ℃的恒温箱中,一周后,其内生长微生物最多的是( )
13.如图是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
D.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
14.每到冬天,森林里都铺满了一层厚厚的落叶。年复一年,森林里的落叶层并没有越积越厚的主要原因是( )
A.被人类收集走,用作柴火烧掉了
B.落叶被鸟儿叼走建筑巢穴了
C.牛、羊等食草动物将其吃掉了
D.细菌和真菌逐渐将其分解了
15.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春天,在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蘑菇,蘑菇不属于细菌和真菌,是一种植物
B.夏天,易发生痢疾,主要由痢疾杆菌引起,痢疾杆菌属于真菌
C.秋天,掉在地上的水果长满了“毛毛”,这是霉菌的菌落
D.冬天,食物不易变质,这是因为天气变冷,细菌的芽孢不能生存所致
16.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等应用于食品制作
B.青霉菌等应用于生产抗生素
C.链球菌(细菌)引起人患手癣、足癣
D.甲烷菌等应用于污水处理
17.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且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 min,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 ℃的环境中,将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实验中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填字母)。
A.室温保持在25 ℃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试管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
。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温度。
(5)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 。
第3节 细菌和真菌 教师版
1.通过探究发现,霉菌适宜生活在有机物丰富、温暖、潮湿的地方。为了防止食品长霉,你认为食品最好保存在下列哪种环境中?( B )
A.低温、潮湿 B.低温、干燥
C.温暖、干燥 D.温暖、潮湿
2.我们常常发现葡萄皮上有一层白霜,经研究后发现上面有一种微生物,利用它可以在家里自酿葡萄酒,这种微生物其实是( B )
A.乳酸菌 B.野生酵母菌
C.枯草杆菌 D.葡萄皮上的霉菌
3.下列有关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微生物个体小,结构简单,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都是单细胞生物
B.食用蘑菇不属于微生物
C.细菌和真菌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D.动植物的体表、体内是微生物主要的活动场所
4.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常常长毛发霉,而干燥的粮食、衣物和皮鞋上不易长霉,原因是霉菌的生活环境中需要( A )
A.较大的湿度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氧气 D.丰富的有机物
5.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酒味的主要原因是( D )
A.乳酸菌引起的 B.霉菌引起的
C.醋酸杆菌引起的 D.酵母菌引起的
6.下列各食物的制作过程中,利用微生物发酵获得的是( B )
①碘盐、食用油 ②酸醋、葡萄酒 ③酱油、甜面酱
④花椒、大茴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的原因是( C )
A.密封严,细菌没有机会侵入
B.密封严,细菌无法呼吸而死亡
C.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细菌无法进入
D.空间有限,细菌不能大量繁殖
8.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C )
A.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
B.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
C.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
D.细菌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9.在“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条件”的实验中,李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编号 温度/℃ 酵母菌 含量 发酵前 面团体积/cm3 发酵3 h后 面团体积/cm3
A. 4 适量 100 100
B. 10 适量 100 105
C. 28 适量 100 175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发酵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2)设计该实验的原理是在控制发酵前面团体积、发酵时间和酵母菌含量保持相同的条件下,通过控制温度来观察酵母菌的发酵效果。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4~28℃,温度越高,酵母菌发酵效果越好。
(4)该实验存在不足之处,请你写出一条改进意见:
设计几个温度高于28℃时,酵母菌发酵的实验。
10.自然界中若无细菌和真菌存在,则会( B )
A.人类免于疾病感染,人口会急剧增加
B.生物体尸体和排泄物将堆积如山
C.人类将获得更多的食物
D.植物欣欣向荣,动物也可大量繁殖
11.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C.细菌和真菌体内都不含叶绿素,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D.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12.若将下列四支试管放置在37 ℃的恒温箱中,一周后,其内生长微生物最多的是( D )
13.如图是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D )
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
D.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
14.每到冬天,森林里都铺满了一层厚厚的落叶。年复一年,森林里的落叶层并没有越积越厚的主要原因是( D )
A.被人类收集走,用作柴火烧掉了
B.落叶被鸟儿叼走建筑巢穴了
C.牛、羊等食草动物将其吃掉了
D.细菌和真菌逐渐将其分解了
15.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春天,在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蘑菇,蘑菇不属于细菌和真菌,是一种植物
B.夏天,易发生痢疾,主要由痢疾杆菌引起,痢疾杆菌属于真菌
C.秋天,掉在地上的水果长满了“毛毛”,这是霉菌的菌落
D.冬天,食物不易变质,这是因为天气变冷,细菌的芽孢不能生存所致
16.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酵母菌等应用于食品制作
B.青霉菌等应用于生产抗生素
C.链球菌(细菌)引起人患手癣、足癣
D.甲烷菌等应用于污水处理
17.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且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 min,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 ℃的环境中,将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实验中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高温杀灭肉汤内原有的细菌等微生物。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B(填字母)。
A.室温保持在25 ℃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试管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汤腐败变质。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温度。
(5)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温度较低,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