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1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1) 学生版
1.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鸟类体表被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体温不恒定
B.两栖类的成体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C.爬行类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
D.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都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在非洲的雨林中,生活着一种飞鼠,体表长有长毛,前肢和身体间有薄膜相连,会在空中滑翔,体温恒定,胎生,用母乳哺育长大。从上述资料分析,该飞鼠属于( )
A.爬行类 B.哺乳类
C.鸟类 D.两栖类
3.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其幼体首先摆脱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
A.两栖类 B.鸟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4.十二生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其中“龙”的创造充满了想象力。据说“龙”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有四肢和牙齿,卵外有坚韧的卵壳,能在水中和陆地生活。下列动物中与上述特征相似度最高的是( )
A.鱼 B.两栖动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5.青蛙和乌龟都能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而乌龟是爬行动物,青蛙却是两栖动物,其原因是( )
A.青蛙的皮肤裸露,而乌龟体表有坚硬的甲
B.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而乌龟只用肺呼吸
C.青蛙体温不恒定,而乌龟体温恒定
D.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而乌龟的幼体可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
6.近期,一则吃穿山甲的网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穿山甲是一种濒危野生动物,形态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挖穴而居,昼伏夜出,每年1胎,偶尔产2胎。下列特征能判断穿山甲为哺乳动物的是( )
A.全身有鳞甲 B.具有四肢
C.挖穴而居 D.胎生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的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①体表被覆羽毛 ②前肢变为翼 ③胸肌发达 ④胎生、哺乳 ⑤体温恒定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主要特征包括胎生和哺乳等
B. 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C. 有些可以生活在水中
D. 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能适应任何环境
9.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的名称中带“鱼”字,但它们却不是鱼类,如甲鱼、娃娃鱼、鲸鱼,关于以上三种动物的共同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B.体表都有鳞甲
C.成体都能用肺呼吸
D.都是卵生
10.鱼不断地用口吞水,再从鳃盖后缘排水,这样做的意义是( )
A. 使身体能运动 B. 交换体内多余的水
C. 散发体内的热量 D. 完成呼吸和取食
11.与家鸽相比,家兔更高等、更能适应复杂环境的特点是( )
A.肺发达,能单独完成呼吸作用
B.四肢运动,能跑能跳
C.体表被毛,能保持恒定体温
D.胎生、哺乳,胚胎和幼体发育条件优越
12.五一期间,小科在动物园观察到下列动物(如图所示)。
请回答:
(1)鲤鱼用 呼吸,用鳍运动,身体呈纺锤形,适应水生生活。
(2)在分类上,它们都属于脊椎动物,因为在它们体内都有 。在胚胎发育上,图中动物属于胎生的是 。
13.大鲵,俗名娃娃鱼(因其叫声酷似婴儿啼哭而得名),是世界上现存两栖类动物中体形最长、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有“活化石”之美称。自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过度收购,非法捕杀,食物链断裂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我国野生大鲵数量急剧减少。目前,大鲵已被收录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鲵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变态发育,表现为幼鲵用 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同时还需要借助湿润的 进行气体交换。
(2)有研究者开展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仿生态养殖模式、原生态养殖模式)下大鲵的生长、成活及繁殖效果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获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组别 性别 数量 (尾) 均重(千 克/尾) 产卵 (精)率 出苗率
工厂化 养殖 雌 5 2.5 60%
雄 5 2.72 80% 27.37%
仿生态 养殖 雌 5 2.66 100%
雄 5 2.76 80% 58.17%
原生态 养殖 雌 5 2.58 75%
雄 5 2.68 50% 56.16%
①据表可知,为了保证实验中只有 这一个变量,实验开始前选择了
相等、 相似、性别比例为 的大鲵作为实验材料。
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最好采用 养殖模式,达到保护大鲵、增加大鲵数量的目的。
14.龟卵的孵化往往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为探究温度对某种龟卵孵化时间、孵化成活率及孵出性别的影响,研究者将数目相同的五组龟卵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孵化,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1)龟卵较大,卵内含有水分,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这是龟 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2)据图1判断,龟卵孵化的最佳温度范围为29~31 ℃,原因是当温度低于29 ℃时,龟卵的孵化时间相对较长,当温度高于31 ℃时, 。
(3)据图2分析,该种龟在不同温度下性别分化的规律是
。
图2
(4)研究者用两组龟卵(孵化时间总长约为58天)进一步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①由图可知,温度对该种龟卵孵化为雄性还是雌性的影响主要在孵化 (填“前期”或“后期”)。
②本实验中,研究者并未选择25 ℃进行研究,原因可能是
。
第2章 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1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1) 教师版
1.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鸟类体表被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体温不恒定
B.两栖类的成体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C.爬行类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
D.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都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在非洲的雨林中,生活着一种飞鼠,体表长有长毛,前肢和身体间有薄膜相连,会在空中滑翔,体温恒定,胎生,用母乳哺育长大。从上述资料分析,该飞鼠属于( B )
A.爬行类 B.哺乳类
C.鸟类 D.两栖类
3.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其幼体首先摆脱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C )
A.两栖类 B.鸟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4.十二生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其中“龙”的创造充满了想象力。据说“龙”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有四肢和牙齿,卵外有坚韧的卵壳,能在水中和陆地生活。下列动物中与上述特征相似度最高的是( C )
A.鱼 B.两栖动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5.青蛙和乌龟都能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而乌龟是爬行动物,青蛙却是两栖动物,其原因是( D )
A.青蛙的皮肤裸露,而乌龟体表有坚硬的甲
B.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而乌龟只用肺呼吸
C.青蛙体温不恒定,而乌龟体温恒定
D.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而乌龟的幼体可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
6.近期,一则吃穿山甲的网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穿山甲是一种濒危野生动物,形态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挖穴而居,昼伏夜出,每年1胎,偶尔产2胎。下列特征能判断穿山甲为哺乳动物的是( D )
A.全身有鳞甲 B.具有四肢
C.挖穴而居 D.胎生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的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 )
①体表被覆羽毛 ②前肢变为翼 ③胸肌发达 ④胎生、哺乳 ⑤体温恒定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 主要特征包括胎生和哺乳等
B. 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C. 有些可以生活在水中
D. 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能适应任何环境
9.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的名称中带“鱼”字,但它们却不是鱼类,如甲鱼、娃娃鱼、鲸鱼,关于以上三种动物的共同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C )
A.都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B.体表都有鳞甲
C.成体都能用肺呼吸
D.都是卵生
10.鱼不断地用口吞水,再从鳃盖后缘排水,这样做的意义是( D )
A. 使身体能运动 B. 交换体内多余的水
C. 散发体内的热量 D. 完成呼吸和取食
11.与家鸽相比,家兔更高等、更能适应复杂环境的特点是( D )
A.肺发达,能单独完成呼吸作用
B.四肢运动,能跑能跳
C.体表被毛,能保持恒定体温
D.胎生、哺乳,胚胎和幼体发育条件优越
12.五一期间,小科在动物园观察到下列动物(如图所示)。
请回答:
(1)鲤鱼用鳃呼吸,用鳍运动,身体呈纺锤形,适应水生生活。
(2)在分类上,它们都属于脊椎动物,因为在它们体内都有脊椎骨(或脊柱)。在胚胎发育上,图中动物属于胎生的是大象。
13.大鲵,俗名娃娃鱼(因其叫声酷似婴儿啼哭而得名),是世界上现存两栖类动物中体形最长、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有“活化石”之美称。自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过度收购,非法捕杀,食物链断裂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我国野生大鲵数量急剧减少。目前,大鲵已被收录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鲵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变态发育,表现为幼鲵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同时还需要借助湿润的皮肤进行气体交换。
(2)有研究者开展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仿生态养殖模式、原生态养殖模式)下大鲵的生长、成活及繁殖效果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获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组别 性别 数量 (尾) 均重(千 克/尾) 产卵 (精)率 出苗率
工厂化 养殖 雌 5 2.5 60%
雄 5 2.72 80% 27.37%
仿生态 养殖 雌 5 2.66 100%
雄 5 2.76 80% 58.17%
原生态 养殖 雌 5 2.58 75%
雄 5 2.68 50% 56.16%
①据表可知,为了保证实验中只有养殖模式这一个变量,实验开始前选择了数量相等、大小(或重量)相似、性别比例为1∶1的大鲵作为实验材料。
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最好采用仿生态养殖模式,达到保护大鲵、增加大鲵数量的目的。
14.龟卵的孵化往往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为探究温度对某种龟卵孵化时间、孵化成活率及孵出性别的影响,研究者将数目相同的五组龟卵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孵化,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1)龟卵较大,卵内含有水分,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这是龟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2)据图1判断,龟卵孵化的最佳温度范围为29~31 ℃,原因是当温度低于29 ℃时,龟卵的孵化时间相对较长,当温度高于31 ℃时,孵化成活率下降。
(3)据图2分析,该种龟在不同温度下性别分化的规律是25~33℃范围内,温度升高时向雌性分化,温度降低时向雄性分化。
图2
(4)研究者用两组龟卵(孵化时间总长约为58天)进一步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①由图可知,温度对该种龟卵孵化为雄性还是雌性的影响主要在孵化前期(填“前期”或“后期”)。
②本实验中,研究者并未选择25 ℃进行研究,原因可能是25℃下龟卵的孵化时间过长且孵化成活率过低,不适宜在该温度下观察性别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