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强化练习(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强化练习(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19 18:2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强化练习(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四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雕在冬天会变小,是因为热胀冷缩
B.太阳出来后,大雾逐渐散去是升华现象
C.小草上挂的露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冬天湖水结冰时,要放出热量
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夏天打开冰箱有“白气”产生是汽化现象
C.秋天的早晨草上有露珠出现是凝华现象
D.衣柜内的卫生球变小是汽化现象
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
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min
C.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甲所示
4.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计在使用前都要将液体甩回玻璃泡
B.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将玻璃泡拿出液体读数
C.体温计在使用后,应该在沸水中高温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
D.酒精的凝固点是-117.3°,所以去南极考察可以带酒精温度计
5.如图所示,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  )
A.蜡烛 B.塑料三角板
C.钢直尺 D.玻璃瓶
6.冬天嘴里呼出“白气”。下列现象的吸放热与该“白气”形成中吸放热情况相同的是(  )
A.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B.盛夏,旷野里雾的散去
C.深秋,小草上结满白霜 D.严冬,冰冻的衣服变干
7.下列事例中,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是(  )
A.将温度降低到-253℃以下,可以使氢气液化
B.深秋的早晨,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雾
C.将石油气液化为液体为打火机提供燃料
D.打开啤酒瓶,瓶口冒白气
8.重庆春秋两季不明显,冬夏的气候特点十分凸出,钟灵毓秀的重庆,有着各种景色。下列关于重庆美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金佛山的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圣灯山的霜打枫叶——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仙女山上的云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巫溪县的阴条岭上冰雪——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9.下列现象中,不需要吸热的是(  )
A.杯子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在“冒汗”
C.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
二、填空题
10.以下是关于空气湿度的资料。
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 相对湿度 干球温度计示数 1 2 3
14 89 79 69
16 90 80 71
18 91 81 72
20 91 82 74
①若的空气最多能容纳水蒸气为8g,而实际容纳了2g,则空气相对湿度为。
②其它条件相同时,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如图,其中一温度计液泡由浸透水的布料覆盖(湿球温度计),另一温度计的液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干球温度计),利用两温度计的示数及下表可得当时的相对湿度。
(1)如图可以读出湿球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干球温度计示数更_______ (选填“高”或“低”)。
(2)若相对湿度是,湿球温度计示数为,从表中和题意推算出干球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
11.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顆导航卫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美收官。火箭离开地面时,发射架下的大水池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12.下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象,此过程中物体不断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而保持温度不变。
1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的温度是0℃;0℃的水与0℃的冰相比较,水的温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冰的温度;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零下88.3℃,依据表格所提供的数据,在南极站测气温时应选用______温度计。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07℃ 78℃
水银 ﹣39℃ 357℃
14.有四支温度计,测量范围分别是:
A.-10~110℃ B.35~42℃° C.-20~50℃ D.0~50℃
(1)若要测量沸水的温度应选___________;
(2)若要来测量南京气温应选___________;
(3)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______的规律制成的,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_______℃。
三、简答题
15.一名珠峰登山队员归来时宣称在-30℃的峰顶见到了“雪怪”,并在峰顶当场从外衣口袋里掏出钢笔,迅速画下了“雪怪”的相貌。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段叙述中有一处科学性错误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16.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沸腾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小明发现两次所用时间基本相同.
(1)你认为哪次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为什么用纸锅可以烧开水,而纸锅却不会燃烧?(纸的着火点大约183℃)
(2)为什么被100℃水蒸气烫伤比被100℃水烫伤更严重?
18.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热水加热;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A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
19.露、霜、云、雾、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
2
)
(
1
)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冰雕在冬天会变小,冰由固态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A错误;
B.太阳出来后,大雾逐渐散去,是从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B错误;
C.小草上挂的露珠是空气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冬天湖水结冰时,属于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
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故A正确;
B.夏天打开冰箱有“白气”产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秋天早晨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表面。故C错误;
D.卫生球变小是卫生球发生升华现象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故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
A.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由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知道,当时的气压较低,低于标准大气压,故A错误;
B.由图象知道,水的初温是89℃,从第5分钟温度达到沸点,所以从89℃到开始沸腾所用时间为5min,故B错误;
C.水的沸腾是吸热过程,即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甲图中气泡上升时不断减小,是水沸腾之前的现象;乙图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是水的沸腾时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A.除体温计以外的温度计都不需要在测量前将液体甩回玻璃泡内,故A错误;
B.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否则读数可能会偏大或偏小,故B错误;
C.体温计最大测量温度为42℃,,远低于水的沸点,不可在沸水中高温消毒,故C错误;
D.酒精的凝固点是-117.3°,南极观测到的最低气温为89.6℃,因此去南极考察可以带酒精温度计,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BD.蜡烛、塑料和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故ABD不符合题意;
C.钢直尺属于金属,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
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A.冰封的湖面解冻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雾散去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结霜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符合题意。
D.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
A.让氢的温度降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从而液化是利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液化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这是通过降温来液化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成液体的,故C符合题意;
D.打开啤酒瓶,瓶口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是降温液化的方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
A.雪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
B.霜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
C.雾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
D.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
A.杯子里的冰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该过程需要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在“冒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鸡蛋发生了液化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B符合题意;
C.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液态的小水珠变成了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该过程需要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
D.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由液态的水变成了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该过程需要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高
【详解】
(1)[1][2]由图可知,湿球温度计的分度值为,液柱在以上第6条刻度处,温度为;干球温度计示数为,则干球温度计示数更高。
(2)[3]若相对湿度是,由表格中信息可知,干球温度计示数比湿球温度计示数高1℃,湿球温度计示数为,干球温度计示数为20℃。
11.液化(或先汽化后液化)
【详解】
发射台下是水池,而让火焰喷射到水中,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即发生汽化,从而能从周围吸取热量;这些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12.吸收
【详解】
晶体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需要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
13.冰水混合物 等于 ﹣3 酒精
【详解】
[1]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2]0℃的水与0℃的冰相比较冷热程度相同,所以此时水的温度等于冰的温度。
[3]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3℃。
[4]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88.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88.3℃的情况下,水银是固态的,当南极的温度很低时,酒精仍不会凝固,所以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南极的温度。
【点睛】
14.A C 热胀冷缩 36.6
【详解】
(1)[1]沸水的温度为100℃,因此要选取量程为-10~110℃的A温度计,故选A。
(2)[2]南京的气温最低在-10℃左右,最高气温在35℃左右,因此要选取量程为-20~50℃的C温度计,故选C。
(3)[3][4]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因此它的读数为
36℃+0.6℃=36.6℃
15.在峰顶当场从外衣口袋里掏出钢笔,迅速画下了“雪怪”的相貌 峰顶的温度低于墨水的凝固点,钢笔不能正常使用
【详解】
[1][2]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段叙述中有一处科学性错误是:在峰顶当场从外衣口袋里掏出钢笔,迅速画下了“雪怪”的相貌,这是因为峰顶的温度低于墨水的凝固点,钢笔不能正常使用。
16.第二次 节约燃料(能源)
【解析】
水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保持温度不变,因此使用急火、慢火所用时间一样,但第一次方法浪费了燃料,第二次方法既达到了目的又节约了燃料.
点睛:液体沸腾的特点是:温度达到沸点后,尽管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沸点不变.
17.(1)见解析;(2)见解析
【详解】
(1)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而纸的着火点大约183℃,水沸腾后,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2)水蒸气遇到温度比较低的人体,会遇冷液化,向人体放热,变成100℃的水,造成二次烫伤,所以被100℃水蒸气烫伤比被100℃水烫伤更严重。
18.A方式:用热水加热温度最高为100℃,达不到碘的熔点,碘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不会发生熔化沸腾现象,更容易说明碘升华现象;B方式: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温度超过了碘的熔点和沸点,碘先熔化再沸腾到碘蒸气,升华现象不明显.
【详解】
用A的加热方式,即用热水加热,温度不会超过100℃,根据碘的熔点和沸点知,实验时碘不会发生熔化,更不会沸腾,能够使实验顺利进行,观察实验现象;
而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时,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则碘会熔化,最后还会沸腾,所以不能正常观察碘的升华现象,不能完成升华的实验.
故A方式合理.
【点睛】
重点是能够从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即升华实验时,不能发生熔化和沸腾的过程,否则不能观察到正确的实验现象,会影响实验的进行.
19.①在夜间,当温度降至露点时,若露点高于0摄氏度,水蒸气可在地面物体的表面上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露;若露点低于0摄氏度,水蒸气则要在地面物体的表面上直接凝华成水冰粒,这即是霜;而且地面以上稍远处的空气温度也降到了露点,那么空气中的水蒸气将以尘埃为核心液化凝结成细小的水滴,这便是雾;②当高空中空气的温度降到露点以下,若露点高于0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尘埃上液化凝结成细小的水滴便是云,而凝结成较大的水滴即是雨;若露点低于0度,则空气中的水蒸气将在尘埃上直接凝华成雪。
【详解】
在夜间,地面上的草、木、石块等物体由于向外辐射热量,它们的温度要降低,当温度降至露点时,地面物体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便达到饱和,若露点高于0摄氏度,水蒸气可在地面物体的表面上液化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若露点低于0摄氏度,水蒸气则要在地面物体的表面上直接凝华成水冰粒,这即是霜;如果在夜间不仅地面上物体的温度降到了露点以下,而且地面以上稍远处的空气温度也降到了露点,那么空气中的水蒸气将以尘埃为核心液化凝结成细小的水滴,这便是雾;当高空中空气的温度降到露点以下,若露点高于0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尘埃上液化凝结成细小的水滴便是云,而凝结成较大的水滴即是雨;若露点低于0度,则空气中的水蒸气将在尘埃上直接凝华成雪。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