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强化练习(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强化练习(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19 18:2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强化练习(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图像能表示晶体的熔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2.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图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液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凝华 D.先液化,后汽化
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生活中常把一碗汤放在大锅内的水中加热,碗与锅底和锅边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温度
C.稍后沸腾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5.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
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
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
D.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
6.下列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7.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
8.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俊杰同学对物态变化中四种现象的下列阐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在长时间佩戴口罩后,其内侧会逐渐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这句诗中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C.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粘”是因为发生了凝固现象
D.舞台上喷洒干冰后雾气缥缈,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雾气”属于升华现象
9.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
A.干冰变小
B.湿衣服变干
C.树上结霜
D.冰雪消融
10.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
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液体温度计中液柱长度越长表示所测物体温度高
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
D.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蜡烛的熔化特点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的测量工具是______,测量范围为______,它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读数,现在的示数为______。
12.冬天,从寒冷的室外走到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夏天,从电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饮料瓶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都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__现象。
13.冬天,小明发现河水结冰了,但室外咸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这是因为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填“低”或“高”);气体打火机中的液体是在常温下通过对燃气采用______的方法,使之液化后贮存在打火机中的。
14.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较璃泡里不能选______做测温物质。
测温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萘
熔点/℃ -39 -117 -95 80.5
沸点/℃ 357 78 111 215
15.气象台2021年1月6日发布了寒潮黄色预警,全国多地市将出现寒潮天气,并伴有雨雪、强降温和大风。小蓉7日早上发现家里窗子玻璃上出现了冰花,这些冰花出现在窗子的______(选填“室内一侧”或“室外一侧”)。
16.在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三、简答题
17.医生这病人检查牙齿时,拿着一把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_____
18.深秋的早晨,小梦起床后发现窗户玻璃的内表面上“出汗”,待太阳出来晒了一会儿后,“汗”不见了。请你给小梦一个合理的解释。
19.红红到剧院看演出时,她看到在舞台上,有时为了增加效果,剧务人员用机器把一些小颗粒吹向舞台,这时在舞台上形成了一团团“白气”,请你解释一下“白气”是怎么形成的?小颗粒又是什么呢?
20.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
(1)放在房间里的一盆水,过一段时间水变少了,为什么?
(2)冬天,下雪的时候,天空中飘落的雪花是如何形成的?
21.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与水的质量都保持相对稳定,试证明这种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22.如图所示的纸杯,其着火点大约是183℃,就是说,当它的温度达到183℃时,它在空气中就会自动燃烧起来。在纸杯里装些水,放到酒精灯上加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500℃,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过一会儿水就会沸腾,而纸杯却不会燃烧。请解释纸杯为什么不会燃烧。(此时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
2
)
(
1
)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晶体具有确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在熔化前、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
污水杯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瓶做的外罩,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整个过程先汽化,后液化,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水蒸气液化成的水滴,需要放出热量;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中的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
故选C。
4.D
【详解】
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汤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汤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汤不会沸腾。
故选D。
5.D
【详解】
A.吃冷饮时感到凉爽是因为冷饮在熔化过程要吸收人体的热量,故A错误;
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手上的水凝固造成的,故D正确。故选D。
6.C
【详解】
A.物质同由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凝固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热发生凝华现象,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
A.海水吸热,会汽化形成水蒸气,故A错误;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故B正确;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晶,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故C错误;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故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
A.水蒸气遇冷液化会形成小水珠,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霜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冰棒粘嘴唇,由于冰棒温度较低,嘴唇上的水遇冷凝固导致的,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空气当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雾气”,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
A.干冰变小,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为气态,此过程吸收热量,故A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变干,是液态的水变汽化为气态的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树叶上结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故C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是冰雪熔化成水的过程,此过程吸收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
A.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这种研究方法转换法。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采用了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
B.液体温度计中液柱长度越长表示所测物体温度高,采用了转换法,故B符合题意;
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蜡烛的熔化特点,采用了比较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体温计 35℃~42℃ 能 37.8℃
【详解】
[1][2][3]如图所示是体温计,是测量人体体温的工具,量程为35℃~42℃,因为在结构上有个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4]体温计分度值为0.1℃,读数为37.8℃。
12.液化
【详解】
冬天室内温度较高,从寒冷的室外走到室内眼镜片温度较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眼镜片发生液化;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温度较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故这些都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现象。
13.低 压缩体积
【详解】
[1]水中含盐,盐水的凝固点要比水的凝固点低。因此河水结冰了,但室外咸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
[2]气体打火机中的液体是在常温下对燃气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14.水银(或甲苯) 酒精 酒精
【详解】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萘的熔点为80.5 ℃,根据表格信息,水银和甲苯的沸点分别为357 ℃、111 ℃;而酒精的沸点为78 ℃,故可选水银或甲苯为测温物质。
[2]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根据表格信息,甲苯的熔点在-95 ℃,在此温度下,水银、萘已经凝固成固体,酒精仍为液体,故应选择酒精为测温物质。
[3]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水银、甲苯、萘的沸点分别为357 ℃、111 ℃、218 ℃,而酒精的沸点只有78 ℃,故酒精不能做测温物质。
15.室内一侧
【详解】
室外温度低,室内温度高,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为冰花,故在室内一侧形成冰花。
16.液化 小水珠 升高
【详解】
[1]白气是小水珠,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液化,变成了液体。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珠。
[3]水蒸气液化放热,故玻璃片的温度将升高。
17.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平面镜的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防止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子表面上,影响医生诊疗。
【解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平面镜的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防止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子表面上,影响医生诊疗。
18.见解析
【详解】
因为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聚集,形成“汗”。太阳晒,温度升高,“汗”吸热,小水珠汽化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所以“汗”不见了。
19.见详解
【详解】
剧务人员用机器把一些小颗粒吹向舞台,这些小颗粒实际是干冰,干冰在室温下易升华,升华时会从周围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的温度急剧降低,这样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形成“白气”。
20.(1)见解析 (2)见解析
【详解】
(1)液体吸收热量能够汽化,所以放在房间里的一盆水,过一段时间水变少了,是因为一部分水汽化(或蒸发)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
(2)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云层中急剧降温,直接凝华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了雪花.
21.见解析
【详解】
设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那么冰水混合物的冰将会熔化,这就和已知条件“冰和水的质量相对稳定”相矛盾.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是不可能的.
设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那么冰水混合物的水将会结冰,这就和已知条件“冰和水的质量相对稳定”相矛盾.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是不可能的.
即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既不可能高于,又不可能低于,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
22.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并且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因此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而纸杯的着火点大约是183℃,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杯为不会燃烧。
【详解】
本题主要是考虑水的沸点和纸的着火点的比较,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因此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而纸杯的着火点大约是183℃,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杯为不会燃烧。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