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统编版( 2019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统编版( 2019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9 19:3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它反映了当时的国民政府
A.试图消弱四川地方军阀的实力
B.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
C.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对日作战准备
D.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2.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致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声明:“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受南京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此声明说明
A.中共放弃了自己的革命主张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共两党的内战已完全停止 D.中共旨在推动实现国共合作
3.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之后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不断策划占领东北。由此可知(  )
A.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是既定方针
B.经济危机促使日本侵华
C.中国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机会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史学界有三种说法:1931年说,1937年说,1939年。提出“1931年说”的主要依据是
A.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1931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
C.1931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
D.1931年日军占领南京
5.1932年,北平历史博物馆曾举办一些专题展览,将整理所得明清两代重要档案,如明太祖神宗宝训、金国汗致崇祯皇帝书、平定察哈尔方略以及康熙遗诏等专门陈列,策划展览者意在
A.警醒国人关注东北的局势 B.向民众普及古代的历史知识
C.呼吁全民族挽救边疆危局 D.号召华北民众抵抗外来侵略
6.1938年11月毛泽东在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说:“在战争问题上,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分工,就目前和一般的条件说来,国民党担任正面的正规战,共产党担任敌后的游击战是必须的,恰当的,是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的。”毛泽东得出此结论的根据是( )
A.中国抗战的形势和特点 B.国共本身力量对比悬殊
C.国共矛盾日益凸显 D.国民党的领导地位
7.一位外国记者在参观抗日根据地后说:“中国其他地区,比不上这地区的军民合作。在这里,地方政权和部队保持那样密切的关系,虽然在别的地区曾经努力施行过民主政治,但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一个新社会的形态正在浮现。”材料表明
A.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得到落实 B.根据地拥有强大军事力量
C.根据地政权得到人民大力拥护 D.中共积极建设新社会制度
8.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军队被人们称为“子弟兵”,当时民间歌谣唱到“子弟兵,保家乡,军民团结钢一样;今年护麦得胜利,有吃有喝乐洋洋!"这表明,当时
A.民族统一战线得到落实 B.新型人民军队开始形成
C.边区抗战获得了持续力 D.抗日民主政权基本建立
9.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主要理由是( )
A.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B.改变了反帝斗争屡败的局面,取得完全胜利
C.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0.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确定了人民军队的军事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久,毛泽东将其概括为“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
A.中共积极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人民军队展开了有效的作战形式
C.八路军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
D.国共两党拉开了合作抗日的序幕
11.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12.辽沈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充满信心地预计再过一年左右就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了。这一论断源于
A.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B.国共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C.国民党已丧失了美国的援助 D.土地改革农民革命性提高
13.粟裕回忆:“这是一场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与蒋军在华东战场上一次正面的大规模较量,表明了我军的作战指导、指挥艺术、战斗技术和军队士气都大大高于敌人。”这场“大规模较量”
A.为北平和平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B.起到了扭转全国战局的作用
C.成为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D.挫败了国民政府的和谈阴谋
14.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据,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材料表明
A.中共正在进行战略反攻 B.国民党己失去战争优势
C.长江以北地区己解放 D.中共希望借此一举解放南京
15.1948年1月,毛泽东致电叶剑英时提出:“对一切可以争取的中间派,不管他们言论行动中包含多少动摇性及错误成分,我们应采积极争取与合作态度。”毛泽东的电报意在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C.推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扩大中共的阶级基础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抗战前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下的地区实行的是苏维埃制度……苏维埃的全部权力“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衣、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抗日战争的新环境对共产党统治区的政权建设提出了要求……1939年,《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之区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正如陕甘宁边区政府一份文件所说:“统一战线模范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个阶级有利,对另一个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边区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之投票选举制”,民众可以直接选出边区的各级参议会议员。各级参议会再选出同级政府……中国共产党试图将边区的民主建设当作一种示范,以推动它一直所呼吁的全国范围的民主进程……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王建朗、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战争》
材料二 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总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维埃政权和陕甘宁边区政权在性质上的主要区别,归纳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简要分析此时中国共产党推进民主建设的出发点。
(2)材料二中毛泽东所设想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在新中国建国之初的政治实践中有何体现?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判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积十八年的经验,深知是怎么回事。……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一个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不能不有很多顾忌。
材料二:有些同志问,为什么要让出八个解放区?……我们的方针是保护人民的利益。在不损害人民的基本原则下,容许作一些让步,用这些让步去换取全国人民需要的和平民主。我们过去和蒋介石交涉,也作过让步,而且比现在还大。
——以上材料均摘自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1)材料一中所说的“许多因素”主要包括哪些因素?
(2)材料二中说“我们过去……也作过让步,而且比现在还大”的表现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参考答案
1.C2.D3.A4.A5.C6.A7.C8.C9.B10.B11.B12.B13.B14.A15.B
16.(1)区别: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政权;陕甘宁边区是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
特点:广泛性;民主性(人民选举);平等性;采取“三三制”原则(淡化阶级对立)。
出发点: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国民党加快国家民主建设的步伐。
(2)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
17.(1)国内外求和平、反内战的压力;中共赢得人民信任,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2)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
(3)争取和平,揭穿美蒋阴谋,保护人民利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