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19 08:3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同步练习
1.在“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的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金属丝的匝数为39,用刻度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Ω,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然后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1)从图中得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2)为此取来两节新的干电池、开关和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
A.电压表0~3 V,内阻约10 kΩ
B.电压表0~15 V,内阻约50 kΩ
C.电流表0~0.6 A,内阻约0.05 Ω
D.电流表0~3 A,内阻约0.01 Ω
E.滑动变阻器,0~10 Ω
F.滑动变阻器,0~100 Ω
①要求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电压表应选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序号)
②实验中某同学的实物接线如图所示,请指出该同学实物接线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错误a:_______;
错误b:________。
2.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的直径d,其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图示,则图中读数为d=______。
(2)用电压表测得金属丝两端的电压U,用电流表测得通过金属丝中的电流I,测得的数据如图1(使用量程)、图2(使用量程)所示。
(3)由图中读出的数据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为______Ω。
(4)若实验测得金属丝的长度为L,则计算金属丝的电阻率的表达式为______(用d、L,表示)。
3.如图,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mm;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V,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A。
4.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待测金属丝的电阻Rx约为3 Ω,实验室备有下列实验器材:
A.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为3 kΩ)
B.电流表A(量程0.6 A,内阻约为1 Ω)
C.滑动变阻器R(0~10 Ω,额定电流0.5 A)
D.电源E(电动势为3 V,内阻约为0.3 Ω)
E.开关S,导线若干
(1)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为该实验的电路原理图。
(2)现用刻度尺测得金属丝长度为60.00 c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其直径示数如丙图,则直径为________mm。图丁为两电表的示数,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V,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A。则该金属丝的电阻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检测一个标称值为5Ω的滑动变阻器。可供使用的器材如下:
A.待测滑动变阻器,全电阻约5Ω(电阻丝绕制紧密,匝数清晰可数)
B.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0.6Ω
C.电流表,量程3A,内阻约0.12Ω
D.电压表,量程15V,内阻约15KΩ
E.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3KΩ
F.滑动变阻器R,全电阻约20Ω
G.直流电源E,电动势3V,内阻不计
H.游标卡尺
I.毫米刻度尺
J.电键S导线若干
(1)用伏安法测定的全电阻值,所选电流表___________(填“”或“”),所选电压表为_________(填“”或“”)。
(2)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并根据所画原理图将下图中实物连接成测量电路。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测量待测量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电阻率,需要测量电阻丝的直径和总长度,在不破坏变阻器的前提下,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所需器材及操作步骤,并给出直径和总长度的表达式。
需要的器材:(______)
操作步骤:(______)
直径:_______、总长度:________
6.某同学要测量一均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的电阻率ρ。步骤如下:
(1)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1,由图可知其长度L=______mm;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其直径D=______mm;
(3)用多用电表的电阻“×10”挡,按正确的操作步骤测此圆柱体的电阻,表盘示数如图3所示,则该电阻的阻值约为______Ω;
(4)该同学想用伏安法更精确地测量其电阻R,现有的器材及其代号和规格如下:
待测圆柱体电阻R;
电流表A1(量程0~5mA,内阻约50Ω)
电流表A2(量程0~15mA,内阻约30Ω)
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10kΩ)
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25kΩ)
直流电源E(电动势4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5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0A)
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2k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0.5A);
开关S;导线若干
为使实验误差较小,要求测得多组数据进行分析,电流表选用______,电压表选用______,滑动变阻器选用______;
(5)请在下面框中画出测量的电路图,并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并用实线代替导线在甲图中链接实物图;(____)
(6)若已知伏安法测电阻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用U和I表示,则用此法测出该圆柱体材料的电阻率=______;(不要求计算,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7)另一同学在其他实验中使用电表测量电压和电流,如图电压表读数______,电流表读数______。
7.一实验小组利用下列器材尽量准确地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
电源E(电动势为3V,内阻约为)
电流表A(量程为25mA,内阻)
电压表V(量程为3V,内阻约为)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开关S及导线若干
(1)一同学先把实验器材连接成如图甲所示电路,然后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一端滑到另一端,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由约22mA增加到约25mA。另一同学提出电流变化范围太小,不能获得多组实验数据,这会使电阻的测量产生较大误差。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电路连接的基础上对实验电路进行修改完善,并把电压表连接在合理位置。_______
(2)电路修改完善后,闭合开关S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最________(填“左端”或“右端”)。
(3)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取多组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流表的示数I并记录。若某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U=_______V,电流表的示数I=_________mA。
(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丁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8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3)中的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_______由图线得到定值电阻的阻值=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8.在做“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若待测金属丝的电阻约为,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提供以下器材供选择:
A.电池组(,内阻约)
B.电流表(,内阻)
C.电流表(,内阻约)
D.电压表(,内阻)
E.电压表(,内阻)
F.滑动变阻器(,允许最大电流)
G.滑动变阻器(,允许最大电流)
H.开关、导线若干
(1)测电阻时,电流表、电压表、待测电阻,在组成测量电路时,应采用电流表_______接法,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若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d的读数如图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
(3)若用L表示金属丝的长度,d表示直径,测得电阻为R,请用R、d、L写出计算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_________。
9.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某种电阻丝材料的电阻率,所用电阻丝的电阻约为20Ω。带有刻度尺的木板上有a和b两个接线柱,把电阻丝拉直后固定在接线柱a和b上。在电阻丝上夹上一个带有接线柱c的小金属夹,沿电阻丝移动金属夹,可改变其与电阻丝接触点P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可供选择的器材还有:
电池组E(电动势为3.0V,内阻约为1Ω);
电流表A1(量程0~100mA,内阻约为5Ω);
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为0.2Ω);
电阻箱R(0~999.9Ω);
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用螺旋测微器在电阻丝上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电阻丝的直径;
B.将选用的实验器材,按照图甲连接实验电路;
C.调节电阻箱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较大;
D.将金属夹夹在电阻丝上某位置,闭合开关,调整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满偏,然后断开开关,记录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E.改变金属夹与电阻丝接触点的位置,闭合开关,调整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再次满偏,重复多次,记录每一次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F.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1)某次测量电阻丝直径d时,螺旋测微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mm。
(2)实验中电流表应选择________(选填“A1”或“A2”)。
(3)用记录的多组电阻箱的阻值R和对应的接入电路中电阻丝长度L的数据,绘出了如图丙所示的R-L关系图线。图线在R轴的截距为R0,在L轴的截距为L0,再结合测出的电阻丝直径d,写出电阻丝的电阻率表达式ρ=_______(用给定的物理量符号和已知常数表示)。
(4)本实验中,电流表的内阻对电阻率的测量结果_______影响(选填“有”或“无”)。
参考答案
1.0.646(0.644~0.649均可) A C E 导线连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 错误 采用了电流表内接法
【详解】
(1)[1]从题图可读出紧密绕制的金属丝的宽度为2.52 cm,故直径为
(2)①[2][3][4]因为两节干电池的电动势约为3 V,电压表选A;因为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Ω,如果把3 V的电动势全加在金属丝上,电流最大为0.6 A,故电流表选C;此题中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Ω,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滑动变阻器选E;
②[5][6]由题中数据计算可得出
因而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而图中为内接法,故错误;滑动变阻器连接时导线不能接在滑片上,故错误。
2.0.860 5.00
【详解】
(1)[1]图中示数为
(3)[2]依题意,图1中电压表读数为2.50V,图2中电流表读数为0.50A,根据欧姆定律可得该电阻阻值为
(4)[3]若实验测得金属丝的长度为L,根据电阻定律

联立可得该金属丝的电阻率的表达式为
3.0.697 2.60 0.520
【详解】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5mm+0.01mm×19.7=0.697mm;
[2]电压表的读数为2.60V;
[3]电流表的读数为0.520A。
4.乙 0.607mm-0.609mm 1.20 0.50 2.40
【详解】
(1)[1]因,则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安培表外接,即采用图中乙为该实验的电路原理图。
(2)[2]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直径为0.5mm+0.01mm×10.8=0.608mm。
[3][4]图丁电压表的读数为1.20V,电流表的读数为0.50A。
[5]则该金属丝的电阻为
5. 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 ①数出变阻器线圈缠绕匝数n;②用毫米刻度尺(也可以用游标卡尺)测量所有线圈的排列长度L,可得电阻丝的直径;③用游标卡尺测量变阻器线圈部分的外径D,可得电阻丝总长度;④重复测量三次,求出电阻丝直径和总长度的平均值。
【详解】
(1)[1][2]因为需要测定的是的全电阻,则
小于表的满偏值的,故选,因为:
故选;
(2)[3][4]
故安培表应用外接法。因为滑动变阻器R约20Ω,而为5Ω。故变阻器R有分压和限流两种接法。分压式接法电路图如图
实物图如图
(3)[5][6][7][8]需要的器材: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
实验步骤:
①数出变阻器线圈缠绕匝数n;
②用毫米刻度尺(也可以用游标卡尺)测量所有线圈的排列长度L,可得电阻丝的直径;
③用游标卡尺测量变阻器线圈部分的外径D,可得电阻丝总长度;
④重复测量三次,求出电阻丝直径和总长度的平均值。
直径:
总长度:。
6.50.15 4.700 220 A2 U1 R1 2.20V 18.2A
【详解】
(1)[1]由图1可知长度为
L=50mm+3×0.05mm=50.15mm
(2)[2]由图2可知其直径为
D=4.5mm+0.01×20.0mm=4.700mm
(3)[3]多用电表的电阻“×10”挡,按正确的操作步骤测得此圆柱体的电阻阻值,表盘的示数如图3,则该电阻的阻值约为220Ω。
(4)[4][5][6]电源电动势为4V,为减小读数误差,电压表应选择U1,电路最大电流约为
则电流表应选择A2;为测多组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所以滑动变阻器选择阻值较小的R1。
(5)[7]电压表内阻远大于待测电阻阻值,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6)[8]由电阻定律可得
由欧姆定律可得
解得
(7)[9][10]如图所示,电压表读数为2.20V,电流表读数为18.2A。
7. 左端 2.20 18.2 105
【详解】
(1)[1]图甲中滑动变阻器为限流接法,在最大范围内调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电流变化不明显,说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明显小于被测电阻的阻值,为获得多组实验数据,减小实验误差,滑动变阻器应改为分压接法。因电流表的阻值已知,为减小由于电压表分流造成的系统误差,应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2)[2]为保证电路安全,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在最左端。
(3)[3]电压表的最小分度为0.1V,读数为2.20V
[4]电流表的最小分度为1mA,读数为18.2mA。
(4)[5] 在U-I坐标系中标出数据点(18.2mA,2.20V),过原点作一条直线使绝大部分点在这条直线上,舍去明显偏离这条直线的点,其余的点分布在.直线两侧
[6]直线斜率
被测电阻
8.外 小 0.900
【详解】
(1)[1][2]流过金属丝的最大电流
电池组电压又是3 V,故电流表选C,电压表选D;由于待测电阻的电阻值比较小,滑动变阻器选总阻值小的便于调节,故选F;因为

故电流表选择外接法,外接法测量值偏小。
(2)[3]从螺旋测微器的主尺上可以看出,半毫米刻度线已经露出来,因此主尺上应读0.5 mm,螺旋上接近第40个刻度线,可以估读:40.0×0.01mm=0.400mm,所以该金属丝直径应为:0.5 mm+0.400 mm=0.900 mm。
(3)[4]根据
解得
9.0.732 A1 无
【详解】
(1)[1]根据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则可得
d=0.5mm+0.232mm=0.732mm
(2)[2]根据题意,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电流为
故电流表选择A1即可。
(3)[3]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
解得
由图像可知斜率为
解得
(4)[4]由可知,本实验中电流表的内阻RA对电阻率的测量结果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