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9 14:0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部编历史八年级(上)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 12课:新文化运动
兴起的背景: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尊孔复古”的逆流。
旧思潮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
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这两句话是出现在民国二年的农村百姓家的春联上的,意思是皇帝的德行如乾坤一样广大
恩情像雨露一样深厚。皇帝的恩惠、道德无比的高大,所有的收获也都是皇上所赐予的恩惠。
帝德乾坤大
皇恩雨露深
帝德乾坤大
北京《中华新报》(1915年3月12日)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青年张氏 ,还未嫁,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终于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先生好...
夫人好...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新思潮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后更名《青年杂志》)
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新青年》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1917 年,每期的发行量已达1.6万份,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
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
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
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
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
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
及时间之生命。
——《敬告青年》
1917年,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不久也迁往北京。
代表人物:
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胡适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指导思想
民主
科学
(science)
(democracy)
主要阵地:
《新青年》、北京大学
北大红楼:是1916年至1952年期间,北京大学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整座建筑通体用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名“红楼”。始建于1916年,1918年落成。现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字鹤卿,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他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但却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他秉持教育救国的理念,希望能通过改造一所堕落的大学,用教育和启蒙的方式为中国培养人才。
当时中国第一流的学者纷纷进入北大,北大拥有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辜鸿铭、刘师培等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
1、内容: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陈独秀(1916年《青年杂志》1卷5号 )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维护专制制度
①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核心内容:三纲五常
新道德: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有关人权自由的资产阶级道德思想。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 ——吴虞:《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
打孔家店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鲁迅以他坚定清醒的现实主义立场和坚忍持久的战斗精神,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和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代表。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形式: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还是文言文省﹖几分钟过去,胡适让同学们自动举手,报告用字数目,然后从中挑选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12个字确实简练。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接着他解释道:“干不了”就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之意;“谢谢”既对友人费心介绍表示感谢又暗示拒绝之意。
③文学革命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内容: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1918年起,《新青年》所刊载的文章全部使用白话文。
(1)新文化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
(2)民主科学、妇女解放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材料一: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 ……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1919年《自觉的女子》
材料二:《新青年》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
材料三:深受陈独秀以及《新青年》影响的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和罗家伦,同为北京大学文科在校学生,一个是率队游行高举大旗的总指挥,一个是写出《五四运动宣言》的执笔人,二人被称为“五四”旗手。
材料四: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通过材料分析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哪些方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