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题复习:物种的多样性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题复习:物种的多样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7 11:57:48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题复习:物种的多样性
一、单选题
1.(2020七上·杭州期中)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C.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
D.建立濒危物种繁育中心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常见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将濒危物种迁入保护机构中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以及加强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解答】在四种保护方法中,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最有效,故选A。
2.(2020七上·下城期中)对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不正确的是(  )
A.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
B.保护代表不同地带的生态系统
C.有利于开发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
D.有利于研究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有利于研究珍稀动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是宣传教育的活的"天然博物馆",可以向人们进行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自然保护区还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解答】A: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利于保护保护区内的珍稀动植物资源,A正确。
B: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B正确。
C:保护区内部提倡开发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C错误。
D:建立自然保护区利于保护保护区内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有利于研究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D正确。
故选C。
3.(2020·绍兴)如图所示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履虫属于原核生物
B.草展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草履虫属于高等生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草履虫的认识;
【解答】A、草履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故A错误;
B、草履虫体内没有叶绿体,无法合成有机物,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故B正确;
C、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故C错误;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不是高等生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2020七上·诸暨期中)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①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②保护生物栖息环境 ③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 ⑤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成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经济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
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近年来由人工植树,大搞“三北”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沙漠化进程得到了抑制。
4、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解答】随意引进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农、林牧等环境,甚至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只有适度的开发旅游资源,才会促进地方文化特色,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的振兴;而过度的开发以及,旅游者人数超过了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就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毁坏等,因此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并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并不可取。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2020七上·下城期中)下列有关草履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草履虫的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B.草履虫有专门的的呼吸器官﹣﹣表膜
C.实验时,应从培养液的上层吸取草履虫
D.在载玻片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的目的是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生活在水中,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各项生命活动。草履虫的呼吸作用主要通过体表进行,由体表吸取水中的氧气,将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大草履虫有2个细胞核,大核与营养有关,小核与遗传有关。
【解答】A:草履虫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A正确。
B: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呼吸,但草履虫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因此不具有器官这个结构,表膜是它的细胞膜,B错误。
C:实验时,由于培养液的表层含氧丰富,草履虫大多积聚在表层,因此应从培养液的上层吸取草履虫,C正确。
D:由于草履虫有纤毛,能够在水中旋转前进,导致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其内部结构,因此在载玻片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的目的是限制草履虫的运动,D正确。
故选B。
6.(2020七上·西湖期中)保护动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C.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D.把濒危物种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簇馆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种类一般也较为稳定。它们以极慢的速度变化和发展着,一些新的物种会不断诞生,一些物种会逐渐灭绝。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增强,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人为的破坏(如人类的乱捕滥杀、乱采滥挖、乱砍滥伐森林、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等),从而加速了一些生物种类的灭绝。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采取了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和文件等措施,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为有效的措施。
【解答】保护动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A
7.(2020七上·西湖期中)下列有关单细胞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衣藻有鞭毛,能在水中游动,属于单细胞动物
B.单细胞生物具有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特征
C.用放大镜能清晰地观察到草履虫的细胞结构
D.单细胞生物的全部生命活动都是由细胞内的各种组织完成的
【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用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这些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
衣藻、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既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它们具备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摄食、排除废物、能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变异现象等。观察草履虫时应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因为表层氧气充足。将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如果草履虫运动过快,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上几丝棉花纤维。草履虫用口沟摄取食物,用食物泡消化食物。
【解答】A、衣藻可借助鞭毛在水中游动,体内有叶绿体,属于单细胞绿藻(植物),A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单细胞生物也是一个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它们具备能生长和繁殖、遗传变异等生命特征,B正确,符合题意。
C、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需借助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的细胞结构,C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单细胞生物就是一个细胞,没有组织这一结构层次,其全部生命活动都是在一个细胞内完成的 ,D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20七上·滨江期中)如图所示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履虫属于原生植物
B.草展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草履虫属于高等生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世界上有许多单细胞生物,比如草履虫,它们的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解答】 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A不符合题意;
B、草履虫能把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口沟进入体内,B符合题意;
C、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C不符合题意;
D、草履虫不属于高等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下列关于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之间不可能进行交配
B.不同物种之间有可能进行交配,但产生的后代无繁殖能力
C.不同物种之间有可能进行交配,产生的后代有繁殖能力
D.同种物种的外貌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物种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不同,并能够交配繁殖且子代可育的相关的生物群体。
【解答】同种生物是很相似的,它们能够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但同种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等上也有许多差异。有时不同种的动物也能交配,并生出后代,其后代能正常生长并发育成成年,但不能繁殖后代。如公驴和母马交配,能生出骡, 幼骡能正常生长,并发育成成年骡,但骡不能繁殖后代。
故答案为:B
10.在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是(  )
A.热带湖泊 B.珊瑚礁
C.热带雨林 D.以上三者都是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在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是热带雨林、珊瑚礁和热带湖泊。如热带雨林,虽然它的面积只占全球面积的7%,但它的生物物种却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解答】在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是热带雨林、珊瑚礁和热带湖泊。
故答案为:D
11.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这主要体现了(  )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活环境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它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指遗传信息的总和,是种内基因的变化,并反映在生物形状的多样性上。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现存的多种多样生物,经过漫长进化过程而逐渐形成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多种多样的生物适应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解答】黄河三角洲湿地物种丰富,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故答案为:C
12.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④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种生物群体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物种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不同,并能够交配繁殖且子代可育的相关的生物群体。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由于山脉、河流、海洋的分离,是地球上某些地区处于稳定隔离状态,在这种隔离状态的环境下,使生物在外形、行为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主要条件。
【解答】①种群是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而一个物种包含了地球上所有同种生物。①叙述错误。
②隔离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必须要经过隔离(至少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②叙述正确。
③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例如同地物种的形成,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③叙述错去。
④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种生物群体称为物种。④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C
13.在我们身边可能发现下列一些行为:①食用野兔、野鸡等野味;②在旅游风景区乱扔食物包装袋等垃圾;③猎杀野生动物;④消灭果子狸和蝙蝠;⑤消灭鼠、蚊、蝇等;⑥安放人工鸟巢或饲养台;⑦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其中不利于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是(  )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⑥⑦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增强,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人为的破坏(如人类的乱捕滥杀、乱采滥挖、乱砍滥伐森林、随意开荒、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等),从而加速了一些生物种类的灭绝。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采取了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和文件等措施。
【解答】猎杀、食用野生动物都会人为破坏物种多样性。在旅游风景区乱扔食物包装袋等垃圾会污染环境,进而影响风景区生物的生存。消灭鼠、蚊、蝇等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物种多样性。安放人工鸟巢或饲养台有助于鸟类生存、繁衍。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有利于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丰富物种多样性。
故答案为:B
14.生物学家呼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但有实验证明许多野生动物携带致病生物。对此我们应该做的是(  )。
A.捕杀带菌野生动物 B.坚决彻底杀死, 并且全部检疫
C.给野生动物施用抗生素 D.保护但不密切接触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自然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例如,蜜蜂在桃花上采蜜,它们在获得食物的同时,也为桃树传播了花粉。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桃树周围的蜜蜂大量死亡,可能就会影响到桃树的繁殖。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因此,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
【解答】虽然许多野生动物携带致病生物,但它们也有着其存在意义,如果随意将它们灭杀,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所以我们对它们应该加以保护但不密切接触。
故答案为:D
15.喇叭虫是一种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单细胞生物。为了验证细胞某结构的功能,科学家将喇叭虫切成了如图①、②、③三部分。预期一段时间后,最可能再生形成喇叭虫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解答】该实验中,喇叭冲被切成三部分,预期一段时间后,最可能再生形成喇叭虫的结构是带有的细胞核的部分。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6.(2020七上·宁波月考)生物多样性包括   多样性,   多样性和   多样性。
【答案】物种;遗传;生态系统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
【解答】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故答案为:物种;遗传;生态系统
17.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的个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我们称之为   ,例如   。也有一些生物由单个细胞构成,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我们称之为   ,例如   ,它们个体微小,   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答案】多细胞生物;茶树和猪(答案合理即可);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细菌;全部生命活动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用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这些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细菌等都是单细胞生物。我们肉眼能见的动物和植物个体,一般都是有许多细胞构成的。这些生物属于多细胞生物。
【解答】 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的个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我们称之为多细胞生物,例如茶树和猪。也有一些生物由单个细胞构成,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我们称之为单细胞生物,例如衣藻、草履虫、细菌,它们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故答案为:多细胞生物;茶树和猪(答案合理即可) ;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细菌;全部生命活动
18.如图所示是草履虫的结构图,请读图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内填序号, 上填名称)。
(1)草履虫生活在   中,靠[   ]   进行运动。
(2)食物在[   ]   附近的   的快速摆动下被送入口内,再进入[   ]   内,形成[   ]   ,逐渐被消化。
(3)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   排出。
(4)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草履虫不具备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水中的细菌、真菌和其他有营养的碎屑为   。
(5)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用来观察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    ,因为   。
【答案】(1)淡水;1;纤毛
(2)3;口沟;纤毛;7;细胞质;4;食物泡
(3)胞肛
(4)叶绿体;食物
(5)上层;草履虫需要氧气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既是一个细胞,又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草履虫生活在淡水中,靠分布于体表的纤毛运动。它以微小的浮游植物和细菌等为食。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后会在细胞质中形成食物泡,食物就在食物泡内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体外。草履虫不具备叶绿体、细胞壁。在观察草履虫时,应从培养液的上层吸取液滴,这是因为上层含氧丰富。
【解答】(1)草履虫生活在淡水中,靠[1]纤毛进行运动。
(2)食物在[3]口沟附近的纤毛的快速摆动下被送入口内,再进入[7细胞质内,形成[4]食物泡,逐渐被消化。
(3)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4)、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草履虫不具备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水中的细菌、真菌和其他有营养的碎屑为食物。
(5)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用来观察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上层,因为草履虫需要氧气进行呼吸。
故答案为:(1)淡水;1;纤毛;(2)3;口沟;纤毛;7;细胞质;4;食物泡;(3)胞肛;(4)叶绿体;食物;(5)上层;草履虫需要氧气
19.(2019七上·萧山期末)根据如图所示生物,回答问题:
(1)它们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变形虫通过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草履虫与衣藻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会运动 B.个体大小
C.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D.是否生活在水中
【答案】(1)细胞膜
(2)C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用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这些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细菌等单细胞生物既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它们具备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摄食、排出废物、能运动、能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变异现象等。
【解答】 (1)变形虫的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而细胞膜具有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所以变形虫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要从外界摄取食物;衣藻是单细胞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草履虫与衣藻的根本区别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1)细胞膜;(2)C
20.(2020七上·苍南期末)下图为衣藻结构示意图。
(1)判断衣藻属于植物,主要因为它的细胞结构中有:   。
(2)衣藻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因此衣藻又属于   生物。
(3)根据细胞学说的内容可知,衣藻细胞是由   产生的。
【答案】(1)叶绿体
(2)单细胞
(3)细胞分裂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
【解答】(1)由衣藻的结构可知,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2)衣藻的生命活动可以在一个细胞种独立完成,因此其属于单细胞生物;
(3)对于单细胞生物,细胞分裂是其繁殖的方式;
故答案为:(1)叶绿体;(2)单细胞;(3)细胞分裂。
2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隆重建立
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下青藏高原腹地,该地区称为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黄河水量的49%、长江水量的5%、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三江源地区,是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天然湿地,分布着高原荒漠和高原草甸,是藏羚羊.藏野驴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该地区还盛产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三江源地区是祖国母亲河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然而,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湖泊水位下降甚至干枯,水土流失严重,致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当地农牧民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2000年8月14日,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由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区名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隆重建立。这是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开发,保护和恢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人为因素主要有   、   、   等。
【答案】气候干旱;过度放牧;滥采乱挖;滥砍乱伐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位于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的滥垦乱伐使大面积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虫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动物盗猎严重;无序的黄金开采及冬虫夏草的采挖屡禁不止;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占总类的20%以上,远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区的人类已难以生存,被迫搬迁他乡。
【解答】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干旱,人为因素主要有过度放牧、滥采乱挖、滥砍乱伐等。
故答案为:气候干旱;过度放牧;滥采乱挖;滥砍乱伐
22.物种是指能相互    并能   后代的生物群体。在地球上,物种最多的自然环境是热带雨林、   、   。
【答案】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珊瑚礁;热带湖泊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物种是指能相互交配,并在交配后能产生有生殖能力后代的一群生物。在地球上,物种最多的自然环境是温暖地带,如:热带雨林、珊瑚礁、热带湖泊等。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适合生物生存,因而生物种类十分丰富。珊瑚礁分布在海洋中,物种也很多。热带湖泊温度较高,有着大量水生生物,物种丰富。
【解答】物种是指能够相互交配并能产生有生殖能力后代的生物群体。在地球上,物种最多的自然环境是热带雨林、珊瑚礁、热带湖泊。
故答案为: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珊瑚礁;热带湖泊
23.分析下表资料后,回答有关问题:
类群 我国已知种数 世界已知种数 我国占世界百分比(%)
哺乳类 581 4342 X
鸟类 1244 8730 14.25
爬行类 376 6300 5.97
两栖类 284 4010 7.08
鱼类 3862 19056 20.3
(1)计算表中的X值应为    ;我国脊椎动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的一类是    。
(2)在表中所列的类群中,请你写出两种我国珍稀动物名称:    。
(3)保护动物多样性要在    物质、物种和    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保护动物多样性有效的措施有    (举一种)。
【答案】(1)13.38;鱼类
(2)华南虎、扬子鳄、大熊猫、金丝猴等
(3)遗传;生态;建立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整个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保护生物多样性应从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着手。其中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另外对珍稀动植物进行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等等都是很有效的。
【解答】(1)表中X值应为581/4342=13.38%;我国脊椎动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的一类是鱼类(为20.3%).
(2)我国珍稀脊椎动物有中华鲟、扬子鳄、朱鹮、华南虎、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等。
(3)保护动物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保护动物多样性有效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1)13.38;鱼类(2)华南虎、扬子鳄、大熊猫、金丝猴等;(3)遗传;生态;建立自然保护区
24.(2018七上·宁波月考)我国是多种生物的起源中心,有很多野生珍稀动植物。如科学家在陕西洋县发现的素有“东方瑰宝”美誉的珍稀鸟类   。请你再举出 2 种我国珍稀植物:   、   。
【答案】朱鹮;银杉;珙桐(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有许多特有的动植物种类。例如:扬子鳄、朱鹮、大熊猫、银杉、银杏、珙桐等。
【解答】素有“东方瑰宝”美誉的珍稀鸟类是朱鹮。我国珍稀植物有银杉、珙桐等。
故答案为:朱鹮;银杉、珙桐
25.(2018七上·宁波期中)目前,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有效的措施是   。
【答案】设立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它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所以我们应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建立种质库等、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和文件等。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为有效的措施。
【解答】目前,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有效的措施是设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设立自然保护区
三、解答题
26.澳大利亚大陆生活着袋鼠、袋狼等一些有袋类的生物,而其他的大陆上则没有这些生物,这些生物的形成说明什么?
【答案】位于地理位置隔离状态的环境容易使生物的外形和行为发生显著变化并形成新物种。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由于山脉、河流、海洋的分离,是地球上某些地区处于稳定隔离状态,在这种隔离状态的环境下,使生物在外形、行为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主要条件。
【解答】澳大利亚因独占一个大陆而与其他国家地区形成了地理隔离,使得那里的生物的外形和行为发生显著变化并形成新物种。
故答案为:位于地理位置隔离状态的环境容易使生物的外形和行为发生显著变化并形成新物种。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如我国的森林有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草甸有典型草甸、盐生草甸、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除此以外,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材料二:水稻丛矮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材料三:位于我国大别山的某县,曾经是森林茂密、鸟兽繁多、气候宜人的地方,后来,人们在山坡上毁林开荒,改良农作物,破坏了当地的生活环境,使得林中的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请分析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   。
(2)材料二说明了   。
(3)材料三说明了: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   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相联系。生物圈中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当后者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生物和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   ,保护   。
【答案】(1)我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遗传的多样性
(3)环境;生态系统;建立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我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约7种,各种亚类型生态系统约600种,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表明我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十分丰富。(2)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兔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利用野生水稻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的基因和栽培水稻进行杂交,从而培育出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3)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分析】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8. 如图2—3—6所示是草履虫个体的生殖过程。根据此过程图,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至少写出两条结论)
【答案】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细胞可以分裂(其它合理也可)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紧抓住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并结合图片中所给的细胞在分裂的信息解答。
【解答】由图和所学知识可知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的全部生命活动只在一个细胞内进行,因此,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同时,由图还可以看出草履虫在进行分裂,通过细胞分裂来繁殖后代。
故答案为:(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2)细胞可以分裂(其它合理也可)
29.(2020七上·下城期中)图中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微小生物,据图回答问题。
(1)这几种生物在身体结构层次上的共同特点是   ;
(2)试根据细胞结构的特点,将图中生物进行分类。属于植物的是   ;
(3)对A的分类,四位同学有不同看法,你认为谁的分类更恰当?答:   的分类最恰当。
甲:A有细胞壁和液泡,应属于植物; 乙:A没有叶绿体,应属于动物;
丙:A有细胞壁和液泡,不属于动物;它没有叶绿体,也不属于植物;
丁:除了动物和植物之外,我们还可以分出其他类群,A属于其他类群。
【答案】(1)单细胞生物
(2)C
(3)丁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图中,A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B是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C是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D是绿眼虫,属于原生生物;E是变形虫,属于动物。
【解答】(1)如图是几种单细胞生物,A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B是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C是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D是绿眼虫,是长梭形绿色的单细胞动物;E是变形虫,属于动物。由图可知,这几种生物的身体都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
(2) A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B是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C是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D是绿眼虫,是长梭形绿色的单细胞动物;E是变形虫,属于动物。 属于植物的是 C,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
(3)A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它属于微生物,丁的说法正确。
四、实验探究题
30.(2020七上·余杭期中)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
(1)用来观察草履虫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   。
(2)为了防止草履虫在镜下运动过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
(3)盖上盖玻片后,用   倍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草履虫每天大约吃掉43 000个细菌,食物进入体内后,用   消化食物。
(4)为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小明制作了如图2所示临时装片,你将发现草履虫_________。
A.从左向右运动 B.从右向左运动
C.不运动 D.ABC皆有可能
【答案】(1)上层
(2)放几丝棉花纤维
(3)低;食物泡
(4)A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观察草履虫时应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因为表层氧气充足。将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如果草履虫运动过快,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上几丝棉花纤维。草履虫用口沟摄取食物,用食物泡消化食物。
【解答】(1)用来观察草履虫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上层。
(2)为了防止草履虫在镜下运动过快,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上几丝棉花纤维。
(3)盖上盖玻片后,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草履虫用食物泡消化摄入体内的食物。
(4)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有害刺激,因而草履虫会从左边向右边的清水运动。
故答案为:(1)上层;(2)放几丝棉花纤维;(3)低;食物泡;(4)A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题复习:物种的多样性
一、单选题
1.(2020七上·杭州期中)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C.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
D.建立濒危物种繁育中心
2.(2020七上·下城期中)对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不正确的是(  )
A.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
B.保护代表不同地带的生态系统
C.有利于开发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
D.有利于研究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
3.(2020·绍兴)如图所示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履虫属于原核生物
B.草展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草履虫属于高等生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4.(2020七上·诸暨期中)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①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②保护生物栖息环境 ③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 ⑤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5.(2020七上·下城期中)下列有关草履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草履虫的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B.草履虫有专门的的呼吸器官﹣﹣表膜
C.实验时,应从培养液的上层吸取草履虫
D.在载玻片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的目的是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6.(2020七上·西湖期中)保护动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C.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D.把濒危物种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簇馆
7.(2020七上·西湖期中)下列有关单细胞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衣藻有鞭毛,能在水中游动,属于单细胞动物
B.单细胞生物具有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特征
C.用放大镜能清晰地观察到草履虫的细胞结构
D.单细胞生物的全部生命活动都是由细胞内的各种组织完成的
8.(2020七上·滨江期中)如图所示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履虫属于原生植物
B.草展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草履虫属于高等生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9.下列关于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之间不可能进行交配
B.不同物种之间有可能进行交配,但产生的后代无繁殖能力
C.不同物种之间有可能进行交配,产生的后代有繁殖能力
D.同种物种的外貌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10.在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是(  )
A.热带湖泊 B.珊瑚礁
C.热带雨林 D.以上三者都是
11.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这主要体现了(  )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活环境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
12.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④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种生物群体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在我们身边可能发现下列一些行为:①食用野兔、野鸡等野味;②在旅游风景区乱扔食物包装袋等垃圾;③猎杀野生动物;④消灭果子狸和蝙蝠;⑤消灭鼠、蚊、蝇等;⑥安放人工鸟巢或饲养台;⑦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其中不利于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是(  )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⑥⑦
14.生物学家呼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但有实验证明许多野生动物携带致病生物。对此我们应该做的是(  )。
A.捕杀带菌野生动物 B.坚决彻底杀死, 并且全部检疫
C.给野生动物施用抗生素 D.保护但不密切接触
15.喇叭虫是一种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单细胞生物。为了验证细胞某结构的功能,科学家将喇叭虫切成了如图①、②、③三部分。预期一段时间后,最可能再生形成喇叭虫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二、填空题
16.(2020七上·宁波月考)生物多样性包括   多样性,   多样性和   多样性。
17.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的个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我们称之为   ,例如   。也有一些生物由单个细胞构成,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我们称之为   ,例如   ,它们个体微小,   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18.如图所示是草履虫的结构图,请读图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内填序号, 上填名称)。
(1)草履虫生活在   中,靠[   ]   进行运动。
(2)食物在[   ]   附近的   的快速摆动下被送入口内,再进入[   ]   内,形成[   ]   ,逐渐被消化。
(3)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   排出。
(4)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草履虫不具备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水中的细菌、真菌和其他有营养的碎屑为   。
(5)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用来观察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    ,因为   。
19.(2019七上·萧山期末)根据如图所示生物,回答问题:
(1)它们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变形虫通过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草履虫与衣藻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会运动 B.个体大小
C.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D.是否生活在水中
20.(2020七上·苍南期末)下图为衣藻结构示意图。
(1)判断衣藻属于植物,主要因为它的细胞结构中有:   。
(2)衣藻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因此衣藻又属于   生物。
(3)根据细胞学说的内容可知,衣藻细胞是由   产生的。
2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隆重建立
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下青藏高原腹地,该地区称为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黄河水量的49%、长江水量的5%、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三江源地区,是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天然湿地,分布着高原荒漠和高原草甸,是藏羚羊.藏野驴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该地区还盛产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三江源地区是祖国母亲河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然而,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湖泊水位下降甚至干枯,水土流失严重,致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当地农牧民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2000年8月14日,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由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区名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隆重建立。这是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开发,保护和恢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人为因素主要有   、   、   等。
22.物种是指能相互    并能   后代的生物群体。在地球上,物种最多的自然环境是热带雨林、   、   。
23.分析下表资料后,回答有关问题:
类群 我国已知种数 世界已知种数 我国占世界百分比(%)
哺乳类 581 4342 X
鸟类 1244 8730 14.25
爬行类 376 6300 5.97
两栖类 284 4010 7.08
鱼类 3862 19056 20.3
(1)计算表中的X值应为    ;我国脊椎动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的一类是    。
(2)在表中所列的类群中,请你写出两种我国珍稀动物名称:    。
(3)保护动物多样性要在    物质、物种和    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保护动物多样性有效的措施有    (举一种)。
24.(2018七上·宁波月考)我国是多种生物的起源中心,有很多野生珍稀动植物。如科学家在陕西洋县发现的素有“东方瑰宝”美誉的珍稀鸟类   。请你再举出 2 种我国珍稀植物:   、   。
25.(2018七上·宁波期中)目前,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有效的措施是   。
三、解答题
26.澳大利亚大陆生活着袋鼠、袋狼等一些有袋类的生物,而其他的大陆上则没有这些生物,这些生物的形成说明什么?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如我国的森林有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草甸有典型草甸、盐生草甸、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除此以外,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材料二:水稻丛矮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材料三:位于我国大别山的某县,曾经是森林茂密、鸟兽繁多、气候宜人的地方,后来,人们在山坡上毁林开荒,改良农作物,破坏了当地的生活环境,使得林中的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请分析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   。
(2)材料二说明了   。
(3)材料三说明了: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   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相联系。生物圈中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当后者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生物和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   ,保护   。
28. 如图2—3—6所示是草履虫个体的生殖过程。根据此过程图,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至少写出两条结论)
29.(2020七上·下城期中)图中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微小生物,据图回答问题。
(1)这几种生物在身体结构层次上的共同特点是   ;
(2)试根据细胞结构的特点,将图中生物进行分类。属于植物的是   ;
(3)对A的分类,四位同学有不同看法,你认为谁的分类更恰当?答:   的分类最恰当。
甲:A有细胞壁和液泡,应属于植物; 乙:A没有叶绿体,应属于动物;
丙:A有细胞壁和液泡,不属于动物;它没有叶绿体,也不属于植物;
丁:除了动物和植物之外,我们还可以分出其他类群,A属于其他类群。
四、实验探究题
30.(2020七上·余杭期中)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
(1)用来观察草履虫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   。
(2)为了防止草履虫在镜下运动过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
(3)盖上盖玻片后,用   倍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草履虫每天大约吃掉43 000个细菌,食物进入体内后,用   消化食物。
(4)为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小明制作了如图2所示临时装片,你将发现草履虫_________。
A.从左向右运动 B.从右向左运动
C.不运动 D.ABC皆有可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常见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将濒危物种迁入保护机构中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以及加强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解答】在四种保护方法中,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最有效,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有利于研究珍稀动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是宣传教育的活的"天然博物馆",可以向人们进行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自然保护区还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解答】A: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利于保护保护区内的珍稀动植物资源,A正确。
B: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B正确。
C:保护区内部提倡开发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C错误。
D:建立自然保护区利于保护保护区内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有利于研究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D正确。
故选C。
3.【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草履虫的认识;
【解答】A、草履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故A错误;
B、草履虫体内没有叶绿体,无法合成有机物,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故B正确;
C、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故C错误;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不是高等生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B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成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经济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
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近年来由人工植树,大搞“三北”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沙漠化进程得到了抑制。
4、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解答】随意引进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农、林牧等环境,甚至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只有适度的开发旅游资源,才会促进地方文化特色,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的振兴;而过度的开发以及,旅游者人数超过了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就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毁坏等,因此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并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并不可取。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生活在水中,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各项生命活动。草履虫的呼吸作用主要通过体表进行,由体表吸取水中的氧气,将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大草履虫有2个细胞核,大核与营养有关,小核与遗传有关。
【解答】A:草履虫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A正确。
B: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呼吸,但草履虫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因此不具有器官这个结构,表膜是它的细胞膜,B错误。
C:实验时,由于培养液的表层含氧丰富,草履虫大多积聚在表层,因此应从培养液的上层吸取草履虫,C正确。
D:由于草履虫有纤毛,能够在水中旋转前进,导致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其内部结构,因此在载玻片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的目的是限制草履虫的运动,D正确。
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种类一般也较为稳定。它们以极慢的速度变化和发展着,一些新的物种会不断诞生,一些物种会逐渐灭绝。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增强,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人为的破坏(如人类的乱捕滥杀、乱采滥挖、乱砍滥伐森林、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等),从而加速了一些生物种类的灭绝。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采取了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和文件等措施,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为有效的措施。
【解答】保护动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A
7.【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用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这些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
衣藻、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既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它们具备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摄食、排除废物、能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变异现象等。观察草履虫时应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因为表层氧气充足。将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如果草履虫运动过快,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上几丝棉花纤维。草履虫用口沟摄取食物,用食物泡消化食物。
【解答】A、衣藻可借助鞭毛在水中游动,体内有叶绿体,属于单细胞绿藻(植物),A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单细胞生物也是一个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它们具备能生长和繁殖、遗传变异等生命特征,B正确,符合题意。
C、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需借助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的细胞结构,C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单细胞生物就是一个细胞,没有组织这一结构层次,其全部生命活动都是在一个细胞内完成的 ,D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世界上有许多单细胞生物,比如草履虫,它们的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解答】 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A不符合题意;
B、草履虫能把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口沟进入体内,B符合题意;
C、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C不符合题意;
D、草履虫不属于高等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B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物种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不同,并能够交配繁殖且子代可育的相关的生物群体。
【解答】同种生物是很相似的,它们能够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但同种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等上也有许多差异。有时不同种的动物也能交配,并生出后代,其后代能正常生长并发育成成年,但不能繁殖后代。如公驴和母马交配,能生出骡, 幼骡能正常生长,并发育成成年骡,但骡不能繁殖后代。
故答案为:B
10.【答案】D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在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是热带雨林、珊瑚礁和热带湖泊。如热带雨林,虽然它的面积只占全球面积的7%,但它的生物物种却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解答】在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是热带雨林、珊瑚礁和热带湖泊。
故答案为:D
11.【答案】C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它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指遗传信息的总和,是种内基因的变化,并反映在生物形状的多样性上。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现存的多种多样生物,经过漫长进化过程而逐渐形成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多种多样的生物适应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解答】黄河三角洲湿地物种丰富,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故答案为:C
12.【答案】C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物种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不同,并能够交配繁殖且子代可育的相关的生物群体。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由于山脉、河流、海洋的分离,是地球上某些地区处于稳定隔离状态,在这种隔离状态的环境下,使生物在外形、行为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主要条件。
【解答】①种群是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而一个物种包含了地球上所有同种生物。①叙述错误。
②隔离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必须要经过隔离(至少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②叙述正确。
③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例如同地物种的形成,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③叙述错去。
④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种生物群体称为物种。④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C
13.【答案】B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增强,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人为的破坏(如人类的乱捕滥杀、乱采滥挖、乱砍滥伐森林、随意开荒、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等),从而加速了一些生物种类的灭绝。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采取了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和文件等措施。
【解答】猎杀、食用野生动物都会人为破坏物种多样性。在旅游风景区乱扔食物包装袋等垃圾会污染环境,进而影响风景区生物的生存。消灭鼠、蚊、蝇等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物种多样性。安放人工鸟巢或饲养台有助于鸟类生存、繁衍。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有利于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丰富物种多样性。
故答案为:B
14.【答案】D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自然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例如,蜜蜂在桃花上采蜜,它们在获得食物的同时,也为桃树传播了花粉。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桃树周围的蜜蜂大量死亡,可能就会影响到桃树的繁殖。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因此,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
【解答】虽然许多野生动物携带致病生物,但它们也有着其存在意义,如果随意将它们灭杀,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所以我们对它们应该加以保护但不密切接触。
故答案为:D
15.【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解答】该实验中,喇叭冲被切成三部分,预期一段时间后,最可能再生形成喇叭虫的结构是带有的细胞核的部分。
故答案为:B
16.【答案】物种;遗传;生态系统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
【解答】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故答案为:物种;遗传;生态系统
17.【答案】多细胞生物;茶树和猪(答案合理即可);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细菌;全部生命活动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用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这些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细菌等都是单细胞生物。我们肉眼能见的动物和植物个体,一般都是有许多细胞构成的。这些生物属于多细胞生物。
【解答】 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的个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我们称之为多细胞生物,例如茶树和猪。也有一些生物由单个细胞构成,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我们称之为单细胞生物,例如衣藻、草履虫、细菌,它们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故答案为:多细胞生物;茶树和猪(答案合理即可) ;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细菌;全部生命活动
18.【答案】(1)淡水;1;纤毛
(2)3;口沟;纤毛;7;细胞质;4;食物泡
(3)胞肛
(4)叶绿体;食物
(5)上层;草履虫需要氧气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既是一个细胞,又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草履虫生活在淡水中,靠分布于体表的纤毛运动。它以微小的浮游植物和细菌等为食。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后会在细胞质中形成食物泡,食物就在食物泡内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体外。草履虫不具备叶绿体、细胞壁。在观察草履虫时,应从培养液的上层吸取液滴,这是因为上层含氧丰富。
【解答】(1)草履虫生活在淡水中,靠[1]纤毛进行运动。
(2)食物在[3]口沟附近的纤毛的快速摆动下被送入口内,再进入[7细胞质内,形成[4]食物泡,逐渐被消化。
(3)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4)、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草履虫不具备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水中的细菌、真菌和其他有营养的碎屑为食物。
(5)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用来观察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上层,因为草履虫需要氧气进行呼吸。
故答案为:(1)淡水;1;纤毛;(2)3;口沟;纤毛;7;细胞质;4;食物泡;(3)胞肛;(4)叶绿体;食物;(5)上层;草履虫需要氧气
19.【答案】(1)细胞膜
(2)C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用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这些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细菌等单细胞生物既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它们具备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摄食、排出废物、能运动、能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变异现象等。
【解答】 (1)变形虫的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而细胞膜具有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所以变形虫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要从外界摄取食物;衣藻是单细胞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草履虫与衣藻的根本区别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1)细胞膜;(2)C
20.【答案】(1)叶绿体
(2)单细胞
(3)细胞分裂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
【解答】(1)由衣藻的结构可知,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2)衣藻的生命活动可以在一个细胞种独立完成,因此其属于单细胞生物;
(3)对于单细胞生物,细胞分裂是其繁殖的方式;
故答案为:(1)叶绿体;(2)单细胞;(3)细胞分裂。
21.【答案】气候干旱;过度放牧;滥采乱挖;滥砍乱伐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位于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的滥垦乱伐使大面积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虫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动物盗猎严重;无序的黄金开采及冬虫夏草的采挖屡禁不止;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占总类的20%以上,远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区的人类已难以生存,被迫搬迁他乡。
【解答】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干旱,人为因素主要有过度放牧、滥采乱挖、滥砍乱伐等。
故答案为:气候干旱;过度放牧;滥采乱挖;滥砍乱伐
22.【答案】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珊瑚礁;热带湖泊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物种是指能相互交配,并在交配后能产生有生殖能力后代的一群生物。在地球上,物种最多的自然环境是温暖地带,如:热带雨林、珊瑚礁、热带湖泊等。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适合生物生存,因而生物种类十分丰富。珊瑚礁分布在海洋中,物种也很多。热带湖泊温度较高,有着大量水生生物,物种丰富。
【解答】物种是指能够相互交配并能产生有生殖能力后代的生物群体。在地球上,物种最多的自然环境是热带雨林、珊瑚礁、热带湖泊。
故答案为: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珊瑚礁;热带湖泊
23.【答案】(1)13.38;鱼类
(2)华南虎、扬子鳄、大熊猫、金丝猴等
(3)遗传;生态;建立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整个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保护生物多样性应从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着手。其中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另外对珍稀动植物进行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等等都是很有效的。
【解答】(1)表中X值应为581/4342=13.38%;我国脊椎动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的一类是鱼类(为20.3%).
(2)我国珍稀脊椎动物有中华鲟、扬子鳄、朱鹮、华南虎、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等。
(3)保护动物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保护动物多样性有效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1)13.38;鱼类(2)华南虎、扬子鳄、大熊猫、金丝猴等;(3)遗传;生态;建立自然保护区
24.【答案】朱鹮;银杉;珙桐(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有许多特有的动植物种类。例如:扬子鳄、朱鹮、大熊猫、银杉、银杏、珙桐等。
【解答】素有“东方瑰宝”美誉的珍稀鸟类是朱鹮。我国珍稀植物有银杉、珙桐等。
故答案为:朱鹮;银杉、珙桐
25.【答案】设立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它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所以我们应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建立种质库等、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和文件等。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为有效的措施。
【解答】目前,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有效的措施是设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设立自然保护区
26.【答案】位于地理位置隔离状态的环境容易使生物的外形和行为发生显著变化并形成新物种。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由于山脉、河流、海洋的分离,是地球上某些地区处于稳定隔离状态,在这种隔离状态的环境下,使生物在外形、行为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主要条件。
【解答】澳大利亚因独占一个大陆而与其他国家地区形成了地理隔离,使得那里的生物的外形和行为发生显著变化并形成新物种。
故答案为:位于地理位置隔离状态的环境容易使生物的外形和行为发生显著变化并形成新物种。
27.【答案】(1)我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遗传的多样性
(3)环境;生态系统;建立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我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约7种,各种亚类型生态系统约600种,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表明我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十分丰富。(2)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兔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利用野生水稻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的基因和栽培水稻进行杂交,从而培育出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3)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分析】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8.【答案】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细胞可以分裂(其它合理也可)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紧抓住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并结合图片中所给的细胞在分裂的信息解答。
【解答】由图和所学知识可知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的全部生命活动只在一个细胞内进行,因此,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同时,由图还可以看出草履虫在进行分裂,通过细胞分裂来繁殖后代。
故答案为:(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2)细胞可以分裂(其它合理也可)
29.【答案】(1)单细胞生物
(2)C
(3)丁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图中,A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B是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C是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D是绿眼虫,属于原生生物;E是变形虫,属于动物。
【解答】(1)如图是几种单细胞生物,A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B是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C是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D是绿眼虫,是长梭形绿色的单细胞动物;E是变形虫,属于动物。由图可知,这几种生物的身体都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
(2) A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B是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C是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D是绿眼虫,是长梭形绿色的单细胞动物;E是变形虫,属于动物。 属于植物的是 C,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
(3)A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它属于微生物,丁的说法正确。
30.【答案】(1)上层
(2)放几丝棉花纤维
(3)低;食物泡
(4)A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观察草履虫时应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因为表层氧气充足。将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如果草履虫运动过快,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上几丝棉花纤维。草履虫用口沟摄取食物,用食物泡消化食物。
【解答】(1)用来观察草履虫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上层。
(2)为了防止草履虫在镜下运动过快,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上几丝棉花纤维。
(3)盖上盖玻片后,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草履虫用食物泡消化摄入体内的食物。
(4)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有害刺激,因而草履虫会从左边向右边的清水运动。
故答案为:(1)上层;(2)放几丝棉花纤维;(3)低;食物泡;(4)A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