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周练卷(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周练卷(三)(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0 14:4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周练卷(三)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分)
憔悴( )仿膳( )霎时( )瘫痪( )絮叨( )水波粼粼(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我想柝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坚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坚难的生活。
D.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①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②照相师一再告诉我,要尽量放自然些。
①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②他习惯了冬天用冷水洗澡。
①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了。

②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②小米熬成稀饭,吃起来真香。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政府要做好战士的复员转业工作,使他们各得其所,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
B.我的作业本找不到了,急得我在书包里翻来覆去,可最终还是没有找到。
C.中国父母普遍是“老黄牛”,呕心沥血培养孩子,有求必应不图回报。
D.酷爱足球的黎明今天收到了恒大足球赛门票,他真是喜出望外。
5.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古不败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令人震撼的生命的气息。
A.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铁生忽然残疾了。
B.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C.古老的地坛,处处令人惊异和震撼。
D.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4分)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 ( )
(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 )
(3)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 )
(4)“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 )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雨后的天空闪耀着美丽的彩虹和清新的空气。
B.岸上尚且提心吊胆,更何况筏子上的人们呢?
C.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
D.作为教育的上层建筑,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
8.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① ,所以香味也不同。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② ,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
9.综合性学习。(10分)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 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3分)
(2)【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3分)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选 项,理由: 。
(3)【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4分)
上联:长辈言传 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
二、阅读理解(34分)
(一)阅读《散步》,回答问题。(16分)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思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面对分歧,“我”是怎样决定的?为什么?(4分)
本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结合上下文品味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结合本文,说说你对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如果将“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改为“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或“我们三代人在田野上散步”好不好?为什么?(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不但需要快速、机敏,还带着刺激的冒险滋味。它的玩法简单易学,谁都可以参加。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笔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在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的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可是就在他四处去捉那些藏身的孩子时,冷不防从什么地方
会蹿出一人,“叭”地将罐儿踢得老远,倒霉,又得重新开始·····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歪儿!
③歪儿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他妈妈四十岁才生下这个有点残疾的儿子,取名叫“弯儿”。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她呼唤儿子的声音,却把“弯儿”错听成“歪儿”。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好踢,要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个子比同龄的孩子高一头,腿也几乎长一截,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谁也甭想逃脱我的追逐。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叭”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脱了轨的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冲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地上,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叫着骂着,扯他胳膊回家。【甲】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乙】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丙】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丁】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儿。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地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作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互相都能感到对方急促的心跳,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
乐啊!我忽然见他的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改动)
14.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3分) ( )
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
A.【甲】 B.【乙】 C.【丙】 D.【丁】
15.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4分)
(1)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
(2)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
16.第⑥段独句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4分)
第⑦段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4分)
三、写作(3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家是一只船,载满成长的故事;国是浩瀚的海,托起点点的帆。家,展露了国的文明与荣耀;国,汇集了家的幸福与期盼。
请以“家与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uì shàn shà tān xù lín
2.B 解析:A.柝-拆;C.坚难-艰难;D.决别一诀别。
3.B
4.B 解析:“翻来覆去”:①来回翻身。②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用于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5.B
6.(1)动作描写 (2)外貌描写 (3)景物描写 (4)语言描写
7.C
8.①不同的花会产生不同的芳香油 ②颜色淡雅、花瓣小的花一般香味浓郁(意思对即可)
9.(1)先人留下的祖训和直接向父母学习。
(2)任选一项均可,选项与理由要统一,意合即可。理解各项内容,抓住其中关键词,说明其所表达的含义及对家庭生活的意义。
(3)身教 家风
10.“我”决定走大路。因为“我”觉得“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11.景物描写。烘托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设置散步背景。
12.“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句子形象地表明了“我”和妻子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13.不好。因为改为后面两句的写法显得是在交代一件事情,缺少了原文的诗意感、温馨感,而且原文这样写一家人的感觉更加强烈,同时也写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和延续。
14.D
15.(1)“飞”是一个动词(这里使用了比拟的手法),这里指作者被歪儿的召唤声深深吸引,迫不及待想和伙伴出门做游戏的心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踢罐电报游戏的有趣和作者对游戏的喜爱。
(2)文章连用三个“宁愿”(这里使用了反复或排比的手法)。强烈地表现了有生理缺陷的歪儿虽然内心自卑却迫切想要参与游戏的状态,体现出歪儿对游戏的热爱和想要融入我们游戏的强烈愿望,侧面写出了我们对歪儿的嫌弃和看不起。
16.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歪儿在我们的刻意刁难中退出游戏,引出下文歪儿重新回归,得到善待。写出了我们发现了歪儿的善良,突出了人性的善和美
17.我们从戏弄歪儿到一起友爱地玩耍;我们从看不起歪儿到发现他的善良,亲密快乐地相处;歪儿从自卑紧张到轻松快乐地投入游戏。
18.标题:歪儿
理由:①“歪儿”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我们对歪儿的前后状态对比展开情节。②“歪儿”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作者重点塑造了歪儿虽然身体残缺,但依然积极融人群体、善待他人的乐观善良的形象。③“我们”捉弄歪儿,但歪儿依然愿意将罐子赠与“我们”,我们感怀于歪儿的善良,最终也学会了善待他人,突出文章主旨。④标题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9.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