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现象章末复习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自己的像是( )
A. B. C. D.
2.超级月亮、红月亮和蓝月亮三碰头是罕见的天文现象,百年一遇。下列对该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级月亮是指该晚的月亮在当月中最明亮
B.红月亮是指太阳光中的红光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折射程度最强而导致月球表面呈现暗红色的现象
C.蓝月亮是指太阳光中的蓝光在地球大气层中因受到散射的影响最小,通过大气层折射导致月球表面呈现淡蓝色的现象
D.当天发生该现象时,月亮处于地球本影区即发生的是月全食现象
3.几位同学画出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人水中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各种光现象中,解释错误的是( )
A.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
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似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
D.白天在浓密树荫下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小孔成的虚像
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司机通过后视镜观察路况
B.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C.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
D.塔在水中形成“倒影”
6.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斜插入水中的笔变“折”了
C.太阳光照射的树荫下会有“光斑” D.桥在水中的“倒影”
7.小红在平静的湖边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上游”,如图所示,对画面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水中的“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水中的“鸟”是实像
C.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深 D.看到的“鱼”是虚像
8.如下图所示,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会导致桌面向下凹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且光斑向右移
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且光斑向左移
C.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且光斑向右移
D.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且光斑向左移
9.小明在湖边树萌下乘凉,观察到很多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湖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是因为发生了光的反射
B.湖边路灯杆在岸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茂密树林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岸上景物在湖面上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10.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与文中词句相关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渔歌互答”,歌声要靠空气传播,水中的鱼是听不到歌声的
B.“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的湖中月是因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薄雾冥冥”,湖面的雾是湖水汽化形成的
D.“锦鳞游泳”,水中鱼的实际位置比透过湖水看到的位置更深些
二、填空题
11.小玉在大平面镜前排练节目,当她平行于镜面走动时,以镜子中她的像为参照物,她是______的;当她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粼粼波光是由于______产生的。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生了______。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光斑的成像原理是______(填光学原理)。
13.把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这种现象是由光的__现象引起的。
14.平面镜成像是___________形成的,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_米。
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只蜻蜓立于距水面0.8m处的荷尖上,我们从多个角度都能看到蜻蜓,这是由于光在蜻蜓表面发生了__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若池中水深0.5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蜻蜓______。
16.图中,山峰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平静的水面发生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形成的______(填“实”或“虚”)像。若其中的一个山峰顶端到水面的距离为80m,水深5m,那么它像的顶端到水面的距离为______m。
17.渔夫大明的眼睛在A处看到B处有一条鱼,眼睛看到的是_____(C/D)处鱼的________(虚像/实像),这是由于光从_______中斜射入_______中时发生了折射,折射角________(小于/等于/大于)入射角导致的。若在A处发射一束光照亮水中的鱼,光束应朝向____(B/C/D)处。
18.清晨,小李在清澈的河边散步,A是其眼睛位置,发现水中的B处有一块“鹅卵石”,如图所示,其实所看到的“鹅卵石”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想从A处发射激光照到真正的鹅卵石上,则激光应射向______(选填“B点”、“B点上方”或“B点下方”)。
19.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①入射角的度数为_____度;②折射角的度数为_____度;③界面AB的_____(选填“上”、“下”)边是空气。
三、简答题
20.校运动会百米赛跑时发令枪响的同时冒出白烟,小宁作为终点计时员应选择听到枪声还是看到白烟开始计时 为什么
2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这句话对吗?
22.如图所示,湖边漫步,欣赏美丽风景,水面呈现岸边树木的倒影。细心观察会发现,倒影比实际物体暗一些。请结合物理知识解释倒影形成的原因以及倒影比实际物体暗的原因。
23.晚上,当室内的灯打开后,在室内的人可以通过透明的窗户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请解释为什么?
(
2
)
(
1
)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人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故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A.当月亮位于近地点时,从地球上用肉眼观测,月亮看起来比平时更大,我们看到的月亮便是“超级月亮”,但该晚的月亮在当月中不是最明亮的,故A错误;
BD.当发生月全食时,即当太阳、地球和月球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处在中间的地球挡住了太阳直接照射到月球上的光,月亮处于地球本影区(整个月球在地球的影子里);此时穿过大气层的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绿色光都被地球的大气层所吸收或散射,射到月球上的光就主要以波长较长的红色和橙色光线为主,从而使月球表面呈现出橘红色,被称为“红月亮”,故B错误,D正确;
C.“蓝月亮”并不是说月亮会变成蓝色,而是一个天文术语,“蓝月亮”有两个定义,一个是指季度里的第四次满月称为蓝月亮,即季度蓝月亮。也有天文爱好者认为,蓝月亮是指一个月中的第二次满月,即月份蓝月亮,故C错误。
故选D。
3.D
【详解】
A.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应大于折射角,故A错误;
B.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应分居法线两侧,故B错误;
C.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非垂直入射),会发生折射,故C错误;
D.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空气中的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故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A.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或地球挡住了光线形成的,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原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我们看见的任何物体都是因为物体上的光射入我们眼睛所致,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在水下的部分弯折了,是由于光的折射作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白天在浓密树荫下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小孔形成的,是光线实际射到地面的现象,不是虚像,是实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
A.司机通过后视镜观察路况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因为光的折射,故B符合题意;
C.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
D.塔在水中形成“倒影”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斜插入水中的笔变“折”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太阳光照射的树荫下会有“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
A.水中的“鸟”是小鸟通过水面所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水中的“鸟”是小鸟通过水面所成的像,是虚像,故B错误;
C.鱼反射的光线有水折射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因此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故C错误;
D.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是虚像,故D正确。
故选D。
8.A
【详解】
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当用力压桌面时,平面镜向中间倾斜(如下图所示),造成入射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光线远离法线,导致了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故选A。
9.B
【详解】
A.看到湖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折射,故A错误;
B.湖边路灯杆在岸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茂密树林下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岸上景物在湖面上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湖面是平面镜,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
A.因为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所以水中的鱼可以听到歌声,故A错误;
B.如玉璧一样的湖中月是因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湖面的雾是湖面上方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所以,水中鱼的实际位置比透过湖水看到的位置更深些, 故D正确。
故选D。
11.静止 不变
【详解】
[1]当小玉平行于镜面走动时,像相对于小玉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以镜子中她的像为参照物,她是静止的。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物体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12.光的反射 漫反射 光沿直线传播
【详解】
[1]波光粼粼是光在水面发生的反射现象。
[2]光线照射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表面,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则发生漫反射,可以使人们在不同的方向上看到物体。
[3]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13.折射
【分析】
解答此题要明确光的折射规律:当光由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详解】
水中的物体反射的光线斜射到水面,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在水面以上看到的物体的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所以把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由于光的折射,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水内的部分看上去向上弯折。
【点睛】
本题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此类题目,画图解答,效果会更好。
14.光的反射 4.6
【详解】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故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m。
15.漫 1.6m
【详解】
[1]我们能从多个角度都能看到蜻蜓,是由于光在蜻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2]已知蜻蜓距水面0.8m,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0.8m,则蜻蜓的像距蜻蜓
0.8m+0.8m=1.6m
16.镜面 虚 80
【详解】
[1][2]山峰在水中的“倒影”,此时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凹凸不平的平面镜,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形成山峰的虚像。
[3]若山峰顶端到水面的距离为80m时,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像的顶端到水面的距离也为80m。
17.D 虚像 水 空气 大于 B
【详解】
[1][2][3][4][5]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鱼的像比其实际位置浅,即渔夫大明的眼睛在A处看到B处有一条鱼,眼睛看到的是D处鱼的虚像。
[6]根据光的可逆性,若在A处发射一束光照亮水中的鱼,光束应朝向B处,光在水中发生折射后会照到鱼的身上。
18.虚 B点
【详解】
[1][2]从A处发射激光,水中的B处有一块“鹅卵石”;连接AB,与水面的交点为入射点,过入射点做出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虽然人看到的B点是鹅卵石的虚像,鹅卵石的实际位置在B点的正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激光射向B点时,经水折射后激光也就刚好落在鹅卵石上了。如图所示
19.30 20 上
【详解】
[1][2][3]由图可知,
∠AOE=60°,所以
∠COE=90°-60°=30°
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30°,可知CD为法线,AB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折射角为∠GOD=20°,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界面AB的上边是空气,下方是水。
20.见解析
【分析】
由于光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的多,所以通过相同的路程光用的时间比声音少的多.
【详解】
因为光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的多,通过相同的路程光用的时间比声音少的多,百米赛跑时,计时员看到发令枪的“白烟”就按动秒表,因为看到“白烟”是以光的速度传到计时员,用时间很短,计时更准确;若听到“枪声”计时,因为听到“枪声”是以声音的速度传到计时员,用时间比较长,相当于运动员跑出一段距离后才计时,所以计时不准确,故计时员看到发令枪的“白烟”按动秒表,而不是等听发令枪的枪声计时.
21.见解析
【详解】
这句话不正确,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这种物质不均匀,就不是直线传播了.
22.射到水面的光一部分发生反射,另一部分折射入水里的缘故
【详解】
来自物体的光线在水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
其中反射光线使我们看到了物体在水中的倒影(像),而折射光线部分进入了水中;所以来自物体的光线只有反射光线才进入了我们的眼中,而折射光线却没有进入我们的眼中,故看到的物体在水中的倒影要比实际物体本身要暗一些就是这个道理。
23.电灯发出的光照在人身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经过窗户玻璃反射成像。晚上,室外暗,人的像与背景的亮度差异大,能看清自己的像。
【详解】
电灯发出的光照射在人身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经过窗户玻璃反射成像,此时的窗户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晚上,室外暗,人的像与背景的亮度差异大,所以能看清自己的像。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