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9 14:2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声声慢(寻寻觅觅)》
——乱世中的生命况味
李清照
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明 杨慎
学习活动一
听配乐朗诵,把握感情基调。
学习活动一
诗歌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感?

学习活动一
朗诵讨论:诗人是怎么来表现其愁情的?
运用叠字
1.寻觅与寻寻觅觅的区别是什么?
寻觅是找寻,音节短促。
寻寻觅觅写出作者总在找寻,却总也找寻不到的情感。心有所失的精神状态。
2.这七组叠字能够重新组合语序吗?
寻寻写诗人不停地找寻,希望找到点什么,觅觅是找寻不到后更为细致的察觉,下文冷冷清清则是寻寻觅觅的结果。
结果什么也找不到,有的仍然只能是空虚和无助,词人这才如梦初醒,顿时感觉到“冷冷清清”。
留在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和苦痛全部涌上心头,“凄凄惨惨戚戚”。
选取意象
词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现“愁”?

淡酒、急风、北雁、黄花、梧桐、细雨、淡酒
淡酒
①经典诗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意象内涵:
酒,寄托浓郁情义和相思,象征凄凉哀伤忧愁。
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是一种主观感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①经典诗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②意象内涵:
秋风渲染愁情。

①经典诗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塞外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②意象内涵:
雁象征思乡念亲、离愁别恨。

①经典诗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②意象内涵:
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黄花
①经典诗句: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 《淮南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②意象内涵: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
①经典诗句: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②意象内涵:
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思考讨论:课文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在《草堂诗余别集》《词综》《词选》中都是另一个版本:“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你觉得是“晚来风急”好还是“晓来风急”好?
第一层愁: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第二层愁: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第三层愁: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第四层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第五层愁: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第六层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学习活动三
比较阅读,思考讨论《声声慢》愁情的具体内涵。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
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疑,认为我的容颜不如花的漂亮。我这就将花插在云鬓间,教他看一看,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诗词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李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4年)出生山东章丘;
早年随父住汴京、洛阳,接受较好的文化教养;
元符三年(16岁)写《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被人称道;
靖国元年(18岁)与丞相第三子赵明诚结婚;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徽、钦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南迁,时年43岁;
建炎三年(1129年),丈夫因病去世,时年46岁;
绍兴二年(1132年),51岁的李清照改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入狱2年。
1151年(?),一生无儿女的她寄人篱下,孤寂而死,时年67岁。
少年幸福 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情感比较
《如梦令》:少女时的快乐
《减字木兰花》:新婚时的幸福
《一剪梅》:离别时的相思之愁
《声声慢》:晚年时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丧父之痛、孀居之哀、颠沛流离之苦以及曲高和寡的孤独,是对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小结
李清照词作所抒发的愁情都在《声声慢》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可以说《声声慢》包含了生命中不同的况味,在词人个人不幸的命运中反映了时代的灾难,而且《声声慢》的艺术手法也体现了李清照创作的最高水平。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