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中国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从器物到制度,以李鸿章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也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但均未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这就使先进的中国人继续向西方寻找真理,它们开始从文化心理层面,掀起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民族反思的浪潮,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
运动
新文化运动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课堂小结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2、通过学习能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原因)
一
袁世凯(左三)穿起祭祀服在北京天坛祭天(1914.12.23)
民国初年,袁世凯为其帝制活动制造理论根据和舆论环境,在社会上掀起一股以尊孔、祀孔为表现形式的复辟逆流。1914年9月和12月,袁世凯先后正式颁布祀孔、祭天令,公开恢复前清的祀孔、祭天制度,并亲自到孔庙和天坛顶礼膜拜,把尊孔复古之风推向高潮。祀孔祭天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预演。
时间
兴起标志
主要人物
旗帜
阵地
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
胡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民主和科学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
一
陈独秀
1879.10.9~1942.5.27
原名庆同 字仲甫
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
经过民主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奋起猛烈还击,新旧思潮激烈交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阵地)
一
《青年杂志》创刊号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文章指出,中国封建文化和制度已经一文不值,急需改弦更张。他号召青年们“以科学与人权(人权即‘民主’)并重”,“利刃断铁,快刀理麻”,从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民主:当时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尤其是看待事物的科学观点和态度。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阵地)
一
北京大学校门
北京大学红楼(北京大学旧址)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
李大钊
1889.10.29~1927.4.28
河北乐亭人
胡适
1891.12.17~1962.2.24
安徽绩溪人
鲁迅
1881.9.25~1936.10.19
浙江绍兴人
1916年《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移到北京
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主要撰稿人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
蔡元培
1868.1.11~1940.3.5
字鹤卿 孑民 号孑农
浙江绍兴山阴(今越城区)人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蔡元培故居
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提倡民权与女权,鼓吹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镜头一:辛亥革命后
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镜头三:唐氏自杀殉夫
成就烈女称号
镜头四:从前有两个秀才到城里闲
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
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
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
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旧
体制
镜头二:鲁迅的《药》
描述的人血馒头
旧
思想
旧
道德
旧
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内容
二
《狂人日记》书影
鲁迅
1881.9.25~1936.10.19
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
左翼文化运动的旗手
《狂人日记》插图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内容
二
旗帜(口号)
Democracy
Science
赛先生
德先生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民主
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科学
倡导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内容
二
积极倡导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内容
二
有利于文化普及繁荣
旧文学
新文学
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迷信
科学
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动摇封建思想统治
专制
民主
反对
提倡
局限性
积极影响
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二
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向往社会主义的苏俄,并以苏俄为榜样改造中国。
材料一:《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虽然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新青年》杂志创刊;1915年
旗帜(口号)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内 容 前 期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后 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意 义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板书设计
测评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青年杂志》的创办 B.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C.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2.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宣传( )。
A.民主 B.科学 C.新文学 D.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
①民主 ②科学 ③自强 ④求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①《新青年》 ②《万国公报》③《民报》 ④北京大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在中国近代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是(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A
D
A
D
C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