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复习课件
单元知识梳理
单元 板块 知识点
微小世界 放大镜 放大镜的功能和特点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放大镜下的昆虫的一些特征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的概念;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制作晶体的方法
怎样放得更大 自制简易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单元知识梳理
单元 板块 知识点
微小世界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细胞的发现;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生命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叶绿体和气孔的作用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水中微生物的观察;微生物的特征
微小世界和我们 微小世界与我们的关系
知识回顾
1.放大镜
正确使用放大镜
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 ,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或者将物体放好位置,将放大镜移动与眼睛和物体之间,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特点是中间厚 、两边薄。
知识回顾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能缩小物体的图像。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能放大物体图像。
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放大镜的放大功能只与放大镜的凸度有关,与放大镜的大小无关。
格罗斯泰斯特发明了放大镜,培根发明了眼镜。
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知识回顾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秘密。
在放大镜下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这跟它脚上的吸盘有关,与它的翅膀无关。
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知识回顾
3.放大镜下的晶体
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 、云母 、石英等三种。
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珍珠、松香和琥珀不是晶体集合而成的。
知识回顾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是很有规则 。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制造晶体的方法有蒸馏 、 降温等。
知识回顾
4.怎样放得更大
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生物学家列文 虎克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知识回顾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知识回顾
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如果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0×”、“16×”,那么物体的图像将被放大160倍。
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如果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要用擦镜纸而不能用手直接擦。
知识回顾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气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知识回顾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池塘里的一滴水中含有许多微小生物。
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发绿。
我们可以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制作微生物玻璃片标本时,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微生物是一种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霍乱、肺结核、伤寒这些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知识回顾
8.微小世界和我们
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微生物对人类并非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习题精讲
1.( )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2.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 ),它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
厚
列文虎克
凸透镜
薄
习题精讲
3.( )、( )、( )起的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4.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8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肺结核
霍乱
伤寒
4
习题精讲
5.生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它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
6.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由( )、( )、( )三色组成的。
细胞
功能单位
红
绿
蓝
习题精讲
7.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
8.近视眼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习题精讲
9.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
10.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
习题精讲
11.下列各种方法中观察到的图像放大到最大的是( )。
A.移动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
B.移动放大镜与观察者眼睛之间的距离
C.调整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C
习题精讲
12.科学家一般选择( )来观察SARS病毒。
A.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B
习题精讲
13.昆虫头上( )的就是它的鼻子。
A.触角
B.复眼
C.鼻子
A
习题精讲
14.人类利用( )发面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了,可以使制成的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A.细胞
B.酵母菌
C.霉菌
B
习题精讲
15.如果显微镜的物镜上标有“50×”,目镜上标有“20×”,那么用这一个显微镜观察时,物体的放大倍数是( )。
A.70倍
B.100倍
C.1000倍
C
习题精讲
16.把下列实验器材与它在实验中的作用线连起来。
镊子 培养微生物或菌落
培养皿 放置切片标本
滴管 染色
载玻片 吸取少量的液体
碘酒 夹取实验材料
习题精讲
17.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排序。
( )从目镜往下看,慢慢调整调节旋钮,使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 )将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 )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拖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
在平坦的桌面上;
(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4
2
3
1
5
习题精讲
18.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吗?如果你认为不是,请举出三个微生物对人有益的例子。
答案:(1)各类抗生药物的产生抗菌素的菌类;(2)乳酸菌生活在人的肠道里,助消化,降低呼吸道感染,防止腹泻的发生;(3)疫苗是人类预防疾病的助手。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