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水中的皇宫
威尼斯
赵丽宏
情韵,情趣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3、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方法。
4、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5、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爱我中华的情感
学习目标
赵丽宏,男,当代作家。1951年生,大学毕业后,曾任上海《萌芽》文学杂志编辑,之后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以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见长,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30多部诗集、散文集和报告文学集。
周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南38公里,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
它始建于宋代(1086年),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古称贞丰里。
宋代周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史称“周庄”。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简介
读课文,注意字词,思考下列问题
1、周庄留给作者怎样的总体印象?
2、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游周庄?
3、给文章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木橹(lǔ) 搅动(jiǎo) 斑斓(bān lán)
仲春(zhòng) 屋脊(jǐ) 目眩(xuàn)
渗出(shèn) 谛听(dì) 参差(cēn cī)
娴熟(xián) 剔透(tī) 丝弦(xián)
黑黝黝(yǒu) 隐匿(nì) 摇曳(yè)
璀璨(cuǐ càn)
“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1、周庄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2、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游周庄?
3次
一(1-3) 叙述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2、给文章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文章的结构
全文的结构形式: 总分
二( 4-6)写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朗读课文1—3段,思考:
1、语段中描绘了哪些画面?
水中迷离的倒影
河道上应接不暇的拱桥
“井”字形的河道
2、周庄布局有什么特点?作者对此有何评价?
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为一体。
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这是对周庄的高度评价。
作者三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时间天气 观察角度 作者印象 景物特点 详略安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仲春雨中
冬天雪后
春夜旅游节
视觉(色彩)
视觉(色彩)
听觉(声音)
视觉(色彩)
水墨画
版画
如梦境
恬淡宁静
色彩鲜明
万般柔情
多姿多彩
略写
次详
详写
1、合作完成下表
读课文4—6段
2、第4段中“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拟人
把阳光人格化,突出了阳光的温暖、轻柔,给人舒适的感觉。
3、作者第2次游周庄中写到“在耀眼的阳光下……”、“在阳光下……”,这两个内容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为什么又是“耀眼的”?
读第 5-6段,思考下列问题:
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
时 间
时间的先后
空 间
岸上
河中
天上
地上
1、第三次游周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景色的?
2、第6段即结尾段,有何作用?
抒发第3次游周庄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3、第3次游周庄,这样的描写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何联系?
文中描绘了节日夜景下五彩缤纷的周庄,表现了改革开放后周庄人们幸福的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及对改革开放的讴歌之情。
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结合课后练习二)
1、从滴水、流水的声音等听觉角度写冬日雪后的景色,表现周庄的水声充满柔情。
2、从视觉角度突出河水改变先前的平静幽深,变得光彩夺目。
体会作者的情感
抒发作者对周庄水乡的喜爱,对改革开放的赞美与讴歌之情。
你我感悟
本文在写作上是否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呢?
①按照时空顺序,多角度去描写景色。
②先略后详,逐步加深描写。
③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景物
小 结
文章以作者三次游周庄为线索,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表现了改革开放给周庄人们带来了幸福生活,抒发了作者对周庄水乡的喜爱,对改革开放的赞美与讴歌之情。
拓展延伸
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一诗一文,二者同写水乡,但由于选材及构思不尽相同,二者同中有异。
《周庄水韵》写小桥、流水、游人以及小镇节日的灯火和欢乐的氛围。
而《江南》所描写江南水乡,视野比较开阔。
课后作业
1、背诵第4段。
2、完成课后的 “思考与练习”
3、完成练习册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