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

文档属性

名称 记叙文写作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21 10:0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记叙文写作

写作,实际上就是解决两个问题:   “写什么呀”
“怎么写呀?”   
一个是生活和思想;一个是构思和表达。
先说生活和思想。 “生活和思想”,是怎么来的?除非是植物人,对外界没有反映,其实人人都在生活。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有人能写得很复杂很生动很深刻,有人愁眉苦脸抓耳挠腮也写不出半个字,那不是没有生活,而是对生活有没有想法的问题了。 你对生活有想法吗?  
而想法,说大点,思想吧,对少年来说,大多是从书本上得来的,书上哲人的思考,带动了他的思想。比如看了书,就心里开窍了:对对对,我也是的,有一次我……,或者做了什么事,想起看到书上的说法,眼前一亮:对对对,书上说……就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应该多看书、多思考!
再说构思和表达问题。   构思且撇开不谈,太麻烦。就说语言表达的问题。   语言是工具。需要磨练。很多同学,说起话来,极其顽皮有趣,逗得大人爆笑。但是一写起作文,白话连篇,病句百出,所以得多记多背。
大胆写作,说自己想说的话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周围的生活写出来,把我们平日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的写出来,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时时变化的风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文写作分类:
叙事篇/记人篇/夹叙夹议篇
一、记叙文总论:
1、说真话、抒真情:《文心雕龙》:“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曹植《七步诗》、林觉民《与妻书》
黄庭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杜甫“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厚积而薄发。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例:《若没有摩擦力》
叙述一只蜜蜂在玻璃上爬……我陷入沉思: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摩擦力该如何?
那么,运动的不会停下来,静止的不会运动;高处的掉不下来,低处的升不上去;人站不稳,火柴也将划不着。
思想裹上了一层润滑油,即使冲撞在一起,也只是擦了个边,击不出智慧的火花。
例:《生日蛋糕》
蜡烛一支一支增多,蛋糕上显得拥挤了。
增多的何只是生日蜡烛,还有肩上越来越沉的责任;拥挤的何只是蛋糕,还有岁月的日记簿上越来越多的歉疚。
年轻的我真怕下一次吹灭生日蜡烛时仍和今天一样一无所有,一事无成。
细心观察,写出与众不同的文字
只有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在貌似相同的众多事物中发现这个事物有别于它事物的不同之处,即把握住此事物的典型特征,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显出自己的特色。
3、写作需要兴趣、激情
感受事件,便会格外鲜明清晰
回忆往事,便会如浮雕般凸起
朱自清一次阅读父亲来信,“我身体平安,惟手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禁不住泪如泉涌,父亲待他的好处一齐涌上心头,尤其那“背影”格外鲜明,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
4、尽力写好——寻找最佳立意,思考最佳表现手法
“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方入耳”(清、唐彪)
元代戴师初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之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
其它:
1、鲁迅说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立意是关键)
2、叙事要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记人要注意刻画人物形象,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
3、议论文字忌多,要有“点睛”的作用。
4、借鉴小说写作的技巧,如设置悬念、抑扬结合、卒章显志等等。
改变
我隔了一年到一个山地部落去,发现整个部落包括生活、思想、景观完全改变了。我大吃一惊。
原因是通往部落的小山路改成了汽车路,汽车可以到达。汽车一来,什么都变了。
路一改,整个社会都改。路一变,人心也整个变了,
一个世界的改变有时是铺了一条新路,因此世界是可破可立的。
一个人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改走一条路,命运也就整个改了。
挫折告诉了我(记叙文)
我害怕过挫折。真的。我就像一个“夹层人”挤在学校与家庭的夹缝里。老师的教诲,父母的劝勉,给我鞭策的同时又给我巨大的负担。面对着厚厚的教科书,理不完的习题以及鲜红的分数……我有些胆怯,退缩了。我似乎变得十分脆弱,经受不住一次大的打击。
可是,当我捧起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我的心被炙疼了,我的心灵震撼了。
“人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在苍茫的大海上,孤身面对着凶残的鲨鱼群,在和鲨鱼的搏斗中桑地亚哥吼出了这震人地呐喊。就在这一刹那,他完成了对自身地塑造——一个高傲不屈的硬汉!
我的心因那句话而疼痛,因为这正是我所缺少的。以前,面对所厌恶的一切,为了不触动自己那敏锐而脆弱的神经,我躲避,我淡漠,只因害怕挫折,害怕失败的事实。现在,我似乎有了一点面对现实的勇气。
他告诉我,自信。这正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倒霉的事不会碰到第二遭”。在一连八十四天未捕到鱼的情况下,第八十五天,老头儿又挂帆出海了。而他所依仗的,又仅仅是他的信心。
我暗问自己,我有信心吗?有!但那是在谋事之前,却不是在遭受挫折之后。我原本以为既然把自己的精力孤注一掷了,为何不能成功?于是在深深的失望中,昔日的雄心壮志荡然无存,只有自己捏紧的愤怒的拳头。我因惧怕挫折而变得不敢自信,因不自信又将迎来再一次挫折。在这种扼喉的循环中,一切美妙设想都灰飞烟灭,一切成功桂冠都离我而去。
但既然这个孤独的老头儿能忍受八十四次失败,我难道就被这区区几次算不得什么的挫折压倒了吗?好了!几度远离的自信,归来兮!
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桑地亚哥的戏落幕了。瞧,我的戏才刚刚开始!

《老人与海》问世的第二年,获得美国普利策奖,1954年,海明威获诺贝尔文学奖。
桑地亚哥这个主人公的原型是一个渔民,海明威与之关系甚好。
小说中桑地亚哥还有一句话值得我们回味:“痛苦对一个男子汉来说不算一回事!”
挫折告诉我(记叙文)
我确信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对前途感到茫然的时候,周遭聚变而变得晦暗灰沉,人就畏缩起来,迟疑着不敢踏前一步。
还清楚地记得,两年前的九月一日,那是一个开学的日子,我站在学校的门口不敢踏进去,眼看着同龄人都充满着希望,满怀信心地走进校园。曾经有一个初中同学惊讶地问我怎么会在这儿时,我只是苦苦地笑了笑,没有回答。因为我不敢,我怕回答。两个月前的三天中考,我曾是怀着信心,从容不迫地走进考场,我却流着泪走出了考场。刹那间,我问自己前途在何方,梦想又在何方?我将被拒之于重点学校地门外,所有的梦想都将不复存在……然而今天我作为一名议价生,走进校园时,我害怕。我深知,我原本不属于这里,而父母用钱买了一个位置给我,我也许会是他们中多余的一员。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逼近,我终究不能战胜自我,自我像一团雾,把我包围使我懵懵懂懂。
这时,耳朵回响起跳水皇后高敏曾说的一句话:我的对手是我自己。
我首先要战胜自我。此时,我知道自己必须克服自己的弱点,鼓足勇气,拔出利剑,攻破懦弱的自我。我整了整衣冠,昂首阔步地走进了校园,与同学们一起投入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中。
现在,乐观与自信再度发挥鞭策作用,鼓舞了一颗前瞻的心。
在人生旅途上,自我始终与我结伴而行,那么我应该怎样对待自我呢?是永远屈服,听命于自我,还是勇敢地战胜、超越自我呢?挫折告诉我选择后者。
花(记叙文)
他在为工作埋头忙碌过冬季之后,终于获得了两个礼拜的休假。他老早就计划好要利用这个机会到一个风光秀丽的观光胜地去,泡泡音乐厅,交些朋友,喝些好酒,随心所欲地休憩一番。
临行前一天下班回家,他十分兴奋地整理行装,把大箱子放进轿车的车厢里。第二天,早晨出发前,他打电话给母亲,告诉她去度假的主意,母亲说:
“会不会顺路经过我这里 ,我想看看你,和你聊聊天,我们很久很久没有团聚了。”
“母亲,我也很想去看你,可是我忙着赶路,因为同人家约好了见面时间的。“他说。
当他开车正要上高速公路时,忽然记起今天是母亲的生日。于是他绕回一段路,停在一个花店门口,打算买些鲜花,叫花店给母亲送去。他知道母亲喜欢鲜花。
店里有个小男孩,正挑好一把玫瑰在付钱。小男孩面有愁容,因为他发现所带的钱不够,少了十元钱。
他问小男孩:“这些花是做什么用的?”
小男孩说:“送给妈妈,今天是她的生日。”
他拿出钞票为小男孩凑足了花钱。小男孩很快乐地说:“谢谢你,先生。我妈妈会感激你的慷慨。”
他说:“没关系,今天也是我母亲的生日。”
小男孩满脸微笑地抱着花转身走了。
他选好一束玫瑰、一束康乃馨和一束黄菊花。付了钱,给花店老板留下他母亲的地址,然后发动车,继续上路。
仅开出一小段,转过一个小山坡时,他看见刚才碰到的那个小男孩跪在一个小墓碑前,把玫瑰花摊开在碑上。小男孩也看见了他,挥手说:
“先生,我妈妈喜欢我送给她的花。谢谢你,先生。”
他将车开回花店,找到老板,问道:“那几束花是不是已经送走了?”
“还没有。”老板摇摇头。
“不必麻烦你了,”他说,“我自己去送。”
简评:事情很小,却给人以丰富的启迪:关于童心,关于母爱,关于生离死别与人世间的亲情,关于该如何对待母亲——生前的敬重和死后的缅怀……
文中主要运用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的手法,在简练的叙述中有意留出一些“空间”让读者用自己的想象去加以填充。结尾很象戏剧中的起、承、转、合的“转”。然而,这里的“转”却没有任何语言,也没有诸如反省、自责、愧疚之类的思想过程,但我们可以体会得出“我”的内心活动……
  黄昏抒怀
                沈飞彪
心血来潮,黄昏,我独自去看晚霞,静静地伫立在旷野中。
夕阳缓缓地沉入天际,盛夏酷热的烦躁渐渐消退,浅浅的晚凉渐渐滋长。贴近夕阳的山峦,仿佛镀上了一色玫瑰红,左近的白云,此刻也呈现出绚丽的五彩:有一抹桃红的,有紫色的,有灰色的……四顾低空处,有一线流云遥遥划向东方。静寂的山林中隐约传来不知名的小鸟的鸣叫声,天空中,仍有几只不倦的归鸟在盘旋。
山林掩映着的乡村升起了一缕缕炊烟,如丝带般,袅袅升入天际。凝望着渐渐融入暮色的淡淡烟雾,刹那间,尘封的记忆之扉洞开,幻出那个生我养我的村落,禁不住忆起我的外婆:蹲在灶口,躬着身子,手握吹火筒,噘着嘴吹火……
日暮斜阳,在绚丽中夹带着一份哀伤,"杜鹃声里斜阳暮"有的只是古人的凄情,但在那一声声"不如归去"的呼唤中,又有谁的心中不会滋生一份感慨呢?虽说东半球的夕阳陆沉正是西半球的旭日东升,可终归是时光不再。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看似重复的轮回,昨天的惆怅可以融入今日的惆怅。可是,人生之旅是没有轮回的。你走了一步便是一步,为避免你的人生轨迹的位移不至于为零,你还需慎重地行进;行进中固然会遇到坎坷,挫折,但大可不必在失意时怅然慨叹,尤其不能令自己在懊恼中失落的太久、太久。要知道,你的人生篇章需要清晰的画面和墨色均匀的文笔。
朋友,善待生命,珍视每一天吧!咀嚼年轻的意蕴,憧憬未来的美好。不轻言放弃,不随波逐流。也许你的生活会因你的努力而精彩一些,即便是平平淡淡,可至少是充实的。
黄昏的霞光,牵动过众多诗人的思绪,其辉映大地的景观、日暮西山的凄惋固然是一缘由;可我们还应看到的是,朗照一日的太阳在其西沉之际,仍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你难道无所启迪吗?
   
第一次下水
人的一生,从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开始,不知要经历多少个“第一次”,中间也不知包含了多少欢乐与泪水,这正说明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人总是在无数次尝试中成长、成熟起来的。
在我年轻的心灵中,已经有许多次尝试的记忆,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童年第一次下水那件事。
那年我大约八岁,正赶上“游泳热”。父母们热衷于把孩子送到游泳班培训,以至游泳班竟要举行入学考试,择优录取。我上的是初级班,考试项目只有一个,很简单——下水,看看条件怎样。
关切的父母被挡在门外,一位手执竹竿的教练将一群孩子领到深水池边上。深水池在今天也足以把我淹没,更不用说当年走在队伍中的我了。所以,心情之惶恐是不言而喻的。
考试开始了。胆大的孩子自己跳入水中,胆小的便由教练一把抓起来,掷入水中,随后便用竹竿将人从水中提出来。我前面的孩子,满眼好奇者有之,胸有成竹者有之,号啕大哭者亦有之。但
无论如何,他们都完成了简单的程序。下面——轮到我了。
我不愿意受到老鹰抓小鸡般的对待,便决定自己下水,但当我走到池边的时候,我呆住了。碧波荡漾的游泳池在幼小的我的眼中无异于一个大湖,深不可测。出于对陌生环境的本能的抗拒,我呆立在原地,不敢后退,更不敢前进。一时间,万物都好像停止了运动,天地间似乎只剩下了我和面前的水。当时的我也许并没有体会出这么多,只觉得那一刹那如几个世纪般的漫长。
后来在教练的连声催促下,在他似乎要走过来抓我的逼迫下,我一咬牙,一闭眼,心一横,跳入水中。我只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在涌动,我的身体也不由得随之晃动,感觉很陌生,但很舒服。我不敢睁眼,更不敢出气,于是身子慢慢浮起来。教练似乎有意为难我,迟迟不把竹竿伸到我面前。我只好舞动四肢,四处摸索。终于,抓到了!于是,湿漉漉的我被提到岸上。奇怪的是,重新踏到坚实地面的我,竟有些留恋水中的感觉。
接下来的记忆就不太清晰了。似乎是教练对我大加赞许。现在想起来大约是我在水中的动作有些像无师自通的“狗刨”吧。
如今,我早已是游泳池中的一名好手,但每当我在水中畅游的时候,还时时记起第一次下水的情景,也常常为之骄傲。
朋友,看到了吧,这就是尝试——进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便无法达到光明的彼岸。
简评:本文的话题是“尝试”,选择的材料非常普通,就是一件学游泳的事,可是作者把它写得生动形象。这种效果是通过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当然,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必要的叙述和议论文字。
小强驮着犁快步朝家中走去。望着他的身影,辉忽然升腾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思绪:
幸福,有书读就是幸福!有幸坐在教室里读书就是一种福分!小强的理解就是这么简单!这简单的幸福,而自己却从未细细咀嚼过。同学中又有几人感受到了静心学习、埋首书海、遨游上下五千年的幸福呢?
抬头已到了家门口。轻轻地推开门,轻轻地合上。摸索着朝自己的小房间去。耳边隐约听到父母房间里的声音:
“孩子他爸,明天还是去借点钱吧,咱也就这么一个儿子。自己辛苦点算啥,为了孩子,好歹也得供他把书读完……”
辉的眼眶一阵发热,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
——沈飞彪
记叙文构思方法:
1、以小见大(鲁迅《一件小事》)
2、夹叙夹议(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3、一线穿珠 (《琐忆》:两句诗串起六件事)
4、设置悬念 (倒叙。……)
5、点面结合 (记某类活动,记运动会……)
6、抑扬结合 (《琐忆》开头。……)
7、对话描写 (《花》、《改错》……)
8、一波三折 (“武松打虎”)
9、尺水兴波(第一次下水)
10、卒章显志
11、片断组合 12、意外转折
小结:
写作时多分些段落,这样显得层次清晰。
叙事时要穿插一两句点题(点话题)的议论,这样不容易偏题。
叙述时标点符号要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