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数学一年级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 数学一年级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19 21:5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认识的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44--45页。
教材简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实践活动课。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三部分,“说一说”,让学生联系生活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用学过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同时利用教科书中4名孩子说的话,开拓学生视野;“猜一猜”,通过根据一把花生米的粒数估计一把黄豆的粒数,再数一数实际的粒数加以验证,来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增强数感;“数一数”,是数出校园里一些物体的个数,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数感。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估计能力。
3.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估计,发展数感。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花生米、黄豆、学生小组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春天来了,慢羊羊村长请小朋友们到羊村去逛一逛,你们愿意吗?瞧!已经有一些羊宝宝在列队欢迎我们了。你们能说一说它们分别是几号羊宝宝吗?(课件依次出示慢羊羊、羊宝宝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故事情境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产生了亲切感。】
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抛砖引玉,开展说一说活动。
1.多媒体出示喜羊羊、懒羊羊、沸羊羊、美羊羊说的四句话,引导学生读一读。然后把四句话中的数量去掉,在读一读,谈一谈感受,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能离开数。
2.出示慢羊羊村长的话:你也能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让学生说一说。
3.教师总结评价: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4.交流年龄。
(1)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
(2)谈话:你们自己的年龄都记得很清楚,我看谁能说出自己家中其他人的年龄?
5.总结评价: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见你们平时对自己家里人都很关心。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智力小测试,比比谁最聪明。(出示场景图)
(1)谈话:这是小明一家,他们家有一个人,今年64岁,你们猜猜这个人可能是谁?
(2)谈话:你们都猜对了!在你们的家庭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岁数比较大,一般在60岁左右;爸爸妈妈的年龄中等,大约三十几岁;而你们的年龄是最小的,今年还没有超过10岁。
(3)谈话:你们猜一猜老师的年龄有多大?
【设计意图:利用喜羊羊等的话抛砖引玉,一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开拓视野。猜年龄这一层次则以一个智力游戏的形式出现,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欣赏田园风景,开展抓种子活动。
1.活动1:请每个同学抓一把花生米,数数有几粒。组员数,组长记录。完成后评出优胜小组,奖励“合作星”。指两名组长汇报。
2.活动2:请每个同学抓一把黄豆,先估一估,再数一数。组员估计的结果和数的结果告诉组长,组长记录。完成后评出优胜小组,奖励“合作星”。
3.展台展示两个小组的活动记录表。
从这张表上可以看出这三位同学抓一把黄豆的粒数都要比抓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多,这是为什么呢?请小组讨论一下。
讨论结束后,指定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小结:因为一粒花生米比一粒蚕豆小一些,所以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就要比一把蚕豆的粒数多一些。
提问:抓一把绿豆的粒数会比抓一把黄豆的粒数多还是少呢?为什么?
5.出示练习题,巩固加强抓种子获得的经验。
(四)找朋友,布置数一数活动。出示喜羊羊场景演示图画内容。
1.启发思考:你想数一数校园里哪些物体的个数?
2.出示数一数校园里物体个数记录表,布置小组课后去数一数,组长填写记录表。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之后,再安排数一数,是为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使他们真正学到生活中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
谈收获和体会,总结全课。
1.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听一听村长说的话。
【设计意图:最后的设计,一方面是告诉学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另一方面也告诉学生,要更广泛地参加数学活动,只有付出努力,才有收获。】
板书设计
说一说
我们认识的数 猜一猜
数一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