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9 20:3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8 课时
【内容∕段落】 完成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
【侧重目标】 1、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2、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3、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 4、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评价任务】 独立完成作业本26-28页练习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 情景导入 】 展示各家学派代表人物的图片进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教学 1、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 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学习过程】 (1 )战国时期,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各国招贤纳士,进行改全民革,重建社会经济政治秩序。
(2)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思想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各种学术思想活跃起来,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治国方略。 (3)私学的兴盛,使得受教育范围扩大。
(4)因为在思想和政治上的观点不同,所以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既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种局面主要体现在总结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的经验教训方面,如墨子反对非正义战争,韩非主张法治等。 3、“诸子百家”有哪些代表人物? 道家:老子、庄子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兵家:孙子、孙膑 4、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有什么主张?相关书籍是什么? (课文38页第1节)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又称老聃,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 (课文38页第2节)老子认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5、道家的另一个代表是谁?他有什么主张?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著有《庄子》一书,后人把他和老子合称为老庄。 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6、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说说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典籍中。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能继嗣。(庶是指古代妾生的子女。亦指正妻所生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祀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叔梁纥晚年娶年轻女子颜征再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人, 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7、孔子的主张是什么?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课文39页第2节)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核心:仁 8、你认为孔子提倡的“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 “为政以德”是指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 “道之以德”,是指用道德来教导人民。 它代表了孔子的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9、孔子在教育方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孔子在学术上的态度是怎样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孔子的思想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课文40页第2节)孔子的学说被历代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正统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2、孔子在学术上有哪些成就? 《诗经》、《尚书》、《春秋》、《论语》 13、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贡献? 广开私学,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 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先进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14、儒家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谁?他有什么主张? 孟子,战国时邹国人,著有《孟子》一书。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 15、儒家学派的还有一个代表人物,荀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什么主张? 荀子是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荀子》一书。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16、墨家学派创始人是谁?他有什么主张?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他的言行记录在《墨子》一书中。 (课文40页倒数第2节)主张“兼爱”“非攻”…… 17、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谁?他有什么主张?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 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8、兵家的创始人是谁 春秋末期的孙武(也叫孙子) 19、孙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什么主张? 主张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实击虚”,“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著有《孙子兵法》一书。 20、孙膑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有什么主张? 战国时孙武的后代,他继承和发扬了孙武的军事思想,著有《孙膑兵法》。 提出了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思想,主张“事备而后动” 2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形成:(课文41页)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 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22、百家争鸣局面的影响? 影响:(课文42页)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3、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4、(时空串联)春秋战国时期各家思想的对比 人物时期学派主 张
25、(知识拓展)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全民教育、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
道家: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
法家: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等。
墨家: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重视人才、勤俭节约、严于律已等。 26、(归纳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政治: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候,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争夺霸
权,相互征战。战国时期兼并战争连绵不断,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形势,一些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争霸兼并与变革)。
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发展。
文化:出现了孔子、老子等伟大思想家和“百家争呜”局面。
社会: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新兴地主和个体农民。 27、(知识拓展)《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多篇。《诗经)里的作品,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爱情和高尚情操,有的描写劳动者勤劳勇敢,有的赞扬反抗压迫,同时也保存了丰富的商周时期的史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光辉的地位。
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 他的代表作《离骚》,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使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诗经》和“楚辞”,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28、(课文42页课后活动)说说孔子的言论对我们学习的指导意义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的态度。 它的指导意义是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它的指导意义是要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它的指导意义是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它的指导意义是要经常复习。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是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它的指导意义是要有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 练一练 (练习略) 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复习本课堂教学内容 独立完成作业本26-28页练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