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电荷与电流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1电荷与电流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20 18:2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荷与电流
一、选择题
1.擦玻璃机器人通过机身底部的真空吸盘或者风机在机身和玻璃之间产生真空部分,从而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与其相同的是(  )
A.与头发摩擦过的气球能“吸”起纸屑
B.拔火罐时罐子“吸”在皮肤上
C.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D.客车行驶时窗帘被“吸”出窗外
2.通草球是取一种树木——通脱木的髓削成的,主要作为轻小物体使用。如图,在某次静电实验中,分别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小球,发现均被吸引,则小球(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带电情况无法判断
3.有甲、乙、丙三个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吸引;用乙靠近丙,发现丙被排斥(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B.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C.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4.公交车门夹人导致的悲剧各地时有发生。小明设计了一个方案,在公交车后门左右扶杆上均装有一个按钮,每个按钮相当于一个开关,当乘客按下任一按钮,驾驶台上的指示灯亮,提醒司机有人下车。以下电路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B. C. D.
5.某同学家中新购置一台扫地机器人,如图所示。整个智能电路系统(主要包括电机M和发声器S)的通断可以通过手动控制开关S或手机远程控制开关Sz实现。以下简化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6.小科家台灯的插头插在如图所示的插座上,插座上有一个开关和一个指示灯。若插座开关和指示灯用S1、L1表示,台灯开关和灯泡用S2、L2表示。小科断开或闭合S1、S2时,记录现象如下表。则符合事实的电路图是(  )
开关状态 插座指示灯(L1) 台灯(L2)
闭合S1,断开S2 亮 不亮
闭合S2,断开S1 不亮 不亮
S1和S2都闭合 亮 亮
A. B.
C. D.
7.东汉《论衡》一书中提到“顿牟掇芥”,指的是摩擦过的玳瑁(海龟)外壳吸引草屑(原来不带电)的现象,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摩擦力改变了草屑的运动状态
C.两物体摩擦起电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D.带电物体会吸引轻小物体
8.将塑料包装带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希望做成下图的各种情形,其中无法完成的是(  )
A. B.
C. D.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 B.带电的物体只会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
C.摩擦起电就是创造了电荷 D.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
10.小明同学在做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实验时,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电路接通后发现A1的示数比A2的示数大一些,指针偏转角度也不同。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因为电流从正极流到负极越来越小
B.可能A1表和A2表都不准确
C.可能是两电表所用的量程不同
D.可能是电路未接通之前,某电流表的指针不在零刻线处
11.2017年5月6日,一篇题为《重磅,中国科学家发现电荷并不存在!》的文章震动了科学界,说的是有个名叫凡伟的民间科学家发现电荷并不存在,将改写教科书。随即就有人出来“打假”,说他缺乏事实依据,有哗众取宠之嫌。对此,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界公认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即正电荷与负电荷
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科学上规定电子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C.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在不同物体间发生了转移
D.科学需要质疑的精神,科学上的观点在被证明之前都属于假说
12.如图将开关S1、S2都闭合后,电路正常工作,然后断开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1示数不変,电流表2示数变小 B.电流表1示数不变,电流表2示数变大
C.电流表1示数变大,电流表2示数变大 D.电流表1示数变大,电流表2示数不变
13.如图是科学老师做的“静电章鱼”实验,他分别用毛皮摩擦一根塑料管和塑料丝,然后将摩擦后的塑料丝向上抛起,迅速将塑料管放在其底下形成静电章鱼。关于上述过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塑料管是绝缘体
B.本实验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图中的塑料丝和塑料管带不同种电荷
D.塑料丝带电是因为摩擦使电荷发生了转移
14.从显像管尾部的热灯丝发射出来的电子,高速撞击到电视机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光,则在显像管内(  )
A.电流方向从灯丝到荧屏 B.显像管内是真空,无法通过电流
C.电流方向从荧屏到灯丝 D.无法判断电流方向
15.小金先吹了些肥皂液的气泡落在桌面上,然后立即将与自己的头发摩擦过的气球靠近气泡(甲图),结果发现气泡被气球吸引(乙图)下列有关气球和气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带的电与头发相同
B.气球吸引气泡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气泡与气球带的电相同
D.气球吸引气泡的实质是电荷的作用力
16.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 B.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
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
二、填空题
17.四个悬挂着的轻质通草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假设C球带正电荷,则B球的带电情况为___________,D球的带电情况为___________。
18.有一种静电喷涂枪,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通电后,它可以使喷出的涂料微粒带上负电荷,当涂料喷出后,会形成分散的雾状。喷出后的涂料之所以会越来越分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雾状涂料被均匀喷涂在金属球上时,与大地相连的金属支架中会形成瞬时电流,其电流方向是__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擦玻璃机器人通过机身底部的真空吸盘或者风机在机身和玻璃之间产生真空部分,从而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利用大气压的原理。
A.与头发摩擦过的气球能“吸”起纸屑,这是因为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故A不符合题意;
B.拔火罐使用时,是大气压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这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引起的,故B符合题意;
C.削平的铅柱压紧后能“吸”在一起,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故C不符合题意;
D.行驶的客车,车外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车内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向外的压强差把窗帘被“吸”出窗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靠近小球,发现相互吸引,由电荷间作用规律和带电体的性质可知,小球带正电荷或不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靠近小球,发现相互吸引,由电荷间作用规律和带电体的性质可知,小球带负电荷或不带电;综上所述,小球不带电。
故选C。
3.B
【详解】
乙靠近丙,丙被排斥,根据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可知,说明乙和丙都带同种电荷。已知甲带正电,甲靠近乙,乙被吸引,则说明乙带负电,则丙也带负电。
故选B。
4.B
【详解】
当乘客按下任一按钮,驾驶台上的指示灯都会发光,说明这两个开关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且指示灯位于干路上,由图示电路图可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
由题意可知,整个智能电路系统(主要包括电机M和发声器S)的通断可以通过手动控制开关S或手机远程控制开关Sz实现,说明两个开关并联,符合题意的是C选项。
故选C。
6.C
【详解】
A.当闭合开关Sl、断开S2时,灯泡L1不亮,所以不符合题意。
B.当闭合开关S2、断开S1时,灯泡L2亮,所以不符合题意。
C.当闭合开关Sl、断开S2时,灯泡L1亮,当闭合开关S2、断开S1时,灯泡L2不亮,当Sl、S2都闭合时,两灯都亮,与表格完全一致,符合题意。
D.当闭合开关S2、断开S1时,两灯泡都亮,所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
《论衡》一书中提到的“摩擦玳瑁能吸引草屑”的现象说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故选D。
8.B
【详解】
A.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与细丝带摩擦,使整个塑料细丝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摩擦起电后,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异种电荷,它们应相互吸引,图B并没有表现出相互吸引的现象;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同种电荷,它们应相互排斥,图B也没有表现出相互排斥的现象.故B不能完成,故B符合题意;
C.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来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C能完成,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干燥的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异种电荷,而出现相互吸引的现象,故D能完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
A.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物体所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故A正确;
B.带电的物体会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还会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故B错误;
C.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故C错误;
D.电子带负电,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故D错误。
故选A。
10.A
【详解】
电流表不准确、未调零、采用了不同量程等都会引起指针偏转角度不同,但是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流从正极流到负极的过程中不会越来越小。
故选A。
11.B
【详解】
A、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科学上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B错误,符合题意;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科学需要质疑的精神,科学上的观点在被证明之前都属于假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详解】
由图可知,当两个开关都闭合时,灯泡与定值电阻并联,此时电流表A1测灯泡电流IL , 而A2在干路上测总电流,即
I总=IL+IR
当开关S2断开时,只有灯泡自己工作,那么两个电流表都测通过灯泡的电流IL , 因此A1的示数不变,而A2的示数变小。
故选A。
【点睛】
13.C
【详解】
A.通常情况下塑料不导电,则塑料管为绝缘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抛起的塑料丝在空中张开不落下,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塑料丝和塑料管带同种电荷,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D.摩擦起电是电荷发生了转移,塑料丝就是摩擦起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详解】
从显像管尾部的热灯丝发射出来的电子,高速撞击到电视机荧光屏上,那么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灯丝到荧光屏。根据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方向相反可知,电流从荧光屏到灯丝。
故选C。
【点睛】
15.D
【详解】
A.气球和头发摩擦后,两者带异种电荷,故A错误;
B.气球和气泡之间的距离较大,它们之间没有分子间作用力,故B错误;
CD.气泡被气球吸引,因为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它们带的电荷不相同,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16.B
【详解】
本题中玻璃棒带正电,吸引泡沫球,说明泡沫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如果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小球,若泡沫小球不带电,则泡沫小球会被吸引;如果泡沫小球带负电,则小球会被排斥。
故选B。
17.负电荷 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详解】
[1]C球带正电荷,而B和C相互吸引,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B可能带负电荷;因为带电体都能吸引轻小物体,B可能不带电;A球和B球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B球肯定带负电荷,而A球也带负电荷。
[2]C球和D球相互吸引,那么:①D可能带负电荷,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②D可能不带电,因为“带电体都能吸引轻小物体”。
18.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向上
【详解】
[1]涂料微粒带上负电荷,当涂料喷出后,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会形成分散的雾状;
[2]涂料上的电子的运动方向是向下,由于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所以金属支架中该电流的方向是向上。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