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小金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生长素相关实验,由图示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单侧光有关 B.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C.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尖端 D.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2.如图实验中,种子的芽总是往上生长,而根总是向下生长。下列植物的各种感应性运动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
A.雏菊花早上开放,傍晚关闭
B.含羞草的小叶受触碰后合拢
C.捕蝇草遇到昆虫的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
D.葡萄的卷须接触到附着物会缠绕在上面
3.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其表现形式有向性运动、感性运动。 下列现象中属于感性运动的是( )
A.茎向窗外伸长 B.叶受触碰合拢
C.根向水生长 D.茎背地生长
4.下图表示3小时内小明同学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小明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
B.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肠吸收了葡萄糖
C.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增加是由于血糖含量升高引起的
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减少引起的
5.如图为某人饭后四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点血糖含量高是糖尿病的表现
B.BC段的变化是由于胰岛素等激素调节的结果
C.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减少
D.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
6.激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激素分泌情况和疾病对应是( )
A.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 B.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
C.成年人生长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甲亢
7.“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由于植物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背光侧细胞生长快
B.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向光侧细胞生长快
C.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背光侧细胞生长慢
D.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向光侧细胞生长慢
8.当手指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我们的手就会立即缩回。在此反射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部位是( )
A.手指上的皮肤 B.手臂中的肌肉
C.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D.手臂中的神经
9.“渐冻症”是由于传出神经元受损引起的一种疾病。在如图所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若传出神经受损,其它结构均正常,当感受器接受信息刺激后患者将会( )
A.有感觉、不能运动 B.有感觉、能运动
C.失去感觉、能运动 D.失去感觉、不能运动
10.研究表明胚胎发育后期,胎儿的神经系统快速发育,提高对的需求,如果母体在这个时期缺乏,无法充分供给胎儿,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就受阻。在神经系统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
A.脑和脊髓 B.脊神经和脑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 D.神经中枢和神经
11.自然界中的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与动物行为相对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熊猫偏爱嫩竹——觅食行为
B.竹节虫的体态和颜色好像树枝——防御行为
C.雄海象为争夺雌海象和生活地盘而决斗——繁殖行为
D.大雁每年春分后往北方飞——迁徙行为
12.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C.“鹦鹉学舌”是它的行为之一 D.大象能“吹口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13.2021年1月1日上午,杭州市第48届西湖冬泳表演赛在茅乡水情水域举行冬泳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冬泳时,运动员生理上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
A.机体耗氧量减少 B.散热量等于产热量
C.骨骼肌战栗 D.皮肤血管收缩
14.小敏患了流行性感冒。经测量,发烧时,他的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5℃;后经用药,他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发烧时:产热量>散热量
B.发烧时:产热量<散热量
C.在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产热量=散热量
D.在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产热量<散热量
15.皮肤对保持人体体温恒定有重要的作用。炎热的夏天在室外进行高强度工作的工人( )
A.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 B.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减少
C.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加 D.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
二、填空题
16.下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缩情况,比较A、B两图可知,A图中的情况发生时,说明外界气温_______(选填“高”或“低”),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__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血流量增多,由皮肤散发的热量增多。
17.下图是研究植物应激性的实验装置或者原理图,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植物的根大多数会弯向水源生长,说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向水性是属于___________运动(填感性或向性)。
(2)两粒萌发的蚕豆种子按图2位置摆放,则、、、4个结构能大致保持原来生长方向的是___________(可多选)。
(3)图3说明植物的茎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弯向光源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侧生长素分布多,长得快。
18.医院常通过“葡萄糖糖耐量试验”来检测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如图所示是三位患者在医院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后,体内血糖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人中___________(填“a”或“b”或“c”)可能是糖尿病患者;
(2)糖尿病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分泌不足引起的。
19.素有“世界第一运动”之称的足球赛事,是-项以脚为主,控制和支配球,两支球队按照一定规则在同一块长方形球场上互相进行进攻、防守对抗的体育运动项目。防守过程中,足球运动员在看清飞来的足球时,通过调节眼球中的睫状体,使晶状体曲度___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完成这一活动最基本的神经结构称为___________。比赛开始后,运动员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例如:刚开始时,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在___________的调节下,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的平衡。
20.小明睡觉醒来,发现脸上留着蚊子的翅和血迹,可小明就是想不起自己什么时候拍了蚊子,小明在睡觉时完成拍蚊子的行为所参与的神经中枢在________;当我们的手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会迅速将手收缩回来,这是对高温刺激的________反应,完成缩手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
分析实验:实验为一组对照实验,自变量为不同的琼脂块,观察因变量为胚芽鞘是否发生弯曲。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用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进行处理,胚芽鞘会发生弯曲生长。
【详解】
AB.分析实验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中是否含生长素,从实验结果看出,不含生长素的对照组不生长,而含生长素的胚芽鞘弯向对侧生长,由此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不能验证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单侧光有关,A错误,B正确。
C.该实验的胚芽鞘上均不存在尖端,因此不能获得该结论,C错误。
D.由于该胚芽鞘不存在尖端,而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因此该实验不能获得该结论,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关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总结能力,难度不大。考考生要注意审清题意,题中要求由图示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分析实验可得结论。
2.D
【分析】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导致种子的芽总是往上生长,而根总是向下生长,这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2.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
【详解】
A.雏菊花早上开放,傍晚关闭,是受光照的制约,这属于应激性,故A错误。
B.含羞草的小叶受触摸合拢属于感性运动,不是向性运动,故B错误。
C.捕蝇草遇机械刺激会产生捕食是感性运动,不是向性运动,故C错误。
D.葡萄的卷须会缠绕在上面属于向性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对于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概念的了解是解题的关键。
3.B
【分析】
植物的运动方式有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两种。向性运动:是指外界因素对植物单方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生长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地作用于整体植物或某些器官所引起的运动。
【详解】
A.茎向窗外伸长,是植物的向光性,属于向性运动,故A错误。
B.叶受触碰合拢是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属于感性运动,故B正确。
C.根向水生长,是植物的向水性,属于向性运动,故C错误。
D.茎背地生长,是植物的负向地性,属于向性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的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对于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概念的了解是解题的关键。
4.D
【分析】
(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是因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体内糖的代谢。
(2)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详解】
A.读图可知,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正确。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肠吸收了葡萄糖,正确。
C.胰岛素能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增加是由于血糖含量升高引起的,正确。
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引起的,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胰岛素的作用及正确的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5.D
【分析】
(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是因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体内糖的代谢。
(2)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详解】
A.C点血糖吸收量最多的点,是消化吸收导致葡萄糖导致血糖浓度升高的,并非糖尿病的表现,A错误。
B.BC段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的缘故,B错误。
C.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人在进食2小时后,血糖在90毫克/100毫升的位置波动,这是人体正常的血糖含量,由此可知,这个人的血糖值正常,D正确。
故选D。
【点睛】
掌握胰岛素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6.CD
【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详解】
AB.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婴幼儿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婴幼儿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AB错误。
C.肢端肥大症是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C正确。
D.甲亢是由甲状腺分泌过多甲状腺素而引起,D正确。
故选C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7.A
【分析】
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
【详解】
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素少,生长慢,从而表现为向光生长。因此“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由于植物受到单侧光的照射,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背光侧细胞生长快造成的。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运输和生理作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C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结构,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详解】
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脊髓是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部位。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缩手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9.A
【分析】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详解】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因为感受器无损伤,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再通过脊髓的传导功能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而传出神经遭到损伤,不能传导兴奋到效应器即肌肉,所以肌肉无收缩反应。
故选A。
【点睛】
熟练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本题解题关键。
10.A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详解】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
11.C
【分析】
动物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详解】
A.熊猫偏爱嫩竹,是对食物的选择,属于觅食行为,故A正确。
B.竹节虫的体态和颜色好像树枝,是竹节虫的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故B正确。
C.雄海象为争夺生活地盘而决斗属于领地行为,故C错误。
D.大雁每年都要往北方飞,属于定期的迁徙行为,故D正确。
故选C。
12.A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学习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不是动物的本能,A错误。
B.动物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性学习行为,B正确。
C.“鹦鹉学舌”是它的行为之一,C正确。
D.大象能“吹口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是学习行为,D正确。
故选A。
【点睛】
明确: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
13.A
【分析】
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下,人体会对环境的刺激做出一系列的适应性反应。
【详解】
A.冬泳时,环境温度明显低于体温,人体为维持体温的恒定,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来分解有机物产生热量;同时,游泳是一种剧烈运动,也需要大量的氧气来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因此冬泳时机体耗氧量增加,故符合题意。
B.冬泳时,散热量等于产热量,维持体温的恒定,故不符合题意。
C.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骨骼肌会不由自主的战栗,即骨骼肌在自主的收缩和舒张,目的是增加热量的产生,维持体温的恒定,故不符合题意。
D.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血流量,降低皮肤的温度,这样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有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在寒冷环境中,人的骨骼肌不由自主的战栗,是人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
14.D
【分析】
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如下: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详解】
小敏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5℃,此时机体的产热与散热达到动态平衡,即发烧时产热量=散热量。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这一过程中散热>产热。
故选D。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人体的体温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体温调节的过程的理解与运用。
15.D
【分析】
皮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皮肤与局部血流量有密切关系。
【详解】
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皮肤与局部血流量有密切关系。凡是能影响皮肤血管舒缩的因素(如环境温度变化或精神紧张等)都能改变皮肤的温度。真皮中含有丰富的血管,不但能够给皮肤送来营养,还能够调节体温。天热时,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失更多的热量。
故选D。
【点睛】
把握皮肤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16.高 舒张
【分析】
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皮肤与局部血流量有密切关系。凡是能影响皮肤血管舒缩的因素(如环境温度变化或精神紧张等)都能改变皮肤的温度。真皮中含有丰富的血管,不但能够给皮肤送来营养,还能够调节体温。天热时,毛细血管膨胀,血流量增加,散失更多的热量;天冷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
【详解】
A图散热量较多,是因为在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因而上升,同时起到了增强发散体热的作用。
17.向性 AB 背光
【分析】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单侧光照引起胚芽鞘的向光弯曲是胚芽鞘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横向运输导致两侧生长速度不同引起的。
【详解】
(1)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依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主要包括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肥性、向化性和向触性和向水性等。所以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2)根具有向地性,芽具有背地性(或具有向光性)。因此两粒萌发的蚕豆种子按图2位置摆放,则A、B、C、D4个结构能大致保持原来生长方向的是A、B。
(3)单侧光照射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含有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向光侧含有的生长素少,生长慢;因此茎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弯向光源生长。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的向性运动,对于向性运动概念的了解是解题的关键。
18.a 胰岛素
【分析】
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详解】
(1)(2)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在80~120g/L,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在160~180g/L,因此图中表示糖尿病患者的曲线是a。
【点睛】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
19.变大 反射弧 神经和激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详解】
[1] 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
[2]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这个过程称为反射,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3]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20.脊髓 应答性 反射弧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反射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简单反射的特点和反射弧方面来切入。
【详解】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人在睡眠时,也能拍打蚊子,表明这种反射活动是不受大脑控制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在大脑,这说明脊髓能完成某些简单的反射。
当我们的手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会迅速将手收缩回来,这是对高温刺激的应答性反应,也称为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