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哦,香雪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2 哦,香雪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0 09:47:20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练习:
第1单元*哦,香雪/铁凝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那肤色黝黑的纤(qiàn)夫,虽然终日辛劳忙碌,却仍然生活困窘,身上那件纤(xiān)维背心,早已褪了本色。
B.他把委屈埋(mái)藏在心底,没有埋(mái)怨任何人。
C.在关键的一刹(chà)那,他猛地踩住了刹(shā)车。
D.战士们振臂(bì)高呼,忘记了胳臂(bei)上的伤痛。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题干要求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
B项,埋怨的“埋”读 (mán)。
故选B。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答案】C
【详解】
⑤起领起作用,应位于开头;②⑥由“因此”连接;③①④是具体措施,先有机制,在执法,之后是淘汰、震慑,是后文“这样”指代的对象,应在最后。故选C项,⑤②⑥③①④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这个小村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________的温存和粗暴。
(2)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________。那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
(3)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________。
A.给予 蠕动 慷慨大度
B.给予 蠕动 宽宏大量
C.寄予 前行 宽宏大量
D.寄予 前行 慷慨大度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①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宜采用排除法。
“给予”的对象范围广,意思给与;“寄予”的对象多指“厚望”“希望”等,语境是这个小村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的“给予”的温存和粗暴。故第一空填“给予”。从而排除CD。“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语境中形容小黑点的行动比“前行”更准确生动,故选“蠕动”。“慷慨大度”指毫不吝惜钱财,很有气度;“宽宏大量”形容度量大,能容人。语境是说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大度”,不再计较,所以选“慷慨大度”,故排除B。
故选A。
4.下列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车厢 斟灼 分辨 委屈
B.皱褶 给于 怜悯 欢腾
C.顾忌 脊梁 黯然 吸吮
D.弛骋 闺女 捶打 磨蹭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字形题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题干要求下列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
A项,“斟灼”,应写作“斟酌”;
B项,“给于”应写作“给予”;
D项,“弛骋”应写作“驰骋”。
故选C。
5.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那确实令人____________,但我巧妙地避开了家里人的嘲笑和奚落。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_______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____________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A.局促不安 偶尔 踌躇满志 B.如坐针毡 偶然 自鸣得意
C.如坐针毡 偶尔 踌躇满志 D.局促不安 偶然 自鸣得意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词语和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辨析词义,包括语义侧重点、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还要辨析感情。最后要辨析用法,如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
“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如坐针毡”,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句①指家里人的嘲笑和奚落,造成“我”内心不安,应用“局促不安”,故排除CD。
“偶尔”,间或、有的时候、一般指隔着三五天,频率词。“偶然”,不经常,不是必然的,重在强调出乎意料。句②指雪花有时候落下来,次数少,应用“偶尔”,排除BD。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形容自我欣赏。句③指他对自己的小说很满意,没有贬斥的意味,应用“踌躇满志”,排除CD。
故选A。
6.某同学从自己所读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个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一组:《谁能够筑墙垣,围住杜鹃》《现实世界你也可以很诗意》《万人如海一身藏》《关起门来做皇帝》
第二组:《长城修缮别成破坏》《“破四旧”中的文化看客心理》《远去的吴侬软语——打破方言差异之我见》《胡同文化》
第三组:《那湖·那塔——燕园留念》《怀念长发飘飘的时代》《万岁,高三(二)》
A.隔绝喧嚣 破立学问 青春琴弦
B.古韵新风 文化责任 时代变迁
C.古韵新风 破立学问 时代变迁
D.隔绝喧嚣 文化责任 青春琴弦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概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分析题目的内涵,然后找出题目之间话题上的关联,最后与集子标题对应。分析可知,第一组四篇文章分别有“墙垣”“诗意”“藏”“关起门”,都体现了隔绝喧嚣的意思;“杜鹃”“诗意”可以显示古韵,但“万人如海一身藏”没有体现出古韵。排除BC。第二组四篇文章都体现了对文化责任的思考,但“破坏”的“破”不是“破立”之“破”,因此破立关系没有体现出来。排除AC。第三组“燕园”“长发飘飘”“高三(二)”都属于青春记忆,没有体现时代变迁。排除BC。故选D。
7.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著名作家铁凝写的《哦,香雪》这篇小说,文字简洁生动,情节真切感人,读后大有余音绕梁之感。
B.部分父母认为国外那种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做法近乎无情、不足为训,因此,在生活中为子女考虑得特别周到细致。
C.阅读有些像搏斗,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极力想寻出其中的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地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人他的模具中。
D.晴朗时,常常可以看到蔚蓝的天空中有成群的白鹤,在阳光的照射下,那吉光片羽,真让人心旷神怡,流连不已。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本题中,
A项,余音绕梁:歌唱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绕着屋梁回旋,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使用正确。
B项,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使用正确。
C项,千方百计:形容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使用正确。
D项,吉光片羽: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此处望文生义。
故选D。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事实上,旅游服务品质有没有保障、旅游市场是否规范、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否牢固,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瓶颈。
B.《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称,为了实现中国的北极政策目标,中国本着“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为基本原则参与北极事务。
C.由南海舰队导弹驱逐舰海口舰、导弹护卫舰岳阳舰和综合补给舰青海湖舰组成的中国海军第二十七批护航编队载誉归来,按时抵达三亚某军港码头。
D.在科学发展的新时期,要实现城市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品质,优化人居环境。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
A项,“有没有”“是否”与后面的“是……瓶颈”两面对一面,。
B项,“本着……为基本原则”句式杂糅,把“为”改为“的”。
D项,“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品质”搭配不当,应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故选C。
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作为队中的明星级球员,C罗对自己求全责备,不允许自己在场上有丝毫的懈怠和些微的失误,正是这让他不断突破自我。
②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就住房、医疗、教育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广开言路,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现出强烈的参政议政热情。
③处在三省交界处的这个小镇,是个典型的“三不管”地带,这里五方杂处、良莠不齐,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地方。
④赵教授告诚自己的学生,即使在科研方面取得不小的成就,即使未来成为某方面的权威,也千万不要师心自用,忘乎所以。
⑤在生命中最困难的那几年,各种打击和挫折总是如期而至,让他难以应付,他甚至想到过放弃,但终究坚持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⑥前一段时间,各大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了广州恒大队的两名球员在预备队联赛对阵山东鲁能队时激烈互殴的新闻,该新闻迅速引起了各方关注。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本题中,
①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此处说对自己,对象用错。
②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此处是说政协委员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合语境。
③良莠不齐: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使用正确。
④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使用正确。
⑤如期而至:按照计划或者规律,准时到来。“打击和挫折”不存在按计划或规律到来的情况,使用错误。
⑥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多为贬义,此处是说各大媒体用较长篇幅报道互殴事件,不合语境。
故选B。
10.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掂脚 隧道 诞生 跨步
B.扒车 笼罩 刹那 臂弯
C.装饰 张篁 踌躇 嘟囔
D.尴尬 衣襟 安祥 稚气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汉字的字形掌握情况。试题仍然考查常用、常见汉字。考纲在作文部分规定了对错别字的量化扣分,加大了对正确书写汉字的考查力度,这恐怕是基于网络语言错别字和学生书写错别字十分普遍的现状而提出的。学生往往在同音字、形近字上出错。平时多采用义辨法,可以减少错别字。
本题A项,掂脚—踮脚;
C项,张篁 一张皇;
D项,安祥一安详。
故选B。
二、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1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天空那么蓝,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B.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其基本构型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
C.正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是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D.“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 叫作“发扬国光”。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她们奔放,热烈地叫着香雪的名字;她们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地笑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13.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方式,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修辞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1.B
12.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叫着香雪的名字”和“笑着”,强调姑娘们的动作;原句重点落在“奔放,热烈”和“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强调呐喊声和笑声的特点,更能表现姑娘们的形象。②抒情效果不同:改句只是客观陈述,抒情意味不浓;原句中连用两个“那样”,有反复的效果,强调呐喊声和笑声的同时,有强烈的抒彩,富有感染力。
13.①句中将古老的群山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人的情感和动作。②群山被“感动”得“战栗”,发出回音和姑娘们“共同欢呼”,映衬她们笑声里的欢乐和激动。
【解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纺织娘”“油葫芦”上双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
A.表示突出强调;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引用;
D.表示讽刺和否定。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首先分析内容表达。改后的句子“她们奔放,热烈地叫着香雪的名字;她们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地笑着”,这两句话的主语是“她们”,分号前后形容姑娘们的表现,先评价姑娘们的形象,再写姑娘的动作,重点在“热烈地叫着香雪的名字”“无所顾忌地笑着”这些动作上。文中的句子“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也是写姑娘们,但先写姑娘们的动作,后对姑娘的形象进行评价,重点显然落在形象评价上,这就更好地展现了姑娘们的形象。
然后分析手法以及效果。文中“她们……,声音是那样……她们……,笑得是那样……”,连用两个“那样”,反复强调姑娘的喊声和笑声,抒情的意味很强烈;改句“她们……她们……”只是客观描述姑娘们的表现,抒情意味不如文中原句。
13.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这句话的主语是“古老的群山”,这本是物,作者却说它被姑娘们“感动得战栗”,与姑娘们共同“欢呼”,“感动”是人的情感,“欢呼”是人的动作,以人的情感、动作来描摹物,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群山以人的特点,而群山感动战栗是姑娘们的喊声和笑声带来的,群山的欢呼也是受姑娘们的感染,所以群山的表现是对姑娘笑声欢呼声中的欢乐和激动的映衬。
三、语言表达
14.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铁凝”的文学观点。不超过10个字。
12月15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出席“《十月》创刊35周年最具影响力作品奖”颁奖典礼。在此次“最具影响力作品奖”中,铁凝共有两篇作品获奖,分别为《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与《永远有多远》。
在谈及文学创作问题时,她表示,文学尽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各种表演,作家却应该避免表演生活。一旦想急切表演生活,那必是一个作家失败的时刻,“‘生活不是用来表演,而是用来生活的’,我同意这样的说法。尽管‘永远’这个词在新世纪多种声音的喧哗中显得时而嘹亮时而衰弱,但是我仍然要说,什么都不能阻挡一个写作者相信生活相信爱。”铁凝坚定地表示。
【答案】作家应避免表演生活。
【详解】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看清题干要求,即“概括……文学观点”。“铁凝”的文学观点的答题区间在第2段,根据铁凝所表述的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文学尽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各种表演,作家却应该避免表演生活”,用一句话提炼观点即可。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这条线正式营运后,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了一天蒙受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
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哦,五彩缤紛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等待迎候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
火车停了,香雪顺着车身一直向前走去,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攥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悸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到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着:“凤娇!我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香雪。
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已经把它悄悄塞在了女学生座位下面。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她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 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而被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台儿沟走去。她边走边想,台儿沟将来一定会是“这样的”——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举起错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迎面,那静止的队伍也流动起来了。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有删节)
1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轨铺进深山,火车为台儿沟带来了外面世界的信息,山里人接触到了更多的现代文明,产生了对山外世界的懂憬。
B.“迎候远方的贵宾”“接受检阅”,这些文字表明台儿沟姑娘将自己摆在卑微渺小的位置,体现出谦卑、好客的心态。
C.文中“山谷”“群山”“深山”等词语,表现了台儿沟所处地区的地形与地貌,暗示了这里的贫弱、偏僻、落后和封闭。
D.“短暂的一分钟”变成“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五彩缤纷”既指外部世界新鲜绚丽,也表现了姑娘们新奇复杂的感受。
1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叙写每天只停分钟的火车给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冲击,情节曲折多变,矛盾冲突却并不激烈,有散文化的特点。
B.“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大山如伟大的母亲一样养育着淳朴善良的山村儿女。
C.小说的基调清新、婉丽、优美、纯净,但并不纤弱、单薄、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现实和时代深沉而严肃的思考。
D.作者选取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定位在局外人的位置上,以火车为依托展开故事,突出中心人物,构思精巧。
17.小说中的“铅笔盒”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B
16.A
17.①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香雪对它的追求,表现出她对知识文化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憧憬。②香雪执意要得到铅笔盒,表现她的倔强、自尊的个性特征。
【解析】
15.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体现出谦卑、好客的心态”分析错误。台儿沟的姑娘们仿照城里姑娘的样子武装自己,表现了她们对城市生活的艳羡,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希望得到火车上乘客的认可,是自卑而非谦卑、好客。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A.“情节曲折多变”概括错误。本文矛盾冲突却并不激烈,情节也散文化,就写了孩子们去车站卖东西的经过,情节简单,并不多变。
故选A。
1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重要物象作用的能力。
“自动铅笔盒”这一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对香雪这一人物形象有着重要的映衬作用。
①“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对同学的盘问,香雪感到没有铅笔盒的自卑,于是在火车上看到一位女学生的自动铅笔盒,她便要求用鸡蛋换铅笔盒。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映衬出她对人格尊严的重视和对铅笔盒所代表的知识文化的渴求。
②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香雪执意用鸡蛋换铅笔盒,映衬出香雪倔强、自尊心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练习:
第1单元*哦,香雪/铁凝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那肤色黝黑的纤(qiàn)夫,虽然终日辛劳忙碌,却仍然生活困窘,身上那件纤(xiān)维背心,早已褪了本色。
B.他把委屈埋(mái)藏在心底,没有埋(mái)怨任何人。
C.在关键的一刹(chà)那,他猛地踩住了刹(shā)车。
D.战士们振臂(bì)高呼,忘记了胳臂(bei)上的伤痛。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这个小村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________的温存和粗暴。
(2)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________。那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
(3)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________。
A.给予 蠕动 慷慨大度
B.给予 蠕动 宽宏大量
C.寄予 前行 宽宏大量
D.寄予 前行 慷慨大度
4.下列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车厢 斟灼 分辨 委屈
B.皱褶 给于 怜悯 欢腾
C.顾忌 脊梁 黯然 吸吮
D.弛骋 闺女 捶打 磨蹭
5.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那确实令人____________,但我巧妙地避开了家里人的嘲笑和奚落。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_______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____________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A.局促不安 偶尔 踌躇满志 B.如坐针毡 偶然 自鸣得意
C.如坐针毡 偶尔 踌躇满志 D.局促不安 偶然 自鸣得意
6.某同学从自己所读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个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一组:《谁能够筑墙垣,围住杜鹃》《现实世界你也可以很诗意》《万人如海一身藏》《关起门来做皇帝》
第二组:《长城修缮别成破坏》《“破四旧”中的文化看客心理》《远去的吴侬软语——打破方言差异之我见》《胡同文化》
第三组:《那湖·那塔——燕园留念》《怀念长发飘飘的时代》《万岁,高三(二)》
A.隔绝喧嚣 破立学问 青春琴弦
B.古韵新风 文化责任 时代变迁
C.古韵新风 破立学问 时代变迁
D.隔绝喧嚣 文化责任 青春琴弦
7.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著名作家铁凝写的《哦,香雪》这篇小说,文字简洁生动,情节真切感人,读后大有余音绕梁之感。
B.部分父母认为国外那种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做法近乎无情、不足为训,因此,在生活中为子女考虑得特别周到细致。
C.阅读有些像搏斗,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极力想寻出其中的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地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人他的模具中。
D.晴朗时,常常可以看到蔚蓝的天空中有成群的白鹤,在阳光的照射下,那吉光片羽,真让人心旷神怡,流连不已。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事实上,旅游服务品质有没有保障、旅游市场是否规范、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否牢固,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瓶颈。
B.《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称,为了实现中国的北极政策目标,中国本着“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为基本原则参与北极事务。
C.由南海舰队导弹驱逐舰海口舰、导弹护卫舰岳阳舰和综合补给舰青海湖舰组成的中国海军第二十七批护航编队载誉归来,按时抵达三亚某军港码头。
D.在科学发展的新时期,要实现城市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品质,优化人居环境。
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作为队中的明星级球员,C罗对自己求全责备,不允许自己在场上有丝毫的懈怠和些微的失误,正是这让他不断突破自我。
②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就住房、医疗、教育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广开言路,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现出强烈的参政议政热情。
③处在三省交界处的这个小镇,是个典型的“三不管”地带,这里五方杂处、良莠不齐,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地方。
④赵教授告诚自己的学生,即使在科研方面取得不小的成就,即使未来成为某方面的权威,也千万不要师心自用,忘乎所以。
⑤在生命中最困难的那几年,各种打击和挫折总是如期而至,让他难以应付,他甚至想到过放弃,但终究坚持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⑥前一段时间,各大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了广州恒大队的两名球员在预备队联赛对阵山东鲁能队时激烈互殴的新闻,该新闻迅速引起了各方关注。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10.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掂脚 隧道 诞生 跨步
B.扒车 笼罩 刹那 臂弯
C.装饰 张篁 踌躇 嘟囔
D.尴尬 衣襟 安祥 稚气
二、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1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天空那么蓝,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B.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其基本构型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
C.正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是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D.“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 叫作“发扬国光”。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她们奔放,热烈地叫着香雪的名字;她们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地笑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13.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方式,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修辞进行简要分析。
三、语言表达
14.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铁凝”的文学观点。不超过10个字。
12月15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出席“《十月》创刊35周年最具影响力作品奖”颁奖典礼。在此次“最具影响力作品奖”中,铁凝共有两篇作品获奖,分别为《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与《永远有多远》。
在谈及文学创作问题时,她表示,文学尽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各种表演,作家却应该避免表演生活。一旦想急切表演生活,那必是一个作家失败的时刻,“‘生活不是用来表演,而是用来生活的’,我同意这样的说法。尽管‘永远’这个词在新世纪多种声音的喧哗中显得时而嘹亮时而衰弱,但是我仍然要说,什么都不能阻挡一个写作者相信生活相信爱。”铁凝坚定地表示。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这条线正式营运后,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了一天蒙受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
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哦,五彩缤紛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等待迎候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
火车停了,香雪顺着车身一直向前走去,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攥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悸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到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着:“凤娇!我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香雪。
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已经把它悄悄塞在了女学生座位下面。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她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 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而被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台儿沟走去。她边走边想,台儿沟将来一定会是“这样的”——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举起错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迎面,那静止的队伍也流动起来了。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有删节)
1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轨铺进深山,火车为台儿沟带来了外面世界的信息,山里人接触到了更多的现代文明,产生了对山外世界的懂憬。
B.“迎候远方的贵宾”“接受检阅”,这些文字表明台儿沟姑娘将自己摆在卑微渺小的位置,体现出谦卑、好客的心态。
C.文中“山谷”“群山”“深山”等词语,表现了台儿沟所处地区的地形与地貌,暗示了这里的贫弱、偏僻、落后和封闭。
D.“短暂的一分钟”变成“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五彩缤纷”既指外部世界新鲜绚丽,也表现了姑娘们新奇复杂的感受。
1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叙写每天只停分钟的火车给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冲击,情节曲折多变,矛盾冲突却并不激烈,有散文化的特点。
B.“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大山如伟大的母亲一样养育着淳朴善良的山村儿女。
C.小说的基调清新、婉丽、优美、纯净,但并不纤弱、单薄、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现实和时代深沉而严肃的思考。
D.作者选取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定位在局外人的位置上,以火车为依托展开故事,突出中心人物,构思精巧。
17.小说中的“铅笔盒”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