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练习:
第1单元*致云雀/雪莱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赎罪(shú) 矍铄(jué) 肺痨(láo) 亘古未有(ɡènɡ)
B.裨益(bì) 深邃(suì) 僭越(zàn) 揆情度理(kuí)
C.笑靥(yǎn) 矜持(jīn) 烙印(lào) 泥古不化(nì)
D.天穹(qiónɡ) 迢遥(tiáo) 重轭(è) 哭天抹泪(mǒ)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摈弃(bìn) 衷(zhōng)心 卓尔不群(zhuō)
B.富饶(ráo) 倦怠(dài) 酣(hān)畅淋漓
C.倾吐(qīong) 雕琢(zhuó) 命运多舛(chuǎn)
D.霓虹(ní) 自扰(nǎo) 迸(bèng)涌(yǒng)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相互辉映,气象万千,充满活力,其奇异悠久的香料贸易历史与这个国家的文化有着丝丝入扣的联系。
B.趴在8号位的黄大爷打枪的姿势显得特别专业,在打枪的几秒钟内,他目不交睫地盯着目标,丝毫不理会别人的叫好声。
C.对犯错误的学生,李老师总是循循善诱,不胜其烦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从不呵斥打骂,深受学生的爱戴。
D.在惠特曼从事诗歌创作的年代,控制美国诗坛的是所谓“高雅派”诗人,他们一味以模仿英国诗歌为能事,而当时的英国诗歌也已是维多利亚式浪漫主义的末流,这种诗风在美国产生的只能是等而下之的仿制品。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鬼魅 和事老 指手画脚 苦思冥想
B.坐阵 绩优股 礼义廉耻 涣然冰释
C.聆听 黄梁梦 千古之谜 弥天大谎
D.通缉 急就章 钟灵毓秀 额首称庆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雪莱诗选》是我弟弟最喜欢的书籍,他一直舍不得借给别人,请你务必按时奉还。
B.王教授是研究雪莱作品的行家,他对雪莱《致云雀》的鉴赏非常有见的,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C.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D.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蔚蓝 消融 阴霾 酣畅淋漓
B.晨曦 婉转 暗淡 怄心沥血
C.阴蔽 春霖 倦怠 不事雕琢
D.真挚 甜密 凌厉 霞蔚云蒸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鉴于科学的双刃剑性质,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考虑,这些信息落在生物恐怖主义者或其他人类公敌手里怎么办?
B.据人社部消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全部调整到位,全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共一亿多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有所改善,部分地区还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C.雪莱在精神上对死亡是早有准备的,甚至说是欢迎的。雪莱一生都生活在纯真情感所建构的理想世界里,忽略了现实本身。
D.10月1日,近10万名群众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国庆升旗仪式,现场放飞了一万多只白鸽送出美好祝福。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做好新时代基层好干部,首先要 旧思想、旧观念,走在群众的前面。
②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民间藏书楼,是我国古代藏书楼的 ,号称“第二个敦煌石窟”,在中国藏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③翻过山梁,我立刻感到眼前一亮,那满坡红叶,真美。我觉得,最动人的秋色已经 在我面前。
A.摈除 范例 呈现
B.摈弃 范例 浮现
C.摈除 典范 浮现
D.摈弃 典范 呈现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全国食品安全整顿活动自全面展开以来,各部门深入系统地分析典型案例和当前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加大了对各类案件的查处力度。
B.泰戈尔不仅是这样告诫人们如何对待人生,而且也通过对一些无名小卒、无名花朵的礼赞,来倡导一种为创造美好生活而默默献身的人生精神。
C.全球100多个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在世博会举行期间将围绕“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为主题,就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举办“全球论坛”。
D.国际社会多次表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意愿,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仍不断发生,这些损人不利己的短视行为,最终只会延缓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10.下列对《致云雀》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第一节是全诗的总括,作者首先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以其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云雀欢乐歌声的神圣,其余各节全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B.诗歌第二节是一切想象的依据,写出了云雀的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习性。第三、四节则在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和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又把读者的思绪引回到云雀的歌声中。
C.在诗歌中,诗人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似的彩霞也降不下的美雨之类的意象,描绘云雀歌声给人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又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等意象概括云雀明朗、清新,欢悦的特点。
D.诗歌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称得上清新俊逸、不同凡响。在诗歌的最后,作者用间接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云雀欢欣指的是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爱。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的明珠。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并开始使用。
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主将、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五四”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深,面对__________的现实,在__________中因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他们在理想的憧憬中揭露封建黑暗,作为旧秩序的叛逆者而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的一代人,很自然地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并用以作为艺术原则,指导自己的创作。这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崇奉浪漫主义的动因。针对当时诗坛__________的现状,他们冲破世俗的束缚,创作出大量__________的诗作,令沉闷许久的诗苑清风骤起,形成独有的浪漫主义诗风。
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
B.它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C.它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D.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
B.“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的。
C.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现代诗”名称。
D.“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的。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风雨交加 峥嵘岁月 抱残守缺 惊世骇俗
B.风雨如晦 蹉跎岁月 墨守成规 愤世嫉俗
C.风雨交加 蹉跎岁月 抱残守缺 愤世嫉俗
D.风雨如晦 峥嵘岁月 墨守成规 惊世骇俗
三、语言表达
14.《红烛》第七节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含意?试简要分析。
四、现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七层塔顶的黄桷树
傅天琳
七层塔顶的黄桷树
像一件高高晾着的衣衫
旷野,拖着它寂寞的影子
许是鸟儿口中
偶尔失落的一粒籽核
不偏不倚
在砖与灰浆的夹缝里
萌发了永恒的灾难
而它稀疏的丫枝上
麻雀吵闹着
正在筑巢
而它伸直的手臂
像要抓住破碎的云片
捎去
并不破碎的盼望
它盼望什么呢?我不知道
犹如我不知道
它摇曳的枝叶
是挣扎,还是舞蹈
是的,它活得多别扭
但绝不会死去
它在不断延伸的岁月里
把孤独者并不孤独的宣言
写在天空
15.诗人塑造的黄桷树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16.谈谈你对“它摇曳的枝叶/是挣扎,还是舞蹈”这两行诗的理解。
17.诗人托物言志,借黄桷树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练习:
第1单元*致云雀/雪莱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赎罪(shú) 矍铄(jué) 肺痨(láo) 亘古未有(ɡènɡ)
B.裨益(bì) 深邃(suì) 僭越(zàn) 揆情度理(kuí)
C.笑靥(yǎn) 矜持(jīn) 烙印(lào) 泥古不化(nì)
D.天穹(qiónɡ) 迢遥(tiáo) 重轭(è) 哭天抹泪(mǒ)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本题中,
A项,“亘”读ɡèn;
B项,“僭”读jiàn;
C项,“靥”读yè。
故选D。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摈弃(bìn) 衷(zhōng)心 卓尔不群(zhuō)
B.富饶(ráo) 倦怠(dài) 酣(hān)畅淋漓
C.倾吐(qīong) 雕琢(zhuó) 命运多舛(chuǎn)
D.霓虹(ní) 自扰(nǎo) 迸(bèng)涌(yǒng)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读音及含义,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A项,“卓尔不群(zhuō)”错,应为“卓(zhuó)尔不群”。
C项,“倾吐(qīong) ”错,应为“倾(qīng)吐”。
D项,“自扰(nǎo)”错,应为“自扰(rǎo)”。
故选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相互辉映,气象万千,充满活力,其奇异悠久的香料贸易历史与这个国家的文化有着丝丝入扣的联系。
B.趴在8号位的黄大爷打枪的姿势显得特别专业,在打枪的几秒钟内,他目不交睫地盯着目标,丝毫不理会别人的叫好声。
C.对犯错误的学生,李老师总是循循善诱,不胜其烦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从不呵斥打骂,深受学生的爱戴。
D.在惠特曼从事诗歌创作的年代,控制美国诗坛的是所谓“高雅派”诗人,他们一味以模仿英国诗歌为能事,而当时的英国诗歌也已是维多利亚式浪漫主义的末流,这种诗风在美国产生的只能是等而下之的仿制品。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本题中,
A项,丝丝入扣,比喻做得十分细腻准确,多指文章和艺术表演等。此处指历史与文化关系密切,使用的对象错误。
B项,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此处指注意力集中,应用“目不转睛”
C项,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此处指不怕麻烦,应用“不厌其烦”。
D项,等而下之,由这一等级逐级往下。形容逐渐下降或降低。此处使用正确。
故选D。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鬼魅 和事老 指手画脚 苦思冥想
B.坐阵 绩优股 礼义廉耻 涣然冰释
C.聆听 黄梁梦 千古之谜 弥天大谎
D.通缉 急就章 钟灵毓秀 额首称庆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以及词语的意思逐项进行辨析,注意细节。本题中,
B项,“坐阵”,阵—镇,“坐镇”,本义为镇守,压镇。;
C项,“黄梁梦”,梁—粱,“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D项,“额首称庆”,首—手,“额手称庆”,把手放在额头上,表示感到庆幸。。
故选A。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雪莱诗选》是我弟弟最喜欢的书籍,他一直舍不得借给别人,请你务必按时奉还。
B.王教授是研究雪莱作品的行家,他对雪莱《致云雀》的鉴赏非常有见的,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C.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D.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A项,“奉还”是归还对方的物品,是敬辞。这里是请对方按时还书给自己的弟弟,不合语境。
B项,“抛砖引玉”运用不得体,“抛砖引玉”是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这里称王教授的鉴赏是“抛砖引玉”,不得体。
C项,“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这里是小萌对叔叔阿姨表示感谢,不得体。
D项,“令爱”称呼别人的女儿,是敬辞;“小女”是说自己的女儿,是谦词。这里使用得体。
故选D。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蔚蓝 消融 阴霾 酣畅淋漓
B.晨曦 婉转 暗淡 怄心沥血
C.阴蔽 春霖 倦怠 不事雕琢
D.真挚 甜密 凌厉 霞蔚云蒸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形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平时要注意积累常用字的字形写法,注意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字形。本题中,
B项,“怄心沥血”错,应为“呕心沥血”。
C项,“阴蔽”错,应为“荫蔽”。
D项,“甜密”错,应为“甜蜜”。
故选A。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鉴于科学的双刃剑性质,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考虑,这些信息落在生物恐怖主义者或其他人类公敌手里怎么办?
B.据人社部消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全部调整到位,全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共一亿多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有所改善,部分地区还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C.雪莱在精神上对死亡是早有准备的,甚至说是欢迎的。雪莱一生都生活在纯真情感所建构的理想世界里,忽略了现实本身。
D.10月1日,近10万名群众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国庆升旗仪式,现场放飞了一万多只白鸽送出美好祝福。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本题中,
A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个主语相关的句子未完,又出现了“我们”这个主语,改为“在人类基因组织计划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
B项,成分残缺:“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残缺与“提高”搭配的宾语中心语,应为“提高……养老金的标准”;
D项,结构混乱:“现场放飞了一万多只白鸽送出美好祝福”句式杂糅,应为“现场放飞了一万多只白鸽,白鸽送出了美好祝福。”
故选C。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做好新时代基层好干部,首先要 旧思想、旧观念,走在群众的前面。
②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民间藏书楼,是我国古代藏书楼的 ,号称“第二个敦煌石窟”,在中国藏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③翻过山梁,我立刻感到眼前一亮,那满坡红叶,真美。我觉得,最动人的秋色已经 在我面前。
A.摈除 范例 呈现
B.摈弃 范例 浮现
C.摈除 典范 浮现
D.摈弃 典范 呈现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①“摈弃”指抛弃,所支配的对象多是私心、杂念、想法和心思等抽象的心理感受。“摈除”除了有“抛弃”之意外,还有“排除”的意思;所支配的对象多是行为、习惯、规矩、制度和嗜好等具体或抽象的事物。语境是指抛弃旧习俗、旧观念,所以选“摈弃”
②典范:指代对象是人和物。范例,指代对象是事情、做法。此句中天一阁是事物,故用“典范”最恰当。
③呈现:指当下所见。浮现:指记忆重现。此句说的是眼前的景色,是当下所见,故“呈现”最恰当。
故选D。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全国食品安全整顿活动自全面展开以来,各部门深入系统地分析典型案例和当前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加大了对各类案件的查处力度。
B.泰戈尔不仅是这样告诫人们如何对待人生,而且也通过对一些无名小卒、无名花朵的礼赞,来倡导一种为创造美好生活而默默献身的人生精神。
C.全球100多个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在世博会举行期间将围绕“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为主题,就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举办“全球论坛”。
D.国际社会多次表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意愿,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仍不断发生,这些损人不利己的短视行为,最终只会延缓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病句的常见六种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依次分析各句的特点,看其有无症状,是哪种语病,并加以分析即可。本题中,
A项,结构混乱,“全国食品安全整顿活动自全面展开以来,各部门……”后一句换了主语,造成前一句结构不完整,把“自”提到句首。
C项,结构混乱,“围绕……为主题”句式杂糅,把“为”改为“的”。
D项,成分残缺,“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仍不断发生”缺主语的中心语,在“保护”后加上“事件”。
故选B。
10.下列对《致云雀》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第一节是全诗的总括,作者首先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以其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云雀欢乐歌声的神圣,其余各节全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B.诗歌第二节是一切想象的依据,写出了云雀的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习性。第三、四节则在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和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又把读者的思绪引回到云雀的歌声中。
C.在诗歌中,诗人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似的彩霞也降不下的美雨之类的意象,描绘云雀歌声给人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又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等意象概括云雀明朗、清新,欢悦的特点。
D.诗歌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称得上清新俊逸、不同凡响。在诗歌的最后,作者用间接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云雀欢欣指的是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爱。
【答案】D
【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形式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D项,“在诗歌的最后,作者用间接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错误;作者在诗歌的最后是直接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
故选D。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的明珠。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并开始使用。
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主将、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五四”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深,面对__________的现实,在__________中因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他们在理想的憧憬中揭露封建黑暗,作为旧秩序的叛逆者而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的一代人,很自然地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并用以作为艺术原则,指导自己的创作。这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崇奉浪漫主义的动因。针对当时诗坛__________的现状,他们冲破世俗的束缚,创作出大量__________的诗作,令沉闷许久的诗苑清风骤起,形成独有的浪漫主义诗风。
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
B.它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C.它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D.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
B.“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的。
C.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现代诗”名称。
D.“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的。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风雨交加 峥嵘岁月 抱残守缺 惊世骇俗
B.风雨如晦 蹉跎岁月 墨守成规 愤世嫉俗
C.风雨交加 蹉跎岁月 抱残守缺 愤世嫉俗
D.风雨如晦 峥嵘岁月 墨守成规 惊世骇俗
【答案】
11.A
12.B
13.B
【解析】
11.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答题时,要先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在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
本题解答时注意按照一定顺序来论述。仔细阅读括号所在的语段,在逻辑方面,应按照先强调时代性,再到诗歌内容,最后是格律形式的顺序组合(要注意后一句中的提示词语“格律形式”),据此排除BC项;在内容方面,应按由“现实生活”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的顺序排列,据此排除CD项。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
A项,“创立……名称开始使用”句式杂糅;
CD项,语序不当,“确立提出”语序颠倒,应该为“提出确立”。
故选B。
13.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风雨如晦: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风雨交加:风雨一起袭来。比喻天气恶劣。此处是用来修饰“现实”的,用“风雨如晦”更适合;
第二处,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岁月。根据后文“因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选用“蹉跎岁月”更符合语境;
第三处,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此处是用来修饰“现状”,在结合后文“冲破世俗的束缚”,选用成语“墨守成规”更符合语境;
第四处,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愤世嫉俗:对不合理的社会和习俗表示愤恨憎恶。此处是用来修饰“诗作”的,再结合前文“冲破世俗的束缚”,选用成语“愤世嫉俗”。
故选B。
三、语言表达
14.《红烛》第七节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含意?试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托物言志,以烛泪比喻自己带泪的诗行,这些诗行中有诗人爱国之情,忧国之心,它能慰藉人间,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唤起他们的爱国之情,使祖国走向光明。
【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联系前面的内容,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它要充分地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诗人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意愿,同样受到黑暗势力的干扰和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故可见诗人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是,红烛的泪不会白流,正如诗人所写“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诗人既已抱定献身祖国的心愿,也就不怕不幸的遭遇,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希望唤起国人的爱国之情,使祖国走向光明。
四、现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七层塔顶的黄桷树
傅天琳
七层塔顶的黄桷树
像一件高高晾着的衣衫
旷野,拖着它寂寞的影子
许是鸟儿口中
偶尔失落的一粒籽核
不偏不倚
在砖与灰浆的夹缝里
萌发了永恒的灾难
而它稀疏的丫枝上
麻雀吵闹着
正在筑巢
而它伸直的手臂
像要抓住破碎的云片
捎去
并不破碎的盼望
它盼望什么呢?我不知道
犹如我不知道
它摇曳的枝叶
是挣扎,还是舞蹈
是的,它活得多别扭
但绝不会死去
它在不断延伸的岁月里
把孤独者并不孤独的宣言
写在天空
15.诗人塑造的黄桷树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16.谈谈你对“它摇曳的枝叶/是挣扎,还是舞蹈”这两行诗的理解。
17.诗人托物言志,借黄桷树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5.(1)孤独寂寞;(2)生命力顽强(顽强抗争);(3)不放弃希望(执着追求)。
16.摇曳的枝叶既是挣扎也是舞蹈,它在逆境中的挣扎已升华为生命不屈的舞蹈。
17.坚持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不放弃希望,不断奋斗,不因周围的环境而气馁,不因人生的逆境而绝望。
【解析】
15.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把握诗歌的形象,要抓住形象的特征。诗中描绘的黄桷树高悬在“七层塔顶”,旷野“拖着它寂寞的影子”,它有着“并不破碎的盼望”,它“绝不会死去”,并且“把孤独者并不孤独的宣言/写在天空”,由此可以看出,黄桷树虽孤独寂寞,但它顽强抗争,不放弃任何希望。
16.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
理解这两行诗,要在把握诗歌主旨的基础上,探究“挣扎”与“舞蹈”的含义,了解黄桷树对待逆境的态度。全诗表现了黄桷树顽强抗争,不放弃希望,不断奋斗,不因周围的环境而气馁,不因人生的逆境而绝望的态度。“挣扎”是逆境中的抗争,“舞蹈”是对顽强生命的礼赞;“摇曳的枝叶”蕴含了黄桷树对待逆境的态度。
17.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物象的描写,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要理解诗文的感情,就要掌握好“物象”与“志向”“意愿”的内在联系。首先,物象的主要特点要与作者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似点。其次,描述时,作者的志向要以物象的特点为核心,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意愿。抓住“而它伸直的手臂”“像要抓住破碎的云片”“捎去/并不破碎的盼望”“把孤独者并不孤独的宣言/写在天空”这些诗句,分析可知,诗人借黄桷树抒发了坚持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不放弃希望,不断奋斗的崇高追求。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