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课件+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课件+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9 16:16:1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图是某史书第五章的目录,其中“天国”是指( )
第五章 天国的悲喜剧一 、白莲教、天地会和拜上帝会………………73二 、洪秀全的思想………………………………77三 、天国的悲剧…………………………………84四 、留给历史的余响……………………………89
A. 太平天国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2.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 )
A. 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 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 受到了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3.在下面“太平天国兴衰示意图”中,问号处应该填( )
A. 《海国图志》 B. 《革命军》 C. 《变法通议》 D. 《资政新篇》
4.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封王 C. 定都天京 D. 天京事变
5.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 杨秀清的过错 C.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 “扶清灭洋’
6.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流传着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中“天父天兄”的事件使( )
A.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B. 太平天国兴起 C. 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D. 太平天国失败
7.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 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 B. 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
C. 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 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
8.“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它体现了工业革命后,半殖民地人民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抗争和对封建统治的质疑。”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 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文明 B. 体现了不同文明的交织
C. 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D. 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而失败
9.“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材料体现了( )
A. 农民要求废除封建等级制的强烈愿望
B. 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C. 农民要求废除封建专制的强烈愿望
D.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10.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一方面,太平军所到之处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另一方面,他们又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出现这一矛盾现象的主要原因( )
A.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B. 宣传拜上帝教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C. 太平天国指导思想出现混乱 D. 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11.洪秀全在金田发动武装起义的时间是( )
A. 1840年 B. 1851年 C. 1856年 D. 1860年
12.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在其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颇有见识”的依据是( )
A. 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理想 B. 主张废除私有制
C.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主张 D. 主张按人口平分土地
13.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再失败。该观点反映出太平天国( )
A. 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 肩负着双重的历史使命
C. 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 失败的根源是内外夹击
二、材料分析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贴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清朝的统治基础还是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上,在“反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李鸿章甚至袁世凯都是受益者,这些“汉族精英”逐渐取代“满洲贵族”的地位,成为“领导者”,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也有很多的反清起义,但基本上都是隔靴搔痒,太平天国运动某种程度上的成功刺激了后人前仆后继地反清。因太平天国运动而崛起的新兵也成为后来辛亥革命的主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图一文件有着怎样的历史作用?图二文件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叫祈天佑,广西桂平人,皇历翻到了道光29(1850)年,庄稼到了收获季节,却迎来瓢泼大雨,连续十几天了,看来这庄稼又要绝收了。这几年自从洋布出现,手织布卖不出去了,就一直待在家里,……一家四口粮食不够吃,都快揭不开锅了。政府最近还一直加税加租,该怎么办呢?这日子过不下去了,于是和老婆商量,一起加入了“拜上帝会”。教徒们都比较穷,我们就互相接济着过日子,我们一直宣扬着要建立一个人间天国。
材料二:天朝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朝梦终于要实现了!
材料三:天王前段时间驾崩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是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
(1)根据材料一,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不得照抄原文)
(2)材料二《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当时的强烈愿望是什么?天朝梦最终实现吗?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请你说明“天国城破”的原因及这场持续14年农民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A 2. B 3. D 4. D 5. C 6. C 7. D 8. B 9. B 10. B 11. B
12. C 13. B
二、材料分析题
14. (1)清政府统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2)《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3)影响:严重削弱了满洲贵族的实力;壮大了汉族地主的力量(或“汉族精英”取代“满洲贵族”的地位);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或推动了后世的反清斗争)。
15. (1)背景:①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②为支付巨额战费和赔款,清政府不断加重赋税,搜刮人民;③自然灾害不断,广大人民难以生活。
(2)愿望: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结果:未实现。
(3)外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内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意义: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辩证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 通过学生画出太平天国过程图,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提供史料,学生通过分析和运用史料解决问题,学会“论从史出”;分组合作学习,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形成自己的认识,并使提高合作学习和辩证的认识问题的能力。
3. 中国农民反抗殖民者的勇气和改造社会的创造性值得学习;但不能回避农民运动的局限性;树立唯物史观,不仅仅是一分为二,还要具体、全面、客观。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与《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原因
新知讲解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鸦片和棉纺织品输入大量增加,白银大量外流,平均每年外流白银3500万两,约合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银价持续上涨。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各州县连连下令催交捐税,急如星火,老百姓苦不堪言。
外部原因:烟片战争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我等仁人义士,触目伤心,能不将各府、州、县之贼官狼吏尽行除灭,救民于水火之中也!” ——天地会《万大洪告示》
根本原因:随着剥削的加重,阶级矛盾激化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新知讲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视频:《太平天国爆发的背景》
新知讲解
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鸦片战争后十年间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清起义达100多次。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下同是神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盖天国来在凡间,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创开天国是也。钦此。”
——洪秀全:《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通过宗教表达农民平等自由思想,吸引贫困民众。
新知讲解
洪秀全
洪秀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领袖,广东花县(今花都)人。出身农家,曾受聘为塾师。三次考秀才未取,绝望于科举功名。后受基督教徒梁发编写的《劝世良言》的启发,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群众谋起义,深入广西,以宗教发动农民群众。 称天王,在南京建立太平天国,与清朝对峙。 1864年6月病逝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理论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理论来源: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赤子。—《原道救世歌》
出身农家,苦读诗书——希望
四次乡试,次次落榜——失望
新知讲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视频:《金田起义》
新知讲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举行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时间: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洪秀全在武宣东乡设立大本营,宣布“登极”,称天王。1851年8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州。颁行天历,制定各种制度,分封五王,初步建立中央政权组织。东王杨秀清节制诸王,掌握军政大权。
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监之苦。务期肃清胡氛,同享太平之乐。
──杨秀清等《奉天讨胡四方谕》
前期领导人物: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新知讲解
指太平天国于1851年9月在永安城里建立的一整套制度
释义:
永安建制
1851年3月23日, 洪秀全在武宣东乡自称“天王”,并分封 杨秀清为中军主将, 萧朝贵为前军主将, 冯云山为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右军主将, 石达开为 左军主将。9月下旬,突围北上攻占永安,粉碎清军围攻。太平军在永安一面抗击清军进攻,一面进行军政建设。12月,天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新知讲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定都天京:
1953年2月,太平军沿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等重镇。3月20日,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建立农民政权
颁布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
土地分配: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 和年龄平均分配;“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产品分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内容:
它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当时的环境下无法真正实施。
思考:《天朝田亩制度》能实现吗?为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新知讲解
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
1853年5月8日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出师北伐。自扬州出发,进入安徽、河南、直隶。前锋直抵杨柳青,进逼天津。由于粮尽衣缺及清军围堵,北伐失败。
太平天国的北伐沉重打击清朝统治,推动了北方捻军起义,有力支援了太平军在长江流域的斗争。
在湖南,太平军与曾国藩湘军激战。1854年5月,在靖港大败湘军。湘军战船损失1/3,炮械损失1/4。曾国藩投水寻死,被随从捞起,逃回长沙。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新知讲解
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
1853年6月3日率战船千余艘,步军两三万人,由天京溯江而上,开始西征。意欲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武汉等军事要地,以屏蔽天京。10日西征军占领安庆,旋进围南昌,攻城80日未下,撤围北返
石达开、罗大纲率军支援西征,取得了湖口大捷。在短短3个月中,太平军克复江西7府1州50余县,取得辉煌的战绩。
1855年8月,芜湖失守,镇江危急,天京外围的军事形势日趋严重。1856年2月,燕王 秦日纲率数万人白天京援镇江,北渡瓜洲,4月攻破江北大营,重占扬州,旋又南渡,连破镇江外围清军营垒后撤 回天京。时石达开率部从江西前线赶回,太平军兵力更厚,6月攻破江南大营。向荣败走丹阳,不久忧愤而死。至此,天京的威胁基本解除。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为何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
象州官府带兵多,打起仗来乱鸡窝;天军城墙一声唤,狗官去找螺蛳壳。
——《太平天国歌谣》
天王令曰:一、遵条命;
二、男女别行;三、秋毫莫犯;四、公心和傩,各遵头目约束;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
——《五大纪律诏》
见贼逃者为上勇,望风逃者为中勇,误听逃者为下勇。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补》
太平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清军腐朽衰败,丧失斗志。
新知讲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复原的天王府大殿
是太平天国王宫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292号,是一座颇具江南特色的古典园林,现只存有原天王府西花园及大殿、暖阁、穿堂等遗迹,是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新知讲解
天王府
复原的天王府模型
天王制造24只金碗,金筷子,“浴盆亦以金。”连净桶夜壶都以金造。
洪秀全共有88个后妃,都没有封号,统称为妻。在召见时以数字编号,如“召第73妻”。
洪秀全去探视东王杨秀清的病情时,坐的是64人抬的大轿。
平等无私没实行
天王特权、享乐
这个天国是否还能吸引民众?将如何?
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
新知讲解
“凡东王、北王、翼王及各王驾出,侯、丞相轿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士兵如不回避,冒充仪仗者斩首不留。” ──张德坚《贼情汇纂》
新知讲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
事件经过:
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
天京事变
经此“内讧”,太平天国受到极大损害,军事形势不断恶化,武汉、九江相继失守,湖北、江西根据地大部丢失,只有安徽战场控制地区略有扩大。从此,太平天国开始衰败!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个体的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生产力).
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 ——太平天国民谣
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资政新篇》
(1)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文教:学教育和先进技术
(4)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1. 背景: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2. 内容
3. 评价:
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⑵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正实行。
新知讲解
《资政新篇》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
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
目的:改变不利局面。
表现: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措施: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 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新知讲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
后期防御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背景 处于强盛时期 处于衰落时期
目的 建立“四有二无”社会 振兴太平天国
内容 ①土地分配;②产品分配 ①政治;②经济;③文化;④外交;
评价 ①革命性;②落后性;③空想性; ①革命性;②进步性;③空想性;
结果 无法实行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新知讲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
新知讲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湘军轰塌天京太平门附近城墙10余丈,蜂拥入城,其他方向的湘军也缘梯而入,城内太平军或战死,或自焚,无一降者。
1858年,破江北大营,取得浦口、三河镇大捷。
1860年,破江南大营,东征打到上海附郊,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
1860~1861年,安庆保卫战
1861年9月,安庆陷落,英王陈玉成牺牲
1862年,天京被围困。
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中外反动势力能够勾结起来
华尔率领的洋枪队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新知讲解
曾国藩坐镇安庆指挥,曾国荃进攻天京,左宗棠由江西进入浙江。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与外国侵略军进攻苏南太平军。英、法、美等国侵略者在上海成立了“中外会防公所”,与清军配合,进攻太平军。
华尔(美国人) 1860年开始受清朝官员委派,招募洋枪队围剿太平军。
课堂小结
材料1:清政府对太平天国事件确立了“借师助剿”的方针。1863年,在英、法军队支援下,曾国藩围困天京。1864年,天京陷落。
材料2: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拜上帝会)……——李大钊
材料3:《天朝田亩制度》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使得这个纲领变得不切实 可行……它便注定了天国政权不可能走向长久。 ——《近代史纲要》
材料4:定都之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1856年发生严重内讧。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从此元气大伤。 —— 岳麓版教材
太平天国运动为何失败
1. 中外势力联合剿杀(客观)
2. 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主观)
3. 无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主观)
4. 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主观)
太平天国在反封建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任务.具体表现有:太平天国否认不平等条约,禁止贩卖鸦片,断然拒绝洋人平分中国的无理要求,痛击洋枪队。
农民阶级局限性
发展阶段
时间
1851
1852
1853
1864
定都天京
全盛:北伐和西征(1853-1856年)
发展:永安建制
转折:天京变乱
后期防御战1857—1863
失败:天京陷落
兴起:金田起义
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
领导人:
洪秀全
经过
历史意义:
失败原因:
性质: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由农民起义创建的政权。它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主要发展潮流同步的是( )
A.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B. 抗击华尔率领的洋枪队
C. 洪仁开写成《资政新篇》 D.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2. 历史老师请四位同学说出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他们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洪秀全
B.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太平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D. 这次农民运动的结果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C
B
课堂练习
1. 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 ( )
A. 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 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 受到了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流传着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中“天父天兄”的事件使( )
A.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B. 太平天国兴起
C. 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D. 太平天国失败
B
C
课堂练习
材料一:天京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设朝会.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伪天王舁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至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引自《贼情汇纂》
材料二:上海情形实属万分危急,经总理衙门与英、法驻京使臣商酌.英、法文武各员颇为出力,且法国轮船为我开炮击贼.是其真心和好……上海为通商要地,宜同为保卫……但于剿贼有裨,联必不为遥制.其事后如有必须酬谢之说,亦可酌量定议,以资联络.——《筹办夷务始末》
(1)根据材料一思考,作者站在怎样的立场上?请说明理由。
(2)材料一反映出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存在什么问题?
(3)材料二表明清政府在内外政策上有什么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与客观原因。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称太平天国起义的领袖“伪”“逆”“贼”
生活腐化,等级森严,脱离群众
“借师助剿”表明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走向互相勾结。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上海为通商要地,对中外反动势力的影响较大
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