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新知导入
学习目标
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一、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时期:
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京师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
新知讲解
1.新式学堂
甲午战争后:
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北洋西学堂
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
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旧址
北京大学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蔡元培
(1868-1940)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
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科举制如何一步步被废除的?
2.科举制度的废除
1901年:
清政府废除八股文
1903年:
清政府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1905年:
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
1905年:
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2、科举制度的废除
2.科举制度的废除
材料二:《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一二年级课程与课时
材料一:明清时期,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只限于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二.新闻业的发展
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
1872年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1.新式报刊
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2、民国时期著名的刊物
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
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
上海的《东方杂志》
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些形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
3.出版业的发展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出版业
中华书局
生活书店
开明书店出版的书籍
延安新华书店旧址
现代化的新华书店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三.文学艺术成就
1.文学成就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作者 作品 作者 作品
鲁迅 《狂人日记》《阿Q正传》 老舍 《骆驼祥子》
郭沫若 《女神》 徐悲鸿 《愚公移山》
茅盾 《子夜》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曹禺 《雷雨》 洗星海 《黄河大合唱》
巴金 《家》
鲁迅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鲁迅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篇章。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摘自《狂人日记》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徐悲鸿
代表作品《愚公移山》《六骏图》《田横五百士》
技法:
写实主义
绘画
四、艺术成就
齐白石的虾
齐白石(原名纯芝,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字渭青,号兰亭,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冼星海
聂耳
保卫黄河
义勇军进行曲
2、音乐
4.歌剧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一批优秀的的文艺作品,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小说
3、解放区的优秀作品
大型歌剧《白毛女》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由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的京剧片《定军山》。
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5.电影
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慈禧太后画像及照片
赵丹
周璇
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电影,1934年的《渔光曲》。
课堂小结
报刊:《申报》《大公报》《新青年》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文学艺术成就
教育: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校的兴办
绘画:齐白石、徐悲鸿
文学:鲁迅《狂人日记》
出版:商务印书馆、新华书店
歌曲:聂耳、冼星海
电影:《定军山》《歌女红牡丹》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3.1872创办的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大公报》 B.《新闻报》
C.《解放日报》 D.《申报》
4.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开明书店 B.商务印书馆
C.中华书局 D.生活书店
D
B
5. 在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同一年,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它是( )
A.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
B. 京师大学堂创办
C. 科举制度被废除
D. 《定国是诏》颁布
C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每周一同学们都会齐聚学校操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奏唱国歌仪式。国歌是指( )
A.《黄河大合唱》 B.《我的祖国》
C.《义勇军进行曲》 D.《英雄赞歌》
2.下图为《科举考生看榜图》,这样的场景最终消失于(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末
3.如今,看报纸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主要休闲活动之一,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创办于( )
A.广州 B.北京
C.杭州 D.上海
4.下图是中国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5.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受这一方针影响产生的作品
有 ( )
A.《黄河大合唱》 B.《阿Q正传》
C.《女神》 D.《暴风骤雨》
6.孝义市期末测试题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理由是: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可见,文学艺术作品能够反映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下列近代文学艺术名家与其成就搭配错误的是( )
A.聂耳——《黄河大合唱》
B.徐悲鸿——《愚公移山》
C.巴金——《家》
D.鲁迅——《狂人日记》
7.《救亡之声——中国抗日战争歌曲汇编》一书收录了3621首抗战歌曲,是目前收录抗战歌曲最全的书。下列作品会被收录其中的有( )
①鲁迅的《狂人日记》 ②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
③徐悲鸿的《愚公移山》 ④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著名作家冰心曾说:“我启蒙的第一本书,就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线装的《国文教科书》……我的第一本小说集《超人》和第一本诗集《繁星》也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此外,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天演论》铅印本,后多次重印。上述材料说明商务印书馆( )
①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文化出版机构 ②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③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开明书店 B.商务印书馆 C.中华书局 D.生活书店
10.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
A.郭沫若——《女神》 B.鲁迅——《狂人日记》
C.曹禺——《家》 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7月,光绪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它的办学原则是: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一些西方学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提到其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1902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设速成、预备两科,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
(1)京师大学堂创办于哪一年?根据材料一归纳京师大学堂课程内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12.近代教育、新闻出版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8年3月4日,《申报》发表文章指出:“今取士以诗赋时文……是驱天下之人才,囿其心思才力,而置之于无用之地者也。故今之所谓士者,实游民之一也。为士者愈多,则天下愈坏。”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校牌与旧址
(1) 材料一中的《申报》在何时何地创办 它在中国新闻出版业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2) 材料一批判了我国的哪一制度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存在哪些弊端 这一制度是在何时被废除的
(3) 材料二中的“大学堂”创办于哪一运动期间 列举这一运动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和甲午战争后,又是如何改革教育的
(4)上述制度的废除和“大学堂”的创办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D
6.A
7.D
8.A
9.B
10.C
11.答:(1)1898年。中西结合。
(2)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它在创办初期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12.答:(1)1872年。上海。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制度:科举制度。弊端:考试内容不实用;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才智;录取程序也利于选拔才俊。时间:1905年。
(3)戊戌变法期间。开办新式学堂、创办报刊。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4)中国的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意思相近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