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余数的除法(1)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活动中,初步感知余数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等形式经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思维过程。
2学情分析
从表内乘法到表内除法,学生对于平均分的认识都局限于把物体正好分完。
3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初步感知余数要比除数小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突破思维定势,引出有余数除法
1.利用已有经验平均分。
师:老师这儿有10枝铅笔,要分给几个小朋友,要求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指名学生回答:
生1:每人分2枝,分给5个小朋友。
生2:每人分5枝,分给2个小朋友。
生3:每人分1枝,分给10个小朋友。
……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直观图:
2.突破思维定势感受新知。
师:把10枝铅笔平均分,可以每人分2枝,分给5个小朋友,也可以每人分5枝,分给2个小朋友。……可为什么你们不每人分3枝铅笔呢?
生1:因为每人分3枝,还有剩余的,分不完。
生2:因为每人分3枝,10支铅笔不够分。
生3:因为每人分3枝,就不是平均分了。……
(学生说:“10不能除以3”,要及时追问:“为什么10不能除以3?”后期要对此处有个呼应)
就让我们先来动手分一分吧。
学生动手分铅笔,完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法。
第一种: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分的?
生: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个人,还剩下1枝。
第二种:
师:他是这样分的,其他小朋友对这种分法有什么想法?
生:剩下的4枝还能再分的。
师帮其改正成第一种分法。
3.比较交流感受不同。
师:把这种分法和前面的两种分法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直观图)
(1)
(2)
(3)
生1:第3种分法不是正好分完的。
生2:第3种分法剩下的1枝铅笔,不够再分一份了。
生3:第3种分法多出来了1枝铅笔。……(板书:正好分完,有剩余)
4、初步完善对平均分意义的认识。
师:原来在平均分的时候,是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的,而今天在平均分的时候,是有剩余的。我们今天就学习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问题。
活动2【导入】操作比较,认识有余数除法
1、再次体验不同情况的平均分现象。
师:10枝铅笔,每份同样多,除了我们刚才分的这三种情况,你还能怎么分?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再动手分一分并完成练习纸的填空。
练习纸内容:10枝铅笔,每人分( )枝,可以分给( )人,还剩( )枝。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态出示实物图圈一圈,
【评析:从正好分完到有剩余是学生认知的突破,也是对平均分意义的完善。此环节通过独立分铅笔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平均分的过程,再次体悟了平均分的意义。】
2.尝试书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师:像这种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的情况(特指表格的上面两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并板书10÷2=5(揭示部分课题:除法)。那么,像这种有剩余的情况呢?(特指表格的下面几种情况)也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你能自己试着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吗?
学生先自己试着写一写每人分3枝这种情况的除法算式,并让学生自己解释算式的意思。
此处要细化:1、先出示2个错误答案:9÷3=3(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写?其他人同意吗?) 10÷3=3(问:对吗?错,因为剩余的1枝没写)提问:剩下的1枝到底写在哪里?怎么写呢?2、放手再次试写除法,出示有创意的写法。3、介绍正确的写法,提问:“其他同学看得懂这个算式吗?”说一说算式的意识。
师:同学们用各种方法表示了剩余的支数,都很有创意。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6个小圆点来表示剩余情况,板书10÷3=3(人)……1(枝)
3.教学有余数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并揭题。
师:除法算式各部分都有各自的名字:除号前面的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叫(除数),除出来的结果叫(商)。这后面的1枝,根据它的意思,你想应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学生自由说。
师:这个剩下的1枝不够再分了我们就把他称为余数。那像这样的除法就叫:
有余数的除法(揭示全部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4.读法。
师:这个算式就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跟老师一起读一读,再自由读。添上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人”和“枝”,谁会读?
5.再次体悟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10÷3=3(人)……1(枝)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还剩1枝。
师:其他的有剩余的分法,你也能写出除法算式吗?请你任选一种有余数的情况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并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再任选一道除法算式说说除法算式中的“商”和“余数”。
活动3【活动】借助事理,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1、摆一摆、填一填。
11个 平均分成2分,每份( )个,还剩( )个。
11÷2= ……
2、圈一圈,填一填。
9个苹果,每4个一盘,可以放( )盘,还剩( )个。
9÷4= (盘)…… (个)
要求学生先圈一圈再填一填,列算式。
3、想一想,写一写。
(1)如果在这9个苹果上再增加一个变成10个苹果,仍然是每4个一盘,你能看图列出算式吗?出示直观图:
学生在练习纸上列算式:10÷4=2(盘)……2(个)
(2)如果再增加一个苹果变成11个苹果,你能看图列出算式吗?出示直观图:
学生在练习纸上列算式:11÷4=2(盘)……3(个)
(3)如果再增加一个苹果变成12个苹果,你能看图列出算式吗?出示直观图:
学生在练习纸上列算式。
出示学生3种答案:提问:说说你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余数为什么不能为4。得到:满4个苹果又可以放一盘了,直观图变为:
除法算式改为:12÷4=3(盘)
4. 借助直观事理,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快速抢答:那继续放下去13个苹果呢?算式?14个?15个? 16个……学生相互说一说后,再汇报。(出示直观图)并同步板书除法算式。
课件出示除法算式: 9÷4=2(盘)……1(个)
10÷4=2(盘)……2(个)
11÷4=2(盘)……3(个)
12÷4=3盘)
13÷4=3(盘)……1(个)
14÷4=3(盘)……2(个)
15÷4=3(盘)……3(个)
16÷4=4(盘)
照这样继续下去,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多让几名学生说一说发现。要追问:“余数有1,有2,有3,余数为什么没有4呢?余数会是4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