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9 17:0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州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单元测试试卷
九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姓名: 班级: 成绩: 2021.10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数百万人死亡,数百万人伤残,数百万人成为孤独者,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约3300多亿美元,……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A.背景 B.经过 C.性质 D.影响
2.与如图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的殖民统治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莫斯科保卫战 D.德国分裂
3.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德国闪击波兰 D.斯大林格勒战役
4.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之称。此役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此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柏林战役
5.一战早期的轰炸机极其简陋,飞机后座上的人从空中朝着地面目标扔炸弹,后来参战各国都研发了专业的重型轰炸机;为了提高轰炸的准确性,到了二战时期,美军装备上了著名的“诺顿瞄准具”,后来还出现了喷气式战机。由此可见
A.科技创新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B.科技发展是战争爆发的根源
C.武器先进是战争胜利的前提
D.战争是新式武器的“孵化器”
6.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把法国某一军事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在这场战役中,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整个要塞成为“地狱”,这处要塞是
A.凡尔登 B.诺曼底 C.巴尔干 D.萨拉热窝
7.“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被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德国战败,陷入经济困境。”上述材料反映了一战的影响是
A.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B.促进了殖民地民族觉醒
C.形成了战后世界新秩序 D.削弱了欧洲的殖民力量
8.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和法国是殖民利益的老对手、老冤家。两国之间之所以能够“摒弃前嫌,握手言和”,那是因为它们有更危险的、共同的竞争对手
A.俄国 B.德国 C.意大利 D.日本
9.晚上九点四十五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炮,发出了总攻的信号。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在雷鸣般的“乌拉”声中越过了街垒,迅猛的冲向冬宫。材料描述的是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德军突袭苏联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战
10.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由理想到现实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1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下列对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B.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当凡尔赛条约关于山东问题的结果公之于世后,北京的英美侨协会便通过了一项决议,认为“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议……将极其严重妨碍中国和其他国家经济利益的发展”,担心“日本现在代替德国”,那么这种罪恶的后果还将会大大地加重。这表明
A.日本占领山东将损害英美经济利益
B.英美两国支持将山东权益转嫁给日本
C.日本企图独霸中国的企图日益明显
D.美英两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不断
13.《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会议性质的方面是
A.领土 B.军事 C.赔款 D.殖民地
14.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战后以分赃为目的的国际会议暂时调整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形成了暂时稳定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
C.一超多强 D.多极化趋势
15.如图所示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6.在此次会议上,中国外交官顾维均以日益觉醒的国内民众为坚强后盾,利用美国舆论的支持与有利于中国的远东国际局势,展示出高超的外交智慧与斗争技巧,其“联美制日”的外交策略初获成功,终于收回了期待已久的山东主权。这次会议
A.使中国成为获益最大的国家
B.是帝国主义调整确定关系的会议
C.促使日本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D.签订了《凡尔赛条约》等系列和约
17.缔约各国协定:“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这一条款最有可能出自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波茨坦公告》
18.苏联的工业产量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由1929年的3.7%攀升到1937年的13.7%,发电量从世界第十五位上升至世界第三位。这些成就取得的直接因素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19.1921年春天,列宁决定实行与激进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反的政策,暂时恢复了市场经济和一些私人企业。列宁决定实行的这一政策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赎买政策
20.如图反映出“某个国家”经济建设的问题,该国是
A.美国 B.苏联 C.英国 D.中国
21.1921年10月,列宁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以外,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这表明,列宁已认识到
A.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B.稳定政治局势的必要性
C.市场机制价值重大 D.着力调整工农业的比重
22.苏联在1946年有75.8%的农庄付给庄员的报酬每天少于1千克谷物,而7.7%的农庄则无谷物可支付。在俄罗斯联邦,13.2%的农庄不能向庄员提供粮食。集体农庄庄员普遍失去了劳动兴趣,不出工或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很普遍。这表明苏联
A.集体农庄的生产能力不足
B.暴露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
C.经济结构的比例严重失调
D.经济恢复对农民过度掠夺
23.“在苏联的农业生产出现连年下滑的情况下,国家的粮食收购量却在逐年增加。1930年粮食产量是8350万吨,收购了2214万吨,1933年产量降至6800万吨,收购的数量却提高到了2330万吨,并且在价格下跌的情况下还廉价出口了281万吨粮食,用以换取工业化所需的进口设备。”这一状况反映了此时的苏联
A.用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巩固工农联盟
B.通过牺牲农业支持国家的工业建设
C.农业落后长期制约着国家经济发展
D.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4.10月2日是一位伟大历史人物的生日,联合国将这一天确定为“国际非暴力日”,希望由此促进宽容和增进人类尊严,远离暴力,远离战争。据此,10月2日应该是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的生日
A.卡德纳斯 B.甘地 C.章西女王 D.扎格鲁尔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5.1914年6月28日,发生在   (地点)的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1916年德法两国进行的历时10个月之久的有着“绞肉机”之称的战役是   。
26.   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27.1919年6月,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   ,对德国的领土、军事、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   ,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三、材料解析及探究题 (共20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殖民地的争夺促成了互相冲突的两大联盟的形成,分别是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
材料二:1914年6月28日的刺杀事件是德国和奥匈帝国挑起战争的借口,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1914年7月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18年11月战争结束,战争历时四年多。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左右的人丧生,2000万左右的人受伤。其中1916年被称为“线肉机”的一场战役伤亡非常惨重,双方伤亡近百万人。
(1)材料一中的“两大联盟”分别指哪一集团?
(2)材料二中“刺杀事件”具体指哪一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
(4)通过三则材料,我们能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29.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从实践到创新,经历了挫折,也迎来了曙光。
【从空想到科学】
材料一:在马克思亲自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和标志。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
【从理论到实践】
材料二:公民们!你们的公社已经成立了。3月6日的投票确定了革命的胜利。卑鄙无耻的政权掐着你们的脖子逼迫你们;你们已用合法的自卫把那强迫你们承认国王、侮辱你们的政府赶出城外。——《公社第一次宣言》(1871年3月30日)
(2)材料二中的“公社”是指什么事件?为了纪念这一事件的革命精神,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 鲍狄埃创作了哪一首无产阶级战歌。
【从理想到现实】
材料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3)说出材料三中革命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革命的世界意义。
【从实践到创新】
“我们现在正在改正我们的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列宁
(4)20世纪20年代,列宁领导这个国家“改正错误”而进行的“伟大实践”的经济对策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在谁的领导下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5)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创新的历程,对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几乎所有政治家都认为……有必要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于是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常设机构的想法应运而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
——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材料三: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 现代卷》
(1)一战后建立的“国际常设机构”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建立这一“国际常设机构”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据材料二指出引发这场革命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建立的世界新秩序是什么?新秩序的实质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