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复习课件(27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复习课件(27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9 20:5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复习课件
【时空坐标】
【课时主题】
  在史前时期,早期人类经历从古猿到人,从居住洞穴到过上定居生活,从采集到原始农业产生漫长的演进过程。其中,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农耕生活的状况。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 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早期人类 具体内容
元谋人 我国境内的早 期人类 遗址 云南元谋县。
遗存 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
时间 距今约170万年。
地位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特征 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知道使用火。
考点知识回顾
【课标要求】
考点一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七上P2—5)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考点知识回顾
早期人类 具体内容
北京人 北京人的发现 遗址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遗存 牙齿化石、北京猿人头盖骨、直立人化石、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1921年和1929年先后被发掘)。
命名 “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时间 距今约70万—20万年。
意义 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续表)
考点知识回顾
早期人类 具体内容
北京人 北京人的特征 体制 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工具 打制石器 ,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
生活 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结成群体,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用火 (1)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2)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学会用火 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续表)
考点知识回顾
早期人类 具体内容
北京人 发现和研究意义 (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续表)
考点知识回顾
【考点聚焦】
1.1987年,北京周口店远古人类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清单。下列早期人类中先后在此遗址生活过的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
考点知识回顾
【考点聚焦】
2.在某历史博物馆,我们看到了两幅远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像(下图)。这两种远古人类最主要的相同之处是( )
A.距今时间相同 B.都会人工取火
C.都过着氏族生活 D.发现地点相同
考点知识回顾
【特别提示】
(1)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早期人类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易混易错】
  
北京人学会用火和保存火种,但不能人工取火。
考点知识回顾
【课标要求】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考点二 原始农耕生活(七上P6—11)
考点知识回顾
原始居民 具体内容
半坡居民的 生活 时空 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年。
房屋样式 半地穴式 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作柱子。
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制造骨器、角器等。
农耕生活 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 粟 ;饲养猪和狗等家畜;兼有狩猎、捕鱼和采集活动。
制陶纺织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 。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考点知识回顾
原始居民 具体内容
河 姆 渡 人 的 生 活 时空 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 年。
房屋结构 干栏式建筑 ,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凿井技术 木结构 水井 ,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农耕生活 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农具以骨耜 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制陶雕刻 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河姆渡人还懂得使用天然漆。
(续表)
考点知识回顾
原始居民 具体内容
原始 农业 的 发展 产生条件 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狩猎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
作物栽培 在中国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 黄河流域是栽培粟 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距今约9000年—7000年 。
农耕技术 由最初的 “刀耕火种 ”,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
具进行耕种。
重要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历史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续表)
考点知识回顾
【考点聚焦】
1.“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水稻和粟的种植是远古人类生活史上史无前例的飞跃,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远古居民分别是什么人吗( )
A.元谋人、北京人
B.元谋人、半坡人
C.河姆渡人、半坡人
D.河姆渡人、北京人
考点知识回顾
【考点聚焦】
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考点知识回顾
【特别提示】
半坡居民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建筑。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它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
【易混易错】
  
元谋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考点知识回顾
【课标要求】
考点三 远古的传说(七上P12—16)
  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考点知识回顾
主题 具体内容
炎黄联盟 时空 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
部落联盟 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合并结成部落联盟。
部落战和 炎黄部落在阪泉之战后结盟;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
华夏族 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 和 黄帝 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考点知识回顾
【考点聚焦】
华夏族的形成源于( )
A.黄帝和蚩尤的部落联盟
B.禹和蚩尤的部落联盟
C.炎帝和蚩尤的部落联盟
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考点知识回顾
主题 具体内容
传说 中炎 帝和 黄帝 的 发明 炎帝传说 空间 陕西渭河流域。
发明 传说 (1)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
(3)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考古 发现 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的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充分证明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
(续表)
考点知识回顾
主题 具体内容
传说 中炎 帝和 黄帝 的 发明 黄帝传说 发明 传说 (1)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 衣裳 ,挖掘 水井 ,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 指南车 。
(2)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 文字 ,伶伦制作 音律 , 隶首 发明算盘。其妻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传说 意义 这些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考古 发现 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始骨笛、船形陶壶等,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续表)
考点知识回顾
主题 具体内容
尧舜禹 的禅让 部落 联盟 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为抵御共同的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禅让制 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
(续表)
考点知识回顾
【考点聚焦】
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13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人民。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
A.黄帝 B.禹 C.炎帝 D.尧
考点知识回顾
【特别提示】
黄帝时期已能够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等,是通过考古发掘印证了这些发明;发明文字、算术和音乐等有可信的一面,但也带有神话色彩。
【易混易错】
  
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史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史实和传说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曾是传说,传说和史实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发现的文物证据。
【异同对比】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农耕生活的比较
类别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时间 距今约6000年 距今约7000年
地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农具 骨器、角器等 骨耜等
作物 粟 水稻
家畜 猪、狗和鸡 猪、狗、水牛
房屋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干栏式建筑
其他 制作彩陶、乐器,会纺织、制衣等。 挖水井,制作陶器、玉器、乐器雕刻等。
共同点 都处于新石器时代;都以农业为主,兼有饲养、渔猎和采集等经济活动;都会建筑房屋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乐器等。
重难拓展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