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9 18:4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1.李宗仁曾说:“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之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才有辉煌战果。”文中“战果”指的是 (  )
A.武汉会战 B.长沙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松山战役
2.口述资料是指人们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如果要采用口述资料来研究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的相关史实,下列选项符合的是 (  )
A.《台儿庄战役形势图》
B.《李宗仁回忆录》
C.《国民党正面战场空军抗战纪实》
D.《黄河大合唱》
3.武汉会战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辉煌一页。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形势是 (  )
A.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D.正面战场一溃千里
4.[北京朝阳区期末] 以下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①1937年8月到11月,淞沪会战 
②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开始 
③1938年6月到10月,武汉会战 
④1941年12月—1942年1月,第三次长沙会战
A.全民族抗战开始
B.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C.正面战场的抗战
D.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援助
5.“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这段材料体现了长沙军民 (  )
A.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
B.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
C.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
D.不畏强暴的抗战精神
6.叶挺评价:“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该战役的地位是(  )
A.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解除了日军对武汉的威胁
D.造成日军一个师团的基层军官损失殆尽
7.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是(  )
A.武汉会战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豫湘桂战役
8.在英美盟军接连败退时,下列哪次会战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
A.武汉会战 B.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9.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战役。下列对正面战场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C.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的盟军
D.国民党军队一直是积极抗日的
10.(1)请你仿照示例,对正面战场的一次战役进行简单描述。(4分)
示例 战役:淞沪会战。
描述:1937年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战役:
描述:
材料 国民党掌握着全国绝大部分政权,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地区、大城市、交通要道和较丰富的战略物资,拥有200万军队,背靠中国大后方,处于抗日战争的正面防御地位,直接面对日军的大规模进攻。这种战略地位及军事状态就决定了国民党及其军适宜于担当正面战场的抗战任务,宜于发挥其特长。
——郭绪印《评抗日战争时期的两个战场》
(2)依据材料,概括国民党方面担当正面战场抗战任务的主要原因。(4分)
11.中国正面战场抗击了大量日军,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看”战役】
  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
(1)材料中的“战役”指的是哪一次战役 是由哪位将领指挥的 这场战役对当时的抗日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电讯“显”战役】
  寇酋松浦中将率一〇六师团全部……犯我……万家岭……此役为本线空前恶战,亦为空前胜利。
(2)该电讯赞扬的战役发生于哪次会战之中 该战役能够取得重大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3分)
【材料“析”战役】
  1941年12月—1942年1月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就中国战场而言,此战是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民党军队获得的较大战役级别的胜利之一,甚至战略反攻阶段最大的胜利——湘西会战都无法与之相比。
(3)材料中“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根据材料,指出这次会战的重大意义。(3分)
(4)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2分)
答案
1.C 2.B 3.B 4.C 5.D 6.D 7.A 8.D 9.D 
10.(1)战役:台儿庄战役。
描述:1938年3月,日军进攻台儿庄。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被迫撤退。此次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①国民党掌握着全国绝大部分政权;②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地区、大城市、交通要道及战略物资;③军队力量强大;④背靠大后方,有优越的战略地位。
11.(1)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武汉会战。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或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3)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意义:在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的情况下,这次会战的胜利振奋了世界人民争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信心。
(4)不屈的抗战(或正面战场的抗战)。(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