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物质的转化
第二课时
浙教版 九年级上
新知导入
1.取少量铁粉放在白纸上,再取少量硫黄与铁粉混合。
2.用磁铁接近混合物,如图2-38所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如图2-38所示,此时,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粉被磁铁吸引
铁粉和硫黄反应发光,生成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放热反应
活动: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 + S = FeS
△
(硫化亚铁)难溶于水
4.当反应后发出的光扩展至整支试管时,立即停止加热,静置,冷却
5.将生成物倒在白纸上,观察生成物的外观如何: 。
再用磁铁靠近生成物,磁铁能否吸引生成物?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物呈块状
不能被磁铁吸引
新知讲解
写一写: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 + O2 =
Mg + O2 =
Al + O2 =
Fe + O2 =
Cu + O2 =
4 2Na2O
4 3 2Al2O3
2 2MgO
点燃
3 2 Fe3O4
点燃
2 2CuO
△
你还知道哪些金属与非金属(除氧气)反应的例子?
2Na+Cl2 =2NaCl
点燃
(现象:产生苍白色火焰,并有大量白烟生成。)
2Fe+3Cl2 =2FeCl3
点燃
(现象:生成棕黄色烟。)
2.金属+非金属(除氧气)→ 盐
1.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盐
新知讲解
1、在蒸发皿中放1小块生石灰,加少量水,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向反应后的蒸发皿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少数)金属氧化物+水→(可溶性)碱
放热反应
CaO +H2O =Ca(OH)2
活动:
氧化钙与水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常用于自动加温包装。虎门销烟时,当年林则徐一为防止废气,二为避免鸦片污染土壤,就采用向水中加入鸦片和氧化钙的方法来分解鸦片。
新知讲解
1、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 Na2O、K2O、BaO溶于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O + H2O =
K2O + H2O =
BaO + H2O =
2NaOH
2KOH
Ba(OH)2
CaO +H2O =Ca(OH)2
生成的碱是可溶性碱时,反应才能发生
2、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Ca → CaO → Ca(OH)2 → CaCl2
2Ca +O2= 2CaO
CaO +H2O= Ca(OH)2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注意:CuO、Fe2O3等与水不能化合成相应的碱。
因此,CuO→Cu(OH)2不能一步实现。
新知讲解
1、碱通过哪些方法变成盐?
小组讨论:
与非金属氧化物、酸、可溶盐反应
例:Ca(OH)2 +CO2 = CaCO3 + H2O
2、盐通过哪些方法变成相应的碱?
与可溶性的碱反应
例:FeCl3 + 2NaOH = 2NaCl + Fe(OH)3 ↓
3、盐通过哪些方法变成相应的氧化物?
高温加热
CaCO3 = CaO + CO2↑
高温
新知讲解
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一定条件下,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可以转化,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也可发生转化。
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能和水反应;可溶性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能和水直接化合,如Na2O、CaO、K2O、BaO;不溶性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不能和水化合生成碱,如CuO、Fe2O3等。
结论:
注意:
氧气
水
酸
酸
(可溶性)
金属
金属
氧化物
碱
盐
活性强置换活性弱
(不可溶性)
加热
课堂总结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非金属单质
非金属氧化物
酸
氧气
水
盐
碱
加热
氧气
水
酸
酸
(可溶性)
金属
金属
氧化物
碱
盐
活性强置换活性弱
(不可溶性)
加热
课堂练习
Na + O2 =
Mg
+
O2
点燃
MgO
2
= 2
Fe
+
O2
点燃
= Fe3O4
3
2
Al
+
O2
Al2O3
4
3
= 2
Cu+O2 =
Na2O + H2O =
K2O + H2O =
BaO + H2O =
2NaOH
2KOH
Ba(OH)2
CaO +H2O =
Na+Cl2 =
点燃
Fe+ Cl2 =
点燃
2Na2O
4
2CuO
2NaCl
2
Ca(OH)2
2FeCl3
3
2
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课堂练习
1.要完成下列所示变化,不可能只通过一步反应就实现的是( )
A、Ba(OH) 2 BaCl2 B、 CaCO3 CaO
C、 Fe2O3 Fe(OH )3 D、 BaCl 2 Ba(NO3)2
2.铁与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物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为了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包装袋中可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
A.氧气 B.铁粉 C.硫 D.生石灰
C
B
C
课堂练习
4.元素M的氧化物化学式为MO,在此氧化物的水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变红,则元素M可能是( )
A.铜元素 B.钠元素 C.硫元素 D.钙元素
D
5.如图表示了初中科学中一些常见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B.圈Ⅰ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C.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圏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
课堂练习
6.如图是小莹同学归纳的几种含钙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图。
请根据该图回答:
(1)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
该碱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_______ ____(只答一点);
(2)写出反应①②③中的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Ca(OH)2
处理酸性废水或中和酸性土壤等
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Ca(OH)2
CaO
CaCO3
①
②
③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后小练
1、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分别跟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都有水生成 B. 反应后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C. 反应后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D. 反应类型均属于置换反应
2、工业炼铁中会发生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A. CO B. Fe2O3 C. CO2 D. Fe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CO与Fe2O3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后固体的颜色由红棕色变成了银白色
B. 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C. NaOH溶液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
D. 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第3题图) (第4题图)
4、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后加热,防止发生爆炸
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甲试管略向下倾斜,乙玻璃管保持水平,是因为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
甲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有,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而氢气无毒
5.右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转化,“—”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关于该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⑤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图中的所有反应一定不涉及置换反应
C.反应①是一个放热反应
D.反应②的转化中必须有盐类物质参加
6.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C→CO2”的反应碳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B.“CO →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7.甲、乙、丙、丁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乙→H2O;②乙+丁→CO2;③丙+乙→CO2+H2O。则丙物质可能是( )
A.甲烷 B.氢气 C.氧气 D.盐酸
二、填空题(共4题;共12分)
8.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____。
A. 单质 B. 混合物 C. 金属 D. 氧化物
(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说出它的一种用途________。
(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 _(合理答案均可) 。
参考答案
二、知识运用部分:
1、C 2、B 3、A 4、C 5.D
6..C
7.A
二、填空题
8.(1)CO2
(2)D
(3)CO可作燃料(合理答案均可)
(4)C+O2 CO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