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丹心照汗青教案
[教学目标]
积累基础知识;学习文天祥的凛然正气及强烈的爱国情怀;学习文章截取人物某段历史来表现其伟大人格及崇高品行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英雄?(各抒已见)
为民族的生存而斗争甚至牺牲的人是不是英雄?(是民族英雄)那么你能否列出一些民族英雄。(引导学生点出文天祥)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他不仅用生命谱就了一首壮烈的英雄史诗,更为后人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佳句,传诵千古。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卞毓方为他写的一曲赞歌——《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板书课题、作者)。
二、 基础知识积累
我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过这篇课文,我们学习课文的过程也是检验大家预习成果的过程。首先我们先来检验一下大家的字词积累情况。(出示投影)
给下列字词注意
煌煌(huáng) 戕(qiāng)灭 葵藿(huò) 聒(guò)噪
戏谑(xuè) 缧(lěi)绁(xie) 攘(rǎng)袂(mèi) 夙(sù)昔
掌握下列熟语
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文辞的正大与庄严。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
撒手锏:(也作杀手锏)比喻关键时刻使出的最拿手的本领。
三、 整体把握
本文是卞毓方为文天祥作的传,我们可以通过这篇传记来了解文天祥其人。下面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中元人劝降过程中的对话,从这些语言描写中,看一看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投影出示问题)
1、 先由两位同学各扮演文天祥和留梦炎读文中第44页最后一段。
2、 分组朗读阿合马与文天祥的对话(第46页)
3、 齐读孛罗劝降一节
由三到四位同学作出评价。
(是一位有着金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坚守节操,忠肝义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移。任凭元人威逼利诱,也丝毫不能动摇他对国家的忠贞。)
四、 探究学习
以上是我们对文天祥的评价,那么作者对文天祥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呢?文中第二部分在描写文天祥与劝降者的对话之前,都有一番评价,请找出来并说一说这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认识。
1、 诱降决无刀光剑影,却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
总结:诱降并非想从肉体上将一个人杀死,而是杀死一个人的灵魂,诱降比杀头的考验更加严峻。南宋的左相投降了,南宋的皇帝也投降了,投降就可免一死,投降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可是面对这些引诱,文天祥头也不低一下,可见他的伟大,他所做的并非寻常人能做得到。
2、 真的,你让让葵藿如何与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
谁是葵藿、铁石?谁是狗尾巴草、秽土?
文天祥——葵藿(对宋朝忠诚谒慕)、铁石(坚贞不屈)
留梦炎——狗尾巴草(随风摇摆,卖国求荣)、秽土(污秽不堪,遗臭万年)
表明作者对文天祥的崇敬,对留梦炎之流的鄙视与不齿。作者认识到文天祥的忠贞品格是极其可贵的。
3、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权力的高地,往往是那些敌对派别的首领,也就是对峙的双峰,才更为了解,更为识得对方的价值。
一代政治家忽必烈一直努力地想要劝降,国为他十分了解文天祥的可贵——他不单单是一个才子状元,更是一代忠臣,一个不可多得的良臣。文天祥的品格使得敌对的首领都为他倾心,他越是不降,忽必烈就越能认识他的可贵,也就越想尽办法劝降。而文天祥不为所动。
由这些可以看出,作都对文天祥是持怎么样的态度的?(高度肯定)
五、 文天祥的使命
1、作者对文天祥高度肯定,因为他面对元人的威逼利诱面色不改。那么既然他不愿归降元人,有人劝他死他又没有死,这是为什么?(学生浏览第一部分中最后一段后回答。)
——因为“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
2、他的使命是指什么?
——他的使命指的是复宋和创作《正气歌》。看过他的《指南录》就知道他曾经试过要逃,但最终又被抓,他活下来无非就是想找机会逃出去,完成复宋的使命。创作《正气歌》是其历史使命,无法复宋,却留下了一腔正气在人间,激励后人。
六、 体会
1.文天祥没有完成复宋的历史使命,却完成了《正气歌》的创作。《正气歌》是文天祥在怎样的处境之下创作的?
——囚禁中,求生不能,求逃不成的处境中,将要慷慨赴义的时候写下的,表明心志的作品。
作者在写文天祥创作《正气歌》的过程中写道:“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请结合对《正气歌》的认识,举出中国诗史上一些例子谈谈你的体会。(分组讨论)
(提示:历史上有哪些悲壮高亢的诗文的诞生情况是和文天祥的《正气歌》诞生情况相同,是在作者人生中最激烈、最惨痛的漩涡里创作出来的?)
——屈原《离骚》,被放逐、面临着国破家亡的状况下。
杜甫《春望》,三吏三别。
陆游《示儿》
普希金《致大海》(囚禁)
谭嗣同《题猜猜狱中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李煜《虞美人》
李清照《声声慢》(夫死家亡国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尽凄凉。
出示投影: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脖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小结:
许多传世名作都是在作者遭受极度的苦厄之后创作出来的。当然前提是他们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大家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当你遭受苦难、挫折或者委屈之后,特别有创作的欲望,并且写出来的文字都是真情流露,写得比平时好些呢?
由此可见,人生未必是一帆风顺就好,人有时候必须得经历磨难才能有所成就。所以当你遇上挫折的进修不必抱怨,想想文天祥,想想那些饱经沧桑的诗人们,你会得到力量。(共21张PPT)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作者
卞毓方,江苏盐城人。1944年生。著名散文作家、教授、高级记者。现供职于人民日报文艺部。
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日语专业,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
已出版《雪冠》、《岁月游虹》等多部作品。近年来在散文界长啸而出,独树一帜。
传主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文天祥毁家纾shū难(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北方的元朝兵分三路,大肆南侵,威胁南宋京城临安,朝廷一片惊慌。皇帝是个几岁的小孩,大臣们请皇太后下《哀痛诏》发往各地,要求尽快起兵,救君主危急之中。诏书下了好多天,临近京城的地方官员见朝中的大臣无心抗战,纷纷逃跑,也就灰心意冷,按兵不动。在江西赣州任知府的文天祥接到诏书后,心急如焚。当他听到别处没什么动静时,更是坐卧不安。他立即召集幕僚商讨起兵勤王之事。文天祥义旗一举,只两个多月,赣、吉两地组织了义军5万多人。面对如火如荼的抗元热潮,文天祥十分高兴。可是,朝廷自身难保,无法供给军费。怎么办?文天祥和将领们商量,下令各支义军自带武器,粮食由县州调拨。但仅有这些远远不够,还要不少必需的军用经费和日常开支。文天祥准备号召州、县的官民有物捐物,有钱捐钱,支援部队。他想,身为主帅,应以身作则,带头垂范。
一天晚上,文天祥回到住所。母亲关切地询问起兵之事。文天祥说:“形势喜人,形势也逼人。目前最困难的是经费不足,一时难以出兵。”“那怎么办呢?”母亲焦急地问。文天祥答道:“我打算向社会各界募捐,多少能筹到一些钱。”母亲说:“这几年天下不太平,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艰难,恐怕也拿不出多少钱来。”“是呀,我正为此事发愁。有件事同您老人家商量一下,就是庐陵老家富田还有几幢房产,十几亩地,我打算卖掉一些,只留几间祖传的房子就行,这样可以卖到一大笔钱,用来作军饷。”母亲沉思了一会儿,说:“国家不存,留家何用?你爹在世时常这样说,现正逢报效国家之时,你只管一心一意去救国难。”文天祥见母亲如此深知大义,很受感动。第二天,文天祥委托亲友去富田卖掉了大部分房产和田地,得到了一笔钱,充作军资。
文天祥毁家救国难的举动一下子传开了,义军军府趁机发出了募捐的倡议,官绅百姓踊跃捐资。文天祥高举帅旗,率义军顺赣江浩荡北上,奔赴保卫国家的前线。
字词基础;
卞( biàn )毓(yù)方 怦(pēng)然 凛(lǐn)凛而去
挽狂澜(lán) 社稷(jì) 独柱擎(qíng)天
煌煌(huáng) 颠簸(bǒ) 说 (shuì)客 戕(qiāng)灭
衢(qú)州 葵藿(huò) 聒(guō)噪(zào) 不已
戟(jǐ)指 闹懵(měng)了 迭(dié)声 辚辚(lín)
枭(xiāo)雄 雍(yōng)容 戏谑(xuè) 撒(sā)手锏(jiǎn)
箴言(zhēn) 缧绁(léixiè) 恫 (dòng)吓( hè)
孛(bèi或bò)罗 乱髭(zī)倒竖 拽(zhuài)
凛凛(lǐn)威光亢亢(kàng)声 诘(jié)难 (nàn )
黔(qián)驴技穷 璀(cuǐ)璨(càn) 孤注一掷(zhì)
蜚声(fēi ) 奸佞(nìng) 攘(rǎng) 袂(mèi)
心旌(jīng) 嵇(jī)绍 祖逖(tì) 颜杲(gǎo)卿
秉(bǐng)笔 兀(wù)自 四肢百骸(hái)
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文辞的正大与庄严。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
撒手锏:(也作杀手锏)比喻关键时刻使出的最拿手的本领。
熟记成语
全文主要写了文天祥一生中哪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279年被元兵所俘,
1280年被押送至北京囚禁,在狱中写完《正气歌》。
(1283年被元朝杀害)
按时间顺序。
一、概述文天祥一生的伟大意义,介绍他被俘的情景。(总领全篇)
宋·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汴州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公元九六○年,宋太祖赵匡胤在这里创建宋朝,到宋钦宗赵桓靖康元年,被金兵攻陷,北宋灭亡,其间一百六十多年,这里一直是北宋都城。
北宋灭亡之后,宋高宗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政权,把临安(今浙江杭州) 做为都城,形成一个偏安的小朝廷。赵构任命大汉奸秦桧为宰相,采取投降主义政策,阴谋杀害了岳飞等抗金将领,对金人屈膝求和.
这个统治集团中的主要人物,都是腐朽透顶的,他们忘记了北方的广大领土,忘记了国家民族的深重灾难,根本不想出师北伐,收复失地。他们一味在西湖的剩水残山之中, 歌舞宴饮,纸醉金迷,过着苟且偷安的生活。
作者在第一部分认为,假如文天祥在被捕的时候就死去,毫无疑问,他是可以永生的了。但同时作者又说:“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的钙质;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长江和黄河,渴求更壮美的音符。一句话,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你认为文天祥未完成的使命是什么?
(至此文天祥是可以“求仁得仁”、从容捐躯的了,他已完成在尘世的使命 )
——在敌人的威逼引诱、软硬兼施下,表现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硬骨头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作为杰出的榜样代代相传。
二、元人对文天祥采取考验人格的三次诱降,以及文天祥艰苦的囚禁生活.(场景描写)
你是怎样评价文天祥的
一位有着金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坚守节操,
忠肝义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下面的句子表现了作者对文天祥怎样的认识
①诱降决无刀光剑影,却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
②真的,你让葵藿如何跟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
③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权力的高地,往往是那些敌对派别的首领,也就是对峙的双峰,才更为了解,更为识得对方的价值。
①诱降决无刀光剑影,却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
——名利引诱看起来比肉体折磨“美丽”得多,但它的杀伤力更厉害,因为它能直接毁灭人的灵魂。
表明文天祥面对更为复杂的诱惑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的难能可贵。
②真的,你让葵藿如何跟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
两个反问句、两组比喻,对比了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留梦炎等的卖国投降行径,突出文天祥的崇高形象。
③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权力的高地,往往是那些敌对派别的首领,也就是对峙的双峰,才更为了解,更为识得对方的价值。
——因为同在高位,在敌对中更能感受对手的份量。
忽必烈深知,最能帮他巩固蒙人统治秩序的,当属文天祥。
三、写文天祥在狱中创作《正气歌》的情景,并给予高度的评价。(想象)
作者在写文天祥创作《正气歌》的过程中写道:“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请结合对《正气歌》的认识,举出中国诗史上一些例子谈谈你的体会。(分组讨论)
(提示:历史上有哪些悲壮高亢的诗文的诞生情况是和文天祥的《正气歌》诞生情况相同,是在作者人生中最激烈、最惨痛的漩涡里创作出来的?)
——屈原《离骚》,被放逐、面临着国破家亡的状况下。
杜甫《春望》,三吏三别。
陆游《示儿》
普希金《致大海》(囚禁)
谭嗣同《题狱中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李煜《虞美人》
李清照《声声慢》(夫死家亡国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尽凄凉。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这篇传记作品描写的是南宋著名爱国英雄文天祥。作品主要着墨于文天祥被捕后的情形,通过他所遭遇到的攻心之术的诱降、物质生活的折磨以及他自己志向思想行为,来描画文天祥非同寻常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性,凸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养吾浩然之气”的铮铮硬骨头精神。在写法上不同于前面几篇的一个突出点是,这篇作品采用了评传体式。作品不仅仅在选择和陈述着文天祥被捕前后的客观事实本身,同时还以一个现时代的“我”去想象、理解、评说一个七百多年前的古人,“我”对文天祥的崇仰、敬重、对其意义价值的认识,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字里行间。另外,作品还着重以文天祥的诗歌为线索,说明文天祥的思想情感,用文学性的想象和电影技法来塑造这一传主形象,语言文白嵌合,气韵生动,富有气势。这些多样化手法的巧妙运用,既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文天祥最后的生命情形,又鲜明地突出了文天祥的历史意义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留取丹心照汗青》课时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靓妆 胫骨 痉挛 疾风劲草 大相径庭
B.嬗变 檀香 澶渊 颤颤巍巍 擅离职守
C.糜烂 麾下 羁縻 望风披靡 摩肩接踵
D.抨击 烹饪 怦然 激情澎湃 蓬门荜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春晖 光辉千古 酣畅 含垢忍辱 洒血攘袂
B.惶恐 审时度事 发掘 愤世嫉俗 笔走龙蛇
C.珍馐 恼羞成怒 守猎 受宠若惊 四肢百骸
D.焕发 带时而动 维新 判若鸿沟 雕栏玉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秀丽迷人的清明上河园,近年来因旅游业的兴盛而___________鹊起。
(2)现代化城市需要高雅艺术,而高雅艺术更需要现代化城市的扶持,这已是无可___________的事实。
(3)因为贵妃的资料是那么少,所以我在《全唐诗》中找到她仅有的一首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益觉宝贵。
A.名声 质疑 难免
B.名声 置疑 不免
C.声名 置疑 不免
D.声名 质疑 难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时间拖得越久,就会给侦破工作造成更大的麻烦,专案组决定,通知刑警大队立即采取行动。
B.为繁荣杂文创作,本刊届时将邀请界内嘉宾举行庆典暨杂文笔会,切磋杂文创作、杂文刊物的编辑及其市场走向等问题。
C.他一贯讲究构图。这幅画中,细长的双腿的仙鹤、雪白而苗条的白鹤,与人物和环境十分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毫无零乱之感。
D.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这是人心向背的大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决不能动摇。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李明考上了清华大学,在建筑系学习;王芳上了财贸学院,读会计专业;我当了餐厅服务员:我们都能开创自己的美好未来。
B.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 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 已经没法弄清了。
C.任选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象,以《××与××的对话》为话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段。
D.矿藏,水流,国有森林,荒地和其他海陆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11题。
①在北地,考验他的人格的,是比杀头更严峻的诱降。诱降决无刀光剑影,却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但见,各种身份的说客轮番登门,留梦炎,就是元人打出的第一张“王牌”。
②留梦炎是谁?此公不是凡人。想当初,他和文天祥,曾同为南宋的状元宰相。然而,两人位同志不同,就是这个留大宰相,早在1275年的临安保卫战中,就伙同权奸陈宜中,暗里策划降元。为此,他极力干扰文天祥率军驰卫,而后又弃城、弃职逃跑。待到临安沦陷,他又拿家乡衢州作献礼,摇身变成元朝的廷臣。
③留梦炎一见文天祥,就迫不及待地推销他的不倒翁哲学。他说:“信国公啊,今日大宋已灭,恭帝废,二帝崩,天下已尽归元朝,你一人苦苦坚持,又顶得了什么用呢?那草木,诚然还是赵家的草木,那日月,却已经是忽必烈大汗的日月了。”
④天祥转过身去,只给他一个冷背。真的,你让葵藿如何与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留梦炎之流的后人对乃祖的投降哲学又有发挥,最形象,最直白的是“有奶便是娘”。岂知这种“奶”里缺乏钙质,他们的骨头永远不得发育。此辈精神侏儒,哪里识得文天祥的“千年沧海上,精卫是吾魂!”哪里配闻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⑤不识相的留梦炎仍然摇唇鼓舌,聒噪不已。天祥不禁怒火中烧,他霍然转身,戟指着留梦炎痛骂:“你今天来,就是给我指这条出路的吗?你这个卖国卖祖卖身的奸贼!你,身为大宋重臣而卖宋,可是卖国?身为衢州百姓而卖衢州,可是卖祖?身为汉人而卖汉节,可是卖身?……”
⑥“你、我、你,老夫本是一番好意。你不听也罢,凭什么要血口喷人?”留梦炎饶是厚脸昧心,也搁不住文天祥这一番揭底剥皮,当下脸上红白乱窜,低头鼠窜而去。
6.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戕灭( ) 衢州( ) 葵藿( )
聒噪( ) 戟指( ) 霍然( )
7.第二自然段完全是插入的内容,若删掉这一段,则第三自然段刚好与第一自然段衔接起来,那么能否删掉,请谈谈你的理由。
8.“留梦炎一见文天祥,就迫不及待地推销他的不倒翁哲学。”一句中“不倒翁哲学”是什么意思?
9.请说明下列句子的含义:
(1) 诱降决无刀光剑影,却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
(2) 你让葵藿如何与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
10.请分析“有奶便是娘”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11.文段中的留梦炎与文天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
凤凰女子
彭荆风
山峦、树林,村庄全被白茫茫的浓雾遮没了,我们的汽车穿行于雾中,只隐约听见鸡的啼声、河水搅动水车的吱嘎响声,还有洗衣少妇时缓时急的捣衣声和轻柔的笑语声,她们笑得那样甜而开朗,我仿佛见到了一群“白脸长身见人善作媚笑的女子”,赤着脚站在清澈冰凉的溪水中……
“山高水急,地苦雾多”,这是沈从文先生对凤凰的描述,他还告诉我们,这地处湘、黔、川三省边境的小城,人民一向崇尚武侠,好勇善斗,从前“地方居民不过五六千,驻防各地的士兵却有七千”,再加上“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营汛”,也就终年鼓角烽烟、战乱频仍了。
那样多的男子从军、修碉堡、守营汛去了,家事农作只能依靠妇女来撑持,这山高水急的地方,怎能不“地苦雾多”!凤凰女子生活的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
时过多年,那历史的创伤还在么 凤凰人是怎样在男丁减少、土地贫瘠的条件下奋发劳作的?浓雾逐渐稀薄,我却怕大雾消散后,看到的是一个贫穷颓败的小城,那是多么不愉快!小城很安静。不是假日又不是四乡群集的赶街天,街上的人也就不怎样拥挤,像许多既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又进入了新的时代的边远小县城一样,城区也是由老街和新街组成,宽敞的新街表达了这地方的发展,老街弯曲的小巷、古旧的房屋、光滑的石板路,则纪念着那过往的辛酸岁月。听说,凤凰人很珍惜这些老屋,舍不得拆去,特别是那些妇女对旧居更是充满依恋,一砖一柱令她们回味的事太多了。我住了几天,穿城走巷几次之后,也觉得为了扩建,拆去了有过多少神秘故事的天王庙、充满商业竞争意味的万寿宫,以及那诞生了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的宅院,非常可惜,那还有什么特色呢
凤凰女人的怀旧,实际是深含对历史和美的审视。凤凰人珍惜旧城,还珍惜那傍城而过,河水清澈,多鳜鱼、鲫鱼、鲤鱼的沱江。春季水浅,江底大石块凹凸可见,浮游的小鱼也清晰可数,江上有小船,渔人在默默撒网,矫健又从容;听说,沈从文先生在1982年以八十高龄最后一次返回凤凰时,就是乘着一只水木船漂游于沱江,深情眺望他眷恋着的故乡山水,对江水的洁净深感欣慰;他去世后,凤凰人远去北京把他的骨灰迁回,葬在沱江边上,他们知道沈先生爱水,他生前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离。”
但我却觉得明丽的沱江给凤凰女子的影响更多,她们的温柔、柔弱中的强韧,与这长河是多么相似。
凤凰的朋友们同意我这看法,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万千苦难都能承受的凤凰女子,有什么不能包容呢!人们还记得在日寇入侵、国家危难的时刻,这个当时的人家不过六千户、人口不到两万的凤凰城,却出动了一个师的兵力,仅在1937年的“八 一三”松沪战役,凤凰籍士兵就付出了伤亡两千八百人的代价。八年抗战,几乎家家有寡妇,户户有哀声,那艰难的年月,小城的劳作大多由这些善良、温柔的妇女来承担!
因为小城的军伍人家多(解放前,凤凰出了七名中将、二十七名少将,团、营、连、排长更是不计其数),既有荣光,也有灾难,特别是“文革”时期,不少家庭都再次受到冲击,温柔的凤凰女子又陷入了忧伤、恐惧之中……
尽管这小城有过花翎闪动、冠盖如云的辉煌时代,似乎那时候的男子不可一世,我敬仰的还是那些温柔、贤良的凤凰女子,她们才是小城的基石!
我想找几个老少妇人谈谈过去和现在,她们只是温柔地甜笑,似乎那些事,只是如同她们平日的描花绣朵的手工艺一样,虽然精巧艳丽,在她们看来却已习以为常了!
如今苦难的时代已经结束,凤凰也冲出了浓雾展翅飞翔,年轻一代的凤凰女子也早已走出家门,投身到各项建设事业中去,无论是雄踞苗岭大山中,高四十二米,宽八米,长二百四十一米,被誉为全国石肋拱桥中的首位的乌巢河大桥,还是坝高八十一点六米,发电量一万多千瓦的长潭岗电站,那年税利亿元以上的凤凰烟厂,甚至遍布苗乡的学校里都有她们的身影。
离开凤凰时,一位苗族姑娘赶来送我,她家的庭院里种满了黄的迎春、红的玫瑰、白的山茶,她却把一盆虎耳草郑重地赠给我。虎耳草是湘西特产,生命力很强,这也是凤凰女子的个性吧!
12.用三个词语准确概括出凤凰女子的主要性格特征。
13.作者认为凤凰女子“才是小城的基石”,你认为其理由是什么?依据全文内容,分条表述。
14.作者着力描写了凤凰古城经历的沧桑岁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散文开头把凤凰女子的美丽形象置于清澈的溪水中,文中又以明丽的沱江水比拟她们美好的品德,呈现了以水为线索结构全篇的特点。
B.本文开头描写凤凰女子美丽的形象与后文记叙她们苦难的经历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凤凰女子承受的万千苦难。
C.“我想找几个老少妇人谈谈过去和现在,她们只是温柔地甜笑,……”她们面对过去和现在“温柔地甜笑”表现了凤凰女子能承受万千苦难的如水般包容的品性。
D.凤凰女子不仅依恋着印证她们沧桑岁月的旧居,也依恋着滋养了一代文学大师的故乡山水,这实际上反映了她们对历史和美的审视。
E.全文首尾描写生动,中间叙说朴实,作者在这种“生动”与“朴实”对比中层现了凤凰女子坎坷曲折的命运。
三、表达交流
16.选择你所崇拜、景仰的一位古人,结合其事迹或作品,展开想象,以“我心目中的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短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真题演练
1.“五四”青年节,希望中学邀请校友高明同学回母校演讲。根据以下材料,请你以学生主持人的身份把他介绍给同学们。(不超过80字)(05高考福建试题)
材料:高明,男,1985年5月1日出生于干部家庭。父亲,46岁,中共党员,大学毕业,机关工作人员。母亲,45岁,大专毕业,小学教师。高明2004年毕业于希望中学,现为福建大学外语学院一年级学生。身高175厘米,圆脸,小眼。从小喜欢文学,爱好书法、体育等。小学时获得校“优秀班干部”称号和“故事大王”比赛一等奖,初中时获得县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高二时获得市演讲比赛一等奖,大学时获得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为了这次回校演讲,他阅读了《演讲与口才》、《大众幽默》等刊物,写了一大本读书笔记,精心准备了演讲稿《放飞青春》。
思路解析:要注意自己的主持人的身份,还要注意观众的身份。
答案:高明同学是我校2004届校友,现在是福建大学学生,他爱好广泛,曾荣获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做《放飞青春》的演讲。
(解析与答案)
一、积累运用
1.答案:A(A项都读jìnɡ;B项依次读shàn tán chán chàn shàn;C项依次读mí huī mí mǐ mó;D项依次读pēnɡ pēnɡ pēnɡ pénɡ pénɡ)
2.答案:A(B项“事”应为“势”;C项“守”应为“狩”;D项“带”应为“待”)
3.答案:C
4.答案:B(A项“时间拖得越久,就会给侦破工作造成更大的麻烦”分句间搭配不当,可将前句改为“时间拖久了”,或将后句改为“侦破工作的麻烦就越大”。C项“细长的双腿的仙鹤”语序不当,应改为“双腿细长的仙鹤”。D项逻辑错误,以一应二;成分残缺)
5.答案:A( B项两个问号都应改用逗号;C项书名号应改用引号;D项前三处逗号应改用顿号)
二、阅读鉴赏:
6.思路解析:上面的字不全是常用的,像“衢州”、“葵藿”等,但还是要掌握的,至少应该能够读得准确。
答案:戕灭(qiāng ) 、衢州(qú) 、葵藿(huò) 、聒噪(guō ) 、戟指(jǐ ) 、霍然(huò)
7.思路解析:思考时要多角度地思考,尤其眼光不要孤立在这一个优劣段落上,一定要前后结合起来思考。
答案:不能删。①留梦炎为何人,本来文天祥是在元营,而这个人却是一个汉人的名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元人又为什么把他当作第一张“王牌”来打?所有这些读者都想知道,所以介绍他的经历是非常必要的。②介绍了他的身份,方才显示出元人对文天祥的看重。③有了这些介绍,后文文天祥骂留梦炎“卖国卖祖卖身”,才有根据,读者才能够读得更加明白。
8.思路解析:不倒翁,本为一种玩具,形状像老翁,上轻下重,扳倒后能自己起来。这里的意思就是由此而来。作者的意思是要表达留梦炎在宋朝能够当官,宋朝要灭亡了,投降了元朝也一样能做官,当然充满了讽刺。
答案:哪里好就往哪里去,只要自己能够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就可以,而不考虑气节问题,充满了对留梦炎的讥讽与批判。
9.思路解析:两句中运用了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的意思要从一些词语的比喻意义来理解。
答案:(1)诱降并不能把一个人杀死,却能使一个人投降。(2)作者把文天祥比作葵藿、铁石,而把留梦炎之流比作“狗尾巴”、“秽土”,这样就高度地歌颂了文天祥的伟大人格与精神。
10.思路解析:这是一句俗语,但用在这里,其表达效果却非常好。答题时,应从其手法、作用等方面作以分析。
答案:形象地揭示出了留梦炎之流的“卖国卖祖卖身”的罪行,活画出其不顾人格的屈辱形象。
11.思路解析:文中留的所作所为刚好与文天祥的事迹形成一种对比,这样更利于突出主粮的高大形象。
答案:文章通过留梦炎的卖国卖祖卖身等一系列的丑恶罪行,衬托出文天祥的爱国爱民,保持自身美好节操的高尚品质。
12.思路解析:文中第六段有“她们的温柔、柔弱中的强韧”,第七段有“小城的劳作大多由这些善良、温柔的妇女来承担”,第八、九段也有对凤凰女子的描写,另外最后还有一句“生命力很强,这也是凤凰女子的个性吧”,这些都是概括其性格的依据。
答案:强韧(2分),温柔(1分),贤良(或“善良”)(1分)
13.思路解析:文章第一自然段仅仅是点出了“女子”而已,第二自然段写了凤凰多战乱,第三自然段有“家事农作只能依靠妇女来撑持”这样的句子,接着几个段落写了“怀旧”的一些事情,在第九段中作者写出了“她们才是小城的基石”一句话,接着的一段里,作者写道:“我想找几个老少妇人谈谈过去和现在”,这就提醒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应该从过去和现在两个角度去思考。
答案:(1)过去,凤凰女子在万千苦难中撑持着家事农作。(2)现在,凤凰女子投身到各项建设事业之中。
14.思路解析:分析作品所用的材料的时候,不要忘却文章所写的对象是什么,因为所有的材料是为文章的中心服务的。本文的对象是写凤凰女子的,两者结合起来思考,答案就较易思考出来。
答案:凤凰古城经历的沧桑岁月就是凤凰女子经历的沧桑岁月,这样写更有力地揭示出凤凰女子性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15.思路解析:A中水并非全文线索,作者只是借水表现他们美好形象和品德。E中凤凰女子的命运是在历史和现实的对比,美丽的形象与品德和岁月的沧桑的对比中展示,并非首尾文字与中间叙说的文字的对比。
答案:A E
16.答案:所选古人,既应是自己崇拜、景仰的,又应比较熟悉其事迹、作品。写作时关键是展开想象,要熟读有关材料,设身处地联想、想象;应注意不要脱离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千秋祭
1.课文解读
⑴作者简介
卞毓方,江苏盐城人。1944年生。著名散文作家、教授、高级记者。现供职于人民日报文艺部。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日语专业,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已出版《雪冠》、《岁月游虹》等多部作品。近年来在散文界长啸而出,独树一帜。
⑵基本解读
这篇传记作品描写的是南宋著名爱国英雄文天祥。作品主要着墨于文天祥被捕后的情形,通过他所遭遇到的攻心之术的诱降、物质生活的折磨以及他自己志向思想行为,来描画
文天祥非同寻常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性,凸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养吾浩然之气”的铮铮硬骨头精神。在写法上不同于前面几篇的一个突出点是,这篇作品采用了评传体式。作品不仅仅在选择和陈述着文天祥被捕前后的客观事实本身,同时还以一个现时代的“我”去想象、理解、评说一个七百多年前的古人,“我”对文天祥的崇仰、敬重、对其意义价值的认识,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字里行间。另外,作品还着重以文天祥的诗歌为线索,说明文天祥的思想情感,用文学性的想象和电影技法来塑造这一传主形象,语言文白嵌合,气韵生动,富有气势。这些多样化手法的巧妙运用,既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文天祥最后的生命情形,又鲜明地突出了文天祥的历史意义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第一部分 文章以简洁明快的笔触,交代了南宋末年的政治情形以及文天祥兵败被俘的历史事实。文章起语不凡,总领全篇,定位文天祥在历史上的意义。末尾嘎然而止,将叙述的重心聚焦到文天祥求死不得、欲逃不能、被押送到元大都燕京的镜框里。
第二部分 元人对文天祥采取的“比杀头更严峻”地考验一个人人格的三次诱降,以及文天祥艰苦的囚禁生活。文章进行了生动细腻的场景描写。
第三部分 文天祥的绝笔之作《正气歌》的创作过程。文章采用了电影镜头的描绘技法,运用了合理的文学想象,将文天祥创作《正气歌》的过程描写的惊心动魄,光彩耀人,悲凉慷慨。
2.习题解说
⑴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是促使学生对文章取材和描写重点的把握。
参考答案 这篇给文天祥做传的作品,在取材上,和一般作品有所不同。它描写文天祥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刚硬不屈的精神品性,主要聚焦于文天祥被捕之后所受到的更严峻的人生考验上。“文天祥未完成的使命”的具体含义,可以参见文章末尾:“文天祥可以‘求仁得仁’、从容捐躯的了,他已经完成在尘世的使命。”
⑵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在对这篇传记作品的“评传”性质的理解。传记作者在作品中加入自己对于传主的评论,有助于开掘传主的生命价值,突出传主的独特意义,将传主生活事实的平面叙述升华到立体述评的层面。
参考答案
①表明文天祥面对更为复杂的诱降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性之难能可贵和他所采取的对策之高明。
②两个反问句式、两组比喻,对比了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留梦炎等的卖国投降行径,突出了文天祥的崇高形象。
③元世祖忽必烈深知,最能帮他巩固蒙人统治秩序的,当属文天祥无疑。另外,此话具有某些哲理意义。
⑶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在理解文学创作“穷而后工”的独特现象。
参考答案 希望同学能够贴近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来回答这个问题。课文中也提供了一些例证,如但丁及其《神曲》、马可波罗及其游记叙述、司马迁和李煜。
3.相关资料
(1)文天祥生平
文天祥(1236──1283) 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还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1275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而在成千上万大小地方官中,带兵勤王的只不过他和张世杰三人而已,这个政权腐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颜兵临皋亭山,左相留梦炎早已投降叛变。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颜虽愿受降,却要右相陈宜中去元营洽谈,陈哪有这个勇气?当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谢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个文天祥。他毅然临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虑是“战、守、迁皆不及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他甚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敌营的虚实以谋“救国之策”。但是他没有想到,正当他指斥伯颜扣押不能返回宋营,他的义兵则在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敌人的凶残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口,据他在《指南录后序》所记,至少有十六次幸免于死,经过千辛万苦,于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温州,此时他听说度宗的两个儿子(即恭帝的两个兄弟)已逃到福州,于是立即上表劝进。不久,被诏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后又命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各各起兵,民复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统兵进军江西,收复南部数十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湖北皆起而响应,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统治者大为惊慌。元忙调40万大军来解赣州之围,另派兵五万追 击文天祥。文部不过五千余人,这年八月,空坑一战,遂致大败,部将数人牺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赵时尝在紧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军,文才得乘间逃脱。赵随即被杀。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时间内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1278年11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移兵广东潮阳,不幸于十二月二十日兵败五坡岭,文天祥自度难以逃出重围,当即吞服随带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污辱,但他并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这是他遭遇的最后一次严重的挫折。从此以后,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统领义军在战场上与元军拼杀。
文天祥被俘后,打定主意,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还在伯颜将他扣押北营时,他便明白地告诉对手:“宋状元……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马来文天祥囚所劝降,文天祥长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里,阿合马却要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马以胜利者自居,傲慢地说:“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讽地说,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可神气的。阿合马用威胁口气对左右说:“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义凛然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道甚由不由你。”阿合马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孛罗一来就摆威风,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绝,左右便用武力强使文天祥作跪拜状,文凛然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天祥今日……至于此,幸早施行。”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忽必烈只好问他,那你究竟要什么呢?文天祥回答说:“愿以一死足矣!”文天祥这种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的的伟大精神使得敌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他自己所赞颂的“正气”的胜利。也等于宣布侵略者的失败,是一切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失败。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 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丁午南《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出处?)
(2)文天祥《过零丁洋》诗的文本说明
本文引用了该诗,但文字与通行的一些选本不尽相同。刘乃昌选注《宋诗三百首评注》(齐鲁书社2004年1月第1版)选录该诗,内云:“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卞毓方所引文字与此评注所选版本文字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