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0 09:4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太丘舍去(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词的含义。
(1)太丘舍去 去:_____________
(2)日中不至 至:__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三、阅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粗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元方入门不顾
③相委而去
④去后乃至
2.用原文语句填空。
友人发怒的原因是“_________”,友人不守信的表现是“_________”。
3.元方“人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太丘舍去(____)
②尊君在不(____)
③期日中(____)
④去后乃至(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友人发怒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友人知错后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此文,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五、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①。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②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③,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④,充晏然神意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注释】①狼籍:亦作“狼藉”,散乱不整饬的样子。此指行为不检点,名声极坏。②众坐:大庭广众。③主簿:古代官名,为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④反侧:不安。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粗词。
(1)相委而去(_______)
(2)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
(3)王敦护其兄(_______)
(4)时何充为敦主簿(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
3.【乙】文画线句“庐江人士咸称之”中哪个词要重读?说说你的判断,并简要陈述理由。
4.【甲】文中的元方与【乙】文中的何充在性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乙】文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何充的这种性格?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③,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有删改)
【注】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开始去下属处巡视时。②西河美稷:地名。③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 舍弃
B.则是无信 信任
C.及事讫 完毕
D.先期一日 约定的日期
2.下列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C.元方入门不顾。
D.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4.文段理解。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分别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至少写出两点)
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 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
【注】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 (yú):句末语气词。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2.解释文中加粗词的含义。
(1)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与之食 ____________________
(4)恐其自食其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子不可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选自《韩诗外传》)
【注】①镒(yì):重量单位。二十四两为一镒,一说二十两为一镒。②馆:这里指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
③田子为相__________
④孝子之事亲也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去”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
B.去后乃至
C.相委而去
D.子其去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②母曰:“子安得此金?”
4.语段(一)和语段(二)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语段(一)中的友人和语段(二)中的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以及解析
一、答案:1.(1)舍弃
(2)才
2.(1)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2)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朋友的)儿子辱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将自食苦果。做人要讲礼貌,否则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二、答案:1.(1)离开 (2)到
2.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进入家门,没有回头看他。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词语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词义。
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先明确句子的大意,再落实重点词语的含义。惭:
感到惭愧。引:拉,牵拉。顾:回头看。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友人惭”是因为元方的那一番话,注意要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三、答案:1.①约定②回头看③舍弃④离开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日中不至
3.示例一: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用这样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示例二: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毕竟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相待。
四、答案:1.①舍弃
②同“否”
③正午时分
④才
2.①和我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②正午时分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4.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做人之本。
解析:1.注意“不”在此处是通假字。
2.期:约定。委:舍弃。则:就是。
3.抓住题中的“发怒”“知错”,结合上下文,从中找出描写友人言行的句子作答。
4.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为人处世要讲礼守信的道理。
五、答案:1.(1)舍弃
(2)回头看
(3)袒护,庇护
(4)当时
2.(1)(家父)等您好久,您没来,(他)已经走了。
(2)我就是庐江人,(我)所听到的跟您说的不一样!
3.咸。“咸”是“都”的意思,说庐江人全都称赞他,强调王含的口碑好。
4.相似之处是“方正”(品行正直)。王敦夸赞王含时,何充虽然是王敦的下属,却敢于当面指出事实并非如此。旁边的人都很为何充感到紧张不安,何充自己却神情自若。
解析:2.【乙文文官文大意】王含担任庐江郡郡守的时候,贪污受贿,名声极差。王敦袒护他的哥哥,故意在与很多人坐在一起谈话时称赞他的哥哥:“我的哥哥在庐江郡必定做得十分好,庐江郡的人都称赞他。”当时何充担任王敦的主簿,他坐在座位上脸色严肃地说:“我就是庐江人,(我)所听到的跟您说的不一样!”王敦没话可说。在座的其他人都为何充感到担心,而何充却态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样。
六、答案:1.B
2.A
3.(1)(父亲)等您很久都不来,已经离开了。
(2)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约定的日期才进城。
4.(1)做人一定要讲信用 郭伋即使是答应孩子的事情也要做到守信
(2)甲文:做人除要讲信用外,还要讲礼貌。乙文:做人要讲信用,言行一致,特别是面对孩子时,更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能力。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B项,此句译为:这是没有信用(的表现)。信,信用。
2.本题考查掌握省略句的能力。A项,句意,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B项,句意,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了。省略了“他”。C项,句意,元方进门不回头看(他)。省略了“他”。D项,句意,(我们)听说使君到来,很高兴,所以来欢迎。句首省略了“我们”。
3.本题考查翻译重点句子的能力。(1)句重点词:君,您;去,离开。(2)句重点词:遂,于是;期,约定的日期。
参考译文
【乙】郭伋开始去下属处巡视时,到达西河郡美稷,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路旁依次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孩子们)回答说:“(我们)听说使君到来,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使君您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郭伋为人像这样。
4.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内容的能力。(1)甲文中友人不按约定时间到达,从反面表现不守信用的主题,乙文从正面写郭伋即使是答应孩子的事情也要做到守信。两个故事都告诉人们做人一定要讲信用。(2)甲文从客人对子骂父的角度可以得出:做人除要讲信用外还要讲礼貌。从乙文郭伋守信可以得出做人要讲信用,言行一致,特别是面对孩子时,更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七、答案:1.C
2.(1)约定 (2)舍弃 (3)才 (4)害怕,担心
3.(1)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朋友才到。
(2)从前吴起外出,遇到老朋友,就留他吃饭。
4.【示例】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倍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解析: 1.本题考查把握句子的朗读节奏的能力。A项,期/日中。B项,对子/骂父。D项,故人/至暮/不来。
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舍:舍弃。乃: 才。故人:老朋友。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观点的能力。甲文元方的态度和乙文“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都说明了为人守信的重要性。
八、答案:1.①约定
②回头看
③做、担任
④侍奉
2.D
3.①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
②母亲问:“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
4.语段(一):做人要讲诚信。语段(二):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相同点: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解析:2.D项,“去”是“拿走”的意思;其余三项中的“去”都是“离开”的意思。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句子时,注意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本题重点词语有“至”“去”“子”“安”等。
【参考译文】
(二)田子当宰相,三年后回家休息,得到很多金子,送给他的母亲。他的母亲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的俸禄。”母亲说:“当宰相三年,难道不吃饭吗?你这样做官,不是我所希望的。孝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到家里。做儿子的不能不行孝。你还是把金子拿走吧。”田子感到很惭愧,跑了出去,到朝堂上退还金子,退下朝来就请求进入监狱(接受惩罚)。君王认为他的母亲很贤良,为田子母亲的坚持正义而感到高兴,就赦免了田子的罪过,让他再次做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
4.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阅读。语段(一)通过元方指出友人“无信”“无礼”的错误行为,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语段(二)田子的母亲教导他做官要清廉,对国家忠诚,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语段(一)中友人听了元方的批评后“惭”“下车引之”;语段(二)中田子听了母亲的话后“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由此可见两人的共同点是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知错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