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7 10 11 12 14 17 18 19
答案 D C A B D A C B C A C D A
1. D 解析:D.“无精神内涵和价值引导”曲解文意,原文只是说“但这些内容却仅仅停留在感官刺激的最浅层次,
既缺乏高品位的精神内涵,又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
2. C 解析:C.“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错,文章后面只是提出“高质量阅读”应具备的条件,并不是解决
碎片化时代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的方法。
3. A 解析:B.强加因果,原因是“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发难以抽出大量时间来进行长时间的阅读或
细细品读”。C.“我们应该彻底摒弃碎片化阅读方式”错,文章并没有全盘否定碎片化阅读。D.“只要不断思考,读
者就能体悟到作品的深层内涵,提升自身修养”错,原文为“只有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读者才可以体悟到作品中的
深层次内涵,从而提升自身的修养”。
4. B 解析:A.“书院由私人书斋变为官府衙门,后来又变成文化教育组织”分析错误。C.仅仅因为论文数量少并
不能得出“书院研究未得到真正重视”这一结论;同样的,论文数量多也并不能说研究进入了黄金时期,只是意味着
关注的人多而已。D.“逐年增多”分析错误,2004 年比 2003 年少,2007 年比 2006 年少,结论自然也不成立。
5. D 解析:D.“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等的地方和组织学生活动、实现‘全人’教育的主要平台”不是香港中文
大学,而是“中大的书院”。
6. ①历史悠久,历经改革,经过历史检验,具有较好的教育效果。②扎根民间,面向社会大众,是进行国学教育持久
而高效的方式。③书院进入高校,能够成为组织学生活动、实现“全人”教育的主要平台。④世界认可度高,可以成
为中外交流的桥梁。(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
7. A 解析:A.“侧面讽刺城市里人心被污染,城市社会风气已被败坏的事实”分析错误,实际上是以“乡下无贼”
来赞美农村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不需要戒备之心。
8. 老三是一个多年在外打工的农民。(2 分)他辛苦挣钱,没有不良习气,有孝心。(2 分)但由于长时间在城里生
活,深受城市文明的熏陶,基本上把乡下人质朴、纯洁的本性都丢了。(2分)
9. 示例一:我支持他们的做法。(2 分)这帮老头的目的是让那些出门在外打工的人们,不要忘了自己的根,更不能
丢了农村人的美好品德。他们这样做虽显得无情,但能更好地警示人们,不能在城里生活一段时间,就全搬城里人的
那一套理论来看社会、生活,把农村的传统美德丢的一干二净。(4 分)
示例二:我反对他们的做法。(2 分)这帮老头这样做显得多余,很难达到他们的目的。当前社会中的确存在老三说
的那些情况,让人难免存有戒心。仅靠答题来硬性决定让不让打工者进村,可能会令人反感,甚至会成为一些打工者
拒绝回村的借口,使这些打工者离乡村的距离越来越远。(4分)
10. C 解析:加上标点符号为:北寇与国,壤地连接,苟有间隙,应机而至。又兵家之术,以功役相疲,劳逸相待,
得失之间,所觉辄多。
11. B 解析:B.“各署由尚书来管理”错,应为“各署置中郎将管辖”,文中尚书暨艳只是负责选议三署官员。
12. C 解析:C.“都未被采纳”错,第一次,未被采纳;第二次,孙权没有出兵,可见已被采纳。
13. (1)圣人嘉奖好人,同情愚昧的人,忘记别人的过失,记住别人的功绩,以此成就良好的教化。
(译出大意给 2分,关键词“矜”“过”“成”各 1分)
(2)如果他确实单独与我方对敌而无所依赖,他又会因为畏惧而远远逃遁,恐怕就难以一下子歼灭。
(译出大意给 2分,关键词“孑然”“迸”“卒”各 1 分)
【参考译文】
陆瑁字子璋,是丞相陆逊的弟弟。他年少时就爱好学习,信守情义。陈国人陈融、陈留人濮阳逸、沛郡人蒋纂、
广陵人袁迪等,都是孤贫而心有大志之人,都前来与陆瑁交游相处。陆瑁常分出自己的珍美物品与他们共同享受。以
至于同郡人徐原,移居会稽,和他素不相识,弥留之际留下遗信,把儿女托付给他,陆瑁给徐原修建坟墓,收养教育
徐原的儿子。陆瑁的叔父陆绩去世很早,留下两男一女,都只有几岁就返归乡里,陆瑁将他们接到自己家中抚养,到
长大后才分开。州郡征召举荐他,他都不去就职。当时尚书暨艳极为热衷于对人物褒贬评议,在选议三署官员时,很
喜爱宣扬别人不体面的过失,以显示自己严于谴责。陆瑁给他写信说:“圣人嘉奖好人,同情愚昧的人,忘记别人的
过失,记住别人的功绩,以此成就良好的教化。加之如今帝王基业刚刚建立,将要一统天下,这正像是汉高祖不追究
别人过失录用人才的时代,如果让善恶泾渭分明,推崇汝颍名士许邵、许靖兄弟月初评议人物的做法,确实可以整肃
风俗、昌明教化,然而恐怕不容易做到。应当远则效法孔子泛爱天下,中则学习郭泰普救他人,近则有益于大的道义。”
暨艳没有按照他说的去做,最终招致败亡。嘉禾元年,朝廷公车征召陆瑁,授任他为议郎、选曹尚书。孙权愤恨公孙
渊的奸诈反复,打算亲自前往征讨,陆瑁上疏劝谏说:“如今陛下不忍耐这口愤愤难平的怒气,想要越过大海,亲自
踏上那块土地,群臣们议论,私下都认为不妥。为什么呢?北方的敌寇和我国土地接壤,如果有可乘之机,便会趁机
进攻过来。此外兵家的策略,是以劳役使敌人疲惫,以安逸来等待对方,得失之间,头脑清醒者获得的机会多。如果
公孙渊玩弄诈术,与魏国关系并未断绝,我方出兵之日,他们就会唇齿相依互相救助。如果他确实单独与我方对敌而
无所依赖,他又会因为畏惧而远远逃遁,恐怕就难以一下子歼灭。”孙权并不听从他的意见。陆瑁又上书说:“战争
之事,本是前人用以诛讨暴乱、威慑四夷的,然而这种战争都是在奸雄已被铲除,天下太平无事,君王从容地坐在朝
廷之上,以闲谈的形式谈谈而已。至于中原混乱,九州互相对立的时候,一般都应该加深根基巩固本体,爱惜兵力财
用,致力于自己国家的休养生息,来等待邻国敌人的衰败,没有正处于这种时候,反而舍近求远,使军队疲劳的。”
孙权再次阅览陆瑁的上书,赞赏他文辞道理正直恳切,于是没有出兵。赤乌二年,陆瑁去世。
14. A 解析:A.“颔联从反面写‘不欲’”错,应该是“北土非吾愿”一句从反面写“不欲”。
15. ①首联写“欲”归隐,但“苦无资”,透露出诗人穷困潦倒的境况,点出想退隐却没有物质条件,因而“悲”。
(2 分)②颔联抒写自己滞留帝京的境况和遭遇,表明不愿做官的思想,内心“悲”。(2分)③“壮志逐年衰”写诗
人志气正逐年衰减,已经心灰意懒,故而“悲”。(2 分)
16. (1)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2 分)
(2)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2 分)
(3)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2分)
17. C 解析:演绎:铺陈;发挥;展现;表现。演奏:用乐器表演。共鸣: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相同的情绪。共
识:共同的认识。经久不息: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多用在鼓掌或欢呼时)。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
行动一致。感同身受: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
或事物十分赞赏。
18. D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是先“遗忘”后“又见运河”;二是搭配不当,“一面”
应为“一条”,与前面“两条主线”和后面“另一条主线”相对应;三是不合逻辑,“兴盛”应该为“兴衰”。
19. A 解析:通读各个选项,结合前后句,可知 A 项最合适。
20. ①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 ②初一对应着朔 ③所有的日食都发生在朔(每点 2 分)
21. 关键信息:2021 年 5 月 25 日,“天问一号”火星磁强计伸杆成功在轨展开,即将探测近火空间矢量磁场。(5
分)
22. 写作指导:“学生阶段偶像崇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的主题是限定的,考生写一辩陈词,构思和行文
必须围绕这一主题,且结合材料内容,在此基础上陈述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道理。在文体方面,要求考生写的是
一辩陈词。陈词在观点上必须有破有立,批判对方观点时要抓住要害,陈述自己的观点则要有理有据;语言既要说理,
还要注意气势,要便于口头表达,注意排比手法的运用,注意事例和道理的结合。正方或反方的一辩陈词即正方或反
方的立论过程。正方观点为“偶像崇拜利大于弊”,反方观点为“偶像崇拜弊大于利”。无论是哪方,都要体现出偶
像崇拜有利也有弊的观点,只是侧重点不一样的问题,切不可完全否定对方的观点。名
隹考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涡阳九中高二2021春学期期末考试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意事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填写在答题
答选择题
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
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
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现代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
阅读
成
所谓碎片
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逐渐
用网络和移动媒
解数量庞
太
息的时代。的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
化
种生活
隙
们
趣各异,均能“浮光掠
增添一些饭后谈资外,事
具价值
多
碎片化时代的到
结
性和客观性,首因是社
阶层的碎片化。在
型期
会阶层的生活
差甚
值观念、审美情趣也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是碎
客观社会基
因是
新带来的信息爆炸以及信息零
碎片化时代不仅影响着全民阅读的
也影
阅读
社
快,人们越发难以抽
来进行长时间的阅读或细
卖,大量的微
读、碎
化阋
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主流阋读方式。对于时时刻刻都
忙碌
现
这种
逋时随地、随心所欲
都不受
素的
越来越受
的追捧
其中,阅读的低质
低效
题,不能不引起我
关
因为这种闶读
有天然的“致命伤
态变
也会使人难以长时
下心来
接纳訢鲜事物
自我控制能力
甚至会沉迷于其
呼唤
质量阅读”变得愈发重要
保证“高质量阅读
养”的阅读内容
有
育价值、审美
用价值
在各
层出不穷的低端小说和明
星娱乐八卦等内容充斥其中,虽然被
速地获
时
者带来一定的愉悦,但
文些内容却仅仅停
感官刺激
戋层次,既缺
的精神内涵,又缺乏正确的价值
阅读这些低
养的内容,既达不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目的
现
化供给增
文化获得感
标
质量内容是“高质
仅如
阅读”还要求读者学会
的真
须要认真思考
吞枣。思考是
阅读深化和认知形成的必要途
质
阅读过程
不断思考和
有在不
断思考
深层
提升自身的修养
(摘编自谭云明《碎片化时代呼唤“高质量阅读
语文试题
列关于原
理解和分析
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的碎片化时代
价值的不多
B.碎片化时代
观社会基础是不
层的生活方
费水平的差异
C.碎片化
读具有天然的“致命伤
化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
D.低
兑、明星
卦无精神内涵和价值引导,不能使人有文化获得感、幸福
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碎片化时代”的概念切
然地引入对其产生原因和影响的分析
第三段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述了碎片
对全民阅读的影
文章分析
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根探原变有溶述比花的《是打分)片化时代的论述是为其题
A.碎片化时代是新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成因存在着诸多的必然性和客观性,我们应该辩证
看
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逐渐成为人
流阅读方式,是因为人们都追捧这样
阅读方式
C.阅读那些低
养的内容,无法增强
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我们应该彻底摒弃碎片
读方式
D.思考是阅读深化和认知形成的必要途径,只要不断思考,读者就能
深层内涵
升自身修养
实用类文本
题,12分
文
材料
院源出于唐
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
是中国古代士人在
人
景
绕著书开
藏书、读书、教书、讲书、修
书等各种活动,进
积累、研究、创
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
唐而历五代、宋、元、明、清的发
几乎
所有省区,数量众多,成为读书
化教育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为
教育、学术、文化
版、藏书等事业的发展,对学风士气、民俗
锫植,国民思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养成等
重大贡献
国门,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意大利
勒斯、美国旧金
等
桥梁
年光绪皇帝
改制为大
级学堂
它由古代迈
现代
书院改带
年,有识之士如学术大师蔡元培、胡适及
现
短处,反观传统书院的长处,发
世纪的第
书院研究与书院实践运动
年年
者发表大量
将论文分年(代)统计如下
论文分年(代)
表
时
年代年代
年代年代|年代
文数
时代
数
8
时代
数
4
合计」
论文数
44
书院研究综述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