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6 7 10 11 12 15 18 19 20
答案 B D A D C D C A B B A D
1. B 解析:A.“法律就是社会安定的重器”错,应是“良法是社会安定的重器”。C.“唯一依据”说法太绝对,应
是重要实体法律依据。D.“须将民法典中的若干引致条款结合运用”错,应是“引致条款一定要和相关条款结合起来适
用”。
2. D 解析:D.“很快形成”错,应是“慢慢形成”。
3. A 解析:由材料三中“民法典颁布之后,可以从整个民法典的规则来考量一个案例,而不像在单行法时代,可能
只涉及合同问题,不再考虑物权问题,不再考虑婚姻法问题”可知,民事法需要法官从整个民法典的规则来考量一个案
例,引致条款一定要和相关条款结合起来适用,“某地方法院”的判决不能体现该观点,不能证明文中观点。
4. ①首先从历史说起,指出法治的重要性;②然后指出民法典的诞生及其意义;③接着陈述民法典在制定的过程中充分
尊重民意;④最后强调让民法典真正走进群众心里,成为老百姓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每点 1 分)
5. ①在制定过程中,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尊重民意;②在立法思想上,以人民为中心,以民为本,以民为上;③
在立法体系上,秉持对人的全生命周期保护理念,对人民群众形成了全面立体的保护;④在时代针对性上,解决道德领
域突出问题,鼓励并保护人们惩恶扬善。(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
6. D 解析:D.“韦记秤店的兴衰为线索”错,文中写了韦记秤店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而发展,并没有体现它的“衰”,
也不是以此为线索的。
7. C 解析:C.“亲眼所见”错,如文中写“黑心秤”的事,用到“据说当年老镇上还有一家秤店”。
8. ①揭示了木杆秤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了小说内容,使文章更富文化底蕴;②有关“秤砣”“秤杆”“秤星”
的解读,照应下文“黑心店”的关门,凸显了做生意、做人都应诚实守信,突出了狗娃、韦老爷子恪守信义这一特点;
③通过揭示传统木杆秤蕴含的文化内涵,体现小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精神的主题。(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
可)
9. ①弱化故事情节,小说只是对狗娃向“我”讲述木杆秤制作、“黑心秤”等片段进行了叙述,事件相对零星、简单,
没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散文“形散”的特点类似;②人物形象不够鲜明丰满,文章对韦老爷子、狗娃虽有描写,
但缺少丰富化和个性化的鲜明特征;③语言优美、生动,多种表达方式综合使用。文章综合使用比喻、引用等手法,生
动形象;说明、议论、叙述等表达方式熔于一炉,使故事的讲述更加灵活多变。(每点 2 分)
10. D 解析:加上标点符号为: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
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11. C 解析:C.“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错,近侍是指亲近帝王的侍从之人,职位一般不高,对
帝王影响也不一定大。
12. A 解析:A.“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结合“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
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分析,文中说的是对方要以和好为重,准备和解,许将的一番话令萧禧羞愧得无
言以对,皇帝认为他做得很好,文中并没有“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13. (1)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译出大意 1分,关键词“申饬”“何以使为”“惭”各 1 分)
(2)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掘司马光坟墓。
(译出大意 1分,关键词“肆”“罗织”“发”各 1 分)
14. ①出使前查阅档案,精心准备。②比试射箭中先射中,武艺不凡。③面对契丹使者,随问随答,不失国体。④巧妙
对答,让契丹使者感到羞愧,无以应对。(每点 1分,答出三点即可)
1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名。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
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
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留难。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岁聘
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
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
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
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
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 ”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他任职秦州,又改郓
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
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
俗人士子喜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召任兵部侍郎。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
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
详细奏报;第二天,访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担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
罪名,贬谪元祐时的大臣,上奏开挖司马光的墓。哲宗以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盛德的人所
做的事。”知颍昌府,移到大名,在大名六年,多次告老,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年七十五岁。赠开府仪
同三司,谧号文定。
15. B 解析:B.“社酒浓”的意思是“社酒已酿得浓浓的”,并非从味觉来描写。
16. 希望众多的忠勇之士都集聚庙堂之上,同心协力,共商国家大计;我这个书生即便困顿而死,也无怨无悔,也胜过
封侯拜将。(2分)诗人具有不贪图享乐荣华,不计较个人名利,只追求国家和江山社稷的前途未来的高尚情操。(4 分)
17. (1)戍卒叫 函谷举(2分)
(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2 分)
(3)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2 分)
18. B 解析:“经历”与后文“快速”搭配不当,所以选“历程”。症候:疾病、症状。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
所以选“症候”。开掘:挖掘或者指在文艺创作方面对题材、人物思想、现实生活等深入探索并充分表达出来。发掘:
比喻把难以或未曾发现的事物、道理揭示出来,或指把珍贵的,埋藏在地下的物品,边保护边挖掘出来。“开掘”表挖
掘义时,对象侧重具体对象,“发掘”可以搭配抽象对象。根据语境搭配对象选“发掘”。沧海一粟:比喻非常渺小。
九牛一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语境中搭配对象是贡献,所以选“沧海一粟”。
19. A 解析:根据陈述主体一致性原则与词语的正确搭配可知。
20. D 解析:该句前半句涉及的是“一份”这个定语修饰对象的问题,如果放在“中医药学”前面,会有修饰“中医
药学”之嫌;后半句涉及的是“在药物开发中的”这个定语位置的问题,如果放到“植物化学”之前就变成修饰“植物
化学”了,根据语义,“在药物开发中”修饰的对象是“应用”。
21. ①谁是它的建造者 ②造心要有手艺 ③造心需要时间(每句 2 分)
22. 该句将父母对孩子心灵的影响,比喻作手捏模型时留下的指纹;(2 分)指纹永不消退,表明父母对孩子心灵世界的
影响是长期的,重要的。(1分)该句比喻的运用,将抽象枯燥的说理,变得生动形象可感。(2 分)
23. 写作指导:①明确写作对象——李大钊。②明确写作体裁——书信体。③明确写作角度——a.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李
大钊;b.信仰坚定的李大钊;c.奉献牺牲的李大钊;d.品质高尚、淡泊名利的李大钊。④明确写作内容——结合材料内
容,联系今天的生活,抒发对先驱者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表达继承先驱者遗志的决心,为复兴民族大业奉献青春。⑤明
确语言特点——言辞恳切,感情直挚。
2名
准
绝密★启用前
九中高一2021春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
意事项
卷前,考生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
答选择题时,选
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改动
橡皮擦干净
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在本试卷
效
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
题
材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
世,到代表中国古代历
水平
的《唐律疏议》出台,历史表明,法之盛衰关乎
乱,良
重器、善
天,汲取
多年优秀法律文化
明建设有益成果,系统整合訢中国70
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
和国民法典》的诞生
迈入“民法
典时
说,编纂民法典是我国走
盛的象
志,是我国法律传统和法
生动写照,映射出中华民族
不懈舂进
在民法典的制
开征求意
的
条建
可以说,民法典诞生的过程就是充分尊
过程。遵
施好,就必须
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
上高空坠物,还是碰到遗产纠纷
泄露,都需要从民法典
有全体社会成员以民法典为遵循,养成
法的意
成
找法
养解决问题
真正成为老
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
(摘编自阿斯力格《以民法典实施提升
材
典是一部贯
的发展思想
群众美好
民法典的
场
保障、民生改
顺、民风
群众有更多
感、获得感
感。民法典秉持对人的全生命周期
理
成年人利
保护、死者
等规则,形成
到坟墓、从抽象
人的全方位保护体
典
推动
共建
有序的大法
的要
体
民法典不仅为合作共治提供了所需
规
且
平分配合作过程
语文试题
利、义务、风
程注入平等相待、尊重权利、信守契约、诚信无欺、公序良
精神元素,推动合作产生最优效果
典赋予和保障了社会主体广泛的
激励社会主体依靠自己的力量解
社
的
实现
民法典
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社会主
具有鲜
值导
德取向、文
民法典
谐的传统法律精神
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
义
入
法律
王
德领域突出问题,保护善
举
相得益彰。民法典关
尊严
平等、尊重
境正义、英烈保
等内
会
动社会道德观念的进步
摘编自黄文艺《民法典是经世济民、治国安邦之重器
材料
民法典是中国特色
义法律体
重要组成
是民事领域的基
律,也是检察
机关开展民事诉讼监督工作的重要实体法
民法典的出
事检察工作带来
机遇与挑战
马小光
典颁
行政机关
产生
首先,此前适用的单行法
大的司法解释规定
然存在着不协调、不统
性、协调性为民事实
供了统一的适用
事栓察官
的自由裁量权
规
期以来
规制民事法官和检察
裁量权是
改革的课题,民法典
高检党组
要以点带面实行精准监督,就要深入学习民法典
理解法律
涵和
利明:民法典是基本的民事法
本的裁判依据,将来无
检察官,还是律
师,对
台就是民法典,而
各说各话。民法典颁布之后
个民法典的规
来考量
能只涉及合同问題,不再考虑物权问题,不再考虑婚姻
别强调
条
于引致条款,就
致条
起来
于正确处理好業件
建议,就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应该是实力相
够有效地进彳
文章,主要讨
的民法意义,着重从民
午可应该做
律行为
为的效力判断究竟
我发现,相关
题是没有处理好
的交又问题,这可以
成为未来工作的着力
破,充分树立监督
被监督
形成一种良好、互动
摘编自龚云飞
新《王利
轶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法律就是社会安定的重器,民法典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正在走向强盛
只有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才能让民法典真正保护人们的权益
法典是民事领域的重要法
检察机关开展民事诉讼监督工作的唯一依捷
D.现在不
法时
处理好
须将民法典中的若
款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