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属性

名称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9-14 14:16:00

文档简介


《夏感》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特点, 品味精美语言。
2.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品读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文章《夏感》。(板书课题夏感,出示背景图片
)我们来看题目“夏感”是什么意思?
生1:对夏天的感受
生2:对夏天的感想
生3:对夏天的感悟及感情
师:说的多好啊,小小年龄就会用“感悟”这个词了。那么夏天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
生1:感到很热。
生2:汗流浃背
生3:烈日当空
师:也许正因为如此,在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青睐的季节。老舍说:“夏是烈日和暴雨”;还有的作家说“人像快晒干的鱼”。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别具一格的《夏感》吧!
师:我们首先来听读一遍课文。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出示幻灯片)1.课文题目为《夏感》,那么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觉是什么?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他对夏的总体感觉的?
生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师:哎呀,你真厉害,找得真快。让我们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大声读两遍。
师:这篇课文的语言有的如诗如画,富有韵味;有的气势磅礴,富有男性风格,阳刚之气。下面就让我们感情饱满地大声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写一写你喜欢的理由。
师:让我们来共同来赏析一个句子。例如: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师:“烘烤”是什么意思?
生:“烘烤” 说明天气很热。就好像人在锅炉上被当做地瓜烘烤一样。
师:“扑打”又是什么意思?
生: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很凶猛。
师:对呀,说得多准确啊!
师:那大家看,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生:比喻。
师:那比喻用在这儿有什么好处?
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浪翻滚的动态美。
师:那你结合着这个例子来看一下,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赏析语言呢?
生1:应该找关键词语,然后看看有没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再看看作者
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生2:老师,还应从句式上来分析,看是否对仗。
师:你简直太厉害了,还知道“对仗”,那“对仗”是什么意思?
生2:对偶。
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赏析语言的方法。抓词语,找修辞,
找角度,看句式,悟情感,析内容。
师:下面请大家批注出你所喜欢的句子的理由。
生1:我喜欢的句子是“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直白而又朴素大方,“沸腾”一词让人感受到夏天的热烈,这句还写出了从春到秋的变化过程,而且这句和第一自然段的“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相呼应。
师:你的表达能力真强,你都是老师学习的榜样了!
生2:我喜欢“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旺盛的生命力。“淡淡绿烟”中的“淡淡”说明颜色浅,“黛色长墙”中的“黛色”是青黑色,颜色较深,这就更加直观地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及其生长的茂盛。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
师:你看这句子写得多美啊!那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生1:范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1:读音准确,声音洪亮,但没有读出重音,需要注意修饰语要重读,比如“芊芊”“细”“长”“密密”“厚”“淡淡”“绿”“凝”“黛色”。
师: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修饰语一般需要重读。
生2:要注意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之感。
生3:要读出情感的递进。
师:咱再来试一试。
生2:范读。
生:节奏明快,情感饱满。读出了春天到到夏天的过渡。
师:每个人自由朗读两遍。
师:齐读。
师:继续点评你所喜欢的句子。
生:我喜欢“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这是从味觉写的。
生:我喜欢“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 ,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因为这句写出了农民们收割麦子时的紧张、热烈的场面。
师:你真是老师的知音!老师也认为这句写得好,那么请大家看大屏幕,我对这句做了一下改动,你看和原文有何不同?(出示幻灯片)
生:“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中的“挥”改成了“拿”, “弯着腰 ,流着汗”中漏掉了“着”,“快割,快割”“快打,快打”变成了“快割”和“快打”,还有原文中的“只是”也去掉了。
生:你的小脑筋转得真快,一口气全说完了。
师:大家请看,是原文好还是改动后的句子好。
生:原文好。(齐答)
师:为什么?说明你的理由。
生1:我认为“挥”有“挥舞”的意思,写出了农民伯伯收割麦子时的紧张、热烈的气氛。“挥”是动态的,而“拿”是一种状态,写不出那种紧张、热烈的气氛。故“挥”用得好。
师:你回答得真棒!
生2:我认为“只是”说明了农民伯伯在收割麦子时别的什么也不想,满脑子想的全是割麦子,说明了他们割麦子时精力高度集中,那紧张热烈的劳动场面就好像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生3:我认为“弯着腰 ,流着汗”中的“着”用得好,“着”是“正在进行时”,说明他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干着。而去掉“着”,就没有了那个意味。
师:你观察得真细致,你的创新能力真强。
生4“快割,快割”“快打,快打”用得好,因为他们用了“重复”的修辞。给人一种紧张感。这和“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相呼应。
师:“重复”?这不叫重复,因为“重复”是一种语病,那我们班谁知道这是什么修辞。
生:(静默,无一人回答。突然一女生举手。)
生:反复。
师:你简直是太厉害了,我们班就你自己知道。
师:从语病的角度讲,他虽然是“重复”,但从修辞的角度来讲,它却摇身一变,变成了正面人物“反复”。 “快割,快割”“快打,快打”运用反复的修辞写出了农民渴望丰收的急切心情。
师:大家说完了自己所喜欢的句子。那么请看老师所喜欢的句子。(出示大屏幕)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师:你能猜一下老师喜欢它的理由吗?
生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生2:抓住了春天和秋天的典型颜色来写。
生3:句式对仗工整。
师4:大家猜得不错。这句话还抓住了季节特点来写,春即“贮满希望之情”,夏即“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师:你看作者写得多好啊,咱也仿照诗人这样写两句。(出示幻灯片)
生1:夏之色为暖的黄 ,如麦浪 ,如玉米,积蓄着丰收的能量。
生2: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霜,如雪花,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生3: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展示着火热的青春。
生4:冬之色为纯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展现着洁净的心灵。。
师:我们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小诗人。
师:古人讲“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作者意在向我们传达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呢?
师:(出示幻灯片)文中哪句话向我们宣告着作者的情感?
生1:“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生:齐说“黄金的”。
师:你犯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错误啊!
生:哄堂大笑
师:“金黄” 和“黄金”有什么区别? 生:“金黄”指颜色,“黄金”是珍贵、宝贵的意思。用在这里的意思即夏季是非常宝贵的。
师:你的理解非常准确。
师:既然赞美的是夏季,你能从字里行间里看出作者要“赞美”的是什么吗?
生1:赞美的是美丽的夏天风景。
生2:赞美的是旺盛的生命力。
生3:赞美的是辛勤劳作的农民。
师:赞美的是火热的夏天,赞美的是磅礴的气势,赞美的是火一样的热情和激情,赞美的是那紧张而又忙碌的劳作,赞美的是收获着希望而又耕耘着希望的农民,赞美的是这生命勃发的世界,赞美的是这凝聚着力与美的世界。(总结)
师:学了本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呢?(小提示:可以从文章语言、赏析语言的方法 、结构 、内容 、感情等方面来谈。)
生1:我学会了赏析语言的方法是:抓词语,找修辞,找角度,看句式,悟情感,析内容。
师:你的收获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重点内容。
生2:我以后在写作时要学着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生3:学了这篇课文后,我以后要关注夏天,夏天也是美丽的。
师:跟老师有同感。
生4:我要为夏天打抱不平,因为“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师:学了这篇课文之后,老师也有收获,下面我来谈一下我的收获。
师:在备课的时候,说实话,我也不喜欢这篇课文。认为夏天也是美丽:洁白的云朵 、 美丽的彩虹、 漂浮的柳丝、 碧绿的原野等等。作者为何不写这富有诗意的画面呢?而写夏天里的紧张忙碌的农民?可是当我细细地深入地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赞美的不正是不畏严寒酷暑,不辞辛苦劳作,而为了别人每天都能吃到香甜的馒头、新鲜的我被震撼了:水果的农民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民呀!黝黑的皮肤中闪烁着你们洁白的心灵,闪烁的汗珠中孕育着你们崇高的精神!你们站在历史的肩头,创造了中国的历史!你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让我们高声歌唱这普天下最最可爱的人!
播放彭丽媛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课件15张PPT。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嘉祥四中 石文菊
夏 感——梁 衡学习目标:
1.感受夏天特点, 品味精美语言。
2.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课文题目为《夏感》,那么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他对夏的总体感觉的?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圈点勾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
词语或句子,并对其反复朗读。读一读赏一赏 对圈点勾画的句子,写一写你所喜欢的理由。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烘烤”说明太阳温度高,“扑打”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而且这句还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浪翻滚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火热夏天的赞美之情。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来描写 。赏析语言的方法
抓词语,找修辞,
找角度,看句式,
悟情感,析内容。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仿照下列句式,写一写“夏之色”或“冬之色”
夏之色为暖的黄 ,如麦浪 ,如玉米,积蓄着丰收的能量。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霜,如雪花,孕育着新的生命力.原文: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 ,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改后: 你看田间那些拿镰的农民,弯着腰 ,流着汗,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文中哪句话向我们宣告着作者的情感?“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悟一悟 你能从字里行间里看出作者要“赞美”的是什么吗? 赞美的是火热的夏天,赞美的是磅礴的气势,赞美的是火一样的热情和激情,赞美的是那紧张而又忙碌的劳作,赞美的是收获着希望而又耕耘着希望的农民,赞美的是这生命勃发的世界,赞美的是这凝聚着力与美的世界。学了本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呢?我来谈谈收获小提示:可以从文章语言、赏析语言的方法 、结构 、内容 、感情等方面来谈。在希望的田野上.f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