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分子热运动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强的是( )
A. 铅块 B. 水 C. 酒精 D. 空气
2.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
3. 一群蜜蜂飞入新北区一处民宅,民警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下列现象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A.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B.用鼻子鉴别醋和酱油
C.固体、液体很难压缩
D.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
4.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5.关于分子、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B.原子就是分子
C.一粒灰尘就是一个分子
D.分子的直径约1 mm
6.液体、固体很难被压缩,气体不能无限地压缩,这是因为( )
A.分子间无空隙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以上都不对
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B.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
C.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
D.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8.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
B .雾霾(PM2.5)在高温天气容易消散,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 .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
D .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在一起,原因是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
9.用鼻子嗅气味来鉴别醋和酱油,这个现象说明
A. 分子是运动的 B. 分子间有引力
C. 分子间有斥力 D. 分子可以再分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天,我们看到的空气中许多极小的小水珠就是一个个水分子
C.将一块铁磨成极细的铁粉,铁粉就是铁分子
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用肉眼直接进行观察
11.百灵鸟是散居型蝗虫的天敌,但蝗灾爆发时,聚集型蝗虫会大量分泌苯乙腈,其刺激性气味使百灵鸟放弃捕食,百灵鸟闻到苯乙腈的气味是因为( )
A.分子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蓬松的棉被容易被压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食堂糕点房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D.银河系.地球.原子核.分子是按照从大到小的尺度来排序
二、非选择题
1.夏日清晨,荷塘里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现象;清风徐来,摇晃的荷叶上两滴水珠滚动合成更大的一滴,这表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2. 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_。俗话说“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导致分子间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预防新冠病毒肺炎期间,出入小区、工作场所,都要通过一种红外线体温测度仪测温,它是利用______(选填“人体”或“测温仪”)发出的红外线来测温的,期间防疫人员要定期洒消毒液消毒,操作后一会儿,周围没有喷洒消毒液的地方也闻到了这种药味,这种现象说明______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小迪的爸爸是个手艺高超的木匠,小迪发现爸爸用乳胶粘的木制家具,要等到干后才结实。请你帮他分析原因,把以下各空补全。原因:用乳胶粘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和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间只有微弱的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作用,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了____态,分子间的距离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下同),分子间作用力____,流动性才能完全消失,木头才粘得结实。
5.将注射器的出气口密封住,使注射器内的气体不能跑出来,现将活塞向里压,则这时被封气体的密度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被封气体不能无限被压缩,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存在________.
6.科学家为了说明戴口罩防护的重要性,用高速摄像机拍下了打喷嚏的过程。如图所示,数万个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小液滴(气溶胶)组成高密度喷射物,最远可达8米,大量病毒随产生的小液滴传播开来。小明认为病毒随喷嚏向四周飞散是扩散现象。你认为他的说法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证明液体、气体在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在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地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1)做布朗运动的是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小颗粒”)。
(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_(填“液体”或“固体”)分子的运动。
(3)加快布朗运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后,小明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如图所示。观察两杯水颜色变化的快慢。
小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温度之间的关系。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杯中的颜色变化得快,得到的结论是: 。
(2)做这个实验时, (选填“能”或“不能”)搅动杯中的水,其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