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9 22:19:49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知导入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由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反人民的内战爆发了。但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作战,先后粉碎了蒋介石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打得蒋介石是焦头烂额、断腿残臂、遍体鳞伤,国民党军队被消灭了两百多万。美元和美式武器能支持得住蒋介石的内战吗?当然不能。1948年,毛泽东和党中央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同国民党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学习目标
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提升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
2.简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覆灭等史实,提升识图、归纳和制表的能力;
3.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提升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国统区的天,是昏暗的天。
民国36年是公元几年?“抓壮丁”反映了什么?
国民党为扩充军队,抓青壮男丁扩充兵源。
套在壮丁们脖子上的铁链,预示着国民政府的死期将至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美国援助的大批军事装备
土地改革
耕者有田
踊跃参军
胜利保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土地政策改变
将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改革纲领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 的土地政策。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耕者有其田
《中国土地法大纲》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贫雇农代表分土地给农民
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历时一年多的土改革命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 亲人参军
意义
130
万人
430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解放战争的第一年,人民解放军处于什么战略阶段?战况如何?
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先后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7年夏,战略进攻的条件成熟了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
大别山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又曾是老革命根据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大别山东镇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局面。
①决战的条件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决战时机来到
后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形势
共产党 巩固 大大改善 280万 高昂 主动
国民党 危机 略占优势 365万 低落 被动
国统区的饥民
反饥饿游行示威
2、三大战役
解放军的坦克
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解放区农民
国统区学生的示威游行
延安
西柏坡
南京
沈阳
北平
徐州
武汉
西安
南京
解放战争形势图
1946年夏
1948年秋
辽沈战役
东北解放军


沈阳
营口
锦州
(1948.9—1948.11)
关门打狗
攻锦打援
②三大战役
(1948.9—1949.1)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林彪
罗荣桓
辽沈战役
10月14日,对锦州发起总攻,经31小时激战,全歼守敌8万余,生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攻克锦州,完全封闭了东北境内敌人陆上的退路。17日,长春曾泽生率六十军全军2万余人起义。19日,国民党东北“剿总”另一副司令郑洞国率四万余人投诚。长春宣告解放。26日,援锦廖耀湘兵团十万全部就歼,廖耀湘等均被活捉。11月2日,沈阳、营口解放。10日,锦西被收复。
关门打狗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歼敌47万人
碾庄
双堆集
徐州
陈官庄
华东解放军
中间突破,肢解敌人
(猛虎掏心)
中原野战军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
(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解放区农民组织担架队支援前线
解放区农民支援前线的车队
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司令员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课文,以具体史实说明?
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合作探究
时 间
地 点
参战部队
指 挥 员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淮海战役
结果: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北平
天津
张家口
新保安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指挥员:聂荣臻 罗荣桓 林彪
傅作义
作用: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大同
石家庄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天津
塘沽
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1949年1月31日
瓮中捉鳖
先打两头,后去中间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时间
解放区域
歼敌人数
主要战役地点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长江以北的中原和华东地区
47万+
52万+
55万+
锦州
黑山
沈阳
张家口
新保安
天津
碾庄
陈官庄
双堆集
三大战役慨况表
③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政 治:经 济:

军 事:
社 会:
建立民主政权
实行土地改革
毛泽东等人高超的指挥艺术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④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南京
国共划江而治,好不好…
我不愿看到一个分裂的中国!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时间:1949年4月
经过: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
结果:占领南京 意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渡江战役〔1949.4〕
占领南京,标志着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1927---1949)
被定格的日历
上海
江阴
湖口
南京
浙 江


江 苏
江 西
渡江战役示意图
秋风扫落叶
“宜将剩勇追穷寇”
蒋介石逃往台湾
愿祖国早日统一
1、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岛,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台湾回归祖国。
2、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台湾至今与大陆分离
台湾与大陆2次分离
为什么共产党能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谈谈你的感想。
国民党:
①统治腐败,失去民心
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共产党:
①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②解放军英勇善战
“得民心者得天下”
启示:
合作探究
解放战争历程: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推翻反动统治
(全面进攻中原)
(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课堂小结
1.1947年6月30日,在黄河中下游河南与山东交界处,一声炮响之后,晋冀鲁豫解放军开始由北向南强渡黄河。指挥这次军事行动的是( )
A.刘伯承、邓小平 B.谭震林、贺龙
C.林彪、罗荣桓 D.陈毅、粟裕
2.“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我们要了解淮海战役的历史,最应该去下列哪个城市( )
A.锦州 B.北京 C.徐州 D.南京
3.同时参加过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两大战役的部队是( )
A.华东野战军 B.东北人民解放军
C.西北野战军 D.华北人民解放军
A
C
B
课堂练习
4.下列战役中进行最早的是 ( )
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辽沈战役
5.三大战役不包括 ( )
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辽沈战役
D
A
6.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C
7.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请问这座城市是
A.北平 B.南京
C.武汉 D.台湾
B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选择题
1、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人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 )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
C.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2、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余万农民,冀中有480余方农民支援前线。准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至陈毅司令员说,准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段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胜利是一个重要原因是( )
A.民众的大力支援
B.解放军作战勇敢
C.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
D.党中央指挥正确
3.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关于右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是1946年7月
B.地点在陕西西安
C.此后,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
D.土地改革后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4.“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材料描述的军事行动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5.国民党军将领钱卓俨在日记中写道:“沈阳战况已恶化,军政高级人员已撤离该地。如是,最后之东北据点放弃后,整个东北将完全为共军占据。”钱卓俨描述的情景发生在(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在大规模的支前运动中,烟台各县涌现出了许多支前英雄模范和先进单位。淮海战役后,唐和恩被评为特等功臣,荣获“华东支前英雄”荣誉称号。淮海战役的胜利( )
A.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使东北全境解放
C.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D.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
7、某同学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重大事件绘制成下图。六个序号分别代表在该地或区域(阴影)所发生事件的特点、结果或作用,相对应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②战略反攻开始 ③国民党政权覆灭 ④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 ⑤三军会师长征胜利 ⑥主动出击日军且规模最大
A.①⑥②④③⑤ B.④②③⑤⑥①
C.③②④⑥①⑤ D.①⑤⑥②④③
8.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下图为解放战争示意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填出▲所在位置的内容( )
A.消灭国民党主力 B.推翻国民党统治
C.建立新中国 D.实现国家统一
10.“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材料中“打到外线去”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主力部队是(  )
A.东北解放军 B.刘邓大军 C.中原野战军 D.华北解放军
11.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
A.遵义会议的召开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亡
1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一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 
A.人心的向背 B.军队的士气
C.决策者的作用 D.外部势力的介
二、识图题。
仔细观察右图。
1、 该图的情景出现在什么时期?反映
了当时农村正在开展了什么运动?
2、 这场运动对当时正在进行的革命战争有
何作用?
三、非选择题
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
材料一 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黑白点,即战争双方力量的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而在也已经占有优势。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材料二 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 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地。现在后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到1948年11月,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变化?
这一变化同此前进行的哪个战役的胜利密切相关?
2、 根据材料二回答,毛泽东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时间做了怎样的重新估计?
3、根据人民解放战争后来的发展历程,说明毛泽东的英明预见?
参考答案
一、1——12 CADCAC DDBB BC
二、1、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运动
2、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
物力保障
三、1、人民军队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辽沈战役
2、从1948年11月起,再用一年左右时间
3、1949年1月,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基本消灭。1949年4月,经过漓江战役,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证明了毛泽东的英明预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