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 登泰山而小天下 C.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 且庸人尚羞之
2.下面对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安陵君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 课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 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头抢地(qiāng) 韩傀(guī) 休祲(jìn)
B. 唐雎(jū) 易安陵(yì) 弗敢易(fuó)
C. 秦王不悦(yuè) 怫然(fú) 免冠徒跣(xǐ)
D. 缟素(gǎo) 色挠(náo) 长跪(kuì)
4.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B. ①徒以有先生也 ②以头抢地尔
C. ①此庸夫之怒也 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 ①轻寡人与 ②尔安敢轻吾射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下列各句与“地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C.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D. 牺牲玉帛,费敢加也,必以信
二、填空题
6.根据短语意思,巧填成语。
①最贵的稿费________
②最高的巨人________
③最可怕的天气________
④最长的腿________
7.词类活用
①请广于君(广:________)
②轻寡人与(轻:________)
③天下缟素(缟素:________)
④亦免冠徒跣(徒:________)
⑤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________)
⑥且秦灭韩亡魏(亡:________)
8.古今异义
①休祲降于天(古:________;今:________)
②虽然 , 受地于先王(古:________;今:________)
③岂直五百里哉(古:________;今:________)
④徒以有先生也(古:________;今:________)
三、综合题
9.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拋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2)阅读下面方框内关于“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提供下列方法供参考: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①________。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②________。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③________。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来④________。
(3)根据《唐雎不辱使命》的内容,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唐雎________而使命不辱
下联:秦王藏祸心却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10.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 选自《出师表》 )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①休祲降于天 ②长跪而谢之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义”在不同的背景下、不同场合中有不同的含义。甲文唐雎不辱使命是义,乙文诸葛亮许以驱驰临危受命也是义。你能说说他们“义”的不同内涵吗?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挺剑而起 ②何至于此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4).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A
2. B
3. A
4. D
5. A
二、填空题
6.一字千金;顶天立地;晴天霹雳;一步登天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充;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光着;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
8.吉祥;常用义为“休息”;是两个词。虽,虽然;然,这样;转折连词;只,仅仅;不弯曲;只;徒弟
三、综合题
9. (1)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
(2)登高览景,俯瞰脚下,景点布局、景物搭配,游览路线都了然于心;精读细节,有利于深刻领悟文章主旨;摘抄与写作相结合;辅助理解难点和拓展相应的知识内容
(3)护国土;自取其辱
四、文言文阅读
10. (1)①休祲:吉凶的征兆 ②谢:道歉 ③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①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②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3)从大义(国家)与小义(个人)两个角度来分析“义”的内涵。
如:唐雎的“义”:为国家大义,舌战秦王,以无畏的精神和智慧,终于不辱使命保全了国家。
诸葛亮的“义”:是报答刘氏父子的小义和报国家社会的大义的融合。
11. (1)拔出;代词,这样
(2)如果勇士发怒,倒下二人尸首,流血五步,天下举丧,今天就是这样。
(3)①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②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4)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5)①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②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③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