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 此之谓/失其本心 D.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义”是孟子常用的一个概念,是用来概括一种道德规范的,常和“仁”“礼”“智”并提。
B. “人皆有之”,强调了人性善。而有人“失其本心”,只有贤者“能勿丧”,又强调了后天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C.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
D. 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使本文论证不但严密,而且形象,有很强的说服力。
3.选出对《鱼我所欲也》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 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 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 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4.下列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患有所不避也。患:祸患、灾难; 避:逃避
B.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用脚践踏; 不屑:看不上眼
C. 明日 , 徐公来,孰视之。明日:明天; 孰:通“熟”,仔细
D.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推:推诱; 勉:勉励
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为”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B. 为宫室之美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D.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二、填空题
6.填空。
(1)《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为孟子及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________。
(3)本文中出现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
(5)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
(6)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________。
(7)作者认为那些见利忘义者敢于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__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________
所恶有甚于死者 ________
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
行道之人弗受 ________
是亦不可以已乎 ________
故患有所不避也 ________
向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
8.读《鱼,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________
9.补出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
乡为________身死而不受________,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三、综合题
10.汤姆到孔子学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活动中遇到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活动中某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特点:
①耳顺 ②垂髫 ③而立 ④不惑
请你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座位排序是(只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古诗获报酬。汤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被某杂志登载了,稿费按每字5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请你核算一下他能获得多少稿费,用大写数字写出金额总数。
汤姆的稿费金额总数是:________。
(3)读经书长知识。汤姆想读“四书五经”,因没有借书证,今天就写借据向高凉图书馆借出“四书五经”中的四本来阅读一个月,但借据不够完整,请你帮他补充。
借据
我从高凉图书馆借《中庸》《论语》《________》《________》四本书。借期为一个月。
借书人:汤姆
①请从“四书五经”里面再选另外两部补写上去。
②借据的格式不完整,请指出并改正过来。
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 故患有所不辟也。
C.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贤者能勿丧耳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D. 呼尔而与之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简答。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④“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6).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曾子衣敝衣以耕① , 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③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节选自《说苑·卷四》)
【注】①衣敝衣以耕: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前一个“衣”,动词,穿衣;后一个“衣”,名词,衣服。②致邑:给一块封地。邑,封地。③不我骄:宾语前置句,即“不骄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
②纵子有赐 , 不我骄也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的________的高贵品质。
(4)请你从【甲】、【乙】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D
2. D
3. C
4. A
5. A
二、填空题
6. (1)大学;中庸;论语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舍生取义;嗟来之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丧失道义
(7)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苟且。文中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如果,假使;厌恶;增加,指带来好处;结构助词,的;停止,放弃;祸患,灾难;以前
8.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9.义;万钟或施舍
三、综合题
10. (1)①;④;③;②
(2)贰佰圆整
(3)孟子;大学;没有日期(借据没写时间)。改正:在借书人下方写上“×年×月×日”。
四、文言文阅读
11. (1)C
(2)用脚踢;古代的一种量器;丢掉、遗失;天性、天良
(3)B
(4)①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这样做就连)过路的人都不会接受。
②如果是高官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
(5)①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③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④“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6)孟子所说的“义”有其特定的阶级标准,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道德范畴经过人们的充实与阐发,已经超过儒家的思想范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
12. (1)祸患,灾难;同“避”,躲避;赏赐;傲视
(2)①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②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封地),而是别人主动奉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3)舍生取义;廉洁自律
(4)①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