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风向标》化学选修4第一章课件(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风向标》化学选修4第一章课件(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8-21 20:06:58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一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
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侧重从以下
四个方面予以考虑。
1.检查ΔH 符号的正误。
放热反应的ΔH 为“-”,吸热反应的ΔH 为“+”,单
位是 kJ/mol,逆反应的ΔH 与正反应的ΔH 数值相同,符号相
反。
2.检查是否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必须注明每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同一个化学反
应,聚集状态不同,ΔH 数值不同。
3.检查ΔH 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ΔH 的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相同的反应,
化学计量数不同时,ΔH 不同。
4.特殊反应热。
(1)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的化学计量
数为 1;产物应为完全燃烧生成的稳定化合物,如 C 燃烧应生
成 CO2 而不是 CO,H2 燃烧生成的是 H2O(l),而不是 H2O(g)。
(2)书写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H2O 的化学计量数
为 1,并以此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 1】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 CH4。0.5 mol
CH4 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 H2O 时,放出 445 kJ 热量,则下列
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名师点拨:0.5 mol CH4 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 H2O 时,放
出 445 kJ 热量,即 1 mol CH4 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 H2O 时,
放出 890 kJ 热量,可燃物计量数为 1,燃烧热ΔH<0,选 C。
答案:C
二 ΔH 大小的比较
1.直接比较法
依据规律、经验和常识可以直接判断不同反应的ΔH 的大
小。如:
(1)吸热反应的ΔH 肯定比放热反应的大(前者大于 0,后者
小于 0);
(2)2 mol H2 燃烧放出的热量肯定比 1 mol H2 燃烧放出的热
量多;
(3)等量的碳完全燃烧生成 CO2 所放出的热量肯定比不完
全燃烧生成 CO 所放出的热量多;
(4)生成等量的水时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比弱酸和强
碱或弱碱和强酸的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2.盖斯定律法
依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反应
物)和终态(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进行的具体途径无关。热化
学方程式可以像代数式一样进行多种数学运算。依据进行数学
运算后所得的新反应或过程的ΔH 可以比较运算前的各ΔH 的
大小。
【例 2】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 Q2>
Q1 的是(
)。
名师点拨: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化学方程式
中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和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密切
关系。A 中两式中水的状态不同,由于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
水放热多,所以 Q1>Q2;B 中两式硫的状态不同,由于固态
硫具有能量比较气态硫低,所以 Q1>Q2;C 中固态碳与氧气
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 Q2 大于不完全燃烧时生
成一氧化碳放出的热量 Q1;D 中两式各物质的量不同,有 Q1
=2Q2 的关系。
答案:C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变大
C.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图 1-Z-1
D.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 错,C 对;加
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没有变化,B 错;升高温度可
同时增大正逆反应速率,D 错。
答案:C
2.(2010 山东卷)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应用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2HCl(g)在光照和点
D.应用同温同压下,H2(g)+Cl2(g)
燃条件下的ΔH 不同
解析: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
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故 A 错;反应速率与反应是吸热
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故 B 错;C 是盖斯定律的重要应用,
正确;根据ΔH=生成物的总焓-反应物的总焓可知,焓变与
反应条件无关,故 D 错。
答案:C
3.(2009 年上海化学改编,双选)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
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Q2 均为负值):
H2(g)+Cl2g)→2HCl(g)
Q1
H2(g)+Br2(g)→2HBr(g) Q2
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Q1B.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C.生成 1 mol HCl 气体时放出 Q1 热量
D.1 mol 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 1 mol HBr(l)具有的能量
解析: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
物的总能量,B 项错;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 2 mol 氯化
氢放出的热量才是 Q1 , C 项错;物质在气态时具有的能量一
般高于液态和固态时,故 D 项正确。
答案:AD
4.已知充分燃烧 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 1 mol 二氧化碳气体
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 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
的是(
)。
解析:放热反应ΔH 为负,故排除 B、D 项;1 mol C2H2(g)
完全燃烧时生成2 mol二氧化碳,放出热量2b kJ,则生成4 mol
二氧化碳,放出热量 4b kJ,A 正确,C 错误。
答案:A
5.已知 25 ℃、101 kPa 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
程式分别为:
C(石墨)+O2(g)
CO2(g) ΔH=-393.51 kJ·mol-1
C(金刚石)+O2(g)
CO2(g) ΔH=-395.41 kJ·mol-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
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
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
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
比金刚石的高
答案:A
6.红磷 P(s)和 Cl2 发生反应生成 PCl3(g)和 PCl5(g)。反应过
程和能量关系如图 1-Z-2 所示(图中的ΔH 表示生成 1 mol 产
物的数据)。
图 1-Z-2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 和 Cl2 反应生成 PCl3 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l5 分解生成 PCl3 和 Cl2 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 和 Cl2 分两步反应生成 1 mol PCl5 的ΔH3=___________;
P 和 Cl2 一步反应生成 1 mol PCl5 的ΔH4____________(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ΔH3。
-399 kJ/mol
等于
返回(共19张PPT)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一、燃烧热
1.概念
完全
稳定
kJ·mol-1
101 kPa 时,____________ 纯物质 __________ 燃烧生成
__________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表达形式
符号:ΔH 为“-”或ΔH<0。
单位:____________。
1 mol
3.意义
25 ℃、101 kPa
1 mol
放出
例如:C 的燃烧热为 393.5 kJ·mol-1,表示在______________
时,________C 完全燃烧生成 CO2 ______393.5 kJ 的热量。
二、能源
能量
阳光
风力
流水
1.定义
潮汐

石油
天然气
指能提供________的资源,包括化石燃料、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柴草等。我国目前使用的
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类
(1)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①一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自然资源叫一次能源。
如原煤、原油、流水等。
②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获得的能源称为二
次能源,如各种石油制品、煤气、电力、氢气、沼气等。
(2)常规能源与新能源。
①常规能源: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科学技术水平下,已被人
们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②新能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热
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
太阳能
风能
氢能
(3)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①可再生能源:可连续再生、永远利用的能源。如水能、
风能等。
②不可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
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等。
对燃烧热的理解
1.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因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所
以表达物质燃烧时的ΔH 均为负值,即ΔH<0。
2.定义中“1 mol 纯物质”是指 1 mol 纯净物(单质或化合
物)。
3.定义中“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是指单质或化
合物燃烧后生成最稳定的氧化物。如:C→CO2,H2→H2O(l),
S→SO2,P→P2O5。
4.燃烧热一般是由实验测得。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少
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有关(如果未注明条件,就是指
25℃,101 kPa 时放出的热量),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有关。
5.书写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 1 mol 物质为
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如:
ΔH=-5 518 kJ/mol
即 C8H18 的燃烧热为 5 518 kJ/mol。
燃烧热 中和热
概念 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
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
放出的热量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
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l)释
放的热量
不同点 ①条件:101 kPa , 25 ℃
②限定可燃物为 1 mol
③反应物不同,燃烧热
就不同 ①条件:在稀溶液中
②限定生成物 H2O 为 1 mol
③不同的反应物的中和热大
致相同,都约为 57.3 kJ/mol
相同点 ΔH <0,两者均为放热反应,单位为 kJ/mol
6.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
燃烧热和热化学方程式
A.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
有的总能量
B.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不一定能发生
C.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 时的
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D.在 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最稳定的氧
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就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名师点拨: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加上吸
收的热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 正确;很多放热反应在常温
下都不能发生,如工业合成氨,B 正确;中和热的反应物一定
是强酸和强碱时,其值才为-57.3 kJ/mol,C 错误。
答案:C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 能正确表示反应中燃烧物质
的燃烧热的是(
)。
CO2(g);ΔH=-283.0 kJ/mol
CO(g);ΔH=-110.5 kJ/mol
H2O(g);ΔH=-241.8 kJ/mol
16CO2(g)+18H2O(l);
A.CO(g)+1/2O2(g)
B.C(s)+1/2O2(g)
C.H2(g)+1/2O2(g)
D.2C8H18(l)+25O2(g)
ΔH=-11 036 kJ/mol
A
2.(2010 年广东广州检测)已知 C2H4(g)和 C2H5OH(l)的燃烧
热分别是 1 411.0 kJ/mol 和 1 366.8 kJ/mol,则由 C2H4(g)和
)。
A
H2O(l)反应生成 C2H5OH(l)的ΔH 为(
A.-44.2 kJ/mol
B.+44.2 kJ/mol
C.-330 kJ/mol
D.+330 kJ/mol
关于能源的考查
A.现在人类社会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B.能源的利用过程,实际上是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
C.由于我国煤与石油的储量十分丰富,所以太阳能与核能
的开发在我国并不十分重要
D.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归根到底来自于太阳能
名师点拨: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由古代的动植物在长期地
质变迁中形成的,而古代的动物食用植物,而植物是靠吸收太
阳能生存的,所以说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能来自于太阳能。
答案:C
AD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环境的 CO、SO2 等
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降低
4.下列性质中,能说明乙醇宜作燃料的是(
)。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在选择燃料时,应从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值高),
燃料的储量(储量大,可再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无影响或
尽可能小)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D
B
A.煤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只表现为化学能和热能的转化
C.炸药爆炸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D.镁条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返回(共21张PPT)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盖斯定律
1.内容
相等
始态和终态
途径
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是分步完成,其反应热是
________ 的。或者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
________________有关,而与反应的________无关。
2.意义
有些反应的反应热通过实验测定有困难,可以应用盖斯定
律间接计算。
3.表示
>
<
0
二、反应热的计算
盖斯定律
燃烧热
1.计算依据
-393.5 kJ/mol-(-283.0 kJ/mol)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110.5 kJ/mol
2.计算方法
如已知:
热化学方程式
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的应用及意义
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将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间接把一些
生产和科研中难以测定的反应热计算出来;还可以比较物质的
稳定性,通常来讲,放热反应的生成物比反应物稳定,吸热反
应的反应物比生成物稳定。
2.运用盖斯定律解题的常用方法
(1)虚拟路径法[以 C(s)+O2(g)
CO2(g)为例]
图 1-3-1
则有:ΔH1=ΔH2+ΔH3。
(2)加合法:即将化学方程式像代数方程式那样进行代数运
算,反应热也以同样方式进行运算。
例如:求 P4(s,白磷)→P(s,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即可用①-②×4 得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为:P4(s,白磷)
4P(s,红磷)
ΔH=ΔH1-4ΔH2
反应热的计算
1.计算依据
(1)热化学方程式与数学上的方程式相似,移项要注意“变
号”;各项的系数包括ΔH 的数值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
倍数。
(2)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
及其ΔH 同时相加减,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3)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其
燃烧热。
2.应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的注意事项
(1)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反应热
数值需同时做相同倍数的改变。
(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同种物质可相加减,反应热也
随之相加减。
(3)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4)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指反应按所给形式完全进行
时的反应热效应。
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例 1】(2010 年广东理综)在 298 K、100 kPa 时,已知:
2H2O(g)
O2(g)+2H2(g)
ΔH1
Cl2(g)+H2(g)
2HCl(g)
ΔH2
2Cl2(g)+2H2O(g)
4HCl(g)+O2(g) ΔH3
则ΔH3 与ΔH1 和ΔH2 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ΔH3=ΔH1+2ΔH2
B.ΔH3=ΔH1+ΔH2
C.ΔH3=ΔH1-2ΔH2
D.ΔH3=ΔH1-ΔH2
名师点拨:根据盖斯定律,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加上第 2
个热化学方程式的 2 倍即得第三个式子,由此可知ΔH3=ΔH1
+2ΔH2。
答案:A
A.+172.22 kJ/mol
C.+392.93 kJ/mol
B.-172.22 kJ/mol
D.-392.93 kJ/mol
解析:由盖斯定律可知ΔH=ΔH1+ΔH2=-110.35 kJ/mol
+(-282.57 kJ/mol)=-392.93 kJ/mol,故 D 项正确。
D
用ΔH1、ΔH2 和ΔH3 表示ΔH,ΔH=___________________。
ΔH1+3ΔH2+18ΔH3
热化学方程式与反应热的综合计算
某 H2 和 CO 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 113.74 kJ 的热量,同
时生成 3.6 g 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 H2 和 CO 的物质的量之
比为(
)。
A.2∶1
C.1∶1
B.1∶2
D.2∶3
答案:C
3.1 mol CH4 气体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 H2O(l)放出的热量
为 802 kJ,但当不完全燃烧生成 CO 和 H2O(l)时,放出的热量
为 519 kJ,如果 1 mol CH4 与一定量的 O2 燃烧生成 CO、CO2、
H2O(l),并放出 731.25 kJ 的热量,则参与反应的 O2 的质量为
(
)。
A.40 g
C.60 g
B.56 g
D.无法计算
即在①②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CH4 的比例为 3∶1,故消
耗 O2 的质量为:
答案:C
H2(g) Br2 (g) HBr(g)
1 mol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
吸收的能量 436 kJ a kJ 369 kJ
4.(2010 年重庆理综)已知 H2(g)+Br2(l)
2HBr(g)
ΔH=-72 kJ/mol,蒸发 1 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30 kJ,
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
则表中 a 为(
A.404
C.230
B.260
D.200
答案:D
返回(共29张PPT)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焓变 反应热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______能量,
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______能量,化学键的__________
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吸收
释放
断裂和形成
kJ/mol(或 kJ·mol-1)
2.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生成物
焓变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焓值差,符号ΔH,单
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
焓变。
反应物
恒压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1)当ΔH 为“____”或ΔH____0 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
系能量_______。
(2)当ΔH 为“____”或ΔH_____0 时,为吸热反应,反应
体系能量_______。

>
升高
<
降低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物质的量
反应热
能表示参加反应的__________和_______的关系的化学方
程式。
2.意义
(1)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情况(质量守恒)。
(2)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情况(能量守恒)。
3.特点
温度
压强
状态
(1)需要注明反应的______和______。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
(3)在化学方程式右边标出ΔH 的符号、数值和单位。
(4)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____________,不
表示分子数,因此可用分数表示。
物质的量
三、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
稀溶液
1.中和热:在________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而
生成_______________时的反应热。
2.中和热的测定原理
1 mol H2O
3.中和热测定的注意问题
(1)酸碱溶液应当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0.1~0.5 mol/L),
不能用弱碱或弱酸。
(2)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水银球要完全浸入溶液
中,读出变化过程中的最高温度。
(3)实验时所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却至
室温,才能使用。
(4)该实验中所有措施均是为了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
中的热量损失。
焓变的理解
ΔH 有三种表达方式:
(1)ΔH=吸收的能量-释放的能量。
(2)ΔH=生成物的能量-反应物的能量。
(3)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对表达式(1)的理解:ΔH>0 或ΔH 为“+”,反应吸热;
ΔH<0 或ΔH 为“-”,反应放热。
对表达式(2)的理解: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
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放热,反之则为吸热。
对表达式(3)的理解:反应物的键能越小,稳定性越弱,能
量就越高,破坏它需要的能量就越小;生成物的键能越大,稳
定性越强,能量就越低,释放的能量就越大,故需要放出能量,
ΔH 为负;反之ΔH 为正。
反应类型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概念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形成原因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与化学键
的关系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
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
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
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
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下表是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基本特点的比较。
反应类型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表示方法 ΔH<0 ΔH>0
图示
续表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要遵循书
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反应热ΔH 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有关,中学化学所用的
ΔH 一般都是在 101 kPa 和 25 ℃时的数据,因此不必特别注明。
但需要注明ΔH 的“+”和“-”,放在方程式的右边,放热
用“-”,吸热用“+”。
2.反应热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在热化学
方程式中必须注明物质的状态。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
用“s”,溶液用“aq”。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3.ΔH 的单位:kJ/mol(或 kJ·mol-1)。由于ΔH 与生成物的
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 相对应,
可用分数或小数表示,若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 也要加倍。如:
2H2(g)+O2(g)
2H2O(l);ΔH=-571.6 kJ/mol
当反应向逆方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
相等,符号相反。
4.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要求写反应条件。
焓变和反应热的考查
【例 1】图 1-1-1 分别表示有关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
关系
图 1-1-1
)。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白磷比红磷稳定
SO2(g)
C.S(g)+O2(g)
ΔH2,则ΔH1>ΔH2
D.CO(g)+H2O(g)
SO2(g) ΔH1,S(s)+O2(g)
CO2(g)+H2(g) ΔH>0
答案:A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1 mol C 燃烧生成 CO 放出热量 110.5 kJ
B.①的反应热为 221 kJ/mol
C.浓硫酸与稀 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放出 57.3 kJ
热量
解析:反应热应带上符号,B 错误;浓硫酸溶于水要放出
大量的热,故中和热小于-57.3 kJ/mol,C 错误;同理醋酸电
离要吸热,D 也错误。
答案:A
2.(2011 年广东潮州检测)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
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
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①④
B.②③
C.①④⑤
D.②④
D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考查
【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
D.铁与稀盐酸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名师点拨: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
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一定的
条件下都能发生。反应开始时需要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
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
答案:C
常见的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化合反应:
①多数分解反应:
②金属与酸(活泼金属与水)
反应:2Al+6HCl

常见的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③酸碱中和反应:NaOH+
③大多数持续加热或高温条件
下发生的反应:
④燃烧反应:2CO+O2
续表
3 . (2011 年广东梅州检测)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
C
A.Ba(OH)2 与 HCl 的中和反应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C.Ba(OH)2·8H2O 与 NH4Cl 反应
D.锌粒与稀 H2SO4 反应制取 H2
4.(双选)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放热反应
的是(
)。
AD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Ba(OH)2·8H2O 与 NH4Cl 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例 3】0.3 mol 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分子式 B2H6)在氧气
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 649.5 kJ 的热量,
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 1 mol 水蒸气放出 241.8 kJ 的
热量,1 g 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出 2.45 kJ 的热量,则下列热
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g)+1/2O2(g)
B.H2(g)+1/2O2(g)
C.H2(g)+1/2O2(g)
D.H2(g)+1/2O2(g)
)。
H2O(l);ΔH =-285.9 kJ/mol
H2O(l);ΔH =-241.8 kJ/mol
H2O(l);ΔH =+285.9 kJ/mol
H2O(g);ΔH =+241.8 kJ/mol
解析:题中 H2 和 O2 反应生成水,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
C、D 项均错误;因 H2O(g)→H2O(l)也要放出热量,故 H2 与
O2 反应生成 1 mol 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数值上不再等于 241.8
kJ,故 B 错误。
答案:A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