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和地图
一、单选题
1.1∶1000000的比例尺改写成文字式应是( )
A. 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0千米 B. 一百万分之一
C.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面积10万km2 D.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2.地球仪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从地球仪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所有经线都是等长的 B. 0°和180°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
C. 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 23.5°纬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3.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打车软件中使用的地图是( )
A. 地形图 B. 电子地图 C. 人口分布图 D. 气候分布图
4.右图中的甲位于( )
A. 东半球、低纬度 B. 东半球、中纬度 C. 西半球、低纬度 D. 西半球、高纬度
5.180°经线与赤道有几个交点(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6.读下图,回答(1)(2)小题。
(1)甲岛图上南北距离为3.2厘米,则其实际距离为( )
A.256千米
B.2560千米
C.256000千米
D.256000厘米
(2)甲岛在乙岛的( )方向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7.有人从某地出发,先向北行走3千米,再向西行走3千米,假如再向南走3千米,此人竟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请问:此人的出发点是地球的( )
A. 中纬度 B. 赤道 C. 北极点 D. 南极点
8.下列关于经纬度变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递增,最高为90°
B. 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逐渐递增
C. 以0°纬线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递增
D.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递增,最高为180°
9.三幅不同比例尺的地图a、b、c,比例尺分别为1∶1万、1∶5万、1∶10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c的比例尺最大 B. 图幅相同条件下,地图a表示的实地范围最大
C. 同一个城市,画在地图a上的图幅面积是画在地图b上图幅面积的1/5 D. 同一个城市,画在地图b上的图幅面积是画在地图c上的图幅面积的4倍
10.某同学绘制的所在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应选择最合适的比例尺是( )
A. 1∶2 0000 B. 1∶100 000 C. D.
11.有一幅破损的地图,标注比例尺的地方撕掉了,有一位聪明的同学选择两个城市量了一下图上距离是2.5厘米,又从网上查到两城市的实际距离约1 0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大约是( )
A. 1∶400 B. 1∶4 000 000 C. 1∶40 000 000 D. 2.5∶1 000
12.下列关于地球仪和经纬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初子午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 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C. 所有纬线的长度都相等 D. 纬度30°~60°称为低纬度
二、填空题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的比例尺为1:300000现在知道AB间在图上的距离为2厘米,则AB实际距离为________千米。
(2)小林大致在小红的 ________方向。
(3)按南北半球划分,B点位于________半球,按东西半球划分,A点位于________半球。
14.一艘货轮在如图所示海域翻沉,正在附近航行的A、B两艘轮船立即前往搭救。读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货轮失事地点的地理坐标是(40°N,170°E),请用☆将它的位置标在网中。
(2)失事地点位于的半球是 。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3)若只考虑距离因素,能最快赶到失事地点的轮船应该向________方向航行去搭救遇险人员。
三、解答题
15.读某村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村的平面示意图中根据地图的三要素,还缺少________。
(2)判断该村的平面示意图的方向采用的方法________。
(3)图中小河的流向是________。
(4)在该村的平面示意图中,量得林地与耕地间的直线距离约为6.0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约为1800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应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填大或小)比例尺。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比例尺三种表示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解答】把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0转化为文字式,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1000000厘米,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 B
【解析】【分析】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它虽然不能像地图那样详细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也不能完全反应地球的实际情况,但是它却可避免地图上存在着长度、方向、面积或形状方面的误差和变形,可以帮助我们阐明许多有关的地球概念,获得地球体的主体概念。
【解答】 A、所有经线都是等长的,A正确。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B错误。
C、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C正确。
D、23.5°纬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D正确。
故答案为:B
3.【答案】 B
【解析】【分析】地图是按一定的比例运用线条、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状况的图形。
【解答】手机打车软件中使用的可以实时更新和显示路线的电子地图;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4.【答案】 C
【解析】【分析】低纬度一般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30度间的空间范围,即30°N至30°S以内地区,包括热带、副热带两个热量带。
【解答】赤道把地球平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西经20°和东经160°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两个半球,从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之间是东半球,从西经20°向西到东经160°之间是西半球; 低纬度一般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30度间的空间范围,即30°N至30°S以内地区,包括热带、副热带两个热量带,因此右图中的甲属于西半球低纬度。
故答案为:C
5.【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纬网的认识,知识简单。
【解答】经线和纬线相交,只能有一个交点。
故答案为:B。
6.【答案】 (1)A
(2)B
【解析】【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解答】(1)甲岛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80千米,甲岛图上南北距离为3.2厘米,经过换算实际距离为256千米。故A符合题意。
(2)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以判断出甲岛位于乙岛的东北方向。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B。
7.【答案】 D
【解析】【分析】分析:地球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的线是经线,所有经线都等长;指示东西并与经线垂直的线是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变短.
【解答】地球上所有经线都等长;而纬线是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所以两条经线间纬线的长度也是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变短的.只有沿着经线走,才是正南正北;沿着纬线走,才是正东正西.因此某人从南极点出发,先向北行走3千米,再向西行走3千米,最后又向南行走3千米,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南极点.
故选:D
8.【答案】 C
【解析】【分析】(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经线成半圆,它指示南北方向。0°经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0°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
(2)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latitude),纬线成圆形,它指示东西方向。纬度从赤道开始算,把0°定为赤道,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
【解答】A、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递增,最高为180°,故说法错误。
B、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逐渐递增,故说法错误。
C、以0°纬线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递增,故说法正确。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递增,最高为90°,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 D
【解析】【分析】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一般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小;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范围大。
【解答】a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为1万米,b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为5万米,c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为10万米,c 比列尺表示的范围最大,比例尺最小,所以A、B说法均错误;比列尺表示的是距离,所以相同实地面积表示在同一图幅上的纸上面积是比例尺倍数的平方,b比列尺是c比例尺的2倍,所以图上面积是4倍,所以C说法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 A
【解析】【分析】利用比列尺算出各个选项中的实地距离,结合学校的实际分析。
【解答】A、该比列尺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200米,一般情况小一张纸可以画地图的长度约为20厘米左右,据此可知该校园的实地距离约为400米,较合适,符合实际。
B、该比列尺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1000米,一般情况小一张纸可以画地图的长度约为20厘米左右,据此可知该校园的实地距离约为20000米,偏大,不符合实际。
C、该比列尺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20千米,一般情况小一张纸可以画地图的长度约20厘米左右,据此可知该校园的实地距离约为400千米,太大,不符合实际。
D、该比列尺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100米,一般情况小一张纸可以画地图的长度约为20厘米左右,据此可知该校园的实地距离约为2000千米,太大,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A
11.【答案】 C
【解析】【分析】(1)比列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的长度单位都是厘米。
【解答】根据比列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5厘米÷1 00000000米=比例尺=1∶40 000 000,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12.【答案】 B
【解析】【分析】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2)我们把纬度0°到30°之间的区域称为低纬度,30°到60°之间的区域称为中纬度,60°到90°之间的区域称为高纬度,
【解答】A、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说法错误。
B、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说法正确。
C、纬线中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纬线的长度变短,说法错误。
D、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3.【答案】 (1)6
(2)西南
(3)北;东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做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解答】(1)图中的比例尺为1:300000,AB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所以;
(2)以小红为原点,可知小林在小红的西南方向;
(3)由图可知,AB点所处的纬度都是自下而上逐渐增大,所以AB均属于北纬,即北半球;A点在0°经线上,西经20°到东经160°属于东半球,即A点位于东半球;
故答案为:(1)6;(2)西南;(3)北;东
14.【答案】 (1)
(2)D
(3)东北
【解析】【分析】 西半球是地球上西经20°以西,东经160°以东(20°W--160°E)的区域。 北半球是指地球赤道以北的地区。东半球是地球上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20°W--160°E)的区域。
【解答】(1)北纬的度数向北增大,东经的度数向东增大,西经的度数向西增大,这样的方法就可以找出货船的失事地点。
(2)该点经度为170°E,因为20°W以西和160°E以东是西半球,所以该地位于西半球;由于该点纬度为40°N,位于赤道以北,故位于北半球。
(3)根据A点距离失事地点比较近,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知失事地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
故答案为:(1)
(2)D(3)东北
三、解答题
15.【答案】 (1)比例尺
(2)指向标定向法
(3)自北向南
(4)1:30000;大
【解析】【分析】(1)、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地图中方向的判读一般采用以下三种:一般定向法,指向标,经纬网。(3)、根据图中给出的方向,按照小河的流向判读即可。(4)、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解答】(1)、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图中明确给出了指向标,所以按照指向标判读即可。
(3)、根据给出的指向标,小河自北向南流。
(4)、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根据公式计算即可得出该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是个分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较分式的大小,分母越大,分式越小,说明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分式越大,比例尺越大。
故答案为:(1)、比例尺(2)、指向标定向法(3)、自北向南(4)、1:30000;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