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师说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0.2师说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0 09:56:45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练习:
第6单元*师说/韩愈
一、选择题
1.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而耻学于师 ②其皆出于此乎 ③于其身也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不拘于时 ⑥学于余
A.全相同 B.各不相同 C.只有①⑥相同 D.只有②③⑤相同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而耻学于师”中“于”是介词,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中“于”是介词,从;
③“于其身也”中“于”是介词,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中“于”是介词,比;
⑤“不拘于时”中“于”是介词,被;
⑥“学于余”中“于”是介词,向。
只有①⑥相同。
故选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④圣人之所以为圣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师:名词作意动词,以……为老师。②师:名词作动词,学习。③所以:用来……的。④所以:……的原因。
故选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有学问的人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识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很多人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同“授”,传授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有学问的人”错误。此处“学者”为古今异义词,应该译为古代求学的人。
B.“知识”错误。此处“知”为通假字,通“智”,智慧。
C.“很多人”错误。此处“众人”为古今异义词,为一般人。
故选D。
4.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知晓 ) 善假于物也(假:借助)
而绝江河 (绝:横渡) 虽有槁暴 (槁暴:晒干)
B.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结束) 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C.其下众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
驽马十驾(驾:一天的行程)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人:超出一般人)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耻辱)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全面)
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愈、越发)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知:知晓”错误,通“智”,见识。
C.“徒:徒弟”错误,同类的 ,一类人。
D.“耻:耻辱”错误,意动用法,以……为耻。
故选B。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dòu):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的地方为“读”。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及官吏的统称。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错误,“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故选B。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快,声音大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中:射中
C.是故无贵无贱 无:没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普遍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见闻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意思是“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中”,合乎。解释错误。
C.“是故无贵无贱”意思是“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无论。解释错误。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意思是“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闻”,懂得。解释错误。
故选A。
7.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状语后置句。第一个“于蓝”是“从蓼蓝”,第二个“于蓝”是“比蓼蓝”,都是介词结构作状语。正常语序应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A项,“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整个句子是判断句,其中“假于物”是介宾结构后置,即“于物假”。
B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知”、“解”是动词,所以是宾语前置,“之”是标志。正常语序应该是“不知句读,不解惑”。
C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句末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D项,“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状语后置句。是“谓语+乎+后置状语”的句式,正常语序应是“乎吾后生,其闻道也亦乎吾先”。
故选D。
8.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青于蓝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不拘于时
C.学于余 D.急于星火
【答案】D
【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于:介词,比。
A.介词,对于。
B.介词,被。
C.介词,向。
D.介词,比。
故选D。
9.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⑧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①⑧/②⑦ /③/④/⑤⑥ B.①⑧/②③/④/⑤⑦/⑥
C.①④⑧/②③/⑤⑥/ ⑦ D.①④⑧/②/③⑤/⑥⑦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正常语序为“不以其道策之”,“不以其道”为状语,状语后置。
②结合“也”分析,为判断句。
③“句读”“惑”分别作为“不知”“不解”的宾语,为宾语前置句。
④“于”表被动,为被动句;“于时”为状语,为状语后置。
⑤“利”“强”分别修饰“爪牙”“筋骨”,为定语后置句。
⑥“高”修饰“庙堂”,定语后置句。
⑦结合“者”“也”分析,为判断句。
⑧正常语序为“冰,水为之,而于水寒”,“于水”表状语,为状语后置句。
故选A。
10.下列各句中“师”字的词性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从而师之 B.吾师道也
C.惑而不从师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B项,名词活用为动词,学习;
C项,名词,老师;
D项,名词活用为动词,从师。
ABD三项都是动词,C项是名词。
故选C。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 、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习得性无助常常诱发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 )。持久的学习倦怠容易使学生 ,找不到学习的应对策略,从而使学生逐渐对做事情缺乏信心,对身边的人或事不在乎, 。
学习倦怠所引发的消极学业情绪、认知疲倦和不良氛围,一般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行为,如敷衍了事、消极息工、学业拖延、厌学恐考与害怕进教室等,再加上课上分心、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等情况诱发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很容易使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有了以上行为,在上课的时候他就会处处被动,处处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生威,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 ,会导致其自学能力的降低,从而对学习产生持久性的消极影响。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能为力 茫然失措 漠不关心 长此以往
B.力不从心 茫然失措 掉以轻心 积微成著
C.无能为力 茫然若失 掉以轻心 长此以往
D.力不从心 茫然若失 漠不关心 积微成著
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虽然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但它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
B.这即使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也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
C.这虽然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
D.尽管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肯定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
B.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C.这种落后的学习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育
D.这种落后的学习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
【答案】
11.A
12.C
13.B
【解析】
11.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先看第二空:“茫然失措”指心中没有主意,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茫然若失”指神情迷茫,好像丢失了什么。文段中指的是找不到对策,应选用“茫然失措”,据此可排除C、D两项。再看第三空:“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掉以轻心”表示对某种问题漫不经心,不当回事。文段中指对身边的人或事不在乎,应选用“漠不关心”,据此可排除B项。
故选A。
12.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括号上文说的是“习得性无助”的具体表现,下文说的是“消极彩响”,从承接上文的角度看,选用的句子应后说“消极影响”,据此排除A项。又因为“学习倦怠现象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实,不能用表假设的“即使”,据此排除B项。D项,“肯定会”的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C。
13.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习惯”应是“养成”,而非“生成”;二是语序不当,“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故应是“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故选B。
三、语言表达
14.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发表的《善于学习》这篇文章的留言栏中,有读者留言说“读书务必发奋用功,莫要别人《劝学》”。请仿照留言,根据课文《师说》进行续写,与之构成一副对联。
【答案】(示例)学习当需虚心求教,勿忘前贤《师说》
【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句子的仿写。
首先分析所仿写句子的形式,“读书务必发奋用功,莫要别人《劝学》”,符合“主谓短语+否定式+《师说》”的形式特点;再分析内容,根据课文《师说》,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仿写时主要表达从师学习的主题即可。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身体为抵抗病原体,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阶段防御系统。病原体侵入体内的最初数小时,非特异性免疫最先迅速作用,各种免疫细胞展开对病原体的攻击。随后,特异性免疫开始作用。“T细胞”作为特异性免疫中一种特殊的免疫细胞,能获取病原体的信息并激活同为免疫细胞的“B细胞”,下达使其合成“抗体”的指令。接收到指令的B细胞大量产生抗体,借助抗体破坏病原体。另外,部分T细胞等免疫细胞能够通过破坏感染病原体的细胞,阻止感染的扩大。特异性免疫就是借助这样的机制,发挥强大作用,消灭病原体的。
由于部分T细胞和B细胞能够存储病原体的特征信息,因此,当曾经感染过的病原体再次侵入时,人体能够迅速杀灭该病原体,这被称为“免疫记忆”。疫苗,就是利用了这一免疫机制,将病原体的特征信息提前储存到T细胞和B细胞这些免疫细胞中,成为人类用来抵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面对疫苗,我们在犹豫什么》,《科学世界》2020年第1期)
材料二
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多个国家不同研究团队有不同的技术方案,有的传统,有的新锐。主要有以下五种:
第一种减毒活疫苗,采用的是活性病毒,经改造使其毒性减弱失去致病性。该疫苗免疫效果好,生产成本不高,但研发时间长,还有低概率致病风险。第二种是灭活疫苗,又叫死疫苗,同样是最传统的疫苗。该疫苗采用的病原体已失去活性,但表层蛋白仍可触发免疫反应。这两种疫苗的研发及生产涉及病毒培养,生物安全要求较高。
重组蛋白疫苗安全性好,不需要分离获得病毒毒株,只要根据病毒的序列,表达出大量的病毒抗原蛋白,制成疫苗即可。简单点讲就是“给人打病毒表面S蛋白”。而核酸疫苗(DNA疫苗/mRNA疫苗)则是给人体注射病毒抗原蛋白的编码核酸,利用人体细胞自己去合成病毒的抗原蛋白而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开发技术新颖,目前全球尚无一款获批上市。
陈薇院士团队正在做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属病毒载体疫苗,他们将改造后的无害腺病毒作为载体,装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制成疫苗。无害的腺病毒戴上S蛋白的“帽子”,假装自己很“凶”,让人体产生免疫记忆。
所以,打个比方,如果减毒活疫苗是“将野兽驯化为坐骑”,那么灭活疫苗就是“ ① ”;重组蛋白疫苗是“ ② ”,核酸疫苗就是“ ③ ”,病毒载体疫苗则是“ ④ ”。
(摘编自果壳网《新冠疫苗到底多久才能面世?》2020年4月21日)
材料三
DeepTech:目前各国都在加速疫苗研发,据说最快只要12或18个月,但大部分已有疫苗研发都是几十年才获得成功,请问新冠病毒疫苗能这么快成功吗?
张林琦:确实可以这么快。因为传统技术的平台很成熟了,新技术应用如mRNA技术可以加速开发。再加上在社会需求急切的情况下,各方面都会加倍努力来缩短这个开发时间,所以一定会冲破一些过去的慢节奏。
DeepTech:也有权威专家说,不排除疫苗开发会失败。您觉得会有这种可能吗?
张林琦:会有这种可能。新生事物,没有谁能保证百分百会成功。但我们一直在全力以赴。我国为增加胜算几率,同时展开了五条研发路线。针对这五条路线,还设疫苗开发专班负责协调研发单位,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早期介入,全程参与,研审联动,全力推动疫苗研发工作。
DeepTech: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上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吗?
张林琦:首先要安全,其次要诱导出可以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抗体,第三要避免出现不利的免疫反应或者副作用。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疫苗成本和可及性。
(摘编自《专访清华大学张林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文网2020年5月7日)
材料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就完成了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分离出病毒毒株,并在第一时间提交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信息。早在1月22日,科技部第一批启动的“新冠肺炎疫情科技应急攻关”项目里,快速研发疫苗就是其一。虽说疫苗从研发到生产是个长链条,但我国有整合全链条资源的优势,可同步推进研发、审批、生产各个环节。所以,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工作预估会比SARS疫苗进展顺利。
(摘编自《科学看待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人民日报》2020年4月20日)
15.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疫苗成为人类对抗病原体的有力武器,利用的是人体的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以及细胞的“免疫记忆”功能。
B.T细胞作用不可小觑,它能获取病原体的信息,激活B细胞并对其下达合成抗体的指令,有些甚至能阻止感染扩大。
C.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是采用传统研发技术方案的疫苗,它们都需要培养并获取病毒毒株,有一定生物安全风险。
D.安全、有效、无害、低成本、可及性等都是疫苗研发必须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疫苗的研发耗时较长。
16.材料二①~④空缺处依次填入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将野兽制成标本” “人工合成野兽皮毛” “直接使用野兽皮毛” “披着羊皮的狼”
B.“让野兽进入昏睡” “直接使用野兽皮毛” “人工合成野兽皮毛” “披着羊皮的狼”
C.“让野兽进入昏睡” “人工合成野兽皮毛”“ 直接使用野兽皮毛” “披着狼皮的羊”
D.“将野兽制成标本” “直接使用野兽皮毛” “人工合成野兽皮毛” “披着狼皮的羊”
17.结合材料三和四,请概括我国有可能较短时间内研发成功新冠疫苗的依据。
【答案】
15.A
16.D
17.①反应快,启动早②多路线研发③全链条整合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整体阅读材料,把握文章的基本思路。然后将选项带入原文去比对,重点防止其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等逻辑错误。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利用的是人体的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以及细胞的‘免疫记忆’功能”的说法,曲解了文意。原文是说,“就是利用了这一免疫机制,将病原体的特征信息提前储存到T细胞和B细胞这些免疫细胞中,成为人类用来抵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有力武器”。这句话的关键是对“这一免疫机制”的理解,从原文可知,“这一免疫机制”指的是当曾经感染过的病原体再次侵入时,人体能够迅速杀灭该病原体,这被称为“免疫记忆”。即疫苗主要是利用“免疫记忆”这个功能,而不包括“人体的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故选A。
16.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写语句的能力。做这种题一定要抓住话题中心,然后瞻前顾后,抓呼应。题干要求选择材料二①~④空缺处依次填入短语,最恰当的一项,宜用排除法。根据材料二,第二种是灭活疫苗,又叫死疫苗,同样是最传统的疫苗。“死疫苗”显然就是被制成标本似的疫苗,故第一处选“将野兽制成标本”,从而排除BC;根据原文“而核酸疫苗(DNA疫苗/mRNA疫苗)则是给人体注射病毒抗原蛋白的编码核酸,利用人体细胞自己去合成病毒的抗原蛋白而产生免疫应答”,可知这种疫苗的关键是“人工合成”,故第三处填“人工合成野兽皮毛”,从而排除A项。最后一处,根据原文,病毒载体疫苗是指无害的腺病毒戴上S蛋白的“帽子”,假装自己很“凶”,让人体产生免疫记忆。从假装很“凶”,可知这种疫苗其实不凶,其实像绵羊一样,所以最后一空填“披着狼皮的羊”。
故选D。
17.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做这种题,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筛选整合、归纳概括。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三和四,概括我国有可能较短时间内研发成功新冠疫苗的依据。从材料三,“我国为增加胜算几率,同时展开了五条研发路线。针对这五条路线,还设疫苗开发专班负责协调研发单位,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早期介入,全程参与,研审联动,全力推动疫苗研发工作”,可时间和参与范围角度归纳出:多线路联动开发,介入早,参与面广。从材料四,“虽说疫苗从研发到生产是个长链条,但我国有整合全链条资源的优势,可同步推进研发、审批、生产各个环节”,可概括出:同步推进,全链条整合的要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练习:
第6单元*师说/韩愈
一、选择题
1.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而耻学于师 ②其皆出于此乎 ③于其身也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不拘于时 ⑥学于余
A.全相同 B.各不相同 C.只有①⑥相同 D.只有②③⑤相同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④圣人之所以为圣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有学问的人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识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很多人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同“授”,传授
4.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知晓 ) 善假于物也(假:借助)
而绝江河 (绝:横渡) 虽有槁暴 (槁暴:晒干)
B.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结束) 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C.其下众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
驽马十驾(驾:一天的行程)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人:超出一般人)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耻辱)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全面)
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愈、越发)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dòu):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的地方为“读”。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及官吏的统称。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快,声音大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中:射中
C.是故无贵无贱 无:没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普遍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见闻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7.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8.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青于蓝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不拘于时
C.学于余 D.急于星火
9.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⑧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①⑧/②⑦ /③/④/⑤⑥ B.①⑧/②③/④/⑤⑦/⑥
C.①④⑧/②③/⑤⑥/ ⑦ D.①④⑧/②/③⑤/⑥⑦
10.下列各句中“师”字的词性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从而师之 B.吾师道也
C.惑而不从师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 、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习得性无助常常诱发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 )。持久的学习倦怠容易使学生 ,找不到学习的应对策略,从而使学生逐渐对做事情缺乏信心,对身边的人或事不在乎, 。
学习倦怠所引发的消极学业情绪、认知疲倦和不良氛围,一般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行为,如敷衍了事、消极息工、学业拖延、厌学恐考与害怕进教室等,再加上课上分心、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等情况诱发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很容易使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有了以上行为,在上课的时候他就会处处被动,处处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生威,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 ,会导致其自学能力的降低,从而对学习产生持久性的消极影响。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能为力 茫然失措 漠不关心 长此以往
B.力不从心 茫然失措 掉以轻心 积微成著
C.无能为力 茫然若失 掉以轻心 长此以往
D.力不从心 茫然若失 漠不关心 积微成著
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虽然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但它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
B.这即使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也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
C.这虽然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
D.尽管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肯定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
B.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C.这种落后的学习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育
D.这种落后的学习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
三、语言表达
14.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发表的《善于学习》这篇文章的留言栏中,有读者留言说“读书务必发奋用功,莫要别人《劝学》”。请仿照留言,根据课文《师说》进行续写,与之构成一副对联。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身体为抵抗病原体,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阶段防御系统。病原体侵入体内的最初数小时,非特异性免疫最先迅速作用,各种免疫细胞展开对病原体的攻击。随后,特异性免疫开始作用。“T细胞”作为特异性免疫中一种特殊的免疫细胞,能获取病原体的信息并激活同为免疫细胞的“B细胞”,下达使其合成“抗体”的指令。接收到指令的B细胞大量产生抗体,借助抗体破坏病原体。另外,部分T细胞等免疫细胞能够通过破坏感染病原体的细胞,阻止感染的扩大。特异性免疫就是借助这样的机制,发挥强大作用,消灭病原体的。
由于部分T细胞和B细胞能够存储病原体的特征信息,因此,当曾经感染过的病原体再次侵入时,人体能够迅速杀灭该病原体,这被称为“免疫记忆”。疫苗,就是利用了这一免疫机制,将病原体的特征信息提前储存到T细胞和B细胞这些免疫细胞中,成为人类用来抵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面对疫苗,我们在犹豫什么》,《科学世界》2020年第1期)
材料二
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多个国家不同研究团队有不同的技术方案,有的传统,有的新锐。主要有以下五种:
第一种减毒活疫苗,采用的是活性病毒,经改造使其毒性减弱失去致病性。该疫苗免疫效果好,生产成本不高,但研发时间长,还有低概率致病风险。第二种是灭活疫苗,又叫死疫苗,同样是最传统的疫苗。该疫苗采用的病原体已失去活性,但表层蛋白仍可触发免疫反应。这两种疫苗的研发及生产涉及病毒培养,生物安全要求较高。
重组蛋白疫苗安全性好,不需要分离获得病毒毒株,只要根据病毒的序列,表达出大量的病毒抗原蛋白,制成疫苗即可。简单点讲就是“给人打病毒表面S蛋白”。而核酸疫苗(DNA疫苗/mRNA疫苗)则是给人体注射病毒抗原蛋白的编码核酸,利用人体细胞自己去合成病毒的抗原蛋白而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开发技术新颖,目前全球尚无一款获批上市。
陈薇院士团队正在做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属病毒载体疫苗,他们将改造后的无害腺病毒作为载体,装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制成疫苗。无害的腺病毒戴上S蛋白的“帽子”,假装自己很“凶”,让人体产生免疫记忆。
所以,打个比方,如果减毒活疫苗是“将野兽驯化为坐骑”,那么灭活疫苗就是“ ① ”;重组蛋白疫苗是“ ② ”,核酸疫苗就是“ ③ ”,病毒载体疫苗则是“ ④ ”。
(摘编自果壳网《新冠疫苗到底多久才能面世?》2020年4月21日)
材料三
DeepTech:目前各国都在加速疫苗研发,据说最快只要12或18个月,但大部分已有疫苗研发都是几十年才获得成功,请问新冠病毒疫苗能这么快成功吗?
张林琦:确实可以这么快。因为传统技术的平台很成熟了,新技术应用如mRNA技术可以加速开发。再加上在社会需求急切的情况下,各方面都会加倍努力来缩短这个开发时间,所以一定会冲破一些过去的慢节奏。
DeepTech:也有权威专家说,不排除疫苗开发会失败。您觉得会有这种可能吗?
张林琦:会有这种可能。新生事物,没有谁能保证百分百会成功。但我们一直在全力以赴。我国为增加胜算几率,同时展开了五条研发路线。针对这五条路线,还设疫苗开发专班负责协调研发单位,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早期介入,全程参与,研审联动,全力推动疫苗研发工作。
DeepTech: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上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吗?
张林琦:首先要安全,其次要诱导出可以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抗体,第三要避免出现不利的免疫反应或者副作用。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疫苗成本和可及性。
(摘编自《专访清华大学张林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文网2020年5月7日)
材料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就完成了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分离出病毒毒株,并在第一时间提交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信息。早在1月22日,科技部第一批启动的“新冠肺炎疫情科技应急攻关”项目里,快速研发疫苗就是其一。虽说疫苗从研发到生产是个长链条,但我国有整合全链条资源的优势,可同步推进研发、审批、生产各个环节。所以,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工作预估会比SARS疫苗进展顺利。
(摘编自《科学看待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人民日报》2020年4月20日)
15.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疫苗成为人类对抗病原体的有力武器,利用的是人体的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以及细胞的“免疫记忆”功能。
B.T细胞作用不可小觑,它能获取病原体的信息,激活B细胞并对其下达合成抗体的指令,有些甚至能阻止感染扩大。
C.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是采用传统研发技术方案的疫苗,它们都需要培养并获取病毒毒株,有一定生物安全风险。
D.安全、有效、无害、低成本、可及性等都是疫苗研发必须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疫苗的研发耗时较长。
16.材料二①~④空缺处依次填入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将野兽制成标本” “人工合成野兽皮毛” “直接使用野兽皮毛” “披着羊皮的狼”
B.“让野兽进入昏睡” “直接使用野兽皮毛” “人工合成野兽皮毛” “披着羊皮的狼”
C.“让野兽进入昏睡” “人工合成野兽皮毛”“ 直接使用野兽皮毛” “披着狼皮的羊”
D.“将野兽制成标本” “直接使用野兽皮毛” “人工合成野兽皮毛” “披着狼皮的羊”
17.结合材料三和四,请概括我国有可能较短时间内研发成功新冠疫苗的依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