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练习:
第4课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田埂(gěng) 贬斥(biǎn) 饥馑(jǐn) 颁发
B.淤泥(yū) 花蕊(lěi) 山麓(lù) 撼卫
C.籼稻(shān) 稻菽(shū) 蕴藏(yùn) 签署
D.分蘖(niè) 一蔸(dōu) 掖着(yè) 陨落
2.下面的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cuī)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她如绝美的天籁(làn),拂(fó)去尘世的喧嚣(xiāo);她似千年的佳酿(niàng),蕴藏醉人的芳香;她如清澈的甘泉,滋润干涸的心田;她似闪烁(shuò)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徜(sháng)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zī)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A.璀(cuī)璨 喧嚣(xiāo) B.天籁(lán) 闪烁(shuò)
C.拂(fó)去 徜(sháng)徉 D.佳酿(niàng) 孜(zī)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B.巴林石是中国各色石种的集大成者,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石之精品。
C.如今,美国毕竟只有军事力量和美元货币这两个最后优势了,如果再不使用和展示,美国将没有任何机会挽回其江河日下的国运了。
D.尽管有专家认为“国考”暴热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青年有志在行政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政治抱负,但是透过表象看实质,这个分析更像是隔靴搔痒。
4.下面对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文以事写人,使读者清晰地了解了袁隆平的科学探索之路,还了解了他作为一位科学家的精神品格。
B.《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所报道的模范人物张秉贵没有感天动地的宏伟业绩或英雄行为,作者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之上适当虚构,给我们塑造出一位鲜活的劳动模范。
C.《“探界者”钟扬》记述别人对钟扬的印象及回忆,通过多视角再现钟扬的形象,展现的人物形象不仅全面系统,客观真实,而且感人至深。
D.三篇文章选取了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劳动者作为报道对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
B.人们常常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中国的稻田里为什么能够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C.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约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D.袁隆平关于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所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决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令世界瞩目的成果。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互联网时代,世界其他国家与非洲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移动支付方面,非洲国家并不落后,甚至拥有更成熟的条件和更广阔的市场。
B.央行货币政策司发布的报告指出,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逐步增强汇率弹性。
C.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时间结构正在悄然改变,对休闲活动的需求不断提高,休闲消费能力日益增加。
D.孔子之后,儒家所倡导的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其差异只是由于具体实践条件不同而出现的现象性差异或形式上的区别。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秋日的山林是美妙的,漫山的红叶在秋风中翩然起舞,这姹紫嫣红的美景,让人沉醉,更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词客感慨唏嘘。
②老张这个古玩爱好者,把多年来收集的盆盆罐罐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每当我到来,他总是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
③自提出要在5年内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的目标以来,中国移动支付取得快速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成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
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要“干”字当头,强化担当精神,勇于挑重担子,敢于啃硬骨头,善于接烫手山芋。
⑤这部作品,情节跌宕起伏,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让人百读不厌。
⑥面对银行的霸王条款,黄女士拒绝归还1500元,这令不少网友感到大快人心,最终在法院的判决下,黄女士执行还款。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缓解压力,尽快消除心理阴影。”——复读生小明在高考前一个月到心理学家张教授那里咨询。
B.“‘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李艳梅的同桌张海潮在学习上“不求甚解”,李艳梅意味深长地劝告他。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矛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D.银行大厅营业员对她说:“你想干什么?”——李蕾周末去银行营业厅取学费,正在选择到哪个窗口办理。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张秉贵的一生,是从黑暗的旧中国里一个没有文化的童工、学徒成长为新中国劳动模范的典型。
B.张秉贵从1955年开始到百货大楼站柜台,大约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共接待顾客近四百万人。
C.国航已经禁止运输鱼翅,这反映了中国对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此举给濒临灭绝的鲨鱼种群带来了一线生机。
D.自动驾驶汽车应该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其乘坐者吗?或者它们应该为了保护其他人而牺牲其乘坐者?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家商店学习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工作人员十分热情,使顾客如坐春风。
B.我们的时代需要楷模,过去的日子也从来不曾缺少楷模。雷锋、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可谓汗牛充栋。
C.国庆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违法占用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D.赵经理一跨进会议室,我们这些参加质量分析会的代表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
二、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投入杂交水稻的研究,“90后”袁隆平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名言。半个世纪以来,袁隆平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袁隆平表示,水稻是①,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②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每一次挑战,都是对初心的坚守;每一次攀登,都是对意志的考验;每一次前行,都是对目标的追赶。多年坚持下田的袁隆平,早早披上了“下田黑”,那是紫外线照射后的作品。有人感叹:袁隆平长得比农民还农民。如今,袁隆平虽已功成名就,但依然奔走在田间,为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努力。他的团队在内蒙古兴安盟1000亩盐碱地水稻基地完成试种测产。该基地pH接近9,盐度高于0.6%,属于不毛之地。现在,这里不仅长出了水稻,试种结果还远远超过了预期。
11.下列语句中的引号,标示特殊含义的一项是( )
A.“90后”袁隆平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
B.“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名言。
C.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
D.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1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反复 比拟 借代 B.引用 排比 比拟
C.排比 夸张 顶真 D.引用 顶真 夸张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B.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C.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D.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攻克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1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5.当记者询问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具体是怎样的时,他激动地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请以袁隆平的话为参照,以“我做过一个梦”开头,另选对象,再仿写一组句子。
16.下面是一幅赞美袁隆平的对联的下联,请根据材料的具体内容,拟写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造福亿万众,充盈口粮之仓
17.请结合材料内容,为袁隆平拟写一则颁奖词。要求:不少于60字。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幼年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在童年袁隆平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民族创伤。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
袁隆平在学习中不愿死记硬背,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从思考中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袁隆平高中毕业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全家议论的焦点。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母亲尊重袁隆平的选择,经过协商最后决定让他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1953年夏,大学生活结束后,袁隆平到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任教。
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他教外语,效果良好。教学期间,他还刻苦自学,不断提高自己听、写、阅读外文的水平,可以不带字典阅读英、俄文资料。进校第二年,他被调到遗传育种教研组,教授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的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从构成植物体的最小单位——细胞的构造开始,到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再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特性,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
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
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深有体会地说:“即使浅显的问题,如果教师本身钻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课讲好!”
1959年是袁隆平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七个年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党的1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同时,他还向党和人民立下誓言:“要做到政治挂帅,红专并进。”
在教学当中,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
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得到一些奇花异果,但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他的沉思,并决心扩大视野,另辟蹊径。
60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知识,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1960年,受到天然杂交稻株启示后,他在育种方法上由采用系统选育法,转变到水稻雄性不育研究课题上来。从1964年在稻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
“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利用被批斗的空隙,专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
1970年11月,袁隆平带领助手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
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
在19年的漫长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边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一边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
(摘编自祁淑英、魏晓雯《袁隆平传》,略有删改)
材料二:
①要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必须在自然界中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雄性不育株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当时不仅没有实物可利用,而且连中外的科研资料上也没有记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既然自然界存在天然杂交稻,那么,( )。在水稻吐穗扬花时节的稻田里寻找雄性不育株不啻大海捞针。盛夏时节,稻田里气温通常高达40℃,袁隆平和妻子邓哲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袁隆平欣喜若狂,视为珍宝,细心地繁殖栽培,亲自播种、浇水、施肥,仔細观察它们细微的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并作出详尽的记录,经过两年的艰苦试验,获得了珍贵的科研数据,写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引起了国家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1974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1975年国务院决定迅速扩大试种和推广的范围,此后的十年里,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袁隆平成功之后,国内国际各种令人眩目的荣誉、大奖也纷至沓来,但他并来陶醉于此,改变初心,而是一如既往地潜心农业科研,继续头顶烈日,脚踩泥泞,奔波在绿色的田野中。
②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③袁隆平(开场白):我现在还有两个愿望,一是第三期杂交水稻能够在2010年实现大面积亩产9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
主特人:您对学农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
袁隆平:我建议,学农的大学生要到实验田里去,电脑等先进设备很重要,但在电脑和书本里是种不出水稻的。希望他们联系实际,多到实验田里走一走、看一看。
(电视片《袁隆平畅谈事业与人生》)
1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隆平将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充分表现出他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品格。
B.袁隆平身体力行,在教学中,他经常走出课堂,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认为教师只有把问题钻得又深又透,才能把课讲好。
C.年轻时的袁隆平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他义无反顾地跳进了“农门”。
D.袁隆平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科技成果的创造,得益于教学、生产、科研的紧密结合。
1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袁隆平凭借杂交水稻技术及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8117),成为国际上广为人知的科学家。
B.袁隆平最终能够成为著名的科学家,与他从小就有的远大志向,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和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密不可分。
C.袁隆平教学认真,他教各种学科都肯下苦功夫;他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杂志,大胆探索;他走出课堂,从实践中找答案。这些均为他后来攻克“杂交水稻”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他没有大作为。
20.下列填入材料二的第①文段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肯定就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
B.可能就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
C.肯定就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存在
D.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就是必然的
21.作为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不仅深受中国人的爱戴,还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那么,你心目中的袁隆平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22.《喜看稻菽千重浪》是一篇人物通讯,成功地塑造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形象。两篇文本在选材上有什么异同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练习:
第4课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田埂(gěng) 贬斥(biǎn) 饥馑(jǐn) 颁发
B.淤泥(yū) 花蕊(lěi) 山麓(lù) 撼卫
C.籼稻(shān) 稻菽(shū) 蕴藏(yùn) 签署
D.分蘖(niè) 一蔸(dōu) 掖着(yè) 陨落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
B项,“花蕊”的“蕊”应读“ruǐ”,“撼卫”应为“捍卫”;
C项,“籼稻”的“籼”应读“xiān”;
D项,“掖着”的“掖”应读“yē”。
故选A。
2.下面的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cuī)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她如绝美的天籁(làn),拂(fó)去尘世的喧嚣(xiāo);她似千年的佳酿(niàng),蕴藏醉人的芳香;她如清澈的甘泉,滋润干涸的心田;她似闪烁(shuò)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徜(sháng)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zī)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A.璀(cuī)璨 喧嚣(xiāo) B.天籁(lán) 闪烁(shuò)
C.拂(fó)去 徜(sháng)徉 D.佳酿(niàng) 孜(zī)孜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A项,“璀”应读“cu ”;
B项,“籁”应读“lài”;
C项,“拂”应读“fú”,“徜”应读“cháng”。
故选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B.巴林石是中国各色石种的集大成者,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石之精品。
C.如今,美国毕竟只有军事力量和美元货币这两个最后优势了,如果再不使用和展示,美国将没有任何机会挽回其江河日下的国运了。
D.尽管有专家认为“国考”暴热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青年有志在行政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政治抱负,但是透过表象看实质,这个分析更像是隔靴搔痒。
【答案】B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结合“巴林石是中国各色石种的集大成者,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堪称石之精品”等分析,此处用于修饰“石头”,不合语境。故选B。
4.下面对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文以事写人,使读者清晰地了解了袁隆平的科学探索之路,还了解了他作为一位科学家的精神品格。
B.《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所报道的模范人物张秉贵没有感天动地的宏伟业绩或英雄行为,作者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之上适当虚构,给我们塑造出一位鲜活的劳动模范。
C.《“探界者”钟扬》记述别人对钟扬的印象及回忆,通过多视角再现钟扬的形象,展现的人物形象不仅全面系统,客观真实,而且感人至深。
D.三篇文章选取了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劳动者作为报道对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项,“作者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之上适当虚构”错误,对张秉贵的报道没有虚构。通过语言、细节、动作等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张秉贵。通过人们的悄悄议论侧面描写,还有细节描写等,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了张秉贵体贴入微的服务态度。还有一位不讲理的、气呼呼的女顾客来买糖,张秉贵并没有因为顾客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一如既往地站在顾客的角度为顾客考虑、服务,最后终于感动了顾客,使其和张秉贵说明了自己生气的缘由。通过这个气呼呼的女顾客来买糖,张秉贵这样一种耐心,细心的态度,我们又进一步看到了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心。
故选B。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
B.人们常常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中国的稻田里为什么能够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C.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约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D.袁隆平关于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所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决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令世界瞩目的成果。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本题中,
A项,语序不当造成不合逻辑,“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应该由浅入深有小到大。“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应改为“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C项,成分赘余不合逻辑,“约”和“左右”重复或,可去掉其中一个。
D项,搭配不当,介词“关于”接宾语后常放在主语前面,“科研大协作”是感慨的内容、对象,判断的依据是可以还原为宾语。“关于”搭配方面,这里指对象,搭配不当。将“关于”改为“对”。
故选B。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互联网时代,世界其他国家与非洲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移动支付方面,非洲国家并不落后,甚至拥有更成熟的条件和更广阔的市场。
B.央行货币政策司发布的报告指出,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逐步增强汇率弹性。
C.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时间结构正在悄然改变,对休闲活动的需求不断提高,休闲消费能力日益增加。
D.孔子之后,儒家所倡导的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其差异只是由于具体实践条件不同而出现的现象性差异或形式上的区别。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不合逻辑,应改为“非洲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逐步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
C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对休闲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休闲消费能力日益提高”。故选D。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秋日的山林是美妙的,漫山的红叶在秋风中翩然起舞,这姹紫嫣红的美景,让人沉醉,更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词客感慨唏嘘。
②老张这个古玩爱好者,把多年来收集的盆盆罐罐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每当我到来,他总是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
③自提出要在5年内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的目标以来,中国移动支付取得快速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成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
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要“干”字当头,强化担当精神,勇于挑重担子,敢于啃硬骨头,善于接烫手山芋。
⑤这部作品,情节跌宕起伏,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让人百读不厌。
⑥面对银行的霸王条款,黄女士拒绝归还1500元,这令不少网友感到大快人心,最终在法院的判决下,黄女士执行还款。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①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语境是说漫山的红叶,不合语境。
②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语境是人物对古董比较专研,望文生义。
③一日千里:形容进展极快。使用正确。
④烫手山芋:比喻有好处而想得到、但又有麻烦不好处理的事物。使用正确。
⑤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形容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使用正确。
⑥大快人心: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语境说的是黄女士和银行发生的矛盾,不合语境。故选A。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缓解压力,尽快消除心理阴影。”——复读生小明在高考前一个月到心理学家张教授那里咨询。
B.“‘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李艳梅的同桌张海潮在学习上“不求甚解”,李艳梅意味深长地劝告他。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矛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D.银行大厅营业员对她说:“你想干什么?”——李蕾周末去银行营业厅取学费,正在选择到哪个窗口办理。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得体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把握语言不得体的常见现象。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
A项,垂询:垂问。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用在此处,谦敬失当;
C项,“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此处应用书面语;
D项,“你想干什么”不礼貌,营业人员称呼顾客时一般要用“您”,可以说“您想办理什么业务”。故选B。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张秉贵的一生,是从黑暗的旧中国里一个没有文化的童工、学徒成长为新中国劳动模范的典型。
B.张秉贵从1955年开始到百货大楼站柜台,大约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共接待顾客近四百万人。
C.国航已经禁止运输鱼翅,这反映了中国对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此举给濒临灭绝的鲨鱼种群带来了一线生机。
D.自动驾驶汽车应该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其乘坐者吗?或者它们应该为了保护其他人而牺牲其乘坐者?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搭配不当,“一生”和“典型”搭配不当;
B项,不合逻辑,删去“多”。
D项,表意不明,“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不知道肯定的是什么。故选C。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家商店学习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工作人员十分热情,使顾客如坐春风。
B.我们的时代需要楷模,过去的日子也从来不曾缺少楷模。雷锋、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可谓汗牛充栋。
C.国庆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违法占用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D.赵经理一跨进会议室,我们这些参加质量分析会的代表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语境是顾客感受到商店服务的热情,不合语境;
B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用错对象;
C项,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语境是指交警加大力度管理,不合语境;
D项,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使用正确。故选D。
二、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投入杂交水稻的研究,“90后”袁隆平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名言。半个世纪以来,袁隆平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袁隆平表示,水稻是①,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②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每一次挑战,都是对初心的坚守;每一次攀登,都是对意志的考验;每一次前行,都是对目标的追赶。多年坚持下田的袁隆平,早早披上了“下田黑”,那是紫外线照射后的作品。有人感叹:袁隆平长得比农民还农民。如今,袁隆平虽已功成名就,但依然奔走在田间,为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努力。他的团队在内蒙古兴安盟1000亩盐碱地水稻基地完成试种测产。该基地pH接近9,盐度高于0.6%,属于不毛之地。现在,这里不仅长出了水稻,试种结果还远远超过了预期。
11.下列语句中的引号,标示特殊含义的一项是( )
A.“90后”袁隆平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
B.“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名言。
C.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
D.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1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反复 比拟 借代 B.引用 排比 比拟
C.排比 夸张 顶真 D.引用 顶真 夸张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B.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C.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D.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攻克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1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5.当记者询问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具体是怎样的时,他激动地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请以袁隆平的话为参照,以“我做过一个梦”开头,另选对象,再仿写一组句子。
16.下面是一幅赞美袁隆平的对联的下联,请根据材料的具体内容,拟写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造福亿万众,充盈口粮之仓
17.请结合材料内容,为袁隆平拟写一则颁奖词。要求:不少于60字。
【答案】
11.A
12.B
13.C
14.①最主要的粮食作物;②提高水稻产量。
15.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故乡的城市像花园一样美,居民像鸟儿一样自由,楼房像森林一样错落有致。
16.埋头几十年,成就杂稻之父
17.他潜心研究数十年,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名满天下万人赞,却仍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解析】
11.
本题考查引号的用法。
A项,引号的作用是标示特殊含义,这里是指90岁以上。
B项,引号的作用是标示直接引用。
C项,引号的作用是标示特定称谓。
D项,引号的作用是标示强调。
故选A。
12.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等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每一次挑战,都是对初心的坚守;每一次攀登,都是对意志的考验;每一次前行,都是对目标的追赶”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早早披上了‘下田黑’,那是紫外线照射后的作品”等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文中没有使用夸张、反复、借代、顶真的修辞手法。
故选B。
13.
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语病的能力。
C项,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可将“的”字删去,排除A、D两项;二是搭配不当,可将“克服”改为“解决”或“攻克”,排除B项。只有C项完全修改正确。
故选C。
14.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第①空,前面是“水稻是”,后文解释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吃水稻,可以推断此处应填“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类的内容;第②空,根据前面的“因此”和后面的“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可以推断此处应填“提高水稻的产量”之类的内容。
15.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参照句中有三个比喻句,所以写出的句子也要有三个比喻句,缺一不可。参照句中的三个比喻句的本体各不相同,但统一于“杂交水稻”这一中心事物,都是“杂交水稻”的一部分,仿写时要注意这一点。选好对象以后,以“我做过一个梦”为开头进行仿写即可。
16.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可以根据下联的内容和结构来拟写。下联,主要赞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那么上联可以写袁隆平的具体工作等,从结构看,下联的两句都是动宾短语,其中前句的宾语是数量词。根据这些特点即可拟写出上联。
17.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拟写颁奖词主要需关注两点:一是对人物生平事迹的整合概括,如袁隆平潜心研究杂交水稻,成名后仍奋斗在田间;二是表达对其的赞美之情。然后再结合材料内容进行拟写即可。拟写颁奖词,首先,要对获奖对象有一定的了解,了解他(她)做的什么事情值得赞扬,他(她)的什么精神品质值得歌颂。其次,颁奖词的语言要精练,要能高度概括人物身上的闪光点,要文辞优美,饱含深情,富有感染力。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幼年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在童年袁隆平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民族创伤。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
袁隆平在学习中不愿死记硬背,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从思考中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袁隆平高中毕业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全家议论的焦点。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母亲尊重袁隆平的选择,经过协商最后决定让他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1953年夏,大学生活结束后,袁隆平到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任教。
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他教外语,效果良好。教学期间,他还刻苦自学,不断提高自己听、写、阅读外文的水平,可以不带字典阅读英、俄文资料。进校第二年,他被调到遗传育种教研组,教授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的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从构成植物体的最小单位——细胞的构造开始,到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再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特性,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
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
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深有体会地说:“即使浅显的问题,如果教师本身钻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课讲好!”
1959年是袁隆平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七个年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党的1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同时,他还向党和人民立下誓言:“要做到政治挂帅,红专并进。”
在教学当中,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
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得到一些奇花异果,但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他的沉思,并决心扩大视野,另辟蹊径。
60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知识,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1960年,受到天然杂交稻株启示后,他在育种方法上由采用系统选育法,转变到水稻雄性不育研究课题上来。从1964年在稻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
“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利用被批斗的空隙,专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
1970年11月,袁隆平带领助手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
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
在19年的漫长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边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一边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
(摘编自祁淑英、魏晓雯《袁隆平传》,略有删改)
材料二:
①要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必须在自然界中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雄性不育株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当时不仅没有实物可利用,而且连中外的科研资料上也没有记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既然自然界存在天然杂交稻,那么,( )。在水稻吐穗扬花时节的稻田里寻找雄性不育株不啻大海捞针。盛夏时节,稻田里气温通常高达40℃,袁隆平和妻子邓哲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袁隆平欣喜若狂,视为珍宝,细心地繁殖栽培,亲自播种、浇水、施肥,仔細观察它们细微的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并作出详尽的记录,经过两年的艰苦试验,获得了珍贵的科研数据,写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引起了国家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1974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1975年国务院决定迅速扩大试种和推广的范围,此后的十年里,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袁隆平成功之后,国内国际各种令人眩目的荣誉、大奖也纷至沓来,但他并来陶醉于此,改变初心,而是一如既往地潜心农业科研,继续头顶烈日,脚踩泥泞,奔波在绿色的田野中。
②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③袁隆平(开场白):我现在还有两个愿望,一是第三期杂交水稻能够在2010年实现大面积亩产9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
主特人:您对学农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
袁隆平:我建议,学农的大学生要到实验田里去,电脑等先进设备很重要,但在电脑和书本里是种不出水稻的。希望他们联系实际,多到实验田里走一走、看一看。
(电视片《袁隆平畅谈事业与人生》)
1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隆平将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充分表现出他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品格。
B.袁隆平身体力行,在教学中,他经常走出课堂,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认为教师只有把问题钻得又深又透,才能把课讲好。
C.年轻时的袁隆平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他义无反顾地跳进了“农门”。
D.袁隆平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科技成果的创造,得益于教学、生产、科研的紧密结合。
1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袁隆平凭借杂交水稻技术及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8117),成为国际上广为人知的科学家。
B.袁隆平最终能够成为著名的科学家,与他从小就有的远大志向,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和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密不可分。
C.袁隆平教学认真,他教各种学科都肯下苦功夫;他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杂志,大胆探索;他走出课堂,从实践中找答案。这些均为他后来攻克“杂交水稻”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他没有大作为。
20.下列填入材料二的第①文段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肯定就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
B.可能就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
C.肯定就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存在
D.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就是必然的
21.作为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不仅深受中国人的爱戴,还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那么,你心目中的袁隆平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22.《喜看稻菽千重浪》是一篇人物通讯,成功地塑造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形象。两篇文本在选材上有什么异同点?
【答案】
18.C
19.B
20.A
21.①忧国忧民,具有博爱情怀。袁隆平不仅立志要使中国富强,还想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②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勤奋进取。把孟德尔、摩尔根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应用于教学与研究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③不计名利,甘为人梯。把自己的研究小组发现的珍贵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
22.相同点:都是选择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相关的典型材料;都以时间为顺序安排材料。不同点:本文主要选取了袁隆平教学生涯和杂交水稻培育过程的内容交织在一起进行写作,突出他边教学边试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而《喜》一文则重点选取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事件来写,突出他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辛过程。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在家人的支持下”有误,原文是“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A.“广为人知”的概括不准确。贡献巨大,国际上得奖,被命名等,享有国际声誉,但未必“广为人知”。
C.“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杂志”的说法于文无据,原文是“从外文杂志中”。
D.“不大作为”的分析和概括错误,原文是“‘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仍利用被批斗的空隙,专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
故选B。
20.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前文的陈述“既然……”可知,“可能”的表述与文意不符合;由选项可知,括号内所填内容承前省略主语“自然界”,再由前句“自然界存在天然杂交稻”可知,括号内句子结构为“存在十宾语”。
故选A。
2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袁隆平忧国忧民,“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后来因为国家粮食不够而一心研究水稻高产;“……第三期杂交水稻能够在2010年实现大面积亩产900公斤……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他不仅立志要使中国富强,还想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具有博爱情怀。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勤奋进取。“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知识,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把孟德尔、摩尔根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应用于教学与研究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
袁隆平不计名利,甘为人梯。“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把自己的研究小组发现的珍贵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
2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选材特点的能力。
相同点:两个文本都是表现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的贡献,所以都是选择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相关的典型材料。都以时间为顺序安排材料:“喜”文从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开始,1964年7月5日,袁隆平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两年后,袁隆平的一篇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发表……一直到1998年,权威的资产评估所评估,“袁隆平品牌”无形资产价值1000亿元;本文从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写起,
从小就立志,高中毕业择专业,1953年夏,大学生活结束后教书……最后1970年11月,袁隆平带领助手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
不同点:本文主体内容是袁隆平教书生涯中进行杂交水稻研究的经过,把袁隆平教学生涯和杂交水稻培育过程的内容交织在一起进行写作,“在19年的漫长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边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一边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突出他边教学边试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而《喜》一文则重点选取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事件来写,写他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独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撰文“对大面积推广玉米稻要持慎重态度”等,突出他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辛过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