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执教者 课时 2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文章,均是记录成长的话题,我从中可以收获一些启迪。学习本单元,重点是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第一篇重点讲读课文,也是作者回忆儿时的快乐生活和求学生涯的回忆性散文。具有示范性学习作用,本篇学习课时设定为2个课时。
学情分析 初一集中起来听课并且自主阅读和自主研读的锻炼还不够,无法使语文阅读的高效积极开展开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更多采取以学生自主阅读研读为主,老师引导示范点拨为辅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鼓励学生养成良好阅读学习习惯。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采用朗读和问题引导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散文的特点进行学习,由不散的神(主旨)到散的形(内容),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表达手法到无处不在的真情流露。师生共同讨论分享,大体上以个人品读——感悟——集体讨论——分享四个环节进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2..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
过程与方法目标 小组探究学习,以文章中的空间转移为线索,用问题推动学生的思考学习和课堂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意,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童年的向往和思索之意,感受作者深情。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课前安排学生参阅本文相关背景知识,这也是文章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课堂上以自己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也可以是不好的回忆)接着引入本篇学习,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接着合作学习,分为“作者眼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两个部分,分别以三个小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研读讨论,并且分享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明确任务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迁移 用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出示以下练习: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确凿( ) 菜畦( ) 宿儒( ) 倜傥( ) 收敛( ) 脑髓( )桑葚( ) 斑蟊( ) 积攒( )秕谷( ) 拗( ) 盔甲( )锡箔( ) 人声鼎沸( )2.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 。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 ,他写的小说集有______ ,杂文集有______ 。3.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确凿”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起使用是否矛盾?) 1.导入:童年,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好日子,她给了我们无数童趣,当我们在回顾童年时,我们都能说出好多刻骨铭心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伴我们度过了无数美好的时光。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童年吧!(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2.简介作者:补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 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 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 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 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 运动的伟大 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 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 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 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 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莽原》、《奔流》、《萌芽》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 史略》、《唐宋传奇集》、等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3.引导学生讨论本课学习目标。1. 提出整体感知问题:文章传递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 2. 百草园所有乐趣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找出你以为作者最留恋的内容。阅读第二至八自然段做下面的题目。百草园里设计意图:培养整体把握内容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能力。1.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2.百草园的景物有些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详写? 3.在描写百草园景色时,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者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亲切感人的原因是什么? 4.“长的草里是不去的,……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这两段文字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5.“一切景语皆情语。”认真研读课文前八自然段,体会作者笔下百草园里有哪些乐趣。 (幻灯展示方法指导)理解词语妙用,了解课文句式,感知写作顺序,品析巧妙修辞。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1.三名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2.做完后小组内交流答案,互相纠错。预测:学生可能出现如下错误:菜畦qí会误读为xí 宿儒rú会误读为rǔ 还有倜傥tǎnɡ不是dǎnɡ 拗ɑǒ 不能读作niù还有积攒的攒,本文为cuán答案:1.záo qí rú tì tǎnɡ liǎn suǐ shèn máo zǎn bǐ ɑǒ kuī xī bó fèi 2.散文 《朝花夕拾》 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呐喊》(《彷徨》) 《坟》(《二心集》)3. 似乎:不确定,好像;确凿:确实,实在,表示肯定。因发生事件与现在相距很远,记忆模糊,不敢确定,所以这里用“似乎”;整体印象模糊,但百草园留在记忆深处,给自己带来欢乐的局部的、个别的景物扎根脑海中,因而用“确凿”来突出中心。这两个词不仅不矛盾,反而更准确。1.指二到三名同学说说自己的童年故事。2.指名背诵鲁迅的相关介绍。3.各个学习小组讨论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指明本课的重点及难点: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1. 速读7分钟,整体感知。对百草园的依恋和留恋;对三味书屋的害怕和厌恶。 2. 分组讨论、朗读分析 1.快速阅读本片段,在原文中标划出词语。 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2. 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的详略是与中心意思紧密相关。例如“泥墙根一带”是详写,目的是以“点”映“面”,既然这里都有“无限趣味”,可见百草园里好玩的地方很多,突出“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3. 作者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作者对百草园作过细致的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童年的乐园的热爱之情。4. 这两段文字是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也给了“我”一些教益,使其如下文所说的“觉得做人之险”,“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即产生了惩恶的念头。5.(1)看:①色美:“碧绿”耀人眼,“紫红”撩人心。②音美: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齐奏齐鸣。③状美:黄蜂肥胖,何首乌与木莲缠络,形状各异。④味美:覆盆子酸甜,令人垂涎。 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归纳矫正字词注音、字词和课文体裁、作者简介。用学生自己的故事导入,使学生自然的进入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课堂学习心中有数。培养整体把握内容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模仿句式写话的能力训练描述和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2分钟 教师总结:以上三个内容,表明百草园的生活美好、神奇而有趣,印证了开头的最后一句话:“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媒体出示写作要求:童年时,你也一定有自己的“乐园”,把你“乐园”描绘出来,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共同分享你童年的快乐吧。训练仔细观察,体验生活,生动形象描写的能力。
布置作业1分钟 1、背诵文章第二自然段。2、完成探究的内容。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事散文)——选取自《朝花夕拾》 鲁迅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按空间转移顺序 一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乐园"的乐趣) 不必说 (碧绿)菜畦 (光滑)石井栏 静景 低 春季 整体概貌(略写) (高大)皂荚树 (紫红)桑椹 ↓ ↓ 也不必说 鸣蝉(长吟) (肥胖)黄蜂(伏) 动景 高 夏季 轻捷)叫天子(直窜) 油蛉(低唱) 蟋蟀(弹琴) 动景 高 秋季 分写局部(详写) 单是……就 蜈蚣、斑蝥(喷烟) ↓ ↓ 木莲果实(莲房般) 静景 低 冬季何首乌根(拥肿) 覆盆子(小珊瑚珠)(又酸又甜) 雪地捕鸟: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看 拉 罩 神秘色彩:美女蛇的故事(联想) ——热爱自由快乐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反思 对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的传统教材,要渗透新课程理念,对我是一个挑战,现作以下反思:
1、要精心设计问题情景:
我在引导学生精读“百草园”一段时,先从课文前面的插图和作者笔下的描写作对比引入,然后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作者写得如此精彩。这样的问题设计得不够深入,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吩咐被动地去寻找,谈不上带着探索的热情去精读课文。学生没有能够做到主动学习,或者说他们学习的热情没有被激发出来,学习的效果当然不会高。专家指点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情景,“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段描写的文字,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为什么喜欢它们?”学生有兴趣,愿意去探究。我想以后备课,考虑怎样使学生喜欢学比让学生学什么更为重要。
2、要解放思想,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相信学生能自主地学习:
我在让学生精读“百草园”的精彩描写时,将自己备的所有精彩要点都抛给学生,学生不会回答就自己包办。回想自己以往上课,总是担心知识点没有讲透,于是经常不厌其烦地讲。新课标指出,要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老师要做“平等的首席”,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信学生能解决问题。即便是学生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全班讨论,老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解放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想,老师要做 “平等的首席”,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后自己头脑中那种“我讲你听”的思想应该革除,换成“组织他们探讨,自己也能从中获益”的新的观念。
3、几点疑问: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吗?是不是每一堂课都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呢?还有什么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吗?老师“满堂灌”是不行的,但老师在什么时机进行点拨,而这一点拨不会成为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绳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