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光的色彩 颜色》达标测试卷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光的色彩 颜色》达标测试卷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20 10:4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3.1 光的色彩 颜色》达标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50分)
1. 关于光的三原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光和绿光混合可以产生蓝光
B.红光和蓝光混合可以产生绿光
C.红光、绿光和蓝光可以合成紫光
D.橙光、黄光和靛光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
2.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紫 D.黄、绿、紫
3.透过黄玻璃看蓝纸是黑色的,这是因为( )
A.黄玻璃将蓝纸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
B.蓝纸反射的光透过黄玻璃与黄玻璃发出的黄光混合成黑色光
C.黄玻璃几乎全部吸收蓝纸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黄玻璃
D.黄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黄玻璃
4.在没有其他任何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B. 夏天雨后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C.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D. 汽车的后视镜是凹面镜,可以扩大视野
6.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鹦鹉的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 )
A. 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 B. 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
C. 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 D. 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
7.下列关于光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凡是有光向外传播的物体都是光源 B. 无论何时,电灯都是光源
C. “床前明月光”表明月亮是光源 D. 宇宙里的星星不都是光源
8.如图所示的是光的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区域2分别应标的颜色是(  )
A. 黄色、白色 B. 绿色、白色 C. 绿色、黑色 D. 黄色、黑色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3题图
9.如图为光的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1和2两个区域应标的颜色分别是( )
A. 蓝色、白色 B. 黄色、黑色 C. 绿色、白色 D. 黄色、白色
7.阳春四月,荷兰花海的各种郁金香竞相开放,争妍斗艳,喜迎各地的游客.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游客看到的鲜艳的红郁金香是因为( )
A. 红郁金香能发出红色的光 B. 红郁金香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C. 红郁金香能发出白色的光 D. 红郁金香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10.小莉同学从生活中收集到一些光现象的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
B. 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C. 一般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D. 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去
11.电视机屏幕呈现的各种色彩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是( )
A.红黄蓝 B.红绿蓝 C.绿白红 D.黄绿蓝
12. 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角度看( )
A.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 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 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 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13.夏季,雨后天空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常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彩色光带,就该情景中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水滴相当于三棱镜,只对光起反射作用
B.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C. 彩虹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 彩虹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14.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进行实验 D. 分析论证
15.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16.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 )
A.绿叶黄花 B.黑叶红花 C.黑叶黑花 D.红叶红花
17.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18.用可以写出红颜色字的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一行字,则这一行字(B )
A.在阳光下会吸收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
B.在阳光下会反射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
C.由于它能发出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
D.如果只用绿色光照射上去,这一行字就是绿色的
19.为改变过度依赖激素促进植物生长的种植状态,江南农科所着手研究利用夜间光照促进植物生长的技术.对于绿色植物而言,下列颜色的灯光照明中,效能晟低的是( )
A. 红光 B.绿光 C. 蓝光 D.黄光
20.阳春4月的百里杜鹃,马樱、迷人、露珠等杜鹃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喜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游客看到的鲜艳的红杜鹃是因为( )
A.红杜鹃能发出红色的光      B.红杜鹃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C.红杜鹃能发出白色的光      D.红杜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21.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22.古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吟出“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洁白的柳絮这时看上去却是红色的,这是因为柳絮( )
A.发出红光 B.发出红外线 C.反射夕阳的红光 D.折射夕阳的红光
23.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
A. 紫光LED B. 黄光LED C. 蓝光LED D. 橙光LED
24. 戴蓝色眼镜的人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
A. 观察绿色植物,可以看到黑色 B. 观察红色花朵,可以看到红色
C. 观察黄色花朵,可以看到绿色 D. 观察任何颜色的物体,看到的都是黑色
25.同学们正以“科技创新让上海世博更精彩”为主题开展活动.以下是几位同学介绍世博会中的物理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馆主要部分呈现红色,是因为反射日光中的红色光
B. 园区多处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 多数场馆顶部有雨水回收系统,水从顶部流下时重力势能变小
D. 游客等待区大量采用喷雾降温技术降低气温,主要利用水液化吸热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26分)
26.夜晚的剧场,一舞蹈演员身穿蓝色毛衣、白色裤子表演,当红色聚光灯投射到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演员的毛衣颜色为 色。当灯光射向演员,观众就能看见她,是因为灯光在演员身上发生了 。
27.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 不同颜色的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8乙),则光屏上就出现 .
第24题图 第27题图 第36题图
28.在一张白纸上用红颜料写一个字,把它拿到暗室里,只用绿光照射时,则白纸呈____色,红字呈________色。
29、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
30.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__________,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31.暗室里,在发白光的手电筒前放置一块红色的透明胶片,对着白墙照射,白墙上会出现____颜色的光斑;在白纸上写有红色的字,用绿色的光照射它,看到的是绿纸上写有____颜色的字。
32. 太阳能可以发电,这说明光是具有 的,太阳能电池板是把 能转化成 能的装置;植物的光合作用把 能转化成 能;太阳能热水器是把 能转化成 能的装置.
33. 在阳光下切开一个西瓜,瓜皮是绿色的,这是因为瓜皮把 光反射到了我们的眼睛,而吸收了其余的色光;瓜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瓜瓤把 光反射到了我们的眼睛,而吸收了其余的色光;现在把西瓜放在绿色的灯光下,瓜皮看起来是 色的,瓜瓤看起来是 色的.小明透过红色的太阳镜来观察一块绿皮红瓤的西瓜,绿皮看起来是 色的,红瓤看起来是 色的,这是因为红色的太阳镜镜片只能透过 光.
34.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料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情况________(相同/不相同).
35.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________ .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三棱镜对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________ 不同.
36.人们把红、________、________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如图所示,三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阴影部分),可以形成________.
三.解答题(共24分)
37. (4分)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射出的光线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太阳光是白光,它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作光的 ;
(2)乙图是太阳可见光谱,共有七种色光,分别为:红、橙、黄、绿、 、 、紫.
第37题图 第38题图
38.(3分)如图所示光的色散实验中,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照射到白屏上,在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 ________七种不同颜色的光.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其它颜色光消失,只留下 ________色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则在红纸上 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种颜色的彩色光带.因此,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9. (6分)通常我们可利用七色板来演示色光的合成.步骤如下:
①将三合板或硬纸做成直径约30 cm的圆板.圆板的中心有一孔,可以套在转台的转轴上,用螺丝夹紧后,由皮带传动绕轴转动.圆板的正面按图所示的顺序和比例贴上七种颜色的蜡光纸.
②实验时,光照在彩色的蜡光纸上,可以看清圆盘上的七种颜色.转动圆板,七色盘的转速足够大时,板面呈现白色.这是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在视网膜上七种颜色的光叠加,引起白色的视觉.
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制成的七色板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圆盘上贴两种颜色的蜡光纸,高速转动起来后,会呈现出另一种颜色.要得到不同的颜色可以用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6分)“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争当安全模范公民”的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红灯停,绿灯行”是公民的基本素质. 交通信号灯用红、绿灯,而不用蓝色、紫色等其它颜色的灯.对此,小明、小华、小宇三位同学展开讨论:
①小明说:人的眼睛对红色光、绿色光比较敏感.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容易引起视觉反应,可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②小华说:红光穿透能力比蓝色、紫色等其它的色光强,很远处就能看到;人的眼睛对绿色光敏感.
③小宇说: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是国际通用的,并不具有科学依据.
(1)雾天,小明、小华和小宇一起在远处观看路口的红绿灯,收集有关“红色光穿透能力强”的证据.小明和小宇看到红灯亮时,小华却认为红灯不亮.此事实说明红色光引起的视觉效果与________有关;三位同学向路口的红灯走近,都感到红色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色光的穿透能力与________有关.影响色光穿透能力的因素还有________(至少答出一条).
(2)依据你的生活体验,并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对小宇的说法作出评价:________.
(3)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分辨红绿灯颜色的变换.请你描述现行交通信号灯是如何让色盲的行人做到“红灯停、绿灯行”的或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回答一条即可).
41.(5分)阅读材料: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但是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
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关。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受高温伤害,它们吸收光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多,而蓝、紫色花少的缘故。若吸收七种色光,就高温伤害就更大,花更难以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花反射________色的光,吸收________颜色的光?
(2)材料中提到“光颜色不同,热效应不同”请你比较红色光比蓝色光的热效应_______。
(3)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推断白色花反射_________颜色的光、_______吸收______颜色的光。
教师样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50分)
1. 关于光的三原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红光和绿光混合可以产生蓝光
B.红光和蓝光混合可以产生绿光
C.红光、绿光和蓝光可以合成紫光
D.橙光、黄光和靛光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
2.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A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紫 D.黄、绿、紫
3.透过黄玻璃看蓝纸是黑色的,这是因为( C )
A.黄玻璃将蓝纸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
B.蓝纸反射的光透过黄玻璃与黄玻璃发出的黄光混合成黑色光
C.黄玻璃几乎全部吸收蓝纸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黄玻璃
D.黄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黄玻璃
4.在没有其他任何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B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B. 夏天雨后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C.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D. 汽车的后视镜是凹面镜,可以扩大视野
6.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鹦鹉的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 D )
A. 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 B. 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
C. 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 D. 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
7.下列关于光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凡是有光向外传播的物体都是光源 B. 无论何时,电灯都是光源
C. “床前明月光”表明月亮是光源 D. 宇宙里的星星不都是光源
8.如图所示的是光的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区域2分别应标的颜色是( B )
A. 黄色、白色 B. 绿色、白色 C. 绿色、黑色 D. 黄色、黑色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3题图
9.如图为光的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1和2两个区域应标的颜色分别是( C )
A. 蓝色、白色 B. 黄色、黑色 C. 绿色、白色 D. 黄色、白色
7.阳春四月,荷兰花海的各种郁金香竞相开放,争妍斗艳,喜迎各地的游客.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游客看到的鲜艳的红郁金香是因为( B )
A. 红郁金香能发出红色的光 B. 红郁金香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C. 红郁金香能发出白色的光 D. 红郁金香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10.小莉同学从生活中收集到一些光现象的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
A. 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
B. 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C. 一般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D. 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去
11.电视机屏幕呈现的各种色彩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是( B )
A.红黄蓝 B.红绿蓝 C.绿白红 D.黄绿蓝
12. 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角度看( C )
A.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 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 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 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13.夏季,雨后天空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常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彩色光带,就该情景中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小水滴相当于三棱镜,只对光起反射作用
B.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C. 彩虹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 彩虹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14.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
A. 猜想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进行实验 D. 分析论证
15.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D )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16.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 C )
A.绿叶黄花 B.黑叶红花 C.黑叶黑花 D.红叶红花
17.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 )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18.用可以写出红颜色字的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一行字,则这一行字( B )
A.在阳光下会吸收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
B.在阳光下会反射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
C.由于它能发出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
D.如果只用绿色光照射上去,这一行字就是绿色的
19.为改变过度依赖激素促进植物生长的种植状态,江南农科所着手研究利用夜间光照促进植物生长的技术.对于绿色植物而言,下列颜色的灯光照明中,效能晟低的是( B )
A. 红光 B.绿光 C. 蓝光 D.黄光
20.阳春4月的百里杜鹃,马樱、迷人、露珠等杜鹃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喜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游客看到的鲜艳的红杜鹃是因为( B )
A.红杜鹃能发出红色的光      B.红杜鹃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C.红杜鹃能发出白色的光      D.红杜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21.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D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22.古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吟出“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洁白的柳絮这时看上去却是红色的,这是因为柳絮( C )
A.发出红光 B.发出红外线
C.反射夕阳的红光 D.折射夕阳的红光
23.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C )
A. 紫光LED B. 黄光LED C. 蓝光LED D. 橙光LED
24. 戴蓝色眼镜的人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A )
A. 观察绿色植物,可以看到黑色 B. 观察红色花朵,可以看到红色
C. 观察黄色花朵,可以看到绿色 D. 观察任何颜色的物体,看到的都是黑色
25.同学们正以“科技创新让上海世博更精彩”为主题开展活动.以下是几位同学介绍世博会中的物理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D )
A. 中国馆主要部分呈现红色,是因为反射日光中的红色光
B. 园区多处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 多数场馆顶部有雨水回收系统,水从顶部流下时重力势能变小
D. 游客等待区大量采用喷雾降温技术降低气温,主要利用水液化吸热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26分)
26.夜晚的剧场,一舞蹈演员身穿蓝色毛衣、白色裤子表演,当红色聚光灯投射到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演员的毛衣颜色为 色。当灯光射向演员,观众就能看见她,是因为灯光在演员身上发生了 。
【答案】黑 反射
27.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 不同颜色的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8乙),则光屏上就出现 .
【答案】红、橙、黄、绿、蓝、靛、紫(或七种) 红色
第24题图 第27题图 第36题图
28.在一张白纸上用红颜料写一个字,把它拿到暗室里,只用绿光照射时,则白纸呈____色,红字呈________色。
【答案】绿; 黑
29、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
【答案】白 黑
30.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__________,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答案】色散  不能
31.暗室里,在发白光的手电筒前放置一块红色的透明胶片,对着白墙照射,白墙上会出现____颜色的光斑;在白纸上写有红色的字,用绿色的光照射它,看到的是绿纸上写有____颜色的字。
【答案】红 黑
32. 太阳能可以发电,这说明光是具有 的,太阳能电池板是把 能转化成 能的装置;植物的光合作用把 能转化成 能;太阳能热水器是把 能转化成 能的装置.
【答案】. 能量 光 电 光 化学 光 内
33. 在阳光下切开一个西瓜,瓜皮是绿色的,这是因为瓜皮把 光反射到了我们的眼睛,而吸收了其余的色光;瓜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瓜瓤把 光反射到了我们的眼睛,而吸收了其余的色光;现在把西瓜放在绿色的灯光下,瓜皮看起来是 色的,瓜瓤看起来是 色的.小明透过红色的太阳镜来观察一块绿皮红瓤的西瓜,绿皮看起来是 色的,红瓤看起来是 色的,这是因为红色的太阳镜镜片只能透过 光.
【答案】绿 红 绿 黑 黑 红 红
34.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料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情况________(相同/不相同).
【答案】红;绿;蓝;红;黄;蓝;不相同
35.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________ .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三棱镜对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________ 不同.
【答案】光的色散;偏折能力
36.人们把红、________、________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如图所示,三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阴影部分),可以形成________.
【答案】绿;蓝;白光
三.解答题(共24分)
37. (4分)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射出的光线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光是白光,它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作光的 ;
(2)乙图是太阳可见光谱,共有七种色光,分别为:红、橙、黄、绿、 、 、紫.
【答案】(1)色散 (2)蓝 靛
第37题图 第38题图
38.(3分)如图所示光的色散实验中,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照射到白屏上,在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 ________七种不同颜色的光.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其它颜色光消失,只留下 ________色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则在红纸上 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种颜色的彩色光带.因此,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答案】 紫;蓝;不能
39. (6分)通常我们可利用七色板来演示色光的合成.步骤如下:
①将三合板或硬纸做成直径约30 cm的圆板.圆板的中心有一孔,可以套在转台的转轴上,用螺丝夹紧后,由皮带传动绕轴转动.圆板的正面按图所示的顺序和比例贴上七种颜色的蜡光纸.
②实验时,光照在彩色的蜡光纸上,可以看清圆盘上的七种颜色.转动圆板,七色盘的转速足够大时,板面呈现白色.这是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在视网膜上七种颜色的光叠加,引起白色的视觉.
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制成的七色板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圆盘上贴两种颜色的蜡光纸,高速转动起来后,会呈现出另一种颜色.要得到不同的颜色可以用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2)各种色光的比例不同 (3)用不同的颜色的蜡光纸组合,或颜色组合不变,但改变颜色的比例.
40.(6分)“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争当安全模范公民”的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红灯停,绿灯行”是公民的基本素质. 交通信号灯用红、绿灯,而不用蓝色、紫色等其它颜色的灯.对此,小明、小华、小宇三位同学展开讨论:
①小明说:人的眼睛对红色光、绿色光比较敏感.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容易引起视觉反应,可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②小华说:红光穿透能力比蓝色、紫色等其它的色光强,很远处就能看到;人的眼睛对绿色光敏感.
③小宇说: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是国际通用的,并不具有科学依据.
(1)雾天,小明、小华和小宇一起在远处观看路口的红绿灯,收集有关“红色光穿透能力强”的证据.小明和小宇看到红灯亮时,小华却认为红灯不亮.此事实说明红色光引起的视觉效果与________有关;三位同学向路口的红灯走近,都感到红色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色光的穿透能力与________有关.影响色光穿透能力的因素还有________(至少答出一条).
(2)依据你的生活体验,并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对小宇的说法作出评价:________.
(3)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分辨红绿灯颜色的变换.请你描述现行交通信号灯是如何让色盲的行人做到“红灯停、绿灯行”的或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回答一条即可).
【答案】(1)各个不同的人;距离;空气的质量
(2)不正确.红色光穿透能力强,人的眼睛对红色光、绿色光比较敏感
(3)采用灯光图形或者语音提示等方法提醒行人
41.(5分)阅读材料: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但是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
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关。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受高温伤害,它们吸收光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多,而蓝、紫色花少的缘故。若吸收七种色光,就高温伤害就更大,花更难以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花反射________色的光,吸收________颜色的光?
(2)材料中提到“光颜色不同,热效应不同”请你比较红色光比蓝色光的热效应_______。
(3)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推断白色花反射_________颜色的光、_______吸收______颜色的光。
【答案】(1)红,红光以外的其它所有颜色的光 ;(2)强、(3)各种,几乎不 各种。
教师样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50分)
1.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的根本动力来自(  )
A.地球自转 B. 太阳 C. 抽水机 D. 人类的活动
【答案】B【解析】水循环是依托水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之间的转换才完成的,而这三态的转换需要太阳光的照射,也就是来自太阳光能。故选:B。
2.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解析】A、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冰变成水叫熔化;故A错;
B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故B错、C正确;D、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故D错。故选:C。
3.目前,世界上有20多亿人口面临缺乏淡水,我们必须节约用水。下列节水措施中错误的是( )
洗过菜的水直接用来浇花 B. 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C.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D. 推广使用节水龙头
【答案】B【解析】A.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A说法正确;B.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会污染土壤、毁坏农作物,故B说法错误;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可以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故C说法正确;D.推广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说法D正确。
故选B。
4.利用飞机向云层里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实现人工降雨,此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有( )
干冰升华,水蒸气凝固 B. 干冰汽化,水蒸气凝华
C. 干冰升华,水蒸气液化 D. 干冰熔化,水蒸气凝华
【答案】C【解析】人工降雨就是向云层中喷洒干冰,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就会迅速的升华为气态,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为小水滴。故选C。
5.自然界中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循环系统;陆地、海洋和大气间水发生的循环,其中会放出热量的是(  )
雨水汇入江河流向大海 B. 冰山积雪熔化变成水汇入江河
C. 云中小水滴变成小冰晶 D. 植物、土壤中水蒸发升入天空
【答案】C【解析】A、雨水汇入江河流向大海过程中不会放出热量,故A错误;B、冰山积雪熔化变成水发生熔化现象,要吸收热量,故B错误;C、云中小水滴放出热量发生凝固变成小冰晶,故C正确;D、植物、土壤中的水蒸发吸收热量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故D错误;故选C.
6.水从海洋到陆地的大循环中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液化 B. 汽化 C. 先液化后汽化 D. 先汽化后液化
【答案】D【解析】水从海洋到陆地的大循环中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由水变为水蒸气即先汽化,再由水蒸气液化成水滴即液化。故选D。
7.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
蒸发 B. 径流 C. 水汽输送 D. 太阳辐射
【答案】D【解析】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地表水(海水)→蒸发→云→水汽输送→云→降水→地表径流…,重力与太阳辐射是水循环的动力,但不属于水循环,故ABC属于水循环,不符合题意,D不属于水循环,符合题意;故选:D。
8.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会放热 B. 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C.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会放热 D.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C【解析】AB、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热,故AB错误;C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放热,故CD错误;故选:C。
9.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B. 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 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D.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答案】A【解析】A、水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当水汽化、熔化、升华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当水液化、凝固、凝华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正确;B、积雪也可以直接升华为水蒸气,错误;C、积雪吸热熔化成水,错误;D、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放热,错误。故选:A。
10.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及生物生存、工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对以下有关的认识或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可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天然降水洁净、清澈,应提倡将其直接作为饮用水
C.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D.地球上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不需要节约用水
【答案】C
11.由于水被污染而产生的后果可能是(  )
A.河中鱼虾绝迹 B.河流干涸 C.城市地表下沉 D.水土流失
【答案】A
12. 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冬天,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向大地
C. 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D. 雪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答案】B
13.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市政府给每户居民发放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答案】D
14.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0 ℃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已经不存在了,全部化成了水 B.水已经不存在了,全部结成了冰
C.冰和水可以同时存在,没有水蒸气 D.冰、水、水蒸气三者都可能存在
【答案】D
15.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0 ℃的室内( )
A. 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 B. 水、水蒸气不存在,全部变成冰
C. 只能有冰和水,水蒸气不存在 D. 冰全部熔化成水或水全部凝固成冰
【答案】A
16.如图 所示,在旧社会每逢干旱人们就会把希望寄托在“半仙”身上,来实现所谓的“呼风唤雨”.如今我们已经可以用“人工降雨”来把它变成现实了.在空中喷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关于人工降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
B.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
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
D.“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熔化形成的
【答案】D
17.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 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B. 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 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D. 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答案】D
18. 物理课上,老师在烧杯中放入几块干冰,不一会儿烧杯的外壁就出现了一层白霜,接着他用镊子夹取一大块干冰放入装有凉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白霜是凝固现象 B. 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C. 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 白雾是水沸腾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C
19. 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A
20.山区雨后经常形成美丽的雾气。关于雾的形成,是因为发生了( )
A. 液化现象 B. 升华现象 C. 凝华现象 D. 凝固现象
【答案】A 【解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所以它发生的是液化现象,故选A
21.水无常形,变化万千.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在其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霜的形成 B. 雪的形成 C. 冰的消融 D. 露珠的形成
【答案】C 【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B、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C、冰雪消融是从固态到液体的变化,属于熔化,熔化吸热.符合题意;D、露珠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太阳光使海洋中的水温上升到100℃以后变成水蒸气上升
B. 在高空水蒸气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可能会降雨
C. 温度降低到0℃以下才会凝结成小水滴
D. 降雪的时候,空气中一定没有水蒸气
【答案】B 【解析】A、海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即在任何温度下,海水都有可能变为水蒸气,所以此项不正确;B、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没有发生物态的变化,当大水滴的重力增大到大雨浮力就下落.可能会形成雨.所以此项正确;C、水蒸气低于100℃就能液化成水,低于0℃是凝华成雪或霜,所以此项不正确;D、降雪的时候,空气中也有水蒸气.因为雪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所以此项不正确;故选B.
23.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放热凝华成小水珠 B. 在阳光下露珠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后慢慢消失
C. 积雪吸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D. 江河湖海中的水放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答案】C 【解析】A、水蒸气变为小水珠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B、露珠是液态水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C、积雪熔化需要吸热,液态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最终汇入大海,故C正确;D、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D错误.故选:C.
24.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联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 B. 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
C. 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 D. 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放热
【答案】B 【解析】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低温会液化成小水珠,浮于空中或降落到地面,形成云和雨,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更低的温度会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C、D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25.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会放热 B. 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C.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会放热 D.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C 【解析】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会吸热,故A错误;B、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B错误;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会放热,故C正确;
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45分)
26.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 形成小冰晶,有的 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过程③中温度较高时冰晶会 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
【答案】汽化;凝华;液化;熔化【解析】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凝华形成小冰晶,有的液化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过程③中温度较高时冰晶会熔化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故答案为:汽化;凝华;液化;熔化。
第26题图 第28题图 第30题图
27.自然界中水有三种状态,它们之间______相互转化。(填“能”或“不能”)
【答案】能【解析】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是液态的,它的固态形式是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水的气态形式是水蒸气,是由水汽化而成的;冰吸热达到熔点会变成液态的水,水蒸气放热也会液化成小水珠;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是凝华现象;所以说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三种状态能相互转化。故答案为:能。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这是一道热学基础题。
28.如图所示,是水的循环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1)______、(2)______和(3)______三处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答案】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 升华吸热【解析】由图示知:(1)水变为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是放热过程;(2)水变为水蒸气,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3)冰变为水蒸气,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故答案为:凝固放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
29.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______变成水蒸汽.升入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______成小水珠,有的_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______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冰山上的积雪______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积雪______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流入大海.(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汽化;液化;凝华;凝固;升华;熔化 【解析】①水变为水蒸气,液态变为了气态,是汽化现象;②水蒸气变为了小水珠,气态变为了液态,是液化现象;③水蒸气变为了小冰晶,气态变为了固态,是凝华现象;④小水滴变成了小冰晶,液态变为了固态,是凝固现象;⑤积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固态变为了气态,是升华现象;⑥雪变为了水,固态变为了液态,是熔化现象。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凝固;升华;熔化。
30.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______变成水蒸汽.升入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______成小水珠,有的_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______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冰山上的积雪______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积雪______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流入大海.(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汽化;液化;凝华;凝固;升华;熔化【解析】①水变为水蒸气,液态变为了气态,是汽化现象;②水蒸气变为了小水珠,气态变为了液态,是液化现象;③水蒸气变为了小冰晶,气态变为了固态,是凝华现象;④小水滴变成了小冰晶,液态变为了固态,是凝固现象;⑤积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固态变为了气态,是升华现象;⑥雪变为了水,固态变为了液态,是熔化现象。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凝固;升华;熔化。
31.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通过____态、____态和____态的变化,实现不停的循环。自然界一般的物质都有三态,它们处于何种状态取决于它们的___。
【答案】 固;液;气;温度【解析】通常情况下,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存在;物质的三态变化都与温度有关,即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温度有关,如水,常温下为液态,给它加热可变成气态,给它冷却可变成固态。 故答案为:固;气;液;温度。
32.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其中括号1、2、3对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括号3对应的物态变化中,水向外界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答案】熔化 液化 凝华 放热【解析】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
(1)冰变为水的现象叫熔化,熔化过程吸热;(2)水蒸气变为水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过程放热;(3)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冰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过程放热;故答案为:熔化;液化;凝华;放热。
第31题图 第32题图 第37题图
33.如图,自然界的水循环,经历天空、地表、地下三种环境,地表、地下水以固态和______ 态存在,天空水以固态、______ 态和______ 态存在。
【答案】液 液 气 【解析】地表、地下水以固态和液态存在,天空水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故答案为:液;液;气。
34.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_____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____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____而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答案】汽化;液化;凝华;内侧 【解析】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汽化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
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以下,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这层冰花在窗户玻璃的内侧。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内侧。
35.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雪、雹等都是小水滴的“杰作”。海面及地表中的水不断______变成水蒸气,当含有较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会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______或______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雨滴和小冰晶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会______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在地面,这就形成了雨,小冰晶变成小水滴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降雨过程中,如果小水滴遇到冷空气会______成小冰粒,落在地面上,这就形成了雹(除第五空外,其他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汽化 液化 凝华 熔化 吸热 凝固 【解析】(1)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为水蒸气是汽化;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珠的变化是液化;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凝华;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的变化是熔化;(2)汽化与熔化需要吸热;小水滴变为小冰粒是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熔化;吸热;凝固。
36.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地面及江河湖泊中的水______成水蒸气后,在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会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形成云,云越积越厚,当空气托不住时会降落下来,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______成小水滴而形成雨。
【答案】汽化 液化 凝华 熔化【解析】地面的水汽化(蒸发)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云,小冰晶由于和空气摩擦而熔化,和小水珠一起下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熔化。
三.解答题(共5分)
37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水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___。
【答案】(1)液化;凝华;熔化;(2)熔化;(3)防止水的跑冒滴漏,应安装节水型的器具;用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洗澡时避免长时间冲淋,而应间断放水淋浴
【解析】(1)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水蒸气凝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2)根据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可以确定,在液化、熔化、凝华这三个过程中,吸热的是熔化;(3)节水措施:防止水的跑冒滴漏,应安装节水型的器具;用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将卫生间的水箱浮球向上调整2厘米,可达到节水目的;洗澡时避免长时间冲淋,而应间断放水淋浴.故答案为:(1)液化;凝华;熔化;(2)熔化;(3)防止水的跑冒滴漏,应安装节水型的器具;用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洗澡时避免长时间冲淋,而应间断放水淋浴.

s

光屏红

s

光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