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巩固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一、单选题
1.甲、乙两金属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将等体积的甲、乙两金属制成合金,其密度为ρ1;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制成合金,其密度为ρ2,(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 )
A.ρ1<ρ2 B.ρ1>ρ2 C.ρ1=ρ2 D.无法确定
2.综合实验小组用天平(量程为0~200g分度值为0.2g)和烧杯制作“密度计”。将水、待测液体加至“标记”处,如图(a)所示,用天平测量出烧杯、烧杯和水、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分别为60g、100g、m,在图(b)坐标系中画出ρ-m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密度计量程为0~5g/cm3
B.该密度计可鉴别密度差异不小于0.005g/cm3
C.该密度计刻度是不均匀的
D.若装入待测液体低于标记,读出的密度值偏大
3.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ρ铁<ρ铜<ρ铅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若铜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C.若铅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三个球都可以做成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铁球
4.用盐水选种时需配制密度为1.16×103kg/m3的盐水。现只有密度为1.2×103kg/m3盐水500mL和足够的水,混合后体积为盐水和水的总体积,要达到要求采取的方法是( )
A.400mL的盐水中加水120mL
B.500mL的盐水中加水150g
C.500mL的盐水中加水125mL
D.最多可以配制600mL的符合要求的盐水
5.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各一个,已知ρ铁=7.8×103kg/m3、ρ铜=8.9×103kg/m3、ρ铅=11.3×103kg/m3,那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能铁球是实心的,铜球和铅球是空心的
B.可能铜球是实心的,铁球和铅球是空心的
C.可能铅球是实心的,铜球和铁球是空心的
D.三个球一定都是空心的
6.一定质量的水结冰后(ρ冰=0.9×103 kg/m3),则( )
A.密度减小了 B.密度减小了 C.体积增大了 D.体积减小了
7.一个薄壁的瓶子内装满某种液体,已知液体的质量为m,小明同学想测出液体的密度,他用刻度尺测得瓶子高度为L,瓶底的面积为S,然后倒出部分液体(约小半瓶,正立时近弯处),测出液面高度L1,然后堵住瓶口,将瓶倒置,测出液面高度L2,则液体的密度为( )
A. B. C. D.
8.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烧杯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鉴定小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④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个数
A.①②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现有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且ρ1<ρ2,在甲杯中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也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假设两种液体之间不发生混合现象,甲、乙两个杯子也完全相同.则( )
A.甲杯内液体的质量大 B.乙杯内液体的质量大
C.两杯内液体的质量一样大 D.无法确定
10.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体积为15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5g
②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③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④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A.只有①正确 B.只②③有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③正确
11.一个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新冠病人用去了其质量的三分之一,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2kg/m3 B.3kg/m3 C.4kg/m3 D.6kg/m3
12.一个瓶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3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260g。(已知)则瓶子的质量是( )
A. B. C. D.
13.体积和质量相等的铝球、铁球和铜球,已知ρ铝<ρ铁<ρ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铝球是空心的,则一定“铁球和铜球都是空心的”
B.若铁球是空心的,则一定“铝球是实心,铜球是空心的”
C.若铜球是空心的,则可能“铝球和铁球都是实心的”
D.一定“三个球都是空心的”
14.根据所学知识和如表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水 冰 煤油 空气 二氧化碳
密度/kg m-3 (常温常压下) 1.0×103 0.9×103 0.8×103 1.29 1.34
A.一个瓶子装满水,水的质量为1kg,这个瓶子最多能装0.8kg酒精
B.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体积比原来小
C.同种物质其状态改变,密度一般会变化
D.泡沫灭火机喷出的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二氧化碳会沉在下面将可燃物包围
15.元旦假期,武汉下了一场大雪,积雪深度超过10cm。为了估测积雪的密度,小明找到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将脚印下的雪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二、填空题
16.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题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密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_(选填“a”、“b”或“c”);等质量的a、b实心物体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若用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制成大小相同的三个空心球,则空心部分最大的是__________(选填“a”、“b”或“c”)物质制成的.
17.分别由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物体,其质量之比m甲:m乙=2:3,体积之比V甲:V乙=3:4,则甲、乙两种物质密度之比ρ甲:ρ乙=_____.如果甲用掉,乙用掉,则甲乙剩下的部分密度之比是_____.
18.某托盘天平砝码盒中仅剩下50g,20g,10g,5g的砝码个一个,标尺的最大刻度为5g,现用其测量某一物体的质量(未超过90g),发现无法测量,则可估计该物体的质量范围为__________
19.如图是用天平正确测量盛水烧杯质量的场景,已知干燥的空烧杯质量为19.4g,则烧杯中水的质量为 _____ g,若每个水分子质量为3×10﹣23g,则烧杯中的水含有 _____个水分子,将这些水分子沿一条直线紧密排列,长度将达7.2×1014m,可绕地球赤道约1800万圈,据此可得水分子直径为 _____m.
20.如图所示,天平所测物体质量为____g,若保持游码位置不变,将左盘所测物体和右盘中砝码互换位置后,要使天平横梁再次平衡,应在____盘中增加______g的物体.
21.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已知甲物体积为4cm3,乙物体的体积V乙=4V甲,甲物密度是乙物密度的5倍,若两物中只有一个空心的,则_______一定是空心的,且空心体积是______ cm3.
三、简答题
22.如图所示,A、B是从同一厚薄均匀的铅皮上截下的两块小铅皮,其中A的形状是正方形,B的形状是不规则形状,现给你一把刻度尺和一架天平(包括砝码),请你较为准确的测出B物体的面积。
(1)写出主要的步骤和测量的物理量;
(2)B的面积表达式(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23.学过密度后,小明想制作一个可以直接测液体密度的装置,他找到一个无砝码的天平、两个相同的轻质圆柱形容器(质量忽略不计)、一把刻度尺、一个记号笔和足量的水。请配图说明小明的制作方法及原理。
(1)推导说明设计原理;
(2)在方框内配图说明制作和使用方法,在下图容器的密度线与高度线相对应位置写密度值。
24.在两只广口瓶中分别盛有纯酒精和纯水.请你用两种方法将它们区分开来(只要求说出区分的方法并明确说出结论,不用叙述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
例:用量筒量出相同体积的纯酒精和纯水倒入质量相同的烧杯中,放到已调平衡的天平的两个托盘上-下沉的一端是纯水.
方法一:____
方法二:____
25.请你利用天平和刻度尺,设计一个实验、测出一块长方形均匀铝箔的厚度。
要求:(1)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2)写出铝箔厚度的表达式。
(
2
)
(
1
)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将等体积的甲、乙两金属制成合金,设甲、乙的体积分别为V,由可得,合金里甲金属的质量
合金里乙金属的质量
合金的质量
合金的密度
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制成合金,设甲、乙的质量分别为m,合金里甲金属的体积
合金里乙金属的体积
合金的体积
合金的密度
因为,所以>,即,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
A.烧杯质量60g,最大总质量200g,所以最大液体质量
m=200g-60g=140g
标记处水质量
m1=100g-60g=40g
水的体积为
最大液体密度
该密度计量程为0~3.5g/cm3,故A错误;
B.由托盘天平分度值0.2g可知,可以鉴别的质量差异为0.2g,则最小密度差异为
故B正确;
C.因为都加到标记处,所以每次的体积是定值,只是改变了质量,所以该密度计刻度是均匀的,故C错误;
D.若装入待测液体低于标记,则液体质量偏小,体积仍然按标记计算,由,密度偏小,故D错误。
故选B。
3.A
【详解】
若三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知:
球的体积为;,
因为,
所以得:,
又由题目知三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铁球可能是实心,也可能是空心.
三个球都可以做成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铅球.
故选A.
【点睛】
假设三球都是实心的,根据三球质量相等,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比较出三球的实际体积大小,由此可知铁球的体积最大,然后再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4.C
【详解】
因1mL=1cm3,则
400mL=400cm3
500mL=500cm3
120mL=120cm3
125mL=125cm3
A.400mL的盐水中加水120mL后盐水的密度
所以A方法没有达到要求,故A不符合题意;
B.500mL的盐水中加水150g后盐水的密度
所以B方法没有达到要求,故B不符合题意;
C.500mL的盐水中加水125mL后盐水的密度
所以C方法能达到要求,故C符合题意;
D.由C的解答可知,将500mL盐水全用上,加水125mL可得符合要求的盐水,这种方法是能配置最多符合要求盐水的方法,所以最多可以配制625mL的符合要求的盐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
当铁、铜、铅三个球的质量相同时,据得,V铅故选A。
6.A
【详解】
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为:0.9g/cm3;
则密度减小了:,故A正确,B错误;
根据得,体积增大的比例为:
,故CD错误;
故选A.
7.A
【详解】
液体的质量为m,空心的体积
液体体积
瓶子容积
液体密度
,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详解】
①可以根据量筒测量体积和天平测量牛奶质量,根据质量与体积之比即为密度,故①可以完成;
②测量戒指的密度也是可以的,用量筒排水法测量体积,天平测质量,根据公式即可求密度,故②可以完成;
③用天平、烧杯、量筒,先测量质量,再用排水法测体积,测量出小球的密度,从而与铜的密度对比,从而判断小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故③可以完成;
④从天平测量出质量,根据密度,既可以求出体积,但是没有刻度尺,故无法得知横截面积,无法求出铜线的长度,故④无法完成;
⑤先测定一定数量大头针的质量,用天平即可完成,再除以大头针数目,即可得出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再然后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质量,除以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即可求出大头针的个数。
故选B。
9.B
【分析】
如果两种液体混合,那么求混合液体的密度,我们应该用混合液体的质量除以混合液体的体积去进行计算;但是题目中告诉的是“假设两种液体之间不发生混合现象”,比较抽象,通过建构模型使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本题采用对比模型法。
【详解】
模型1即为甲杯:由于ρ1<ρ2,两种液体的质量且各占一半.可得密度ρ1的液体体积大于密度ρ2的液体,密度ρ1的液体体积用灰标记,密度 ρ2的液体体积用蓝色标记.
模型2即为乙杯:两种液体体积相等,密度ρ1的液体体积用灰标记,密度ρ2的液体体积用蓝色标记.
对照组体现体积相等时之间的分界线.
对模型1密度ρ1的液体体积进行处理,切割成和模型2中密度ρ1的液体体积相同,即是容器体积的一半(如图所示).对模型2中密度ρ2的液体体积进行处理,切割成和模型1中密度ρ2的液体体积相同(如图所示),经过处理便可以直接从对比处(体积相同,ρ1<ρ2)比较甲、乙两杯内液体质量的大小了,答案很明显是对比处是蓝色的乙杯大。即乙杯内液体的质量大。故ACD项不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
①由甲物质的m﹣V图像得
体积为15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
故①正确;
②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不会随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故②错误;
③由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知20cm3甲的质量是20g、乙的质量是10g。因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大的物体质量越大。所以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大。故③错误;
④由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知10g甲的体积是10cm3、乙的体积是20cm3。故④正确;
故只有①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
由题意可知,设这个钢瓶内原来装有的氧气质量是m,体积是V,这些氧气的密度是6kg/m3,根据密度公式可知
某次抢救新冠病人用去了其质量的三分之一,则剩余的氧气质量是,由于钢瓶的容积是不变的,而氧气是气体,最后还是会充满整个钢瓶,那么氧气的体积是不变的,还是V,根据密度公式可知,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
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4kg/m3。
故选C。
12.B
【详解】
因同一个瓶子装满水和装满酒精时,水和酒精的体积相等,,即
代入数据解得。
故选B。
13.A
【详解】
若三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知:铝球体积V铝=,铁球体积V铁=,铜球体积V铜,因为ρ铁<ρ铜<ρ铅,所以V铝>V铁>V铜,又因为题目告诉三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故BC错;铝球可能是实心,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铝球也可能是空心,铁球和铜球更是空心的,故A正确.故选A.
【点睛】
假设三球都是实心的,根据三球质量相等,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比较出三球的实际体积大小,由此可知铝球的体积最大,然后再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14.B
【详解】
A.一个瓶子装满水,水的质量为1kg,则所装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
那么这个瓶子能装的酒精的质量
m酒精=ρ酒精V=0.8×103kg/m3×10-3m3=0.8kg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题意知,水和冰的质量相等,则有
1.0×103kg/m3 V水=0.9kg/m3 V冰
即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表格知,水和冰的密度不同,所以同种物质其状态改变,密度一般会变化,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出现火情时,用泡沫灭火机喷出二氧化碳来灭火,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二氧化碳喷出后,会沉在下面将可燃物包围,达到灭火目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B
【详解】
设积雪的厚度是,积雪的密度是,脚印的面积是,冰层的厚度是,冰的密度是,由题意可知,这个冰层的质量是等于对应的雪的质量,即,可知
A.测量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并知道冰的密度,即知道、、,由上式可知,冰层的厚度不知道,那么无法估测出积雪的密度,A项不合题意;
B.测量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即知道、、,可求得冰层的厚度
由
可知,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选项B符合题意;
C.测量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即知道、、,由
可知,不知道积雪的厚度,是无法求出积雪的密度,C项不合题意;
D.测量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即知道、、,由
可知,不知道冰层的厚度和积雪的厚度,是无法求出积雪的密度,D项不合题意。
16.c 2:1 c
【详解】
由图象可知,当时,,
则a、b、c的密度分别为:,
,,可见,,即c物质的密度最大.质量相等时,体积和密度成反比,
所以.若用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制成大小相同的三个空心球,由于c的密度最大,所以,c球的实心部分最小,空心部分最大.
故答案为(1). c (2). 2:1 (3).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注意图象中的单位.
17.8:9 8:9
【详解】
由题意可知,:=2:3,:=3:4,两物质的密度之比:×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体积和质量无关,因此若甲用掉,乙用掉,则甲、乙剩下部分的密度不变,则剩下的部分密度之比还是8:9.
【点睛】
(1)已知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关系和体积关系,根据密度公式得出密度关系;(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体积和质量无关.
18.40-----50g
【详解】
用这架天平去称量物体的质量时,最大测量范围是50g+20g+10g+5g+5g=90g.由题意可知:不用砝码能测0~5g,最大用5g砝码能测5~10g,最大用10g砝码能测10~20g,最大用20g砝码能测20~40g,最大用50g砝码能测50~90g.现用其测量某一物体的质量(未超过90g),发现无法测量,因此可估计该物体的质量范围为40~50g.
19.54 18×1024 4×10-10
【详解】
[1]如图砝码的质量为70g,标尺上的分度值为0.2g示数3.4g,烧杯和水的质量为:
m总=50g+20g+3.4g=73.4g
水的质量为
m=m总﹣m0=73.4g﹣19.4g=54g
[2]水的分子个数
n==1.8×1024
[3]直径
D==4×10﹣10m
20.23.4 左 6.8
【详解】
天平所测物体的质量为:20g+3.4g=23.4g;若保持游码位置不变,将左盘所测物体和右盘中砝码互换位置,则右盘物体的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左盘砝码的质量,可得:23.4g+3.4g-20g=6.8g,要使天平横梁再次平衡,应在左盘中增加6.8g的物体.
21.甲 0.8
【分析】
知道甲、乙的质量相等和密度关系,根据求出两者实心的体积之比,然后与两物体的体积相比较判断空心的物体,再根据体积关系求出空心部分体积。
【详解】
[1]由题可知,m甲=m乙,ρ甲=5ρ乙,由密度公式可得,甲乙两物体实心部分的体积之比为:
,
即①,则②,
又因为V乙=4V甲③,则④,
比较②④发现,甲的体积实心的变大了,如果两物体中只有一个是空心的,则甲物体是空心的,乙物体是实心的;
[2]由[1]中的②③联立解可得甲物体的实心体积:
;
则甲空心部分体积为:
。
22.(1)用天平测出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用刻度尺测出A的边长为a ;(2)(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均可得分)
【详解】
(1)它们的密度和厚度都相等。①利用天平测出A的质量,记做mA;②利用刻度尺测出A的边长和厚度,分别记做a和h,可计算其体积,利用公式计算出铅皮的密度;③利用天平测出B的质量,记做mB,利用公式计算出B的体积;
(2)已知其厚度为h,可利用公式计算出B的面积,因A的边长和厚度,分别记做a和h,所以
VA=a a h=a2h
则
所以
23.(1)见解析;(2)见解析
【详解】
(1)由公式可得,两个相同的轻质圆柱形容器(质量忽略不计),底面积相同,设容器内液体的深度为h,水的深度为H,当时,即
所以
(2)制作方法:在无砝码的天平上左、右两盘中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如下图所示
在左盘容器中倒入10cm的水,则液体密度
使用方法:将液体缓慢倒入右盘的圆柱形容器中,至天平平衡,用刻度尺测量液体的高度h,则可计算液体的密度;容器的密度线与高度线相对应位置的密度值如下图所示
。
24.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
(1)气味鉴别:用鼻子闻气味,有气味的是酒精.
(2)根据酒精蒸发吸热快的特点判断:将少量酒精和水分别涂在手臂上,感觉更凉的是酒精.
(4)同质量比较体积的方法:用天平测出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分别倒入量筒,因为酒精的密度小,所以体积大的是酒精.
25.(1)见解析(2)h=
【详解】
(1)实验步骤:
①天平称出铝箔的质量;
②查表得到铝的密度;
③算出铝箔的体积;
④用刻度尺测出铝箔的长()和宽();
⑤用数学知识表示出长方体铝箔的体积。所以
(2)铝箔厚度的表达式为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