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学入门 章末复习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科学入门 章末复习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20 19:1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 科学入门 章末复习训练 学生版
1.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 D.③④⑤
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3.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被火烧伤 用大量冷水冲洗
B.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C. 被化学试剂灼伤 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D. 实验器材不慎打碎 继续实验,完成实验后清理
4.如图为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  )
A.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3.80 cm
B.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2.80 cm
C.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0 cm
D.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 cm
5.用一根金属丝在圆杆铅笔上密绕20圈,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出20圈的宽度是 ,那么这根金属丝的直径是 mm。
6.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得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相平。
(2)放入小石块时要用细线系住,以下目的不能达到的是 (填字母)。
A. 防止石块撞破量筒
B.防止水溅起 
C.实验结束后便于去除石块
D.便于读出示数
(3)如果两位同学读数都正确,两同学计算出来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计算出石块体积比较大的是 (填“甲”或“乙”),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石块的体积是 。
(4)你如果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 (填“甲”或“乙”)。
7.用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来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偏低1 ℃,当该物体的温度升高10 ℃后,再用该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却偏高0.5 ℃,用这个温度计分别来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两者的示数差为 ℃。
8.在学习了“温度的测量”的知识后(9月中旬),老师布置了“练习使用温度计”的家庭作业:取一杯热水,让它自然冷却。然后每隔10 min用温度计测量一次水温,并探究水自然冷却的规律。
(1)如下图,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2)小李同学某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示数如下图,则当时水温为 。
(3)下表是小邱同学记录的一组数据: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水温/℃ 100 84 53 45 25 20 18 14
老师看了表格后,严肃批评了小邱同学编造实验数据的错误。小邱同学很纳闷:老师怎么知道我没做实验呢?针对表格中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温度变化规律,老师笑着说了三点理由:
①初始水温一般达不到100 ℃;
② ;
③ 。
听了老师一番话,小邱表示以后一定认真做实验,不再捏造数据“出洋相”。
9.(1)下面是小范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腾水温的实验步骤。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从26 ℃上升到100 ℃,若测量过程中一不小心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则测量值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小范发现,在同一个实验室里测量从同一个热水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时,不同的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都不太一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小范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呢?她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按照如下方法校验普通水银温度计:
Ⅰ.检查温度计的玻璃部分是否有破损、刻度是否清晰;
Ⅱ.用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冰块,让它自然熔化,形成冰水混合物;
Ⅲ.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2 ℃;
Ⅳ.取另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Ⅴ.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98 ℃。
①若用该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为50 ℃的物体,则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
②若测量某未知温度的物体时,示数为26 ℃,则该物体的实际温度为 ℃。
10.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有多大呢?小珂同学准备用所学的科学测量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她准备的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一元硬币若干、量筒(都能放入一元硬币,量筒A测量范围为200 mL、最小刻度值为5 mL,量筒B测量范围为100 mL、最小刻度值为1 mL)。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估计所选硬币的体积,观察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她应该选择
(填“量筒A”或“量筒B”)测量。
(2)小珂的实验过程如下:
Ⅰ.将量筒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Ⅱ.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水;
Ⅲ. ;
Ⅳ.计算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其体积表达式V硬币= 。
如果小珂在操作时,先操作第Ⅲ步,再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水,这样测量的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1.日常生活中,我们买水果时会仔细挑选果皮完好无损的。那么,水果的果皮究竟有什么作用呢?针对这一疑问,某同学选用梨子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水果果皮的作用。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果皮具有保护作用吗?
(2) :果皮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3)设计验证方案:选大小、品种和新鲜程度相同,且果皮完好无损的2个梨子,分别标记A和B;再用小刀将B梨子果皮戳破;将2个梨子都放在25 ℃的相同环境中一段时间。
(4)收集事实证据:按制订的方案进行操作,并每天观察两次,记录实验结果。
(5)预期结果: 梨子先腐烂。
(6)得出结论: 。
(7)该同学的“验证方案”中有一个步骤有缺陷,该缺陷是 。改进的方法是 。
12.有研究显示,生姜中含有不利健康的成分——黄樟素。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研究显示,黄樟素可引起肝癌,小柯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导致肝癌,于是小柯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1)实验课题: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小柯提出的问题是: ?
(2)实验过程:他将一批大小、年龄、健康状况等其他条件都相同的老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在一个实验周期内,甲组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乙组喂 。
(3)实验结果:经过这个实验周期的喂养后,如果出现的实验结果是 ,就可以说明小柯的假设是错误的,则可以得出结论:微量黄樟素不会导致肝癌。
(4)本实验设置乙组的目的是 。
13.给你一只量筒、一只烧杯、一支色笔、足够的水,利用这些器材,怎样测量一只鸡蛋的体积(已知量筒较小,鸡蛋放不进去)?请简要写出测量的主要步骤。
第1章 科学入门 章末复习训练
1.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B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 D.③④⑤
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B )
 
    
3.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被火烧伤 用大量冷水冲洗
B.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C. 被化学试剂灼伤 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D. 实验器材不慎打碎 继续实验,完成实验后清理
4.如图为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 D )
A.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3.80 cm
B.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2.80 cm
C.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0 cm
D.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 cm
5.用一根金属丝在圆杆铅笔上密绕20圈,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出20圈的宽度是2.00cm,那么这根金属丝的直径是1.0mm。
6.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得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2)放入小石块时要用细线系住,以下目的不能达到的是D(填字母)。
A. 防止石块撞破量筒
B.防止水溅起 
C.实验结束后便于去除石块
D.便于读出示数
(3)如果两位同学读数都正确,两同学计算出来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计算出石块体积比较大的是乙(填“甲”或“乙”),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石块的体积是30cm3。
(4)你如果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甲(填“甲”或“乙”)。
7.用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来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偏低1 ℃,当该物体的温度升高10 ℃后,再用该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却偏高0.5 ℃,用这个温度计分别来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两者的示数差为115℃。
8.在学习了“温度的测量”的知识后(9月中旬),老师布置了“练习使用温度计”的家庭作业:取一杯热水,让它自然冷却。然后每隔10 min用温度计测量一次水温,并探究水自然冷却的规律。
(1)如下图,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C(填字母)。
(2)小李同学某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示数如下图,则当时水温为83℃。
(3)下表是小邱同学记录的一组数据: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水温/℃ 100 84 53 45 25 20 18 14
老师看了表格后,严肃批评了小邱同学编造实验数据的错误。小邱同学很纳闷:老师怎么知道我没做实验呢?针对表格中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温度变化规律,老师笑着说了三点理由:
①初始水温一般达不到100 ℃;
②9月中旬室温不会低于20℃;
③水温下降应该越来越慢。
听了老师一番话,小邱表示以后一定认真做实验,不再捏造数据“出洋相”。
9.(1)下面是小范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腾水温的实验步骤。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BACEDF。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从26 ℃上升到100 ℃,若测量过程中一不小心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则测量值会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小范发现,在同一个实验室里测量从同一个热水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时,不同的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都不太一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小范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呢?她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按照如下方法校验普通水银温度计:
Ⅰ.检查温度计的玻璃部分是否有破损、刻度是否清晰;
Ⅱ.用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冰块,让它自然熔化,形成冰水混合物;
Ⅲ.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2 ℃;
Ⅳ.取另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Ⅴ.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98 ℃。
①若用该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为50 ℃的物体,则该温度计的示数为50℃。
②若测量某未知温度的物体时,示数为26 ℃,则该物体的实际温度为25 ℃。
10.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有多大呢?小珂同学准备用所学的科学测量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她准备的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一元硬币若干、量筒(都能放入一元硬币,量筒A测量范围为200 mL、最小刻度值为5 mL,量筒B测量范围为100 mL、最小刻度值为1 mL)。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估计所选硬币的体积,观察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她应该选择量筒B(填“量筒A”或“量筒B”)测量。
(2)小珂的实验过程如下:
Ⅰ.将量筒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Ⅱ.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水;
Ⅲ.将n枚硬币重叠在一起用细线系好后浸没水中,记下硬币和水的总体积V;
Ⅳ.计算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其体积表达式V硬币=。
(3)如果小珂在操作时,先操作第Ⅲ步,再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水,这样测量的结果会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1.日常生活中,我们买水果时会仔细挑选果皮完好无损的。那么,水果的果皮究竟有什么作用呢?针对这一疑问,某同学选用梨子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水果果皮的作用。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果皮具有保护作用吗?
(2)建立假设:果皮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3)设计验证方案:选大小、品种和新鲜程度相同,且果皮完好无损的2个梨子,分别标记A和B;再用小刀将B梨子果皮戳破;将2个梨子都放在25 ℃的相同环境中一段时间。
(4)收集事实证据:按制订的方案进行操作,并每天观察两次,记录实验结果。
(5)预期结果:B梨子先腐烂。
(6)得出结论:果皮具有保护水果的作用。
(7)该同学的“验证方案”中有一个步骤有缺陷,该缺陷是每组只用一个梨子进行实验,存在偶然性。改进的方法是改为A组用10个果皮完好无损大小相似的梨子;B组用10个与A组大小、品种和新鲜程度相同的梨子并戳破果皮。
12.有研究显示,生姜中含有不利健康的成分——黄樟素。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研究显示,黄樟素可引起肝癌,小柯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导致肝癌,于是小柯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1)实验课题: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小柯提出的问题是:微量黄樟素会导致肝癌吗(合理即可)?
(2)实验过程:他将一批大小、年龄、健康状况等其他条件都相同的老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在一个实验周期内,甲组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乙组喂等量的正常食物(或等量的不含黄樟素的食物)。
(3)实验结果:经过这个实验周期的喂养后,如果出现的实验结果是甲组老鼠都没患肝癌,就可以说明小柯的假设是错误的,则可以得出结论:微量黄樟素不会导致肝癌。
(4)本实验设置乙组的目的是进行对照。
【解析】 提出的问题应针对研究的方向提出,小柯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导致肝癌,所以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微量黄樟素会导致肝癌吗?”实验过程中应控制相同条件。
13.给你一只量筒、一只烧杯、一支色笔、足够的水,利用这些器材,怎样测量一只鸡蛋的体积(已知量筒较小,鸡蛋放不进去)?请简要写出测量的主要步骤。
【答案】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将鸡蛋淹没在水中,用色笔记下水面位置;②将鸡蛋取出,水面下降;③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V1)的水,往烧杯内倒水至标记处,量出此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V2;④鸡蛋的体积V=V1-V2。(或①用量筒量出一满烧杯水的体积V1;②将鸡蛋完全浸入盛满水的烧杯中,让水流出;③再将鸡蛋拿出,测出在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V2;④鸡蛋的体积V=V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