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1学情分析:
学生只懂得在统计表中写上原始数据,不懂得排序有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够根据要求将数据分组与排序,提高处理数据的能力;
2.感受数据的分组与排序有利于分析数据、分析问题;
3.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数据分组与排序的现实价值,增强学习的动力;从学习中明白挑食不利于身体健康,明白均衡膳食的道理。
3教法与学法:
提出要求,让学生亲历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感受、归纳学习的收获与结果,在训练过程中学会交流合作、尊重他人,增强为人素质。
4教学重点:
认识统计中排序分组的意义;并能根据要求将数据进行排序。
5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排序;对照已经排序的统计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教学过程:
引入:在刚才的唱歌活动中,我看到同学们高矮不齐,心里想:每一位同学有多高?都达到了正常的身高标准没有?谁是最高的?谁又是最矮的?身高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关心这个问题。这需要统计咱们班同学的身高数据,然后将数据进行分组和排序,快速准确地解决这样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据的分组和排序》。先看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注意事项。
新课:
你的身高在正常范围吗?咱们班其他同学呢?怎样才能全面了解咱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A.填表要求: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把小组同学的身高排一排。
B分析问题:.你们小组的同学中,最高的是多少厘米?最矮的呢?
把你们小组同学的身高与我国正常儿童的身高标准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多数达标,少数不达标)
D.全班同学最高的是多少厘米?最矮的呢?全班男生身高在正常范围内的有多少人?女生呢?(怎样做最容易?)
E. 你是怎么得到这些答案的?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将全班同学分成9岁男、女组、10岁男、女组,也就是4个组,比较各组最高的、最矮的,将不达标的人数合计)
F.小结:需要按标准对照的数据,在分组排序之后更加明了。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三、练习
1.最好的成绩是多少?最差的呢?这两个成绩相差多少?
2.成绩在40个或40个以上为优秀,21个以下不及格,有多少人的成绩达到优秀?有多少人不及格?再出示一个已经按照从小到大的排序表,让学生感受数据排序的好处。
3.测量并收集整理每一个学生一庹的长度。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联系刚才小组里制的身高排序表,你认为一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其他小组的发现呢?
四、拓展延伸
我们又回到身高的话题了。身高与不可逆转的遗传因素有关之外,还与生活习惯有关。比如运动可以促进长高,平衡膳食也有利于长高。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各种蔬菜的营养成分,就是各种蔬菜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成分表。
常见蔬菜营养成分表
再分析各种营养含量较高的在哪些蔬菜中,从而明白:各种蔬菜都有自己独特的营养,不可挑食。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让学生畅所欲言)